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队到新野,离城五里安营扎寨。
只见新野城内还在焚烧,丞相传令救火,
把死尸掘土埋葬。
曹操升坐大帐,心里想刘备、诸葛亮都在前面樊城,
我只要把火救熄之后,穿过新野,跨过樊河,
就可把他们一股擒之。
因此,丞相拔令在手,对武将班中一看:
“于、毛二将听令!”
于禁、毛玢从旁闪出,到曹操面前:
“丞相在上,于禁在!”“毛珍有!”
曹操:“老夫付尔等将令一支,带兵一万,
在樊河之上架设一十二座行军大桥,
老夫来朝兵进樊城。”
于禁、毛玢:“得令!”
两将接令后退出大帐。
在文官班中的徐庶,听到此令,不禁心中一震!
心想,六十五万军队杀到樊城,玄德、孔明插翅难飞。
照理新野一烧,他们就应该跑了。
为什么不走呢?
莫非孔明还有办法对付六十五万人马?
我看不可能了!
烧新野,就是他最后一着棋子。
玄德公只有新野、樊城两地,
烧了新野,就说明是准备撤退的。
那为什么到现在曹操军队杀到此地,他们还是安之若素?
啊呀!会不会孔明把希望寄托在我徐庶的身上,
认为我反正不会眼看他们被曹操消灭,
总要想办法帮忙的?
的确,我是肯帮忙的。
但是,帮忙也要心中有数才行啊!
这样吧,让我先把曹操的军队阻挡一下,
然后亲自到樊城去和孔明碰个头,
摸清他的意图,再想办法。
徐庶想到此地,立即从旁走出,
到曹操面前一躬到底:“徐某见丞相!”
曹操一看,是徐庶。心想,元直啊,
你到了我这里的日子不算短了,
我待你从来不薄!
但是吃了我的饭,老是不肯帮我的忙。
有时你的说话听听很有道理,结果是给我上当。
尽管如此,我掮了你的木梢,
一句怨言都没有。
你应当明白,我不是不懂,
而是爱慕你之才能,希望你能够回心转意,帮我曹操。
哪知你竟是铁打心肠,无动于衷。
现在我要兵进樊城,你平时老是闷声不响的人,
突然主动出来进言,
是不是知道刘备、诸葛亮已经在我手掌之中,
你又想来给我上当?
曹操十分警惕地问:“元直公,有何说话?”
徐庶:“丞相,诸葛亮火烧新野,将子民迁于樊城,
丞相大军杀过樊河,是否准备屠城?”
曹操想,你的眼光是厉害,看到我的心里。
此番我就是恨透了这批刁民。
如果当时他们不肯搬家,诸葛亮不见得连他们一起烧死。
刘备究竟待你们好到什么程度,你们居然愿意全部搬光,
宁可自己房屋家园都不要,
让诸葛亮烧光我十万军队?
我此番一到樊城,确实要把刘备的这班刁民斩尽杀绝。
曹操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
“元直公听了,老夫大兵杀至樊城,确要屠城。
徐庶:“那末丞相,你乃奉旨出师,理所当然。
然而,堂堂王师,赫赫天兵,若是将两县子民杀死,
岂不被天下人唾骂,说你丞相不仁不义,残杀生灵?
徐某倒有一个两全之计在此,使丞相屠杀之后,
天下非但不会责怪丞相,反将罪责归咎于刘备、诸葛亮。”
曹操想,这话不象是你徐庶讲出来的嘛。
如果颠一个倒,那末还差不多。
肯定又是想给我上当。
便问:“请问元直,有何妙计?”
徐庶:“请丞相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去往樊城,
劝说刘备、诸葛亮归降,若愿降者,命他们充打头队,将功赎罪;
若不愿归降,丞相大军杀往樊城,鸡犬不留,
到此时天下人只说是诸葛亮、刘备之过,非你丞相之责。
此乃先礼而后兵,未知丞相以为然否?’
曹操一听,原来如此。
你既不是为我曹操着想,也不是为两县百姓考虑,
而是料到刘备、诸葛亮此番无法逃遁了,
不是死于乱军之中,定是被我生擒活捉。
你想,与其如此,还不如劝他们投降。
不过,这个主意对我倒也是有利的,
如果他们肯降,我就可以免动干戈;
倘然不肯降,我也得了民心。
但是,曹操转而一想,慢!
徐庶的话往往听起来很好听,弄到最后要上当受骗的。
这番话是否会上当?
曹操想了一想,觉得不会。
我派人去劝降,一来一回最多一、两天时间。
刘备、诸葛亮也逃不到天边去的,上什么当呢?
不过,要派一个能言善辩者去,这个人倒不大好找。
有的没有这个口才;有的缺乏这种胆量;
而且去者,须与刘备有些交情,否则他们很可能见都不见,
甚至把使者杀了,或者扣押起来。
曹操想,那现在派谁去呢?
哎,对!倒不如就派徐庶去。
他与刘备、诸葛亮有交情,他的话他们容易听信。
那末,他会不会一去不返呢?
也不会。他母亲的坟墓在我京里。
他知道一走之后,母亲的坟墓是要保不住的,
他是个孝子,绝对不肯这样做的。
否则,他早就好逃走了,我又不派人看住他,
何必要用了计逃走呢?
