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个女老师,教国文。她3岁左右,面容秀丽端庄,待人很亲切。她带着唐家小女儿走进教室,全体学生起立。她把新同学介绍给大家,全体同学鼓掌欢迎,新生向老师和同学们行鞠躬礼,气氛很热烈。
教室很干净,桌椅排列整齐,电灯照明。全班有3多个学生,女生约占三分之一——都是财主家的子女。
唐家小女儿感到自己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广大无边的世界,她将在这个世界里自由歌唱,思想自由飞翔。
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一年级的课程是国文、算数、日语、体育。日语老师是个日本小姑娘。学生们写得东倒西歪,说日本话故意怪腔怪调,满堂课都是哄堂大笑,日本小姑娘也大笑。一年级日语课不考试。日本人有信心和耐心,知道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需要特别长时间。
每天上早自习。上课前,在操场上面对膏药旗唱日本歌。新生问同学唱的是什么内容,回答说不知道,跟着哼就行。
中午放学,唐家小女儿回家吃饭,一路上仍在畅想,忘了肚子早已饿了。家里没有挂钟,也没有表,学校不准迟到,她必须快走,急急匆匆吃饭,再急着赶往学校。虽然很辛苦,她却异常快乐。
她进了家,立即从天上的理想国跌落到现实中。她首先看到的是母亲的冰冷的脸,继而看到的是哥哥和妖精一张比一张更丑的拉下来的脸,那样子像是看见一个外人来借钱。这些都无所谓,她早有思想准备。她直接进厨房,掀开锅盖,却愣住了——锅底仅有一点点水饭,盛不满一小碗。这像是剩饭,又像是刷锅水,然而她确信这是专为她留的。这是母亲明明白白告诉她,这是她应有的待遇。为了证实这一点,她迅速找遍厨房,除了大酱,没有饭,也没有一片菜叶。
这是家人的态度:饭是给做活的人吃的,白吃饭的人只能凑合——谁也没让你白吃饭,是你自找的。
一年到头吃水饭是当地人的习惯。高粱米饭粗糙而且硬,没有一点儿香味,很难下咽,就用水泡着吃,夏天用凉水,冬天用热水,这就是水饭。下饭菜一年到头都是生菜,春天是野菜,夏秋是自家种的各种蔬菜,冬天是大白菜、酸菜和萝卜,蘸大酱。生吃蔬菜是为了省柴火。穷人这样过是出于无奈,富人也这样过,为的是省下钱来买地,买了地给儿子,儿子给自己养老送终。生荣死哀,这就是富人的最高的人生追求。更有甚者,有的大地主只吃盐豆子,只为多买地。
唐家小女儿三两口吃了午餐,急急去上学。她一点儿也不后悔。只要能上学,家里的一切她都能忍受。
农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只吃两顿饭。晌午饭大约在11点左右,晚饭约在下午4点以后。学生上早自习,大约是7点或7:3,学生需要吃早饭,但唐二叔家没有早饭。我那亲爱的外祖母之所以同意小女儿上学,就是因为确信她的身体支撑不下来。这一判断确有科学依据。
小女儿一天只能吃一顿饱饭,而且不能完全保证,因为外祖母勤俭持家,尽量不多投入高粱米。幸亏家里有雇工,他们饭量大,总得要多做些,所以不好控制,小女儿就为自己预留一点明天的早饭。
做这件事时,她尽量避开母亲,却很难做到。老人家总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冷言冷语。
如果这天晚饭恰好吃光,就只能寄希望于明天晌午。
经常,我舅舅指挥雇工装满一大车高粱米,拉出去卖了买地。我外祖母双手捧着一大瓢高粱米,热情地递给上门求助的乡亲,反复强调说不用还。
只要是不赔钱念书,什么都好说。
由于无法准确判断时间,小女儿天不亮就醒,估计到时间时悄悄起身,用湿毛巾擦把脸,拿出藏好的饭团,抹一点大酱,包上一两片菜叶,不敢发出一点声音,轻轻走出家门,走上那条充满希望的田间小路。
快到学校时,她匆匆吃下饭团,免得被人看见。
7月初,期中考试后公布成绩,唐家小女儿国文和算数以及体育成绩都是优秀。班主任特别表扬了她,要求全班同学向她学习。放学后,班主任和她一起回家,去家访。她已经注意到,这小姑娘营养不良,越来越瘦。她想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她非常喜爱这个小女生。
乡亲们很纳闷:一个漂亮女老师进了唐二叔家,她来干啥?是不是来要念书钱?
