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夏侯惇兵败回转许昌。
他进皇城到相府前,首先吩咐手下,
把他们三人绑了起来,每人嘴里咬了一把刀,
这名谓“花绑咬刀”,在相府前请罪。
里面曹操得讯,立即起鼓坐堂。
文武两旁齐集,丞相坐在中间。
手下人报了进来。
当差:“报丞相!今有夏侯惇、李典、乐进兵败回来,
现在丞相府前‘花绑咬刀’请罪,望丞指定夺!”
曹操一听,果然败回来,不知败到什么地步。
让我把他们叫送来,问明后再作处理。
他一声令下:“来!传老夫将令,松绑去刀,报名而进!”
手下人按照丞相说话,从里面一一传令出去。
外面夏侯惇等嘴张开,刀落地。
手下人为他们松绑,方始低下头,
步行报告而进。里面虎威连连:
“呼-_”
夏侯惇等三人跨上堂来,到曹操虎案前一齐跪下,
夏侯惇:“丞相在上。小将夏侯惇叩见!”
李典、乐进同时叩头:“末将等拜见丞相!”
曹操一看,我命四将十万兵杀往新野县。
可是,现在跪在面前只有三将,
到底败得如何,需要问个明白:
“元让!”夏侯惇:“小侄在!”
曹操:“老夫命尔带兵十万,为行军大都督,杀往新野县。
此番怎会兵败回来?
从头至尾说与老夫知晓。
夏侯惇想,败到如此,但也只有老实说。
因此,他便将韩浩进博望坡起,
一直说到剩下九十六个人,三将兵败回来,
将前因后果,详详细细地讲了个明白。
曹孟德听完,他撩着胡须,把诸葛亮的用兵想了个仔细,
感到孔明确实胜过徐庶。
但是,夏侯惇是我的心腹,又是我的亲侄,
杀他不忍,不杀吧,
徐庶面上何能交代!
最后一想,让我来把这等大罪一分为三,
夏侯惇一人负担一半,李、乐二将也负一半。
这样,就成了死不成的活罪了。
想到这里,曹操便对李典、乐进二人面孔一板,
提高嗓音说道:“李、乐二将!”
李典、乐进:“丞相,小人在!”
曹操:“老夫命尔等位居副职在旁指点,此番缘何袖手旁观?”
乐进是个匹夫,即使明白不对,也无法回答。
李典不然。他想,事到如今,不是卖面子的当口,
尽管治罪之权都在你的手中,
可是,道理要讲明。
因此,他毫不留情回答曹操说:
“丞相听了,在博望坡外面,
小将就对都督说,树木森森谨防火攻。
可是,都督不听小将之言,为了捉拿刘备,
他就回答我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因此,我没有办法,只得一起进入博望坡,请丞相裁决。”
曹操一听,感到李典不肯退让,而且是有道理。
曹操对夏侯惇看看,
想你这个家伙不可不杀了,
别人劝说你,你还执迷不悟。
因此,曹操就敕李、乐二将无罪,
令二人退过一旁。
两将谢过丞相退了下去。
这时候,全部罪名完全落在夏侯惇一人的头上。
只见曹操双目一瞪,开口问道:“元让,尔可知罪么?”
夏侯惇想,我是十万之首,当然无法抵赖。
只好回答说:“小将知罪!”
曹操:“来!与我拖去斩了!”
两旁刀斧手、捆绑手、军牢手一齐拥了上来。
他本来秃着头,
--霎那,绳穿索绑,成了囚犯。
只听手下人一-声呼喊:
“走!”押了夏侯惇往外推出去。
当然,两旁文武都知道,
曹操是出于无奈只得斩夏侯惇。
真正脑袋下来,是无法装上去的。
大家正想出来讨情,还没有站出来的时候,
只见一人跨出,已经高声喊道:“刀下留人!”
啥人呢?文武一看,原来是徐庶。
元直明白,今天,我不讨情,也有别人讨情。
夏侯惇终究是杀不掉的。
那末,这好人还是让我来做吧!
他到曹操面前,把手一拱,说:“丞相!”
曹操:“元直何事?
徐庶:“丞相,楚杀子玉而文公喜,秦不杀三帅而襄公惧!”