曹操想之再三,觉得没有问题。
便说道:“元直公,言之有理。
老夫欲请元直公前往樊城劝降刘备、诸葛亮,未如意下如何?”
徐庶想,我的用意就是要讨这个差使。
但是,不能马上答应。
答应得越爽快,曹操越疑心。
所以说:“丞相,徐某无能,还望丞相另请高明。”
曹操想,你越是不肯去,我越要你去。
你若抢着要去,我倒亦不让你去。
曹操的脾气,被徐庶掌握住了。
曹操:“元直休得客套。
此去劝降倘能成功,其功非小。
若刘备、诸葛亮执迷不悟,亦非先生之过。
拜托,仰仗了!”
徐庶想,你一定要叫我去的话,那我就要提条件了。
就说:“既然丞相命徐庶前往,请丞相暂将于、毛将令收回。”
徐庶的意思是,这十二座行军大桥无论如何不能让你架起来的。
没有桥你的大军就一时无法过河的,
就可以暂时把你挡在此地,等你发觉上当,
重新下令架桥,至少又可以耽搁你半天多的时间。
曹操一听,认为徐庶这个要求提得对的。
这条将令是应该收回的,否则就显得我的劝降是缺乏诚意了。
于是就把于、毛的令箭收回。
然后问徐庶:“元直公,你何日前往樊城?”
曹操想,你倘然要过三天再去,
那就是存心放走刘备、诸葛亮。
徐庶明白你的意思。
便回答:“丞相,徐某看来,事不宜迟,迟则生变。
徐庶意欲来朝便去。
丞相以为如何?”
曹操:“甚好,那末何日归来?”
徐庶:“此去樊城,路途不远,当日便能归来。”
曹操:“既然如此,老夫在此等候尔的消息。”
徐庶:“丞相,请放心便了。”
曹操吩咐退帐。
有几个心腹文武到曹操跟前讲,岂能放徐庶前往樊城?
他定然一去不复返的了。
曹操笑道:“老夫自有道理。”
心想,我派徐庶去劝降刘备,成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主要做给百姓看看。
可惜徐庶一人前往,只在衙门里谈话,
百姓在外,根本不知道,岂非白费心机?
曹操一动脑筋,决定派出四个心腹旗牌,
跟徐庶同往樊城,主要是在百姓中宣扬我曹操的仁义。
四旗牌遵命。
徐庶出帐之后,先派人去雇好一条民船。
到第二天清早,元直一身道家打扮,手执一把纸扇,从本帐出来。
四个旗牌迎上来:“徐老!徐老!”
徐庶一看,是曹操的四个心腹。
徐庶:“兄弟们怎样?
四旗牌:“徐老,丞相命我们跟你一起去樊城。
时光不早,咱们走吧!”
徐庶一听,明白曹操的用意。
心想,这倒是一个麻烦的问题,
被你们一到樊城,事情就要弄僵,因为我去劝降是假,
实则要去问问孔明的打算。
你们跟在身边,我们谈话就有困难,
而且被你们在老百姓中一散布空气,
要弄得人心惶惶。
但是,不让你们去的话,曹操又要疑心。
一动脑筋,我有一个办法,
可以使你们人虽然去了,而嘴巴都没有带去。
因此,徐庶对他们点点头,说道:“兄弟们走了!”
徐庶带了四个旗牌出营,到河边下船。
船往樊城进发。
徐庶在舱中与四个人谈谈说说:
“兄弟们,丞相命你们跟我同往樊城,不知有何公事?”
四旗牌:“丞相叫我们到百姓之中,去宣扬他的仁义。
如果刘备、孔明不降的话,丞相大军杀到樊城,要全部杀光。
徐庶一听,心里想,不出我所料。
心中暗暗好笑:“喔喔,原来如此。”
四个旗牌想,徐先生善于相面,倒不如趁此机会,请他给我们相相面。
便说:“徐老,能不能劳你的神,给小的们相一相面?”
徐庶想,曹操和文武百官叫我相,我都不相。
上次夏侯惇出兵之前叫我相,被我骂了他一顿。
我岂会给你们相!
但是,为了联络一下同你们的感情,到时候可以塞住你们的嘴巴,
那末不妨就跟你们敷衍一下。
因此,装模作样,对一个旗牌看看:“兄弟,你要发财了!”
旗牌:“啊!我要发财啦?”
听说发财,口水滴滴嗒嗒在落下来,问:
“请问徐老,小的怎么能发财呢?”
徐庶:“你只要在丞相跟前办事认真,说话听从,
得到丞相的信任,
定然能够升官发财。”
四旗牌:“对!一点也不错”
就这样,谈谈讲讲,倒也不觉得沉闷。
船绕过半个新野城,穿过樊河,
到对岸,带缆穿跳,五人上岸。
船在此间等候。
徐庶带了四人直往樊城而来。
到樊城城河边,只见城门紧闭,吊桥高悬,
城墙上刀枪密布,挡箭牌斩齐,如临大敌。
徐庶站定身子,对城上喊道:“城上有人吗?”
四旗牌:“呔!关厢上有人吗?咱们徐老在此!”
