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公告:
《生活在明朝》自49章开始,情节进行了修改。这个主要是大宝的失误,因为在写文间隙看到一本女强的文,脑子瞬间穿越了,女主去喜宴上讨债这几章,过后反复推敲,爽是爽了,可是背离了人物性格本身,大宝在此向大家做出的深刻的检讨。现在章节已修改完毕,已订阅的亲们可以再看重头看一下。
对于修文给各位造成的困扰,大宝很惭愧。只好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回报大家。尽量多发些免费的文字让大家看。希望大家能原谅大宝脑袋的瞬间抽风!!!
以下是修改后的正文。
※※※※※※※※※※※※※※※
时间缓缓过去十五六日,终于入了秋,天气凉爽起来。
送走这个难耐的夏季,苏瑾长长的松了口气。院中只一枣树,根本起不到任何遮荫的作用,她的东间长长一整天,都处在日照之中,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三伏天里,又闷又热,着实难熬。
让她有些心烦的不止是天气,还有铺子里的生意,因为季节的原因,进入盛夏之后,鞋铺子里的生意便没那般好了,一日二三十双,抑或者三十双出头儿,整个六月几乎没有高出四十双地。
再有那银子,已过去半个多月了,始终不见动静。苏瑾正愁着,突见梁小青自铺子里回来,“小姐,外面又有官差敲锣收银子呢。”
苏瑾拧了下眉头,又要钱!忙起身跟着梁小青进了铺子,立在铺子口往向外面张望,只见皂衣衙役,前面一人打锣,边走边喊,“各商户、居民听了,府台大人决定重修归宁府志,此意在传我归宁府百年盛况,亦为利国利民地大事,商号每家按门差银核定等级认捐,居民按户每户五分银子!”
“小青,你知道什么是‘门差银核定等级’么?”
“我听我爹说过两句,象是衙门收银子专给那些个地方里长更夫发银子用地。还说什么分为金户、银户、铜户共九等。咱们家是……”
“咱们铺子核定的是银上户,每年呐要交门差银一钱五分。也不知这个修什么府志会派多少。”常氏进来接话道,往外瞧了一眼,叹口气,无可奈何地道,“夏日里咱们铺子生意本就不好,衙门见天变着法子收银子。”
又道,“小姐,回罢,!今儿只是告知,过两天才会上门来收呢。衙门好好的又修什么府志!小姐,什么是府志?”
苏瑾道,“就是那日我看地书,那本府志还是万历年间重修地,张荀跑了好多书摊,才高价买来一本,中间还有部分缺失。以我说,这修书却是好事,捐也捐不也几两银子吧?”
常氏听说是修书,神情好了些,“谁知道呢。一年到头咱们家的铺子,除了朝廷收地税外,单是各种摊派也要十来两。今年的更多,单是那个海防捐够一家人一年的吃喝了!”
若说修府志,以她这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是好事儿。当然前提是官府能将收到的银子真真正正的用到修书上面去。但是衙门但凡有事都要摊派给商户们,也实在让在憋气。
至晚上,苏士贞自铺子里归来,说到日间之事,他也叹息,“摊派的数目已知晓了,银上户是二两。过两日衙门便来收取,常妈妈,你备好银子吧。”
常氏应了声。
没过两天儿,苏瑾正在院中浇花草儿,梁直突然自铺子里跑进来,道,“小姐,税使来收税和修府志的银子了!”
税?!苏瑾一愣,马上想起,二季度的税已到了该交的时候,点头,“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叫人稍等,我这就过去。”
常氏在收拾院子,闻言站起身子,拧眉道,“修府志的银子有定数,税我却不晓得,以往的税都是老爷和你梁二叔打点的。偏这会儿他们两个都不在。”
苏瑾笑了笑,“奶娘不用急,我去看看!”她早先在仓房里看帐本时,曾见过苏士贞这几年地交税记录,大体的数字是有印象的,不过这税也是分好几种,有门摊税,还有营业税,以及衙门里各项用度的摊派以及代役银。今日来的人不知是收什么税。微微整了整衣衫,带着常氏自西厢房后门儿绕进铺子里。
铺子正中间,立着两个黑衣公差,见苏瑾出来,微微一愣,“你们掌柜呢?”
苏瑾笑着上前行礼道,“禀两位差爷,掌柜乃是家父,他因有事外出了,现下铺子里的事儿,全由小女子打点,差爷有事只管吩咐。”
这两个税使听她说话不紧不慢,态度不卑不亢,又因她是个女孩儿,不由把神色缓了缓,其中一人将随身携带的税票递给苏瑾,“你们这铺子一季的门摊税共计二百六十贯钞,修府志的摊派二两!”