大意是楚国有个名将叫成得臣,字子玉。
因从战场败回来,就被楚王所杀。
晋文公听说此人被杀,哈哈大笑。
而秦国有三个元帅败回来。
秦王知道,这三个元帅不是饭桶,
失败的原因定有各方面的因素。
今后肯定能够败中取胜。
因此,他决定留下不斩。
致使晋国的襄公见此反心中胆惧。
徐庶借此说明现在的夏侯惇,也是丞相手下一员名将,
杀去实为可惜,留着今后大用。
其实,徐庶明知曹操不会杀夏侯惇,
他有意装得很象。
曹操对他看看,你心里也是很明白的一嗯,
徐庶确有道理。
这时,两旁文武一起上前讨情,
曹操便趁势对他们说:“尔等可愿为保?”
徐庶第一个愿担保。文武同样如此。
曹操使命文武退下,方始把夏侯
惇押了进来。夏侯惇见过曹操。
曹操便对夏侯惇说道:
“老夫看元直等众位的份上饶尔不死。
记大过一次,退过一-旁,下次将功抵过。”
独眼龙这时反而弄不明白了,怎么徐庶会为我讨情?
按理他希望我死。
倒也奇怪!他对曹操谢过不杀之恩,然后退了下去。
让他去整顿盔甲,这里不提。
现在,曹操感到孔明用兵实在厉害。
那末,是不是伤了十万兵就善罢甘休了呢?
曹操不是这样的人!他想,我再命人差十万前去。
仔细一想,不要再被他一把火,这倒不可不防的了。
还是让我亲自带兵前去,带多少呢?
少了不行,一定要百万人马。
再一考虑,不妥!
被人说道,区区新野县刘备,
我曹操一去就是百万,未免太抬举了他。
问题是要战胜刘备,报火烧博望坡之仇,
兵一定要百万,只要将出兵的题目来做得大一点。
这样,问题是只打刘备一个,
但外界看来我好象又不是为了刘备一件事。
曹操一想,我倒不如把江东孙权放进去。
那末,孙权有什么罪名呢?
这很简单,他独霸江东,自立为王,有篡逆之心。
我是汉室的丞相,理应兴兵伐之。
再有荆州刘表,也要将他放进去。
他有何罪呢?
很简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就说刘表连年不贡,藐视万岁。
刘备是主要的对象,便是烧死皇师十万。
其实不是皇师,而是你的贼兵。
曹操思想完毕,
他就命文人杨修按他的意愿写上一道表章。
一宵已过,直抵来朝,曹孟德金殿见驾。
《三国》这部书,虽然写的是封建时代,
可是金殿书是很少很少的。
这也是一个特点。
曹操一世前后三次下江南,今天是初次下江南。
所以,在此聊表金殿情况。
就在五更三点,汉献帝临殿,朝中文武归班站立。
因为汉朝的皇帝,特别是献帝刘协,是个无用之人。
大权全在曹操手掌之中。
场面上看来好象一国之君,
其实,曹孟德把皇帝当作一个供奉的偶像,有名而无实。
既然如此,缘何还要临殿呢?
只因为表面上曹操还没有篡君,所以还是按常规办事。
特别今天,要当了殿上文武上表于献帝。
这样就叫师出有名,说起来是奉了皇帝圣旨。
实际上是个假象!
这时候,值殿官喊道:
“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垂帘退班。
曹操就在旁从座位上立了起来,对汉献帝把手一拱,
说道:“老夫启奏吾皇万岁!万万岁!”
献帝看见曹操气在心中。
他想,我早已给叔父刘备一张衣带血诏,
目的就是要灭你曹操。
今日,你不知有何事,因此开口问道:
“老丞相平身,有何奏来?
曹操:“万岁听了,
老夫命夏侯惇带兵十万去新野县扫荡刘备。
哪知道被孔明将十万人马烧得全军覆没。
如今江东孙权独霸江南。
刘表连年不贡,藐视龙驾。
为此,老夫欲兴兵百万,
下得江南消灭刘备,生擒刘表,***东孙权。
望吾皇万岁恩准!”
说罢,他将手中表章送了上去。
值殿官接到手,送上龙案。
汉献帝从头至尾看了一遍,
实际上表章所述与曹操口述的完全一样,
按理你根本用不着来通过我,
就是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
这样,你曹操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乘机大做文章。
要是被你百万贼兵全部出动,那我怎对得起刘备呢?
万岁一下子并不下笔。
殿上大部分都是曹操的心腹,但也有少数和曹操完全对峙。
只见文人班中踏出一人。
此人便是北海孔融,字文举。
在过去,刘备曾救过他的命。
因此,他想,万岁啊!你千万不可准奏。
所以,他上前对圣上双膝跪下:
“龙驾万岁在上,臣孔融启奏吾皇万岁!”