城墙上移开两块挡箭牌,小兵朝城河对面一看,认识是徐庶。
刘备的手下对徐庶都有感情的,
第一位军师,诸葛先生的介绍人。
因此,对徐庶满面笑容地喊道:
“原来是徐老!”“原来是单老!”
四个旗牌一听,大家感觉到徐庶在这里的人缘确实好的。
只要从汉兵们一看见他都那么热情,
还“徐老”“单老”地喊个不停,可以说明。
城上汉兵问道:‘徐老,你今天到这儿来有什么贵干哪?”
徐庶:“有劳你们通报皇叔,徐某有事求见。”
小兵:“好!请你等一下,咱们马上去通报。”
说完,一个小兵立即奔下城来,直到樊城衙门大堂。
只见孔明正坐在中间,上首里皇叔刘备,下手里关君侯,
文武站立两旁,堂上鸦雀无声,空气比较紧张。
因为按照孔明的意思,烧新野时就要撤退的,
但是刘备一定要带了两县子民一起跑。
诸葛亮不同意,因此双方屏僵在这里。
到现在,曹操六十五万大军已到新野,要走都走不掉了。
孔明只得另作打算。
现在他正坐着在等候徐庶的到来。
只见小兵奔到虎案前:
“报禀军师,曹营之中徐老到,请军师定夺!”
旁边刘备,连忙插嘴问道:“哪个徐老?
小兵:“回皇爷,就是徐庶、徐元直先生。
刘备哈哈一笑。
心想,徐庶总是在我弄僵的时候到我这里来。
一面命令小兵退下,一面同孔明讲:
“军师,元直先生到来,我等理当同往城关相迎!“
孔明摇摇头:“主公,区区徐元直,何用我等同去相迎?
只消派遣一将前去,将他引领已足够矣!”
皇叔一听,心里想,你这说话讲得太无良心了。
徐庶是你的好朋友,
没有他,你我也不会认识,
怎么能只派一个大将去带他进城来呢?
不过想,此地到城外,路是比较远,
带了全体文武一起去,的确不大方便。
再说,现在孔明因为和我意见不一,心里不大高兴。
众文武因为大军压境,忧心忡忡,情绪不佳。
那末,就算了。一准先派个大将去接他进来,
等他到了此地衙门口,我们再一同出接。
刘皇叔问道:“哪位将军前去迎接徐元直先生到来?”
旁边张飞一听,心里想,让我去。
一来,我同徐先生是很有感情的;
二来,我既可以代表大哥,又可以代表老师。
所以,张飞从旁闪了出来:
“大哥,小弟前往!
刘备:“三弟,你须要客气些许!”
张飞:“大哥,放心便了!”
三将军想,我绝对不会得罪徐先生的。
张飞出衙门,上马,来到城关跟前,一面下马,
一面命令放下吊桥。
徐庶看见吊桥铺平,便带了四个旗牌过桥。
心想,孔明,你在为难之时,我来帮你的忙;
你肯定带了全体文武在城门口接我。
现在见城门打开,
徐庶望里一看,只有一个张飞,
心中起初倒有点想法,转而一想,
到这里来接,路太远了,一定在衙门口等我。
因此,便上来招呼三将军:“三将军,徐某有礼了!”
张飞:“徐先生,老张还礼了!”
徐庶:“将军请了!”
张飞:“徐先生请!”
张飞旋转身来,与徐先生并肩而行。
元直眼梢对后面四个家伙一扫,见他们也准备进城门。
他立即对张飞眨眨眼睛,歪歪嘴。
张飞见他挤眉弄眼,心里觉得奇怪,
心想,你过去一向很大方的,怎样现在到了曹操那里之后,
也染到了点奸气,学得贼骨牵牵的?
再一看,徐庶的纸扇对后面指指点点。
张飞回头一望,只见背后有四个旗牌。
这下阿戆明白了,徐先生叫我不要让这四个家伙进城,这便当得很!
张飞回转身来,楞眉暴自,对四个人一指:“呔!你们四个人乃是奸细!”
四个旗牌被这突然而来的吼声倒一吓,连连摇手:
“咱们不是奸细!
不是奸细哎,徐老,徐老!”
张飞早已双手分开,将他们拦住。
象赶鸭子似地:“走走走!快走!”
把四个人拦到老远,自己旋转身来,往城里面一跑。
四个人再要进来,两扇城门“砰”地关上了。
四旗牌:“王八旦张飞!黑脸的混账!”
他们一面嘴里骂山门,一方面想,既然不能进去,那末先回去吧,
但是不知道徐先生什么时候出来呢,
所以,别转身来一看:“哎哎”
只见吊桥已经“嘎”扯起来了。
这下要死了,前不能进一城门紧闭,后不能退一吊桥高悬,
呆在这城河边上,怎么办呢?
四个人在那里转来转去,转得肚皮倒饿了。
正在此时,只听得远处传来:
“卖油炸菜卷”卖油炸菜卷?
四个人心里想,这家伙做生意做到城河边上来?
在这不进不出的地方,有谁来买你的菜卷呢?
