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世界是一道精致的灰
    朱翊钧打算把侯于赵派到浙江去,为申时行分担一些压力,这个任命将会在援朝战争结束后任命,此时辽东不适合有重大的人事任免,作为大明入朝作战的大后方,辽东此时需要极度的稳定。

    任何不稳定因素都要被清除。

    “陛下圣明。”张居正并没有一味的封驳皇帝的圣旨,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张居正都是赞同。

    “朕听闻,先生最近收紧了杂报的创办条件,并且对已经创建的杂报进行了重新的审查?”朱翊钧问起了过年之后,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第一条政令,内阁联合礼部、刑部,对各杂报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关停了十一家杂报,几乎所有的杂报,都被要求整改。

    而且要求杂报署名不能是笔名,必须是本杂报社的实名笔正署名,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连大明皇帝都重信守诺。

    这个政令,被视为张居正阻塞言路、蒙蔽圣听的铁证,即便是大明朝臣已经非常确认皇帝和元辅帝师是穿一条裤子的,但一些言官,还是上了奏疏,批评张居正的政令,有些过于霸道了。

    “陛下,一些杂报的言论,已经影响到了公序良俗,风力舆论的管控是很有必要的。”张居正非常坚持的说道,他不会因为皇帝的询问,改变自己的想法,必要的舆论管控,有利于公序良俗。

    张居正是个臣子,在他看来,这些杂报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反贼,全都是挟民自重,全都是在逼宫,全都在谋反,所以他收紧了关于杂报创办条件,需要两个有资格办刊的杂报进行保举,并且出了任何问题,将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连坐。

    横向的连坐,是这保举的两个杂报社要被连坐,纵向的连坐,主要是对三个杂报所有过往的杂报文章进行追查连坐。

    封建帝制总是有自己的局限性。

    “陛下,这次辽东,李成梁被一句谣言险些逼上了绝路,言路畅通从来不是胡言乱语、指鹿为马。”张居正说起了李成梁遇到的危险,这次是皇帝预判到了贱儒们的丧心病狂,没让贱儒得逞,但下次呢?陛下不能事事料敌于先。

    信任危机,是一个恶性循环,只要有一点不慎,就是满盘皆输,这次是李成梁,下次就有可能是戚继光了。

    戚继光要领京营入朝作战,这就是很好的突破口。

    张居正不能坐视不理,他选择了绝不姑息。

    “嗯,先生所言有理,就依先生所言。”朱翊钧沉默了片刻,看着戚继光不动如山的模样,赞同了张居正的做法,戚继光和贱儒选一个,朱翊钧宁愿把所有贱儒都杀了。

    在这一刻,朱翊钧也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他这个皇帝,给的自由过了火。

    这个过火,正在被张居正纠正。

    在李如松带领大明骑营向着辽东进发时,北衙有七份杂报,对大明军出征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就像林辅成拿出的那些帽子一样,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分析了其中的利弊。

    这些利弊分析的很好,大多数的杂报笔正都认为,得不偿失。

    这一仗,即便是以最吝啬的预算,也要七百万银的预算,如果加上粮草、人力物力等等,大明为此至少要付出一千万银,而且这还是以速胜去算,真的要打个三年五载,而且真的要去倭国灭倭,又是一笔恐怖的支出。

    这些银子,无论是用在开海,还是用在重开西域,都是硕果累累。

    甚至有人认为,可以接受织田信长的条件,只要倭国只占领汉城,不再继续进攻,大明占领仁川、邪马台军港,朝鲜局势就是可控的。

    但朝中的极端保守派在这件事上,达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识,无论如何,哪怕再苦,都不能让倭寇上岸。

    因为真的让倭寇上了岸站稳了脚跟,就是大明东北方向,永久的心腹大患。

    而且大明也有例子,那就是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的教训,费利佩一时没看住,让英格兰的海寇们在尼德兰地区上了岸,看看现在费利佩左右见绌的狼狈,大明理应吸收经验和教训。