汉献帝:“文举,何事奏来。”
孔融:“依臣看来,皇师百万,不可轻举妄动。
万岁千万不可恩准!”
文举意思还是照顾曹操一-半面子。
事实上,他的人马不是什么皇师,
而是以强人去攻天下人,以强凌弱。
特别是新野刘备,乃是汉室的宗亲,
你万岁早有血诏给他。
今日,岂能同意曹操百万赶去?
这时候的曹操,对殿上看看,
万岁本来立即同意我的表章,被你胡言一番,
岂不坏了我曹操大事。
因此曹操对着孔融把手一招,说道:
“望请文举不须多言,退过一旁。”
这时候的孔融,多年来积郁的怨气,
从心中迸发出来,想国舅皇妃都被你曹操所害,
今天还敢如此大胆!
文举怒气冲天,他从殿中挺身站了出来。
所说,文者执笏,武者执戟。
谁知孔融在殿上突然冲至曹操面前,
举起手中朝笏,便对曹操狠狠地打去,
口中连声骂道:“你这老贼!杀国舅,绞皇妃,罪恶滔天。
今日又要迫使龙驾准你奏章,欲除皇叔刘备。
我在此准备-死,来与你拚了!”
这时候,曹孟德心里明白,
孔融与我对峙已久,心中虽恨,
但现在倒是老虎吞天一无从下手。
因此,他便向皇帝身旁退了过去。
而且他一面退,一百在动着脑筋,一-面起手在招架。
孔融却接连打个不住。
不好了,他正打得有劲的时候,
曹操感到机会已到,便将左手抱袖,
在形式上装得象在招架。
其实,他是武孝廉出身,
即使你三个孔融,也非他的对手。
曹操见机行事,马上用袖子一甩,
便将孔融手中朝笏,拂上了万岁的龙袍。
就这样,曹操立时面孔一板,
一声吩咐:
“来!大胆孔融,你擅敢在金殿之上起笏怒打圣天子一拿下了!“
殿上手下人一齐冲上,
便将孔融绳穿索绑押了出去。
曹操在此时,撩须对着献帝,
提高嗓门说:“望龙驾恩准了!”
其实,话中有音,杀孔融是向献帝示威。
言下之意是现在已将孔融推出,要是你万岁不允的话,
我当然也有办法对付你。
这时,献帝已经吓得心寒胆裂。
他只好提笔在曹操表章上勾了上去。
曹孟德在当场做得非常郑重,
对着龙驾一拱到底,说道:
“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献帝慌忙退殿。
曹操带文武回府。
连发两条令:一条便将孔融断头;
第二,命许褚带兵一千去孔融府上,
杀他一个横门合宅一即从门公杀起,一直杀到丫环为止。
当时,孔融有二子正在对面奕棋。
听说外面杀了进来,有人叫他们遂即向后门潜逃。
二人说,巢已破,安有完卵?
事实上即使逃也来不及了。
就这样,前前后后共杀去三百余人。
曹孟德料理丧事,然后检点人马,
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直到七月丙午日,
他方始发遣于禁、毛珍带兵十万,去宛洛道驻扎人马。
自己带兵六十五万随后动身。
献帝相送十里,曹操命他早些回去吧,在皇城耳闻捷报。
献帝心想,希望你同夏侯惇十万兵一样烧一个干净!
否则,你得胜回来,天下不复再姓刘了。
让献帝回去。再提曹操他到得宛洛道。
这个地方,就是宛城到洛阳的中心地带。
本来是一片荒郊,如今被曹操驻扎了百万人马。
其实,并没有百万之数,但是说起来总称为百万雄师,
而攻打赤壁亦只有八十三万。
曹孟德扎在宛洛道上按兵不动。
他想,打刘备一百万太多,少了又恐怕再烧。
这问题主要在刘表身上,要是老大王能够一死,
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多大能为,肯定前来投降于我。
这样,我便可攻打刘备,然后再打孙权。
如此一来,所有对手尽被我所灭。
因此,曹操屏在宛洛道上按兵不动。
其实,曹操是在空想。
哪知晓,事情确实会照你想法而办,
这真是交着好运,机会难得。
再说,刘备在新野县内,探马飞报上堂:
“报禀皇叔,小卒打探到今有曹操他在驾前表奏三章:
第一,荆州老大王连年不贡;
第二,江东孙权独霸江南,自立为王,有叛逆之心;
第三,刘皇叔烧皇师十万。
现在带兵百万,屯兵宛洛道,虎视荆襄九郡。
请皇叔定夺!”
刘备:“与我退下了!”
探兵:“是!”