瞎!你们不知道,
这做生意的,在昨天、明天都没有的,只是今天有,
就是专门卖给你们的。
四个人一看,见这小贩沿城河脚边过来,
头上戴顶遮阴草帽,身穿一套蓝布衫裤,
手中端一只藤匾,匾上兜一块白布。
四个人想,不知什么样的油炸菜卷,
叫过来看看再说:“来来来!”
小贩:“要买莱卷吗?”小贩跑到他们面前。
四旗牌:“对对。”
一个旗牌掀开白布,见匾里共有八只东西,
都是尺把长,用面粉所做,从印板里刻出后,再放在油里炸的。
拿起一只来一看,相貂蟒袍,大块头,三角眼,
阿胡是自己丞相啊!
樊城的人都吃咱们丞相的吗?
便骂道:“混账!你卖这东西是犯法的,要砍你的脑袋的!”
小贩:“什么犯法不犯法!我不卖了!不卖了!”
他说罢,就从这旗牌手中把油炸曹操抢了过来,
放到匾里,转身就要走。旁边一个旗牌,
便拉拉同伴轻声说道:“现在肚皮饿的时候,‘丞相’也要吃的,
又不是我们做出来的!
再说,此地目前还是刘备的地界,我们管不着人家的,
自己都在这里吃官司呢,还是安逸点吧。”
被你这么一讲,便把小贩喊回来,
四个人就把八个油炸曹操全部买下来。
小贩扬长而去。每个旗牌拿了两个油炸曹操,
看看做得实在象,
“嘿嘿,倒有趣!”一面说有趣,
一面“叭”的一口,已经把一个“曹操”的头咬了下来了。
但是,没有完全咬断,看见中间还有东西连着。
心想,里边是什么馅子?
拉出来一看,一束稻草。
诸葛亮的意思是,曹操肚里一包草!
只见稻草中掉出来一张纸条。
连忙拾起来,拽开,四个人八只眼睛一看,纸条上八个字:
“及早回头,免致后悔”。
四个人不懂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是想用这油炸曹操来阻止真曹操的六十五万人马的。
你们不懂,拿回去给曹操看了,他会明白的。
孔明的意思是:你六十五万人马杀过来,我们是要吃败仗的。
但是,你也要在赤壁挨烧的,
不要到那时后悔来不及,还是现在不要过来的好。
四个旗牌怎会明白这个含意。
反而觉得好奇。
另一个旗牌想,我这两个“曹操”肚子里不知什么东西?
“呱”把一个“曹操”的头拗断,拉出一束稻草,
中间一张纸条,
上面同样是这八个字。
就在这时,忽听城墙上的汉兵在讲话一
小兵甲:“我的哥!”
小兵乙:“怎么样?”
旗牌甲:“嘘别吵!上面在讲话,咱们来偷听偷听。”
另外几个旗牌想,对的,丞相叫我们跟徐庶进城的,
现在被关在这不进不出的地方,回去难以交代,
如果能听到些什么消息,回去禀报丞相,
还好将功补过。
所以四个家伙聚精会神在城脚下侧耳倾听。
城上果然继续在讲-
小兵甲:“咱们军师真好厉害,烧了博望烧新野,
烧了新野又要烧樊城了!”
下面四个家伙一听,心里想,倒烧得起劲的嘛!
旗牌甲:“我的哥,听见了没有?回去要回复丞相的。
旗牌乙:“噢,记住了。”
上面城墙_上还在讲:
小兵乙:“关君侯准备了八个地雷,一十六门大炮,
要把曹操这老王八旦的胡子都要轰掉它!”
旗牌甲:“哎哟!要把咱们丞相的胡子都要轰掉?”
旗牌乙:“有八只地雷、一十六门大炮呢!”
旗牌丙;“对了!回去别忘了禀报丞相!”
他们在这儿偷听,暂且不提。
再说徐庶见四个家伙被张飞关在外面,
心里很高兴:“三将军,你怎么知晓他们乃是奸细?”
张飞:“你虽然未曾讲话,然而对着老张挤眉弄眼,
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徐庶:“将军竟能明白徐某眉目之中的意思?”
张飞:“嗨嗨!如今老张乃是我家军师的贵门生,
今非昔比,粗中有细。”
徐庶想,孔明是有道理!
你一当军师,戆大都聪明得多了。
不过,自称“贵门生”倒是第一趟听见。
张飞吩咐小兵带一匹马过来让徐庶骑,
两人并马而行,直至衙门,下得马来。
张飞对徐庶说:“请先生稍等片刻,
待老张过去禀报。”
三将军上大堂,对刘备说:“徐先生来了。”
刘备回过头来对孔明道:
“先生,我们同到外边去迎接元直先生吧。”
诸葛亮:“主公请了!”
刘备:“众位先生、列位将军,跟随刘备一同出接!”
众人:“皇叔请!主公请!”
众文武跟了刘备向外。诸葛亮的动作缓慢,
大家都走出大堂了,孔明才刚刚立起身来;
众人往外走,他往里面跑。
刘备以为他跟在后面,因为他向来走得慢,
而且脚步轻,所以没有注意。
到衙门口,刘备抢上一步:
“啊!元直先生,久违了!先生今日到此,
刘备有失远迎,还望勿怪!刘备有礼了!”
