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都到家门口了,别傻站着了”,一位小僧路过看到无畏说道,“方丈”,小僧看见方丈后连忙行礼。
无畏便跟着老和尚进了寺门,无畏心想,看来自己要在这里长时间呆下去了,而且刚刚小僧的话,给人感觉好像他知道方丈出去就是接自己的一样,无畏的心久久不能平复,不知道怎么回事。
“既来之,则安之”,老和尚对无畏说道,以后就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家。
老和尚领着无畏来到了静心殿,一位看起来年龄很大的高僧看见方丈后,连忙过来搭话,“怎么样,没出啥事吧。”“净空,没出大事,但也出事了,我还是晚了一步,差点铸成大错,这是他的劫数!”
“谁,是谁的劫数,你不是已经把他带回来了吗?”净空大师连忙问道。
“还有一个至阴的孩子被人带走了,根据留下的气息来看,应该是魔界的人带走的,但是也奇怪,他们并没有带走无畏,我到的时候,村里应该是经历过一场大战,不知是谁保护了无畏,还对无畏清理了记忆,此人施展了梦境之术,让无畏困在了梦中梦,貌似知道我会去,自然也就能解除梦境术。”老和尚沉稳的说道。
“此人不简单呀,此事如此重要,相比魔教出动应该都是高手,能一己之力护住无畏,必定法力高强,但梦境术很难修炼,稍不注意便会自困于梦中梦,难以醒来。”净空大师陷入沉思。
“有一点可以确定,他对无畏没有动杀心,反而保护他,至少目前来说不是敌人。”方丈说完便转身点了三只香插在了香炉里。
“无畏,你以后就常住寺里吧,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你会知道一切的”方丈说道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
“无畏,你需要接受三皈五戒。之后就是俗家弟子了,平日里,做早晚课,诵经、学戒律,照着去做。”方丈叮嘱无畏
“敲钟,集合寺僧,准备无畏的去俗仪式!”方丈领着无畏走向戒台殿。一进门,一尊金光闪闪的大佛映入眼帘,不由自主的让人心生敬畏。
众僧齐聚大殿里,木鱼声不停的响着,但是心却反而无比宁静,没有了浮躁,没有了恐惧,这难道就是虔诚的缘故,无畏看见眼前的画面有些愣住,方丈开始了无畏的仪式,三皈五戒,无畏换上了准备好的俗家弟子衣服,从此无畏便正式成为了寺中的一员。
仪式完成后,带着无畏回到了静心殿,准备给无畏讲讲佛理。
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要以慈悲为怀,善待他人,善待身边的所有物。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做人须光明磊落,不可干偷鸡摸狗之事。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时刻修身养性,不可沉迷酒色,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很多事祸从口出,闲谈勿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喝酒误事,须保持头脑清醒。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佛法之四大皆空,在佛法中,“空”,它非有非无,是一切万物的本体,能生万物万法万相,但是一切都不可住、不可得。空,又是无边无垠,大无其外,小无其内。既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这就是空。
我们看的事都是因缘和合的相,我们是无法把握的,也没有办法去控制他们,也许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也会跟着变化。
空并不等于没有,有并不等于看得见,许多有,看似空,实则有,如因果、善恶看似空实则有。
“四大皆空”只是启示人们,只有脱离了“四大”构成的物质世界的束腰,你的人生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把一切看空,才可以看透一切,顺其自然,回归真我。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走去自己的圈子,也就是很难战胜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当你觉得能战胜自己的时候,你也就真正的做到了四大皆空。
佛法之五念。
一当念佛。佛为如来。为至真。为等正觉。为明行足。为善逝世间父无上士经法御天人师。号曰佛。是念佛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善心自生思乐佛业。譬如以麻油澡豆沐头垢浊得除。斋念佛者。其净如是。众人见之莫不好信。
二当念法。佛所说法三十七品。具足不毁思念勿忘。当知此法为世间明。是念法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
三当念众。恭敬亲附依受慧教。佛弟子众。有得沟港受沟港证者。有得频来受频来证者。有得不还受不还证者。
四者念戒。身受佛戒一心奉持。不亏不犯不动不忘。善立慎护为慧者举。
五当念天。第一四天王。第二
如是维耶。斋之福祐明誉广远。
“记住,四空,五念,八戒,四空后续在四空殿修习,五念在五念殿修习,八戒在戒律殿修习。我知道你有很多疑问,不过时机未到,天机不可泄露,你就暂时忘记过去吧,开始新的生活。”方丈对无畏叮嘱。
无畏点了点头,想想也头疼,但是经过方丈的一番指点,虽然迷迷糊糊的,没怎么听懂,更别提有所感悟了。只感觉腹内无食,肚子发出了警告。
方丈笑了笑,“无惧,带你师弟去用斋吧,以后你多带带你师弟无畏。你们一起到菜园给戒酒大师帮忙,学习佛理。”
“知道了,方丈”,无惧小师傅说完就拉着无畏跑出去了,无畏有点畏手畏脚,毕竟刚来,多少有些不习惯。无惧的年龄看起来和无畏差不多。方丈看着无畏、无惧离去的背景,心有所思,但愿他们未来真的能如名字一样无畏无惧,无惧的身世也是很可怜,也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
那是一年冬天,寒风萧瑟,大雪纷飞,明明上山的路都被大雪封了,也不知道是谁把一个尚在襁褓的孩子放在寺院门口,方丈发现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苍天有眼,经过努力,总算挽回了一条生命。
不过无惧的身世成谜,不知道他的父母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才做出如此狠心的决定的。如果又重逢之日,又当如何?
无惧带着无畏来到了用斋的地方,无畏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饱过了,路上就只吃了一些干粮,已经饿的顾不得优雅了,大口大口的吃着斋饭,狼吐虎咽的。
“你慢点,慢点,没人和你抢,你是不是很多天没有吃饱饭了。”无惧问道
无畏点了点头,减缓了吃饭的速度。用过斋饭后,无惧便带着无畏前往了菜园,到菜园的时候,太阳又快下山了,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菜园,无畏躺在茅草屋里,总算可以睡个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