刘备对中间孔明看看,不出你所料,果真曹兵来了百万。
要紧问孔明道:“啊呀,军师!今有手下人报到,
曹兵来其百万,先生看来如何?”
这时,两旁文武都集中目光,看着中间的孔明。
军师尚未开口,却有一个人先开口了,谁?
是张飞。
张飞:“大哥,依我看来,百万曹兵没得用的!”
孔明对他看看:难道你的本领比我大?
因此便开口问道:“三将军,你有什么办法?”
张飞:“老张看来,把他们烧了!”
刘备一听,想你家先生如此大的本领,在目前尚未想出办法来。
你拜孔明为师,一共只几十天,
就能想出什么计策来,我看你真是在那里胡说八道!
一开口就烧,用什么办法烧呢?
难道仍旧在山套之中?
要知道夏侯惇在这个地方烧过了一次,
再布置在这个地方,敌人是不会再中计了。
因此,刘备便回绝于他:
“三弟,休得胡言!我来问先生。
啊!军师,你看如何?”
孔明撩须执扇低着头,一言不发。
皇叔对孔明说道:“备有一计在此!”
诸葛亮:“请问主公有何妙计?
刘备:“待刘备同军师二人赶奔荆州,前去向我家兄王借兵,
借了十万或数十万,再请军师前去破敌。
军师看来如何?”
孔明想,现在敌人有一百万,当然这是号称。
要是从实来说,我看只不过六、七十万。
但是,拿我军来说,我就不需要百万,
算他以一当十,我只须十万。
如果你能从荆州借到三十万军马,不要说敌人来百万,
即使敌人有二百万,我也能抵挡。
但是,孔明一想,不!你是无法借到的。
现在,如果我回答你不要去借,你心里会有想法的。
就为这一点,只能让你荆州去跑这么一趟。
否则,到今后兵败长坂坡时,你定要抱怨我孔明,
甚至认为,如果荆州去一趟,
要是借着刘表的人马,这败仗就可以不吃了。
事实上,是不可能不败的。
在这种地方,孔明只好做一个“笨人”。
因此,孔明回答刘备:
“啊!主公,此往荆州,可能借到兵马?”
刘备:“想必我家兄王定然肯借。
诸葛亮:“我看是借不到的。”
刘备:“刘备此番不但抵挡曹操,而且处境同兄王一样。
曹操不是表奏三章吗,还说兄王连年不贡。
如今,一并拒曹,料想他定然肯借的。”
诸葛亮明白,事情是办不到的。
但是,想来想去,明知不成,还是陪你去走一趟为妥。
就说道:“主公,既然如此,请吧!
不过,我看兵马是借不到的。”
刘备:“军师,除非见不到我家兄长之面,见到面定然能借到的。
因为他过去送也愿送我,如今岂有不借之理?”
诸葛亮:“主公听了,面是一定能见到,就是借不到的。
不信请出去走一遭。”
刘备:“见到面定然借得到的!”
刘备准备要跑,孔明挡住他说:
“且慢!”便立起身来,向里面兜一个圈子,然后回出来。
大家不知道孔明到里面去千些什么。
就这样,孔明回出来招呼刘备同走。
一个在马背上点马而行,一个在四轮车上并马而行,
马蹄得得,车轮滚滚,离新野来到荆州。
刘备隔城何抬头一看,只见吊桥高悬,
关厢上一声炮响,挡箭牌除去一半,
立满了荆州兵,中间遍体红铜盔铠甲拦便是魏延。
魏文长对下面一看,原来是刘备。
他想,这里的蔡瑁与你是冤家对头,
要是现在不放你进来,认为我魏延与你作对。
放你进来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只好由我魏延前来相救于你了。
其实,等你来救,已经是来不及了!
现在只见魏延下得城墙,把城门开放,吊桥平铺。
君臣二人,已进得荆州城。
魏延到马前,先见刘备一礼,然后再见孔明。
皇叔把手一招说:
“魏将军,我们兄长身子怎样?”
魏延:“二主公,我家大王病重如山。”
刘备想,怎么我新野县一无音信呢?
所以,他立即吩咐魏延道:“魏
将军在此镇守,少停停自有重赏,须要当心了!”
魏延:“皇叔放心,魏延明白了!”