徐庶:“徐某何德何能,敢劳皇叔出接!在此还礼了!”
众文武都向徐庶拱手作礼,徐庶一一还礼。
刘备一看,咦,孔明怎么没有出来?
这个人倒真滑稽,要好朋友来了。
反而避而不见!大概仍旧在堂上。
我们进去了再说。
刘备:“元直先生请了!”
徐庶:“皇叔请了!”
刘备把徐庶请到大堂之上,命手下摆上座位,请元直坐定。
徐庶坐下一看,中间位子空着,诸葛亮人面不见。
心想,我主动来帮你的忙,你反而摆我的架子,算什么意思?
便问刘备:“请问皇叔,孔明兄现在何处?”
刘备想,诸葛亮你太不懂道理了!
你对我有怨气是可以的,可是徐先生又没有得罪过你,
怎么好对他这样冷淡呢!?
便说:“来,相请军师!”
手下传话进去,等了一会儿,不见出来。
刘备:“与我再请军师!”
手下再次传话。等了一会,仍不见出来。
皇叔想,吃败仗就在眼前,
逃命都来不及,你还要三请!
一想,不!败仗管败仗,三请还是要三请的。
从卧龙岗三请之后,三请已成了规矩了,
一直要三请到底,两请半都不行的!
一刘备无可奈何,只好重新开口:
“来,与我三请军师!”
手下第三次传话后,孔明才慢慢地踱了出来,
纶巾鹤氅,羽扇轻摇,来到刘备面前:“亮见主公!”
刘备想,我跟你是天天见面的,
刚刚还在一起,何必这样客气。
真正的客人坐在边上,倒不去相见,
你这个人真是古里古怪的。
便说:“军师少礼,请坐了。
诸葛亮中间坐定,一手撩须,一手轻摇羽扇,闭目养神。
边上张飞也在想,老师今朝为啥这样不高兴,
而且好象有意回避徐先生?
喔!刚才说只要派一个大将去接,莫非是想把他弹回去的?
不料我竟客客气气,把他接到了此地,所以老师心里不高
其实,张飞完全在瞎想,元直与孔明的感情不在于此,
特别在这种环境之中,主要他们两人是在互相揣测对方的打算,
并考虑怎样开口。
这时,刘备对两人看看,都是道家打扮,
想当年徐庶帮我用六百兵杀敌曹兵三万三千,
诸葛亮从九百五十个起家,烧去曹兵二十万。
两个都是大本事,而且是好朋友,为什么今天见了面口都不开?
还是让我来搭个桥梁吧:
“军师,元直先生来了!”
诸葛亮:“哪个元直?”
刘备想,你连徐庶都不认识啦!连忙说:
“便是徐元直先生。”
诸葛亮:“在哪里?”
徐庶想,我这么大的人,坐在你对面,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
便接话道:“孔明兄,我在这里!’
张飞一听,喔唷!两个人好象在抬杠!
诸葛亮这才慢慢地睁开眼睛:
“哦,元直兄,只因事务繁多,有失礼仪。但不知元直兄到此何事?”
徐庶:“特来请教孔明兄。”
诸葛亮:“有何下问?”
徐庶:“百万曹兵虎视樊城,吾兄作何打算?”
诸葛亮:“难了!”
徐庶:“难在哪里?
诸葛亮:“两县子民,如之奈何!”
徐庶:“可要多少日期?”
诸葛亮:“非横川而不可。”
徐庶:“多则不能承当,若横川之期,全在小弟身上。”
诸葛亮:“费心!费心!”
徐庶:“不妨!不妨!”
诸葛亮:“有何良策?”
徐庶:“珠帘倒挂。”
诸葛亮:“妙哉!妙哉!”
徐庶:“府上可曾齐备?”
诸葛亮:“不能安家,焉能治国?”
徐庶:“惭愧啊!惭愧!”
诸葛亮:“勿怪啊!勿怪!”
徐庶:“既然如此,徐某告辞了!”
诸葛亮:“路上当心!恕不远送。”
徐庶立起身来,对刘备把手一拱:
“皇叔,徐某告辞了!”
刘备立起来,一把抓住徐庶:
“慢走!方才你们二人讲些什么?
刘备一句也未听得明白。”
诸葛亮:“主公,你让他走吧,我们已经谈妥了。”
其实,两人所讲的也并不是什么“隐语”,“暗语”之类,
而只能称为是“省语“或“简语”。
即用语特别省略、简要。
因为相互间十分了解,心照不宣,故而用不着全部讲清楚的,
只要只言片语,对方就完全明白了。
刚才先是徐庶问孔明:
百万曹兵杀来,为什么不及早转移?现在准备怎么办?
孔明说:因为刘备要带两县百姓一起跑,我不同意,
现在曹操已到新野,我们要跑也跑不掉了。
徐庶问,那末要多少日期才可以安全撤退?
孔明回答:“横川”,“川”字横过来,就是个“三”字。
即是只要能够阻挡曹操三天,就能安全撤走了。
这一句可以算是“切口”,但懂的人也是很多的。
徐庶说:三天时间,我可以担保。
孔明便敲钉转脚:“费心!费心!”
徐庶包拍胸脯:“不妨!不妨!”
孔明问:你有什么办法拖住曹操三天?
