柳家大儿子——大小子,这是方言,是唐家雇的第一个长工。其时唐二叔刚发迹,乡亲苗兄弟来求,说他认识的一个姓柳的穷哥哥过不下去了。他们两口子有九个儿子,却连一分地也没有,他给财主扛长活,一家人要饿死了。苗兄弟想请唐二哥收下他的大小子。唐二叔当即让儿子去数十里外把他接来。
他大约十六七岁——父母没记住他是哪年生的,瘦得皮包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唐二叔让他在家里干杂活儿。
他心怀感激,眼里全是活儿,从早到晚一刻也不肯休息,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视唐二叔和唐二婶为再生父母。
第二年,他和长工们一起下大田。别人累了就坐下抽袋烟,他却从不休息。他不仅干的活儿最多,还爱动脑子,记下所有关于种地的信息。唐家的庄稼长得最好,靠的就是他的专业技术,他是雇工中实际上的业务负责人。
收工回来,他仍然像以前那样给家里干活儿,谁也拦不住。
他还给唐二叔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雇工们对高粱米饭的要求十分严格。饭做得不够好,这顿就少吃,剩下半锅饭,这样下顿饭就一定会好,而且加一个咸鸡蛋。唐二婶不肯浪费,全家吃剩饭,包括唐二叔。
这种情况又出现时,他努力把锅里的饭吃掉大半,下顿饭就不吃了,坐在一旁抽烟袋。他这样做了,别人就不好意思太过分。
雇工们从未与东家发生矛盾,庄稼越种越好,唐二叔记在心里。
柳家大儿子没有名字,他和他的弟弟们的名字和生日是在土改时工作队的同志给他们确定的。为此,在下只好称他为柳大,很无奈。
列位看官!自从良渚文化出土以后,中国文明史被世界公认为超过五千年。很多人因此颇感自豪,在下以为国人更多需要的是反思。这五千年带给中华民族的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苦难。直到2世纪中叶,新世纪文明的曙光已出现在东方,无法计数的中国人还没有名字,代替名字的是铁蛋、石头、狗剩之类,用卑贱祈求生存的希望。这文明背负着太多的悲哀。
一天晚饭后,唐二叔和柳大唠嗑。唐二叔直截了当,微笑着说你想不想给我当女婿?柳大突然受到惊吓,手里的烟袋掉到了地上。
呆了一阵,他说,叔,我从来没想过,低下了头。
他想说的是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能娶媳妇。
明天去把你爸接来,我要和他轧亲家。
父子俩是走着来的。最后一段柳伯走不动了,儿子就背着他到唐家院门口。
见到唐二兄弟,柳伯老泪纵横,双膝一弯就要跪下,被亲家一把抱住,说老哥哥你这是要干什么,咱们轧亲家,是高兴的事。
柳伯说,东家,你高看我,我拿什么娶你的老闺女?你给她找个好人家吧,我承受不了啊!
唐二叔笑了,老哥哥你把心放到肚子里,我来安排,错不了!吩咐柳大,去把你苗叔请来。
苗乡亲和唐二叔的交情佷深。他和妻子有一儿一女,儿子已成家,在县城里经商,女儿去年嫁给沈阳城里的一个商人家,婚后在一家日本人开的烟厂做工,常和唐二叔的二女儿来往。
唐家小女儿和小苗情同姐妹。小苗出嫁后,她没了小伙伴,心情一直不好,父亲又决定把她嫁给家里的长工,心里的苦闷无处诉说,想死的心都有了。
柳大是个好人,但他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自己的婚姻扯到一起。他心宽体胖,抽烟袋,看上去像是4岁的人。他没能力盖房子,如果嫁给他只能和他的家人住在一起,那真是生不如死。
如果在立冬前逃不出这个家,那就只有拼个一死,小女儿下定了决心。
前两天,小苗请假来看父母,姐妹俩免不了哭一场。小苗苦劝小妹:好死不如赖活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就是命。我那个比我大五岁,有什么感情,还不就是搭帮过日子。
唐二叔请柳伯和苗乡亲吃火锅。柳伯没喝过酒,没吃过火锅,喝了一小杯就醉了。唐二叔安顿好他,接着和他的苗老弟边吃边唠。
和乡亲们一样,苗乡亲认为唐二叔万万不该把老闺女许给柳大。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老闺女怎么过活?如果事前和自己商量,他会坚决拦阻,并且做好柳伯的工作,两人一起劝唐二哥改主意。现在亲家都轧上了,还有什么话可说?
唐二叔当然知道苗老弟的心思,所以才没有事前和他说。
唐二叔想留柳伯多住几天,但第二天早上柳伯坚决要走,唐二叔只好让儿子用大车送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