刘备不理会这话的整个意思。
实际上,魏延在暗中当心着刘备的安全。
这样,君臣车马并进。
孔明是个客人,因此跟着不多言,来到刘表府第,
君臣下马出车。
然后,刘备在前,诸葛亮在后。
二人匆匆直往里面而去,
到堂上却人影全无。
这时,刘表已经生下了大病。
大堂里面,只有一人立在端门口,便是小奸蔡瑁。
他也在想,晚上本来是我值班,
无奈张允放生,因此我一直连到现在。
他面朝里,背朝外,心中在想,刘备在新野县,
要是在荆州我早就把他除了,
把他的脑袋送与曹操,岂不是一大功劳?
现在倒便宜了他。
目前大王刘表病重如山。
他早已付我两封信,
一封命我送至江夏,命刘琦前来即位,
一封送到新野命刘备前来相助,可是我蔡瑁一信未发。
就等你刘表一死之后,让我外甥刘琮前来即位。
到那时,便可把荆州送与曹操。
然后,对刘备再行攻打。
正在此时,只听得背后一声叫道:“都督在上,
刘备有礼了!”
蔡瑁一听,他想,这声音好象是刘备。
便旋转身来观看,一望果真刘备!
他心中不觉好笑,想我本来要找你,但被你兄弟张飞一直保护着。
现在一看,只有一个文人,道家打扮,便是诸葛亮。
因此,他还一个礼说:
“玄德公,本督蔡瑁有礼了!
但不知玄德公到来何事?”
刘备指着孔明说道:“备与我家先生一起到来。’”
蔡瑁:“原来是军师,本督有礼了!”
孔明一-看,原来是蔡瑁。
他是个卖国的小奸,因此先生并不还礼,
把头一偏,理都不理。
蔡瑁一看,嘴里不响,心里明白,诸葛亮你好大的架子,
现在不和你计较。
因此,回过头来说:“玄德公,不知你到此何事?”
刘备:“闻得我家兄长身子欠佳,特来荆州探望。
望请都督让路了!”
刘备说罢,便想把蔡瑁闪过--旁。
可是,蔡瑁对刘备高声喊道:
“你与我站住!老大王一些小毛病,一概不见!”
刘备:“是是是!不过刘备特从新野到此,请让路了。”
蔡瑁:“你听了。本督早就和你说了,
没有老大王的命令,一概不见。”
小奸蔡瑁,便背对刘备面朝里,
把手分开,来了个“端门绝报”,
使里面不知道外面,外面不知道里面,
中间就被小奸拦住。
正巧就在这时,
里面出来一班侍奉老大王的手下人。
因为下一班的手下人前来接班了。
现在,这班手下人刚从里面出来,
看见外面刘备正当站定在那里。
他们并没有看出来蔡瑁不放刘备,只认为刘备刚到。
手下人想,刚才大王正在挂念你。
所以,他们一见刘备便喊出了口:
“皇叔嗳,里面老大王正在挂念你,
请你快进去吧!”
刘备听到这几句话,不论蔡瑁怎样讲都不能制止他要进去的愿望。
因此,他起手把小奸一撩:
“啊!都督,我家兄王在等候刘备,请让开!”
小奸对里面的手下人看看,
心里想,等歇再同你们算帐,
一面对刘备说:“你与我且慢!”
刘备:“是!”
皇叔倒退二步。
蔡瑁面对刘备,撩着八字须对刘备说:
“你听了!此番曹操出兵百万,屯兵在宛洛道上。
他在驾前表奏三章:
第一,你烧皇师十万;
第二,里面老大王屡年不贡;
第三,江东孙权独霸江南,自立为王,有叛逆之心。
现在,百万兵,千员将,
准备消灭你刘备,击败刘表老大王,
踏平江东孙权。
这几句话,你在里面大王面前千万不可说起。
要是你多言多语,莫怪本督得罪了!”
说罢,他便抽出腰间半口宝剑,对刘备看看,
指着剑说道:“刘备,你要是在大王面前胡说八道,
本督这口宝剑就要和你算帐!”
刘备:“”
刘皇叔心里想,我来到荆州借兵,
要是见到了老大王不讲曹兵百万下江南,
那末,我如何借得到兵呢?
再一想,我与刘表谈话是在里面,他在外面。
他这样说,我就这样听,到了刘表面前我再随机应变。
现在,就让我来和和他的调。
因此,刘皇叔便开口道:“是请都督放心,
刘备一准从命就是了!”
这时,小奸蔡瑁就让在一旁,
对他们君臣两人喊一-声:“请吧!”
刘备:“是!”
刘备拖了孔明直往里面去。孔明在后跟着。
不过,他在想,我们君臣二人进来了,
如果小奸蔡瑁在外耍伎俩,你主公不得不防。
再说,等刘备一走之后,
小奸蔡瑁便指着刘备的背影说道:“刘备啊,刘备!