班主任遇到的是唐二叔的热情和唐二婶的冷漠,我舅舅见到她装没看见,于是她就知道了这家人的情况。她告诉唐二叔说,这小姑娘很勤奋,又特别聪明。她学习的时间最短,成绩最好,上进心超过男生,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唐二叔特高兴,山羊胡子一抖一抖地。
他不知道,他的“老疙瘩”今天没有吃早饭。这些天,唐二婶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乡亲们知道女老师是来夸女学生以后,莫名其妙,都说这世道变了。
班主任这次家访的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女生。这个学期一个女生入学,两个女生退学,而且女生退学似乎已成趋势。少数女生跟不上进度,家里又不支持,只能退学,但更多的是家长返悔,不再付学费。女生越来越少,如此恶性循环,一年后恐怕女生就走光了。她这次来,就是怕唐家小女儿成为下一个退学的女生,家访的结果是非常担心。
客人告辞,唐二叔送到院门外,让小女儿再送一程。走进田间小路,两边的高粱已长成青纱帐。学生哭着抱住老师,说我走不动了,我一上课就困,我真的学不下去了。
老师也哭了,说我看出來了,你妈妈不愿意让你上学。不过有你爸爸支持你,你去求他,我觉得还有希望。很快就放暑假,下个学期就好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学校放暑假,唐家小女儿终于得到喘息之机。
东北的夏天分外凉爽,宾客纷至沓来。有多年的老朋友,有初次见面的远房亲戚,还有专程来向唐二先生求教的画匠。他们带来各种好酒,带来山珍蘑菇、木耳榛子、山鸡、狍子肉、鹿肉,带来海味螃蟹、大虾、对虾、海参、牡蛎、鲍鱼黄花鱼、加吉鱼。唐二叔杀猪、宰羊、宰鸡,各种时蔬齐备,大宴亲朋和本村的前辈乡亲。
每年,除了过年,7月和8月是家里最热闹、能吃到很多好东西的日子。往年只是高兴而已,今年的暑假具有了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
唐二婶精打细算,只雇了厨子却不雇女佣。厨子给客人做饭,自己带着女儿和儿媳给近二十个雇工做饭。儿媳此时哪还能涂脂抹粉,忙得像女佣一样。
小女儿从早到晚在母亲身前身后忙碌,总是不等母亲开口就知道应该做什么,母亲很满意,但更想尽快迫使她退学,自己少受累,还省钱,天真的小女儿却以为自己的努力会使母亲回心转意。
好日子过得快。宴席散后,唐家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小女儿却忽然发现,上学的路越来越难走。
秋天,天亮得一天比一天晚。天微亮就起来,出了院门,直到学校,路上看不到一个人。田间小路两旁都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密的青纱帐,高粱叶子在秋风中哗哗作响,让人感到随时会有人突然从里面窜出来,而且肯定是坏人,因为农民这时还在家里睡觉。小姑娘惊恐地走着,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后背上一股股凉气直往脖子上窜。她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要回头,越走越快,手里紧紧攥着饭团。
好在天越来越亮,看到了校门,这才松一口气,有惊无险。
暑假后开学,只来了七个女生。
冬天意味着灾难时期的到来。
饭团用布包好,揣在贴身的地方,免得冻硬,出了院门。天完全是黑的,让人觉得这时还是半夜。零下3多度的天气,呼啸的西北风,打在脸上的雪粒子,小姑娘毅然走上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她知道自己每天都很危险,可能会死,但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十二月,拂晓时,东北大地上白雪皑皑,雪地上映着自己的影子。这样的天气,这种时候,坏人、狼和野狗都不会出现,反而不那么怕了。
顶着呜呜响的鬼哭般的寒风,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唐家小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各自孤独地走着,从不同的方向,向着同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