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绍是聪明人,中了秀才后,他意识到自己在举途上恐怕没什么天赋,便转身做起了生意,他精明有手腕,二十年便成了江淮有名的大盐商,家世豪富。
所以昨天听到京师失守,他便心里有了打算,何况路总督离开前,还特意跟他打听了福王的情况,而事实上,他也很赞同、欣赏福王的能力与心性。
多么好的机会啊!杜光绍此时无比感激和钦佩自己十几天前的决定,请福王一行人入驻绾秀园。
他此时一下子想到了吕不韦,他当然不可能成为吕不韦那样的人物,但是杜氏一飞冲天的契机,可能就在眼前!
杜光绍通过这些时日接触,发现朱由菘与传说中的形象实在是天差地别。
福藩父子都是不省心的,老福王朱常洵非嫡非长,却引发了十几年的“国本之争”。之后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就藩洛阳后,大肆搜刮肆意挥霍。
在洛阳,朱常洵朱由菘父子终日以酒色为乐、昏聩无能,其荒唐淫乱为天下人所知,结果朱常洵被李自成烹了福寿汤,朱由菘逃走、流浪。
没想到真的见了面,朱由菘居然是这样一个人,坚韧不拔、勇锐沉稳,如说短短两年变化如此之大,有些让人难以相信,除非此前并非传说中那般昏聩不堪。
杜光绍侧面问过,福王只是苦笑道,“国仇家恨至此,倘若还不改变,岂非真的猪狗不如了?”
不管怎样,杜光绍对福王是越看越喜爱,尤其现在京师沦落,福王还住在自己家中,自己还有一个未出阁的靓丽女儿。
翌日,杜虹影再去福王书房,他的护卫李操说,殿下在旁边的天心水面亭,杜虹影想了想,折转身离开。
路过如如室旁的假山,杜虹影侧眼看到对面亭子里负手而立的福王,正孤寂地望着天边的白云,恻隐之心突起,折去了天心水面亭。
“参见殿下!”杜虹影来到近前,对林火根福了福。
林火根虚手回礼,道,“杜小姐不必多礼。”
“殿下在看什么?”杜虹影上了台阶,来到亭子里。
绾秀园中有挥麈亭、如如室、天心水面亭等胜景,其中,如如室源引白居易“不禅不动即如如”之句。
而“天心水面亭”则从北宋哲学家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的诗句中取名。
“几天前,令尊一位朋友吴进先生造访,他称赞绾秀园‘水石花木之胜,甲于一郡,名士满座、樽酒不空,有孔北海之目’,贵府这座园林真是精品中的精品。”林火根看着眼前的美景说道。
天心水面亭脚下便是一处小湖泊,湖泊对面是三座由太湖石构造而成的假山奇峰,虽然是假山,但巍峨起伏、气势雄浑,挥麈亭便建在山上。
假山的后边,园中崇楼幽洞、名花奇木、竹林绿地,湖水、山石、碑刻、小道错落有致,尽善尽美的衬托出主人的意境,也体现出了建造者杜氏的雄厚财力。
“小女子从未踏足过淮安之外,听说福王府气势雄伟,金碧辉煌,俨然是缩小版的紫禁城,不知该是怎样的盛景?”
林火根心道,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啊,但是他叹道,“气势雄伟的福王府,和甲于一郡的绾秀园,就是大明亡国的原因之一。”
杜虹影听了一愣,惊愕问道,“殿下此言何解?”
“藩王贪得无厌,整日只知纵情恣意享乐,各级官员地主一起发财,对百姓层层盘剥,偏偏官绅地主还不纳税,导致国家财政崩溃,百姓生活极其困苦。于是引发民乱,朝廷又无力镇压,最后酿成大祸。”
林火根说到这里,指了指绾秀园的精美,又道,“如果福王府和绾秀园不修的这般华丽,如果各地官绅亲藩让百姓少受一些盘剥和苦难,国事不至于如此。”
福王这般说,杜虹影听了万分震惊,久久无语,她虽然聪明,但世事经历的不多,外边穷人过的究竟如何苦难,她是不知道的。
林火根负手看着天边,心思飞到了北京城,崇祯此时已经上吊了,这个皇帝自视甚高、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又刚愎自用,虽然勤政,但国事积重难返,他自己又在朝政中屡铸大错。
最后以皇帝之尊,居然被逼的上吊自尽,想想也真是够悲催的了,但自己呢?如果自己真的登基,可是南明的局面更加恶劣,自己该怎么办?
又想起上次都梁寨土匪去南京打劫,正逢东林党党魁钱谦益倡议筹备今年秦淮河花榜。
于是在奢华的“金陵”号画舫上,钱谦益、冯梦龙、吴梅村、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葛嫩等一众才子佳人,加上一些勋贵子弟、南京豪商被都梁寨土匪们一网捞个正着。
现在林火根很懊悔那次打劫,以现在的情势看,那次去南京绑架勒索给未来留下了很多隐患。
四月初六,漕运总督、淮扬巡抚路振飞突然来到绾秀园,向福王、崇王和周王世子朱伦奎通报:皇帝陛下已经于三月十九日自尽于煤山。
三位宗室骤然听此噩耗,跪地向北嚎啕大哭。
今早,从北京逃出来的大学士魏炤乘路过淮安府,进城向路振飞通报了北京城的消息,然后立即南下,他需要尽快赶到留都,将情况通报给南京六部官员。
路振飞痛哭后,安排官员祭祀,然后亲自来到绾秀园,向三位宗室通报情况。
哭了一会儿,崇王和朱伦奎大骂李自成,福王则握紧拳头,咬着牙齿,太阳穴青筋暴露,不发一语。
一旁的杜光绍问路振飞道,“总督大人,可有太子与永王、定王的消息?”
“皆被闯贼所俘。”
路振飞说完,叹息一声,然后拉福王到一旁,低声道,“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立即向南京上书,拥殿下继位!”
福王惊愕,看了看路振飞道,“太子与永定二王既然健在,路总督何出此言?”
“虽还不知更确切的情况,但……”路振飞不说下去,言语留下空白,显然是认为太子与永、定二王结局不妙,转而道,“国事艰难之至,大明需要殿下立即承担起责任来!”
说完,又讲了明天淮安府祭祀大行皇帝的活动,要福王等三人参加。然后路振飞便离开了。
回到衙署后,路振飞当即给史可法写了封信,信中说:自都门失守,大行皇帝凶问频传,虽所传不一,大略颇同。
值此艰危时刻,宜早定社稷主,伦序当在福王,公宜率诸臣奉迎福藩殿下临莅南京,此臣民之愿也……
按照大明制度,一旦大行皇帝无子,要根据血统选择继位人选。
即便福王朱由菘是头猪,也得立他为帝,而在路振飞眼里,福王却甚是英明,这是上天赐福大明!写信时候,路振飞甚至都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