前番火烧你的公馆,被你从公馆里而逃出来。
襄阳开考,被你跃马檀溪河;
今天,本督看你还想往哪儿走!”
蔡瑁说到这里,一声喊叫:“来!”
手下人:“是!”
蔡瑁:“与我传蔡中、蔡和!”
两蔡进见蔡瑁:“蔡中、蔡和在!”
蔡瑁:“本督命令你们弟兄两人,带领刀斧手五百,
就布置在大堂左右,稍等。
待刘备、诸葛亮出来的时候,本督把手一招,
你们带领五百刀斧手杀出,便将刘备一刀结果。
可是,把诸葛亮要多劈几刀。”
因为刚才我对他把手一拱,他却对我把头一转,
礼都不还,所以一定要多砍他几刀,
才出心头之气。两蔡遵命。
然后,蔡瑁一面派人叫自己妹子蔡夫人到老大王卧室听壁脚。
同时,命令手下人暗暗靠近老大王的寝处,
听他们弟兄见面后谈些什么,立即通报于我。
这里,先让蔡瑁在外面等候。
我再说刘备拖了孔明直往里走。
手下人先未通报刘表。
老大王正在书院之中,因为见蔡夫人怕,
情愿一个人睡在这里。
本来是个方脸大耳,现在只见他皮包骨头,
两只眼睛更显得大了。
头上戴一顶软边巾,
两条“寿”字式样的飘带挂在他的背后,
身上穿一件黄绒袍子。
他的整个身体,半靠半坐地睡在床上。
刘表此刻,正在自言自语:
“想寡人有病在身,有两封书信,
一封书信命人送往新野县,叫我弟玄德前来商议。
直到现在,人也不来,回书也没有。
照如此看来,弟兄也是枉然!”
这时候,刘表咳嗽连连。
心想,莫说我弟,就是大儿刘琦,
在我身旁看他略有三分孝心。
此番我亦有一封书信去命他前来即位。
哪知道人也不来,回信也没有。
如此看来,要想指望自己的儿子也是枉然!
接着,又是“呃嘿”一阵咳嗽声。
老大王--面自言自语,一面连续咳嗽。
旁边手下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嘴里都不敢多说多话,
但是,在大家心里都感到刘备大不应该,
想你在此荆州时,老大王待你也不错。
现在书信去新野县要他来此商议,却是人不来,
连写回信的时间都没有。
这分明是在推托了。
再想到大公子刘琦,现在老大王同样写信要他来即位,
也是人不来回信也没有。
想想老大王待你们都不错,为何一碰到老大王有毛病,
你们就这样不理不睬?
就在这时,上班手下人进来了,
因此当班人退出来,正好看见外面立着二主公,
他们就高声在喊。
此时刘备拖了孔明到里面。
手下人见到二主公刘备,要紧先来通报:“报禀大王!”
刘表:“何事报来?
手下人:“今有新野县二主公到来!”
刘表:“啊!原来我家贤弟他竟来了?”
手下人:“是!”
刘表:“他竟来了,传话相请!”
手下人代接刘皇叔。
刘备同诸葛亮两人进了老大王的卧室。
就把孔明的手一放,然后上来见刘表。
到老大王床前一看,刘备心里一顿,感到此番刘表特别瘦了,
本来是个方睑大耳,三缕清须,现在真是皮包骨头,
可称骨瘦如柴了。
刘备心里想,老兄啊!你既然病到如此地步,
为什么不写一封信到新野。
要是我今天不来借兵,那末,你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
叫我刘备如何是好呢?
因此,皇叔抢上一步到刘表床前,一拱到底:“啊!
兄王,小弟刘备有礼了!”
刘表:“喔唷唷!我道是谁,原来是贤弟!
贤弟罢了,愚兄不能回礼,
请坐了!”
刘备:“多谢兄王!小弟告坐了。’
刘备就坐在床旁边的座位上。
他对孔明看看,意思是叫他上前见过刘表。
诸葛先生上前一看,见刘表的表情和气色,
孔明心里明白,老大王病入膏肓,
照这样看来,最多到八日戊申日刘表是一定要去世的。
事后确实如此,戊申日是老大王去世的日子。
十分恭敬地跨上前去见大王。
诸葛亮:“亮见大王。”
刘表:“喔唷!原来是军师。
刘表不能回礼,请坐了!”
诸葛亮:“谢大王!”
孔明谢过后在旁坐定。
刘备总要开口,哪知刘表已先开口了:
“啊!贤弟!”
