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560 抛出一劳永逸的大计划,吴皇开口借款——4个亿~
    臣子们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狂热欢呼,导致殿内温度急剧上升。

    明明已入秋,许多人的额头却挂满汗珠。

    他们的每一个毛孔都在疯狂地呐喊:

    改朝换代!!

    不过,也有少数冷静者将虔诚而略带琢磨的目光投向自己。

    比如国丈大人、财政大臣胡雪余。

    比如,经济大臣范京。

    他们俩心中琢磨着,陛下一直压制陆军进攻的节奏,人尽皆知。所以,北方如今的乱局到底是陛下所期待看到的?还是不愿看到的?

    北伐时,

    如何对待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

    如何安置数不清的流民?

    如何处置那些北方士绅?

    如何处置四九城的那一窝旗人?

    如何对待山东衍圣公家族?

    ……

    实际上,帝国朝堂内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南北权重。

    只不过,

    吴廷新贵九成以上都是南方人,所以没人会站出来呼吁让部分北方人进入朝堂,共商国是。

    人性使然。

    这个问题,目前不大,不过早晚会越来越大。

    李郁微笑着环视那一张张激动的脸庞。

    思绪,早飞到了九霄云外。

    中途休会。

    他召集部分重臣,范京、杜仁、胡雪余、林淮生、刘千、刘武、吴敖、范众默、黄文运~

    长条桌甚至没坐满。

    ……

    胡雪余说出了他的担忧:

    “陛下,臣担心北伐易,安置难。”

    所有人都沉默了。

    中原数不清的饥民,彻底混乱的秩序,要想解决无非是左手银子、右手火枪。

    主要是银子。

    先救灾,后恢复生产。

    李郁一锤定音:

    “必须要妥善安置,不论花多少银子,咬牙也要安置。帝国内部不能留下一个火药桶,否则帝国陆海军无法专心吃下南洋。”

    “不过寡人,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大乱之后,方可大治。既然乱了,干脆就抓住这个时机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众人直勾勾盯着自己。

    李郁吐出2个字:

    “移民。”

    ……

    听完详细计划,众大臣都被震惊了。

    陛下的举动简直就是削山填海,太疯狂了。

    先北伐,速推清廷。

    四面合围,肃清中原,恢复秩序,以武力勒令所有义军放下武器。

    先期依靠海运将小部分饥民安置到辽东半岛打前站。

    然后不间断的搞陆上迁徙,组织流民徒步越过山海关,最终迁移数量以千万计,时间跨度也很大。

    所有移民不分男女,出关后一概发给80亩土地,5~10年(根据纬度)之内不需纳粮。

    唯一条件是:移民必须终生定居关外。

    ……

    “诸位可有疑问?”

    “陛下之谋划宏伟壮丽,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充分表达了陛下的爱民之心。可臣担心国库无法支撑。”胡雪余满脸忧虑。

    “臣担心饥民们不愿背井离乡。”范京也一样担忧。

    “臣担心如此宏大的迁徙行动没有足够的下沉执行之人手。”黄文运也开口了。

    “臣担心关外苦寒,若移民一时无法建起完备的村寨开垦足够的荒田,寒冬一至,会难以预料。”范众默也难得的悖逆了一回。

    李郁将目光投向未曾开口的几人~

    林淮生:

    “陆军部服从陛下一切旨意。”

    杜仁脸色凝重:

    “臣认为或可优先在抚顺发展煤铁复合工业,反哺农业。”

    刘千低声:

    “干脆再等等,让脓疮自己炸开,倒逼饥民服从迁徙,朝廷的动员压力也小点。”

    吴敖:

    “臣是大夫出身,迁徙之前需要收治传染病患,同时大规模剃发消杀,以防不测。”

    ……

    午餐时间,参与朝议的20余名各地巨商坐在了陛下的餐桌两侧,他们心情激荡、脸色红润、脚下发飘。

    翻遍史书,除了吕不韦可还有能和君王同桌饮酒之商贾?