    不能让倭寇上岸,就是基本共识。

    “陛下,臣不想日后的大明,以丑陋为美、以愚蠢为智、以无耻为礼、以下流为德,仁义礼智信,是做为一个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也是大明江山社稷的公序良俗,臣实在是不想变成大明变成泰西那样的蛮夷,否则臣的变法,就是历史的罪人。”张居正很清楚,陛下是愿意让人说话的,而且喜欢亲自参加各种聚谈。

    所以张居正希望能够解释清楚,他这番举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在大明的地位、有冒犯皇帝的实力。

    “朕知道,保守的时候要激进一些,激进的时候要保守一些,这做人做事,就是如此矛盾着。”朱翊钧笑着说道,这不是政见有别,不是路线分歧,说清楚就好了。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黄册,黄册、鱼鳞册,大明皇帝失去这两样治国法宝已经一百七十余年了,现在终于再次回到了皇帝的手中。

    张居正在实践中发现,县里的丁口在涨、府里的丁口在涨,唯独省里的丁口不涨,因为布政司衙门不需要征收四差银,懒得管,大明官僚个个都是平账仙人,全都在糊弄皇帝,其实这黄册,哪怕是省里全都更新了,到了户部、内阁这里,大臣们不愿意更新,也可以继续糊弄皇帝。

    张居正用黄册,换了对贱儒的有限捂嘴,这不是挟功自重,哪怕是张居正要的更多些,比如把贱儒都杀了,朱翊钧觉得要求都不算过分,况且张居正所言有理,不是无的放矢。

    “陛下,大明褫夺朝鲜国王李昖王位的圣旨,石沉大海了。”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李舜臣跟着李如松去了辽东,准备入朝作战,而李后白留在了京师,大明遣朝鲜使臣把圣旨送到了平壤,却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复,李后白以过年为由搪塞了一番。”

    “陛下,要晓谕入朝军兵,警惕朝鲜王公和倭寇同流合污,蛇鼠一窝。”

    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这朝鲜王指不定要做出什么事儿来,大明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防止上当吃亏。

    也不是张居正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张居正的军事天赋和皇帝差不太多,他们对战争没有足够的了解,张居正觉得大明如果没有足够的警惕,朝鲜这帮虫豸把大明军行进路线出卖给倭寇,那大明军兵要付出惨痛的伤亡。

    “朕已经交代过李如松了,戚帅也要小心,能不让朝鲜知道我方行动,就不必要让他们知道,有必要他们配合,也要警惕。”朱翊钧对着戚继光十分肯定的说道。

    “臣遵旨。”戚继光俯首领命。

    朱翊钧忽然对万士和说的那句,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冯大伴,下章刑部,将潞王收押的那些贱儒,一体流放吕宋吧。”朱翊钧看着冯保,下了一个决定。

    朱翊钧本来打算放了他们,但现在改了主意,他十分确信的说道:“当错误的代价不需要自己承担时,犯错就是没有任何成本的,那么这个犯错的人,就会一直犯错下去,并且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因为他从来没有惩罚。”

    “对于任何人都一样,包括皇帝也是如此。”

    “大战在即,不能让贱儒扰乱人心了。”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站在冯保的立场上,把这些贱儒全杀了,这些贱儒都得叩谢皇恩!

    因为皇帝没把他们九族一起抹去,胡言乱语、指鹿为马、摇唇鼓舌鼓噪人心,甚至还敢指斥乘舆,历朝历代,早处死了。

    陛下之前居然还打算放了他们,现在要仅仅是流放,陛下真的是太善了!

    “陛下臣以为,此次入朝作战,有几个关键的地方,义州、平壤、仁川、汉城、釜山,只要这次顺利拿下了义州,这次大明就赢了一半,如果能拿下汉城,倭寇就只有被赶下海的下场了。”戚继光神采奕奕,目露精光,似乎恨不得马上飞到朝鲜去。

    无他,终于可以再次杀倭寇了!