刘备:“兄王怎样?”
刘表:“贤弟你在新野县,谅必贵忙得很!”
这句话,刘备以为老大王刘表在与他客套。
因此,满不在乎地回答刘表道:
“兄王听了,小弟在新野县还算不忙。”
刘表:“贤弟你一定十分繁忙。
刘备听到自己阿哥硬说他一定很忙,
而且见到刘表的面孔上怨恨交加,楞眉暴目。
到这时候,皇叔对旁边孔明先生看看:
自从我有了你,确实不忙,为什么我家兄王这样气恼呢?
孔明对他看了看,然后用嘴歪了一歪。
表示要他赶快同老大王说明,
刘备明白孔明的意思,立即把座位向刘表床前挪上了几步,
然后对老大王说道:“老贼曹操,他命夏侯惇带兵十万,前来攻打新野县。
小弟兵不满千,将不满”
老大王听了这几句话,心中急起来了。
要紧问道:“这便如何是好呢?”
刘备:“兄王请放心!
今有我家军师布置火攻,在博望坡把夏侯惇的人马烧一个干干净净。”
刘表:“哈好,军师!”
刘备:“兄王听了,小弟在新野县实是不忙。”
刘表:“不忙?
刘备:“是呀!真的不忙。”
老大王听到这里,怒容满面,说道:
“你既然不忙,那末,早有书信
给你,为什么人也不来,回信也没有,直到今天才得到此?
岂不是贵忙得很吗!”
刘备对孔明看看,意思是我在新野县不要说书信没有收到,
就是包括这件事情都没有听说。
孔明对他看看,意思是没有这回事情,
快点同老大王讲,光对我看又有什么用呢!
刘备想,对对!让我与刘表来讲明。
因此,他便开口道:
“啊!兄王请息怒。
小弟在新野县,莫说兄王的信没有收到,
就是连兄长派来的人都没有见到。
刘表:“啊!未曾收到?
刘备:“是是是!未曾收到!”
刘表:“喔唷!嚯嚯嚯!”
老大王心里方始都明白,
说明今天你兄弟不是为了我的书信而来,
是另有其他事情。
如此看来,我大儿刘琦一定也没有收到我的书信。
因为这两封信,我全都叫蔡瑁去送的。
现在看来,都被他捏去了。
这时,老大王心中万分气恼,心里想,小奸蔡瑁,
你把别的书捏去,我还可以原谅三分。
眼下我正在生死关头,你竟然把这两封信捏去。
刘表这时恨不得立即把蔡瑁传到里面来问罪。
他再一想,我人也要死了,不必再做什么死冤家,
尤其是蔡夫人在里面,万一我要杀蔡瑁,
她总是与我要拚命。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老大王因此对刘备看看,意思是今天你来,
定然另有道理。
那就请你快讲吧!
趁我刘表还没有断气的时候,我们弟兄两人,
还可以商量一下。
所以刘表要紧把怒容收转,用惋惜的口气说道:
“原来如此!那末,请问贤弟,今日到此何干?请教。”
刘备心里想,小奸蔡瑁叫我在你面前不能多说多话。
现在看到老大王在问我,这便如何是好呢?
再想,当了阿哥之面尽管讲就是了,与你小奸无涉。
因此,对刘表说道:“兄王听了。
后来夏侯惇败回许昌,老贼曹操在驾前表奏三章。”
刘表:“怎样三章呢!”
刘备:“第一说你兄王独霸荆襄,连年不贡。”
刘表--听,心里想,我原是年年进贡。
但是,进贡的东西皇帝没有拿到,全部被老贼曹操从中侵吞。
后来我想,贡物都落在你曹操的腰包里。
所以,我就从此不进贡了。
啊!原来如此,这老贼在万岁前说我连年不贡。
刘表继续问道:“那末第二章呢?
刘备:“第二章表奏江东孙权独霸江东,自立为王,有着叛逆之心。
第三便是奏小弟刘备烧他所谓皇师十万。
如今他雄兵百万,战将千员,
屯兵在宛洛道上,虎视此地荆襄九郡。
可惜小弟在新野县兵不满千,将不满十,这便如何是好呢?”
其实通过火烧博望坡的一仗下来,刘备手下要有一万左右人马了。
但是,来此借兵,皇叔仍旧要说得穷一些。
现在刘表听到这里,不禁一呆。
然后,他问刘备说:“那末,照我弟看来如何呢?”
皇叔听到这一问,回转头来对孔明先生看看,
意思是你看可要说否。
诸葛亮对他望望,你要来借兵,我说借不到的。
但是,你总不相信,一定要来,那末,你对我看些什么呢?