苏瑾伸手接过,心中暗自换算:一惯钞折银四厘,二百六十贯钞便是一两零四分的银子,比上年一季八钱整的税,高出二钱四分银子来,虽然不多,但是税收乃是生意人所面临的大事,想了想,将税票收起,叫常氏去取银子来。
笑着问两位税差,“敢问两位官爷,本季的税涨了么?小女子早先看过家父的帐本,依稀记得上季是收二百贯钞的税呢。”
“哟,看不出你还真懂!”其中一位官差笑了笑,“圣上有旨,归宁府、济南、顺天、应天、苏松、镇江、淮安、常州、扬州、杭州、嘉兴等三十三个府、州、县的商贾麇集地增收门摊税。榜文过两天便就贴出来了,此次因收修府志的摊派,便将税合在一处了,当差地也少跑些路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瑾倒不怕这官差说假话,只是这圣旨因何而下,为什么要涨税银,却一点不知,正想再问。却见另一位税使已有些不耐烦,正巧常氏也将银子取了来,苏家一共应该缴修府志的银子二两,一季的门摊税折银一两零四分的银子。跟在两个税使身后的小吏,见取来银子,利索的取了戥子前来称银子,“哟,这可不够呢!你们瞧,一共应是三两四分的银子,这整整差了一钱呢。”
常氏脸上一急,便要上前说话,苏瑾赶忙拉住她,暗暗与她打了个眼色,从自己的荷包之中取出一小块银子添了上去,赔笑道,“这银子本是手约的,不准,劳烦这位官爷再称称。”
那小吏很满意苏瑾这样的通透,再次将银子称了称,叫道,“好,整整三两四分地银子!收了!”
因苏瑾做事还算上道儿,这一行来收税地人倒也算和言悦色,收了银子,给了税票,旁的也没说什么,便出了铺子,向下一家走去。
“小姐,那银子是我称好地,三两五分银子呢。就怕他们说不够,特意多把了一分银子!小姐最后添的那一块儿,至少一钱不止呢。”等那税使一走远,常氏便心痛地叫起来。
苏瑾笑笑,“好了奶娘,官差走到哪里不是都是要捞些油水的。再说,你便是不心甘情愿地舍,还当真能不舍么?惹恼了他们,一钱银子可是打发不走地。”
常氏叹息,“听小姐方才的话头,这税又涨了?”
苏瑾点头,“一季涨了二钱四分的银子呢。”
常氏无奈摇头,想了想说道,“你梁二叔整日在家也帮不上老爷什么忙,不若还叫他带个人仍去贩旧衣裳。外出十来天,能挣十来两银子,这条路子是不好丢下。”
苏瑾其实也正有此意,虽然自家铺子缺人物,那缺的是掌柜和制鞋师傅,再不然是跑腿的小伙计,梁富贵虽说在讨债这件事儿上帮帮苏士贞,余下的时间都是闲着,倒不出去贩这旧衣。现在入了秋,天气凉爽,又正是换装的季节,生意必然好做。
不过她却没想叫梁富贵再将赚的银子都把自家。这一家人一家在我们家里一年到头也使不了多少工钱,梁富贵再出去,得了利钱便归他自个儿。这一家人又不是贱籍,手头有了银子,置些产业,再者梁小青年纪也不小了,自家为她准备嫁妆与常氏自个儿给她准备,肯定是不一样地。
先不将这事儿说破,附和道,“奶娘说的是,我看梁二叔也象在家呆不住。早先爹爹没说叫他出去,是因天气实在太热,现下入了秋,正好贩衣。”
常氏笑道,“可不是,他在家是有些急躁呢。”
苏瑾便想着等苏士贞回家来,与他说说。傍晚苏士贞归来,眉眼带笑,心情看起来着实不错。苏瑾迎上前去,“爹爹,今日有什么事儿么,怎的你这样高兴?”
苏士贞呵呵一笑,低声道,“讨银子的事儿有眉目了。那伙人有的缠人逼人的手段,若不是我不叫他们做得太过,这银子怕是早讨回来了。”
苏瑾心头松了口气,近期能讨来些银子,秋冬也是鞋铺子的旺季,正好本钱能接济上,总算可以不为本钱发愁了。父女两人一边闲话,一边进了正房。
苏瑾便将白日她想的事儿,与苏士贞说了,“我看奶娘也想让梁二叔出去,不若再给他置些货物,仍叫他四处贩卖,至于小伙计嘛,咱们再雇一个,叫他跟着梁二跑腿儿。”
苏士贞沉思片刻,点头,“也好。反正讨债地事儿,有你常叔叔帮衬我,这些日子他没少去咱铺子里问起这事。再者我听那讨债地人说,陈达庆答应明日便交第一笔银子。有了这笔银子,便用不着占用你梁二叔贩卖旧物的那本钱了。”
苏瑾点点头。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生活在明朝请大家收藏:生活在明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