    戚继光为陛下讲解朝鲜局势的时候,眼里有光,朱翊钧看着这个状态的戚继光,十分怀疑,李如松能不能打得过这五十八岁的老人家。

    已经五十八岁的戚继光,再次挂帅出征,他有一首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些脊梁的诗词,一半成功自然在遣词用句上,另外一半,这些脊梁总是用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诗,做了注脚。

    诗以言志,言毕竟只是言,用命做注脚,是一种浪漫,十分独特的浪漫。

    戚继光的兴奋是肉眼可见的,比他被封为奉国公的时候,要高兴的多的多。

    封奉国公时,戚继光当然高兴,但很多时候也是出于陛下需要,出于帝国需要,但现在,当了奉国公还能杀倭寇,就是喜上加喜!

    大明皇帝再次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戚继光封公的时候,他其实觉得自己再无带兵打仗的可能了,功高震主也是历史教训,那时候陛下就说灭倭和重开西域,现在戚继光领兵入朝了。

    在戚继光看来,拿下了义州,大明军就胜利了一半,拿下了平壤、汉城,倭寇就必输无疑,这是一个军事家的判断,朝鲜和倭国的纵深并不深,纵深浅,真的非常容易打。

    戚继光离开之后,朱翊钧看着戚继光的背影,忽然对张居正问道:“先生,你说,此战几成胜算?”

    “额,臣以为就以军事天赋而言,倭国所有的大名们,包括织田信长加起来,都不是李如松的对手,而李如松稍逊戚帅,主要是有的时候李如松管不住自己的性子,容易做些危险的激进决策。”张居正做出了一个极为客观的评价。????李如松很强,但他只要一天不能约束好自己冲动的性格,就终究和戚继光有差距,距离国之柱石,还有些距离。

    “希望这次李如松在朝鲜战场上,能让朕刮目相看吧。”朱翊钧笑着说道。

    大明皇帝下了圣旨,将潞王收押的贱儒给流放了,这个结果,对于杂报的笔正而言,就像是天塌了一样,连一直支持有限自由的陛下,都先后流放了林辅成和一批意见篓子,这种风向已经非常明显了。

    “黎牙实,你们泰西人都是这么喜欢违背诺言,不讲道义的吗?”沙阿买买提,蒙兀儿国特使到了礼部鸿胪寺,找到了坐班的黎牙实,坐下之后,就是一顿阴阳怪气。

    “你不要凭白污人清白!”黎牙实气急败坏的说道:“我奉君命出使泰西,我一个泰西人,没有留在泰西不回来!怎么就忘恩负义了。”

    “你看看这个。”沙阿买买提拿出了一本杂报,放在了桌上,啧啧称奇的说道:“这就是你一直主张的低道德优势吗?”

    这本杂报来自松江府,叫做《海外闲谈》,专门记录一些从水手那儿听说的种种神奇之事,和海外番国志书搭配食用,可以全面了解异域风情。

    黎牙实打开了杂报看了半天,眉头紧蹙的说道:“这,胡编乱造的吧,大明对葡萄牙有再造之恩,安东尼奥怎么会这么做呢?”

    “海外闲谈这个杂报,可是经过了元辅审查,顺利过关的杂报!这可是朝廷认可过的杂报,所有登报内容,都是经过了多方印证的结果,比如这一篇,海外闲谈的笔正,就得到了大明番都指挥刘吉的确认,不是胡编乱造。”沙阿买买提努了努嘴,嗤笑一声。

    杂报里记录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远洋商队的水手,在里斯本下船后,会停留十五天时间,而这些下了船的水手,成了里斯本一些宵小之辈的发财经,通过各种手段欺诈、骗取钱财,后来这些水手,就开始变得谨慎了起来。

    然后大明人在里斯本,被人骂作:乌拉东,这个意思是小气鬼,还带着葡萄牙特有的弹音,因为大光明教的八大美德第一就是节俭,这个乌拉东就有了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在某些语境下,代指大明皇帝。

    刘吉作为大明远洋商队的船长,他到里斯本要参加一些应酬的酒会,有一次,刘吉参加酒会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词,询问安东尼奥,安东尼奥简单解释了下,并没有解释的太清楚。

    刘吉本能的觉得不对,就自己派了水手四处打听,才清楚了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刘吉是极为生气的,因为没有大明,葡萄牙已经不是葡萄牙人的葡萄牙,而是费利佩的葡萄牙了,没有大明,安东尼奥能坐稳这个国王?

