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响些、再响些
    台子上,刘迅行过礼后,站直了身子。

    那么多的视线落在他身上,在最初的那点紧张过后,余下来的是享受。

    他很喜欢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

    不过,在等待、好奇、审视的目光里,还夹杂着一些取笑。

    刘迅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心里冷哼了一声,刘迅暗暗想,这有什么好笑的?

    谁还不是个男人了?

    谁还没有嗓子难听的时候?

    玥娘说得对,拿声音取笑他的人,要么不懂事、没见识,要么就是故意为之、与他不睦。

    他来比试文采,又不是唱戏,还管他是鸭子叫还是黄鹂叫呢。

    当然,还有欲扬先抑。

    现在有多么轻视他、因嗓音笑话他,等下听了他的文章,他们才会更震惊。

    就这么点儿工夫,刘迅的脑海里想了不少内容。

    好在谁也不会催促他。

    石阳书院出的这道题不算简单,哪怕有粗浅的想法,也得费些心思再整理整理才好出口。

    刘迅站在那儿、因着心中愤慨而微微蹙起的眉头,刚巧与思索的模样不谋而合。

    一时之间,倒也很唬得住人。

    等刘迅腹诽了一番后,他重新集中精神,从头背诵准备好的文章。

    台子底下,起先还有些细碎交谈声,很快就彻底安静了下来,鸦雀无声。

    他们都被刘迅的出口成章吸引住了。

    不止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几位山长、先生们都兴致十足,边听边不时点头。

    底下内行看门道,阁楼雅间里来看热闹的人亦是面面相觑。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一定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却也晓得刘迅答得很不错。

    有好为人师的,立刻与左右之人讲解。

    小雅间里,林云嫣与徐简交换了一个眼神。

    刘迅确实准备充分了,口述这样一篇文章,也难怪他从前能名声鹤起。

    徐简没有说话,靠着椅背听完。

    直到底下刘迅说完了,在一阵掌声之中与各方再行礼时,徐简才淡淡地、下了结论:“刘靖写了九成。”

    林云嫣相信徐简的判断。

    行文风格、各人各异。

    徐简与刘靖关系紧张、不熟悉,但他从前也看过许多刘靖写的东西,能敏锐地察觉出来。

    不过,判断归判断,拿出去说道,不止没有意思、还会落了下乘。

    毕竟,刘迅作为儿子,受过父亲指点,模仿父亲行文又有什么奇怪的?

    除非刘靖站出来认领。

    可刘靖能认吗?

    他不会认文章,他只会认儿子。

    这么一个在学会上博得满堂彩的儿子,可太让刘靖满面红光了。

    “可惜,刘大人能提前润色,却不能当场改文,”林云嫣说完,转头看向陈桂,“该我们陈东家登场了,别浪费了这一身好衣裳。”

    陈桂忍俊不禁。

    开了雅间门,他大步下楼去。

    不得不说,郡主这回交代给他的事儿,与上回算计苏轲截然相反。

    上一次,他藏身暗处,哪怕露面也只在几人之前,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的是苏轲,与他陈桂没有一丁点干系。

    这一次,刘迅肯定还得丢人,陈桂听国公爷的意思就明白了,这位刘公子肚子里没有墨水,离了他那个考中传胪的爹,刘公子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

    可他陈桂也得在台上,当着这么多先生学子唱一唱戏。

    从幕后到台前,别说,怪不习惯的。

    陈桂绕到山长、先生们那一侧的时候,刘迅还没有从台子上走下来。

    他正陶醉于那悦耳的掌声里。

    响些、再响些!

    刘迅在心里呐喊着,这真是天下最美妙的声音了。

    而在掌声之外,不少议论之声也渐渐传了过来。

    “论点不算新颖,但剖析得真好。”

    “有头有尾、点题明确,立意颇深呐!”

    “文章也规整流畅,能在短短时间里得如此成文,真有水平。”

    “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鸿胪寺卿家的公子,他父亲科考时二甲头名,出类拔萃。”

    “虎父无犬子,家学深厚啊!”

    刘迅听着很满意。

    他是刘家公子,是刘靖的儿子。

    在这里,没有人会提那劳什子的辅国公府、徐家、徐简……

    深吸了一口气,刘迅依依不舍地准备从台子上走下来,转头看去,却见山长那厢多了一位眼生的中年人。

    中年人穿着打扮透着“有钱”两字,脸上堆着笑,亲切又和善,举手投足的有那么一点儿官家气,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学来的。

    刘迅见过这类人。

    衡水城中不乏这种“大善人”。

    做买卖赚了银钱,又不想通身的铜臭味,自家没有子弟能念好书,便捧着银子到书院来,想要资助些穷困学生。

    这中年人莫不是叫他的文章打动,想给他一份资助?

    哈?

    开什么玩笑。

    他们刘家又不缺念书钱!

    山长们正与那人交谈,刘迅便没有急着下台子,反而多张望了两眼。

    那人似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抬头看过来,还对着刘迅笑了笑。

    中年人自是陈桂了。

    他刚刚向山长们介绍了自己。

    京城人士,做生意的,衙门里也算个眼熟。

    “各位想来听说了,年后衙门会给进京赶考的学子们统一安排住所,新修的老实巷也会投入,”陈桂乐呵呵地,“在下租了一间门面做文房生意,不说赚多少银钱,就是想沾点书香气。

    店铺还未开,笔墨纸砚已经备了不少,铺名生辉阁,盼着是妙笔生辉。

    说是打响名声吧,想借学会的东风,让学子们能认得我们铺子。

    希望先生们能给在下一个机会,让在下给今日登台答得出色的学生们送一份薄礼,都是些文具,先生们可以过目。”

    陈桂说完,廖子随后,捧上了些文具来。

    山长们对陈桂这样的“善人”也见怪不怪了,彼此看了看,想要寻个由头拒了。

    陈桂把对方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同样是有备而来,另一番说辞准备出口,就见端坐在旁的一位先生开了口。

    “老夫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他道,“怕送来的不好,怕用着不妥,反正我们的学生家境都过得去,真困难的也得了书院相助,不缺东西用。

    可你们别忘了,今儿在场的不止是三个书院来的,还有许多赶考学子,他们未必宽裕。

    老夫看着不错,这位陈员外,昨儿那留思堂的诗会,你也去了吧?”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