徐庶说:我用“珠帘倒挂”之计。
这是一句兵家的术语。
孔明一听就晓得,是叫曹操派人到卧龙岗去捉他的老婆,
便连声称赞:妙计!
徐庶倒有点不放心。
问孔明:你卧龙岗上可曾准备好?
不要把你的老婆捉了去,我可担当不起!
孔明说:你放心,我出山之前早就安排好的。
因此讲:“不能安家,焉能治国?”
徐庶以为孔明是在讽刺他,说他没有把家里安排好,
所以母亲被曹操抓到了许昌,所以说:
“惭愧啊!惭愧!”
孔明连忙打招呼说:
对不起的意思,“勿怪啊!勿怪!”
徐庶见事情已经商量好,就起身告辞。
孔明想,曹操一定派人跟你来的,
你路上还要想办法去封住他们的嘴。
所以对他说:“路上当心!”
他们商量得清清楚楚。
刘备听得稀里糊涂,要想问个究竟。
孔明想,他有重任在身,你不再要跟他多烦了。
让他早点回去吧。
刘备听孔明说,他们已经谈妥了。
心想,那末,我等一下问你就是了。
刘备要送,徐庶一定叫他留步。
张飞说:“大哥,仍旧我来送他吧!”
张飞送徐庶出去。
孔明先生立即发令。
令架上拔一条将令在手,
袖中拿出早已写好的一封锦囊:“君侯听令!”
关羽:“关某在!”
诸葛亮:“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
五百校刀手,二十关西汉,公子关平,副将周仓,
前往江夏,向大公子刘琦借兵一万,
前来接应本军师,一切按锦囊行事,不得有误!”
关羽:“遵命!”
关云长接了令和锦囊退出大堂。
孔明在锦囊之,上交代他:
你到了江夏之后,不论是否借得到兵,都不要回来了,
留在那边等我到来,然后再行安排。
再说张飞,把徐庶送到城门口,那四个旗牌正在着急,
心里想,徐庶不知什么时候出来?
我们这官司要吃几天?
现在一看,吊桥放平,城门大开,徐庶来了。
四个人趁机对城里一看,只见不少汉兵手执火把,
三五成群向百姓家里进去。
心想,会不会烧樊城与烧新野县一样,
也是在百姓家里起火的?
这时,徐庶已经跑到他们的面前了:
“兄弟们,在此等候我长久了。”
四旗牌:“徐老,都是黑脸张飞把我们关在这里。
要是你三、五天不出来,咱们都要被饿死在这里。”
徐庶:“是啊!徐某知晓你们未曾进关,心中十分担忧。
所以公事完毕,急忙出关前来,我们回去吧。”
五个人到樊河边下船,往新野而去,
坐在舱中徐庶见四个人手中都拿着什么东西在往背后藏。
心里明白,诸葛亮一定有什么花头。
徐庶:“兄弟们。你等手中都拿的何物啊,
可能让徐某一看?”
一个旗牌把油炸曹操递过来说:
“徐老,你看!”
徐庶接过来一看,暗暗发笑。
心想,诸葛亮真想得出来!
这里面肯定还有什么东西。
便问:“兄弟们,这里可有什么东西啊?,
四旗牌:“有,有一张纸条,上面八个字,
“及早回头,免致后悔’。
徐老不信的话,请看!”灵不灵当场试验。
旗牌将“曹操”的头拗断,拉出来一束稻草,
稻草里一张纸条,交给徐庶。
元直一看,果然不错,
徐庶想,孔明兄要想用它来挡住曹操的人马,只怕未必有效。
但是,对我倒有用处的。
因为四个旗牌没有跟我进城去,回去如何对曹操讲?
现在,就可以利用这个东西来做文章了:
“兄弟们,你们奉丞相之命跟我进关,然而被张飞阻在城外,
尔等如何回复丞相?”
四旗牌:“是啊!咱们也在发愁呢?”
徐庶:“我看你们就说是进得城关的。”
四旗牌:“要是丞相不相信呢?”
徐庶:“不妨,你们把这个东西拿给丞相观看,
就说我等唯恐你丞相不信,特地进城买的凭证回来。”
四旗牌:“那徐老,丞相看了会怎么样呢?”
徐庶:“我看定有赏赐的。”
四旗牌:“那好极了!”
徐庶想,赏赐多也没有的,两记耳光差不多,寻寻你们的开心。
便说:“兄弟们,那末你们在城外可曾听到些什么消息吗?”
四旗牌:“听到的。他们弟兄在城关上讲,诸葛亮烧了博望烧新野,
烧了新野又要烧樊城,还说什么红脸关云长准备八个地雷,
一十六门大炮,要把丞相的胡子都轰掉!”
徐庶:“既然如此,你们须把这些重要的军情,
一一回复丞相。”四旗牌:‘“是的。”
路上谈谈讲讲,傍晚时分,船抵新野。
付了船钱,离舟登岸。
徐庶叫四个人先去见丞相,说,我要到本帐去一趟。
此时,营上已经点起了标灯。
大帐上帐灯最亮,虎案之上红蜡高烧。
曹操坐在中间,正在等徐庶回来,
有人同曹操讲,徐庶不会回来了。
曹操想,徐庶一定会回来的,
但是四个手下不知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办事。
正在此时,四个旗牌进来了,手里都拿着油炸曹操,
准备来领赏赐,来到曹操面前:“丞相,我们回来了。”
曹操:“回来了?”