    而安东尼奥,明知道这个词语的歧义,没有做出任何的限制,而是任由其广泛传播。

    其实安东尼奥有一次和大副马尔库斯,就说到了这个问题,他觉得没什么,因为大明有蛮夷这种十分典型的歧视言论,红毛番这个称呼,连皇帝都会说,安东尼奥觉得限制,并没有用,反而会传播更加广泛。

    风力舆论都这样,一阵一阵的,过了这阵就没人提了。

    刘吉向葡萄牙国务大臣徐璠提出了严肃交涉,要求葡萄牙全面禁止这种对大明歧视性的称呼。

    徐璠和国王商量后,也只能官方公文里禁止出现这个词,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就是沙阿买买提说泰西人有低道德优势的原因,虽然安东尼奥付了钱,但在安东尼奥最窘迫的时候,是大明提供了战争贷款,这是实打实的恩情,但安东尼奥没有报恩。

    “怎么能这样呢?哎。”黎牙实也有点无奈的摊了摊手说道:“可能是无能为力吧,你看,连徐璠都束手无策。”

    这个问题,看起来普通,但时间一长,这种歧视就会变成仇视,大明和葡萄牙本就天各一方,渐行渐远似乎成为了必然,离开了大明支持,葡萄牙又能走多远,如果能走下去,就没有费利佩要继承葡萄牙国王这件事儿了。

    “这件事啊,解决了。”沙阿买买提笑呵呵的说道:“我的国王阿克巴,带来了远方的消息,大光明教出动了,当真是可怕,现在只有大明可以说乌拉东这个词了,连蒙兀儿国的港口都禁止了。”

    人间奇景,只有大明可以说。

    大光明教认为乌拉东这个词,侮辱了先知,曲解了教义,大光明教的圣徒们,下达了教令,对一切胆敢侮辱先知的人,进行物理上的审判。

    现在里斯本,再没人敢这么说了,不光是里斯本,但凡是有大光明教的地方,都不允许任何质疑先知,连蒙兀儿国的一些港口,为了避免麻烦,都禁止了这种谈论。

    有的时候,宗教是蛮不讲理的。

    大光明教的架构分为世俗和教派,世俗和教派是互不隶属、互不干涉的,世俗部分包括了教主徐璠、左右光明护法,但凡是先知派遣的使者,都能自动获得左右护法身份,还有护教军五行营等等,而教派则是由圣徒和智者之屋的光明牧师、智者构成。

    圣徒就是当初入京面圣,第一次踏上圣地、第一次面见先知本身的二十名狂热崇拜者,而大圣徒,就是他们的首领马丽昂·德·蒙莫朗西,因为教义掌握最为彻底充分,最为狂热,而被确认为了大圣徒。

    “大光明教发展这么迅速吗?已经有了如此影响力吗?”黎牙实目瞪口呆的说道,在他看来,根本无解的问题,就这么轻飘飘的解决了?甚至成了禁忌的存在?

    沙阿买买提心有余悸的摇头说道:“泰西现在有句谚语:罗马教廷有多黑暗,大光明教的发展就有多迅速,裁判所有多少血债,大光明教就有多少信徒。”

    “这个大光明教的本质核心,还是得益于大航海贸易的兴盛,由大明为主导的开海,注定了大光明教的传播速度就是如此惊人,毕竟大明是当下世界,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

    大光明教传播,是顺着海路传播,随着商船,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海贸越繁荣,传播速度就越快,在快速传播的过程中,衍生了一些派别,但大圣徒马丽昂为首这一派,是拥趸最多的一派,毕竟有面圣的优势。

    “在大明待久了,就会认为宗教不过是烧香拜佛,但在一些蛮荒之地,一些部落里,烧香拜佛也是一种进步吧。”沙阿买买提一摊手说道:“反正你们泰西人忘恩负义这件事,我算是看明白了,大明这么帮安东尼奥,换来的却是这个结果。”

    这件事,一定会加重大明皇帝、大臣对蛮夷的刻板印象,那些有意的、无意的传播乌拉东这个词的人,可能只是附庸风雅,认为新潮、流行才这么说,但现在,大光明教纠正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从来不是非友即敌,敌人的敌人,也可能是敌人。