    眼前的这一双竹筷,意义重大~

    李郁率先举杯:

    “为帝国的霸业,满饮此杯。”

    众人连忙一饮而尽,一杯半醉,两杯烂醉,三杯飘飘欲仙。

    李郁笑容满面:

    “诸位财神爷,寡人欲要做一桩大事然国库不支啊。”

    “陛下,小民愿捐输50万两。”

    “小民捐输60万两。”

    “小民愿捐45万两。”

    一群人放下筷子,争先恐后的表达忠诚。

    ……

    然而,

    李郁笑着摇摇头,吐出2个字:

    “不够。”

    江浙纺织协会副会长徐想,拱手道:

    “陛下请说个数字。我等商人砸锅卖铁,也要为陛下分忧。”

    李郁环视众人。

    见有人坚毅决绝,有人面露担忧。

    才严肃开口道:

    “中原糜烂,人多地少,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神仙也无解。”

    “寡人欲将2000~3000万饥民迁徙至山海关外开荒定居。朝廷需要包揽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的粮食、棉衣、开荒工具、锅碗瓢盆~”

    “哪位帮着寡人算一下这笔账?”

    皖赣茶叶商会会长陆白羽,一边掰手指头一边算:

    “迁徙路程大约需要100天,一个人走完100天,大约需要消耗3石粮,折合白银4两。需要棉衣棉裤帽子鞋袜一套,2两。需要开荒农具、锅碗瓢盆各一套,每户需4两。”

    “关外不缺森林,自己动手盖屋子,取暖也一样。”

    “另外,还有种子、耕牛、官差薪俸、沿途支应,如果均摊一下,每户还得增加至少3两成本。”

    餐桌瞬间安静的可怕。

    按照每人13两算,迁徙3000万人到关外就需要支付4亿两白银。

    ……

    4亿~

    按照乾隆巅峰时期的年入计算,需要攒8年。

    按照吴廷目前半壁江山的年入计算,需要攒3年。

    4亿~

    支付马关条约绰绰有余,支付辛丑条约稍有不足。

    难怪在场的财神爷们都吓的脸色发白,哪怕生吞活剥了吴国所有的商人也凑不出4亿两。

    李郁慢悠悠的喝鸡汤,并不急着表态。

    一碗下肚,才慢悠悠开口了:

    “4亿听起来很庞大,但也不需要一下子拿出来。”

    “北伐后,朝廷必定会清理出北方的皇庄、旗田、官绅私田、隐田,也是一大笔收入。”

    “缺口其实没那么大。”

    ……

    “这样吧,算朝廷向你们借款。冬季来临之前,首批先借1500万两。具体怎么摊,你们私下商议,商会成员众多,匀一匀嘛。”

    “寡人准备用南洋的土地、土著人口、和部分矿产偿还。”

    “最快明年春天,最慢明年冬天~帝国的陆海军就要大出,剑指南洋,传播文明。凡军靴所至,文明所洒,皆为我土!”

    “南洋的肥沃土地,按照每亩5两的价钱抵给你们。”

    “土著,每一万人抵五千两银子。矿产到时候再说,总之有承包前例。”

    该说不说,确实一项很宏大很浪漫的计划~

    ……

    正如那该死的略显羞涩的帝国国号。吴:上口,下天。嘴一张,就上天了。

    有一大胆的商人询问:

    “陛下的意思,是将南洋土地的地契交给我们?世世代代拥有那些土地?”

    “当然!不过待开垦出来以后,每亩地每年需向朝廷交纳一枚银币。生地不收税。”

    李郁观察了一下众人,果然,脸色稍缓。

    又笑道:

    “待解决了中原直隶,朝廷就会将下一年的主要精力投入南洋,木材、大米、矿产能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

    “你们把手里的流动现银都借给寡人,寡人反手就花掉,砸给你们旗下的工厂,用于采购迁徙所需民生物资,按市场价收,有多少收多少。”

    “按照目前的产能,寡人怕你们支撑不起3000万人的衣食住行。”

    所有人目瞪口呆,一旦答应就等于登上了一辆高速前进的战车。

    自己的兜→陛下的兜→自己的兜

    有点乱,怎么也捋不清。

    总之,自己付出现银,得到海量订单和海外土地~

    伴随着工厂产能急剧扩大。

    在商言商。

    最后谁赚了?

    众人苦苦思索,纵然是商场老人也算不出得失。计划太宏大了,太刺激了,太天马行空了。

    未来,陛下会将帝国带向何方?