四旗牌:“是。我们跟了徐先生到樊城去,
进城之后,按照丞相的吩咐,在老百姓中宣扬你丞相的仁义。
恐怕你丞相不相信,特地从城里买了一样凭据回来,请丞相观看。”
说罢,第一个旗牌把油炸曹操递上去,
另外三个在后面等。
如果他有赏赐,我们就一个个接着送上去。
曹操心想,到底是我的心腹,办事能干,
唯恐我不信,还特地带了凭据回来。
丞相把油炸曹操接到手里,撩着自己的阿胡子,
眯起三角眼一看,唔,这是做的我嘛,难道樊城百姓都吃我曹操?
心里想,你们竟买这样的凭证回来!问道:
“老夫问尔,这是什么东西?”
四旗牌:“小的,不敢说!”
曹操:“只管讲来!”
四旗牌:“这叫油炸曹操!”
丞相听他说是油炸曹操,就把手中的油炸曹操往地上一丢。
骂道:“大胆匹夫,竟敢买此等东西回来,与我滚了!”
说时,“啪”一记耳光,又是一腿。
后面三个旗牌一见丞相发怒,丢掉“曹操”旋转身来就逃。
四个人一起奔出大帐。
正好徐庶走了进来。
元直在想,我在刘备、孔明面前担保拖住曹操三天,
今天是不算在内的,因为天都黑了,
要从明天算起,我这条计大概正好差不多,
所以笃笃定定往大帐而来。
四个旗牌看见徐庶,要紧奔到面前:“徐老!”
徐庶:“兄弟们怎样?”
四旗牌:“咱们照你的说话去见了丞相。”
徐庶:“那末,可有赏赐么?”
四旗牌:“有啊!”
徐庶:“多少?”
四旗牌:“五两一腿。”
徐庶心想,和我估计的差不多。
便对四个人讲:“你们不要走远,少停还要叫你们呢。”
说罢,自管自往帐上而去,来到曹操虎案之前:
“丞相,徐某回来了。”
曹操:“元直公,老夫命尔去往樊城,劝降刘备、孔明,究竟怎样了?”
徐庶:“请问丞相,要徐某从头至尾讲,还是断章摘句讲?
是仔仔细细讲,还最粗枝大叶的讲?”
曹操:“喔唷!嚯
曹操想,你的花头真多!
这样重要的事情,当然要从头至尾讲的罗。
说道:“你与老夫从头至尾、仔仔细细地讲来!”
徐庶:“那末,丞相听了:曹丞相六十五万人马在新野城外安营扎寨。
意欲兵进樊城,故命于禁、毛珍二将带兵一万,
在樊河之上架设行军桥一十二座。
徐某从旁闪出。
问丞相道,攻下樊城后可要屠杀子民
曹操:“太罗苏了!老夫要你从见到刘备讲起。”
徐庶:“丞相,若从徐某见到刘备讲起,此乃谓之斩头截腰而讲。”
曹操:“斩头就是斩头,休得絮叨!”
这老贼已被徐庶弄得糊里糊涂了。
徐庶:“那丞相听了:徐某奉了丞相之命,进得樊城,
在县衙之中见到刘备。”
曹操想,讲了半天,这两句刚刚言归正传。
徐庶:“刘皇叔询问徐某的来意,徐庶道:
‘王师六十五万已在新野城外,指日便可踏平樊城。
徐庶念在故交,特来相劝皇叔归顺丞相。’”
曹操:“刘备便怎样?”
徐庶:“刘备不降。
曹操:“尔便如何?
徐庶:“徐某道:‘皇叔倘肯归降,即为头队先锋,
若然执迷不悟,丞相破城之日,便要杀尽两县子民。
皇叔一向仁义为重,爱民如子,岂能不为子民们着想耶?’”
曹操:“刘备听了又怎样?”
徐庶:“刘备想到两县子民,他倒愿意归降了。’
曹操一听刘备愿降,放声大笑:
“列公,刘玄德他竟愿意归降老夫了!”
有些文武在想,认为丞相你别高兴得太早!
要知道徐庶的讲话千变万化的。
你先听完了再讲。
曹操也自然明白,所以接着便问道:
“既然刘备愿意归降,那末降书降表何在?”
徐庶:“丞相听了:刘备欲拟写降书降表,突然从外面来了一个大将。”
曹操想,你倒象说书一样,还有关子呢!
问:“来了哪一员上将?”
徐庶:“便是关云长。”
曹操:“喔!美髯公!”
曹操听到关羽的名字,顿时会产生一种敬仰、关切之情,
因此脱口叫了一声“美髯公”:“关将军到来便怎样?”
徐庶:“他问我徐某到此作甚,我道特来劝降令兄。”
曹操:“云长又怎样讲?”
徐庶:“关君侯言道,他不愿归降。”
曹操:“喔!那末尔便怎样?”