    “其实在大明待久了,有些事儿,在大明理所当然,比如反腐抓贪,我很难想象在蒙兀儿国反腐的结果,在你们泰西可以反腐吗?”沙阿买买提说起了他在大明的见闻。

    “不能。”黎牙实愣了一下,他在大明时间也很久了,觉得海瑞就该反腐抓贪,不抓不行,这把神剑这么用,是皇帝知人善用,但是沙阿买买提提到的时候,黎牙实才意识到,反腐抓贪这种事,不是全世界的共识,只是大明的共识。

    理所当然就代表着广泛共识,连被抓的官僚们,也不觉得自己作对了,只是忍不住要伸手,这种广泛的共识,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黎牙实眉头紧蹙的说道:“律法是底线,道德是准则,而律法的基础则是道德,没有相应的道德,就没有相应的律法,而道德的根本是文化。”

    “反腐、宗教无害化,都是社会道德水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有产物,这是高道德的优势。”

    黎牙实喜欢说大明在开海中有竞争劣势,道德太高,以至于不能在竞争中取胜,但是现在他明白了,高道德的一体两面和矛盾性,高道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维持内部的稳定。

    “还有气节和忠义。”沙阿买买提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我的殿下阿克巴已经把自己的儿子们,送来了大明就学,今天我来礼部,就是办这个事的,我不求阿克巴的孩子,能学到什么真本事,他们只要生活在这里,在成长中,那些理所当然的东西,就足够我们蒙兀儿国用了。”

    “你不怕大明打下了东吁,继续进攻蒙兀儿国吗?”

    沙阿买买提连连摇头说道:“大明从来没有那么大的胃口,东吁不自己犯贱,大明才懒得理莽应里那个蠢货,你当原始热带雨林,是人呆的地方吗?你知道的,木邦府,大明的文武都不要,因为要了就要承担王化的责任,所以一直推诿。”

    沙阿买买提对此一点都不担心,他很清楚,蒙兀儿国就是个粪坑,连阿克巴都常常破口大骂的粪坑,只要足够烂,大明就不会有兴趣,顶了天了,也就是要求蒙兀儿国朝贡,现在的棉花贸易,不就是朝贡吗?

    沙阿买买提摇头晃脑的离开了礼部鸿胪寺,蒙兀儿国的王子们来大明就学的事儿,已经呈送了内阁。

    朱翊钧收到了奏疏的时候,也是愣了片刻,才对冯保说道:“不是,阿克巴的意思是,以后他们家的王室,就交给大明培养了?”

    不是阿克巴的孩子们要到大明来,这是一份长期委培协议,以每年增加更多的棉花供应、减少棉花供应的价格,来换取大明朝对蒙兀儿王室的培养,是长期的,只要大明存续,就会一直送来。

    “是的,阿克巴认为,中原王朝历代国祚绵长,都是因为教育的好。”冯保郑重的点头说道。

    “其实中原历史上的昏君还是很多的,大多数都是平平无奇,阿克巴大抵是要失望的。”朱翊钧还是批准了这份奏疏,阿克巴在国书里承诺,可以让利3%来供应棉花,这个让利是直接体现在棉花价格的,但阿克巴的期望,恐怕就要落空了。

    大明的教育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陛下,这个平平无奇,在他们那儿已经算明君了。”冯保眉头紧蹙的说道:“促使阿克巴派王子们来的原因,是他听闻了一个故事。”

    “三百五十年前,宋蒙两军包围了蔡州,而金国的亡国之君金哀宗,在蔡州粮尽时,深知亡国之日将近,金哀宗下诏禅位给了宗室完颜承麟,而后自缢幽兰轩,而宗室完颜承麟,亦带兵血战,死于军阵之中。”

    “如果注定要结束,站着死,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冯保引用了阿克巴在国书里的一句话,这是大明的翻译,蒙兀儿国的局势其实也不稳定,阿克巴几乎等同于蒙兀儿国的开国君主,作为国君,他希望国祚绵长,他作为父亲,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成为勇敢的人。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