    ……

    也有部分人不怎么激动。

    例如茶叶商会的代表,例如丝绸商会的代表、例如海运协会的代表。因为这块肥肉被棉纺行业和冶铁行业吃到了,他们可吃不到。

    不过,这难不倒李郁。

    继续演讲:

    “一旦帝国控制了南洋,就再无粮食短缺之虞。明年开始,国内的桑田可以扩大,茶山也可以扩大。湖南、湖北、广东都可以搞改田为桑、改山种茶嘛。”

    茶叶商人、丝绸商人瞬间激动的脸通红。

    原本以为自己没法从中分一杯羹,毕竟朝廷不可能为闯关东的饥民喝茶叶、穿绸衣买单。

    结果,陛下雨露均沾。

    圣明无过陛下。

    “还有,在打通直隶通向关外的道路之前,首批饥民全部要走海运。以后,南洋和本土的来往,也离不开海运。”

    海运代表也兴奋的哆嗦。

    ……

    整场财富午餐会持续了1个时辰,陛下口灿莲花。

    听众们好似醉酒,激动又亢奋。

    他们憧憬着星辰大海、浪漫理想、七生报国,当场签下了《各行业商会与吴皇室的长期借款条约》。

    白纸黑字,鲜红印章,规定清晰。

    最后,

    李郁总结:

    “诸位要时刻牢记,帝国是寡人的,但也是你们的。”

    “你们若不积极融入帝国,即使个人赚座金山又有何用?保得住吗?”

    “你们要想和士并列,就得主动交纳血税,要有主人翁意识,而不是满脑子挣钱。融入帝国,成为帝国力量的一部分,你们自然有话语权,自然能跻身朝堂。”

    众人点头如捣蒜,感激涕零。

    ……

    下午,继续开会。

    文武百官都被《借款条约》给震撼了,怀疑陛下给这帮商人灌了迷魂汤。

    首批借款1500万两,之后每隔三个月追加一笔。

    商贾群体何时如此爱国过?

    何时如此大方过?

    太诡异了。

    傍晚时分,吴廷才结束了这场漫长的朝议。

    帝国内部达成高度一致。

    待舰队在辽东半岛站稳脚跟,即开始执行这一庞大的行动,代号“北方行动”。

    为了执行这次行动,帝国需要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庞大动员,以及一次规模空前的扩军。

    ……

    位于吴皇宫一角的通信高塔,升起了代表“需要通信”的小红旗。

    没过多久,邻近的高塔也升起小红旗。

    通信兵透过固定的千里镜,记录数字。

    在专属的电报本记下:

    “4458、0328~”

    通信高塔项目再次升级,参照邮政明码通信采用了更科学的旗语,每四个数字对应一个唯一汉字。

    成功接收之后,塔顶升起一面小黄旗同时降下第一面小红旗。

    若有疑义,需要重新确认,则升起一面小绿旗。

    ……

    整个通信网络当中,每一个高塔就是一个节点。

    以砖头砌成,高塔外形类似80年代流行的圆柱形水塔,往上逐渐收窄,顶部有一小屋。

    每个节点驻2名通信兵。

    上下班,从高塔内部攀爬。

    高空作业享受额外补贴,以及这个时代的绝对奢侈品,皮衣、皮靴、怀表。

    三分之二的节点不配备明码本。

    重要的节点内,通信兵才有资格持有明码本,将情报对照翻成汉字。

    ……

    每一份“电报”,都有固定格式。

    需有抬头发信人和末尾收信人,后面加注节点数字代码。

    吴皇宫节点代码0,江宁节点代码13,广州代码404。

    每一封电报的页面下方需签署当值通信兵之名字、日期时间。

    内容不得涂改、撕毁。

    通信兵必须随身携带电报本,定期封存,以备检查。犯下错误者会受到严厉惩罚,错误容忍度为0。

    若因不可抗拒因素,传输被迫中断。

    则应向最近的城池或者驻军请求帮助,协查中断节点。

    总之,

    吴廷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搭建一个极其庞大的通信网络,致力于覆盖所有省城、水陆枢纽、以及固定驻军基地。

    这么一套视觉信号通信网络花费不菲,但很值得。

    ……

    节约出来的邮政署运力改用于民间通信、小额汇款。

    例如,

    广州府东莞县的张女士,可以通过当地的驿站寄出家信,并附上四海票号的小额定额存银凭证。

    信件分两种。

    普通信件用白色信封,汇款信件在信封上画红道道,每一道代表10两,尽量防止中间环节被私吞。

    邮包会通过车马、船运等不同方式运输。

    抵达之后,邮政署人员会拆开邮包然后分出官邮和民邮。

    张女士的家人拆开信件,对照红道道,确认汇款数额对的上。之后,可随时持里小额存银凭证去最近的四海票号兑换现银。

    见证即兑。

    ……

    通信和交通,是文明社会必不可缺的两个方面~

    文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英明神武的陛下正在致力于对外输出文明,对内重塑文明。终究一日,文明之光芒将洒遍全世界。

    正如这个国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