徐庶:“我说:‘君侯,尔当初在曹营六十三天,丞相待你不薄,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袍赐马,恩重如山。
君侯知恩报德,理当归降。”
曹操想,这是事实。
我待关云长确实敬如上宾,再好也没有。
你这几句话,或许可以打动关羽之心。
问道:“君侯听了怎样?
徐庶:“关将军觉得徐庶言之有理。
便道:‘倘然大哥愿降,关某也一并归顺。’”
曹操想,不错!当初关云长不肯留在我这里,就是因为要去寻找刘备。
现在,刘备愿意归降,他当然也肯来了。
曹操:列公,关将军他亦然愿意归降老夫了!
一那末降书何在?”
徐庶:“丞相听了:刘皇叔将降书降表写好,正欲交付徐某,
哪知外路吼叫连连,又来了一员大将。”
曹操想,你的关子真是一个连一个。
不问可知,该是张飞了。问道:
“莫非是翼德三将军?”
徐庶:“正是。三将军问了我的来意,我说特来劝说令兄归降。
张飞闻言,怒发冲冠,说道老张不愿归降。
并把你丞相大骂了一番。”
曹操象听书似的被他吸引了过去,听昏哉,
居然会问徐庶道:“张飞骂些什么?”
徐庶:“徐某不敢言讲。”
曹操:“只管如实讲来。”
徐庶:“那末丞相听了:
他说,‘曹操托命汉相,实为汉贼,降曹便是从奸。
老张岂能归降这曹贼、国贼、奸贼、老贼!’”
曹操:“喔唷!”
徐庶:“此乃张飞所骂,非徐某所讲。”
曹操:“老夫明白的。”
这老贼被徐庶骂到如此地步,竟还在说“明白的”!
曹操:“后来怎样?”
徐庶想,骂是骂了,这番鬼话如何来收场?
一动脑筋,有了!
还是请他出来了局吧。
因此说道:‘徐某便道:‘三将军暂息雷霆之怒,略罢闪电之威,
想你们刘、关、张桃园结拜,同生共死,
如今二位令兄,已经归降,将军岂能不降?
’张飞听了徐某之言,也只得顺从了。
皇叔便将降书交与徐某,徐庶正要去接”
曹操想,听你的讲话肚肠都要痒的,拿一张降书,
还要讲明一个送过来,一个要去接,全是些废话!
徐庶:“哪知道就在此时,旁边有人开口了。
曹操:“哪一个?”
徐庶:“唉!徐某的一桩特大功劳,全然断送在他的手中!”
两旁文武知道他在转弯了。
曹操倒还要究根追底:“究竟是何人?”
徐庶:“便是那个诸葛亮。”
曹操:“孔明么?”
徐庶:“是啊。
他对刘备言道:‘主公,你既要降曹,何必三顾茅庐?
既要降曹,何必命亮登台拜将?
既要降曹,何必火烧博望、火烧新野?
尔等愿降,亮不愿,宁可回归隆中,躬耕田陇。’
刘备听诸葛亮讲得振振有词,正气凛然。
他自觉惭愧,便也不愿归降了。
云长、翼德见大哥不降,自然跟着反悔。
刘备便将降书撕得粉碎。
丞相,你看徐庶到手的大功,竟被诸葛亮一语断送,
怎不令人可恨哪,可恼!”
曹操听完,对徐庶看看,好极了!
讲了半天,降倒没有降,骂倒被你骂了一通。
曹操以为事情经过大致是确实的,
只不过徐庶有意借题发挥,
添技加叶,夸大其词,兜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子,
浪费了这许多时间。
曹操哪里知道,徐庶完全是在凭空捏造,捕风捉影。
丞相想,我原来也估计到劝降成功的希望是不大的,
那末,譬如没有这回事情。
因此,他说道:“既然刘备、诸葛亮不肯归降,
老夫来朝兵进樊城,杀他个鸡犬不留!”
徐庶:“丞相且慢!”
曹操:“怎样?”
徐庶想,我答应保孔明三天之险,岂能让你明天进兵。
说道:“丞相,樊城之中有火攻埋伏。”
曹操:“火攻?”
徐庶:“正是。丞相不信,请问四个手下便了。”
曹操想,对,我派四个人跟你去的,可以问问他们。
立即下令传四个旗牌进见。四个家伙进来见过丞相。
曹操:“尔等在樊城之中,可曾听到些什么风声,见到些什么动静?”
四个人想,我们本来是要向你禀报的,
被你一记耳光加一腿,吓得我们逃都来不及。
便说道:“回丞相:我们听到刘备手下的兵卒在讲,
诸葛亮烧了博望烧新野,烧了新野还要烧樊城;
红脸关云长准备八个地雷,
一十六门大炮,要把你丞相的胡子都要轰掉!”
曹操:“喔唷!”
四旗牌:“还有呢!咱们见到不少汉兵拿了火把到民房里去。
照小的看来,烧樊城恐怕与烧新野一样!”
曹操听完,叫他们退出。
心想,看来确有其事。诸葛亮准备索性把樊城也烧光了再跑路。
便问徐庶:“元直公,你看如何?”
你去问他,那真是生病人同鬼商量了。
徐庶:“徐某有一计在此。”
曹操:“哦?”
欲知徐庶献何妙计,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