既然来了,那你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呀!
所以先生把头一低,看也不着刘备。
皇叔想,也罢!让我讲了再说:“啊!
兄王,小弟今天到来,欲与兄王借一方兵将印,调三十万兵,
托我家军师打败曹操之后,
再来把这印信还给你兄王,不知兄王应允否?”
刘表:“贤弟原来如此?”
刘备:“是啊。
刘表:“你要来借兵么?’
刘备:“正是!”
这时,刘表怒容满面,
气得他连连摇头:“喔嚯你竟错了!”
这时的刘备,从心底里佩服先生。
他想,孔明啊,你真是象仙人一样了。
我认为阿哥刘表前番请我兄弟来此荆州,
当面连续三次把荆襄九郡送我刘备。
我所以认为来借兵是十拿九稳一定成功的。
现在看来,过去在酒宴上三次送荆襄全部是假的。
你看,今天问他借,他就如此恶狠狠地说我错了。
皇叔心里想,当时我幸得没有答应。
要是一应允,恐怕等不到现在了。
因此刘皇叔双手乱摇,连声回答刘表道:
“请兄王不必气恼,小弟不要了!小弟不不要了!”
刘表:“且慢!我要问你,我与你是什么相称?”
刘备:“我与兄王当然是弟兄相称!”
刘表:“对啊!既然是弟兄相称,那末称到弟兄者,乃是如同手足。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什么叫借?这‘借’字错也不错?”
刘皇叔听到这里,他方始真正明白,
不是刘表不借兵,是我说话错了一个字。
心里想,阿哥生病,生得连性格都不太好了。
说错了一个字,他都要如此认真。
但是,再一想,莫怪兄王要火,这个字确是不应该错的。
因此他回头对孔明先生看看,
意思是没有被你所料到。
诸葛亮见到如此的情景,对自己的主人望望,
意思是凭你老兄这一句话,是起不了什么大作用的。
因为借兵不是那末简单的,答应之后还要去取印。
印到了手,还没有这样便当,再要去调兵。
总的说来,要把这方印来荆州归还你家大哥,
这才算借到的了。
刘皇叔当时以为只要阿哥同意,一切都解决了。
这时候,老大王一声传令:“来啊!”
手下人:“在!”
刘表:“与我到里面去,向夫人拿一方兵符印,速去速来!”
手下人:“是!’
当时,坐在刘备旁边的诸葛先生听得十分清楚。
他对主人刘备看看,意思是你可听得,
要到你家嫂嫂手里去拿这方印信,你想可拿得到吗?
刘皇叔却不以为然,认为有兄长命人去取印,不是一句话吗。
再说,自从你刘备与孔明来到这里,
蔡夫人早已听自己阿哥蔡瑁之言,
在这门后听壁脚,里面讲的说话听得清清楚楚。
现在手下人到此地,看见蔡夫人站在这里,
他便双膝跪下,说道:“夫人!”
蔡氏:“怎样?”
手下人:“老大王叫我来向你取一方兵符印。”
夫人听说要来取印了,她想刘备啊,刘备!
你倒好啊,知道自己阿哥刘表已经不久人世了,因此说来借兵,
其实暗中就来夺荆襄九郡。
再说我蔡氏,尚有个儿子刘琼,即使没有儿子,
还有个前妻所生的刘琦在,也轮不到你刘备。
所说,荆襄的许多事情,已经到了颠三倒四的地步,
就拿这堂堂一方兵符印来说,照例应该付与掌印官监存,
现在倒说落到了一家夫人的手中。
这完全可以说明刘表已成傀儡。
再说,蔡夫人早有废长立幼之心,即所谓夺取家产。
所以,对刘备来借兵,她岂有不防备之理呢?
因此,她乘此机会,面对着这个手下人厉声地哭骂道:
“陡!你与我去还复大王,说刘备明说借兵,
其实欲思侵吞荆襄,没有啊!没有!”
手下人:“是!”
手下人回出来,那末你到刘表面前就扣脱几句,
不要象录音机那样一字不漏地全部说出来。
可是,这个人非常老实,一句不少地上前回刘表:”
老大王听了,夫人讲刘备明说借兵,
其实欲思吞并荆襄,没有啊!没有!”
旁边刘备一听,满脸通红。
他心里想,嫂嫂啊!你把刘备讲得太过份的了。
这时老大王听到这几句话,气得他摇头拍被地说道:
“女流之辈,岂知军嘿嘿”
老大王要想说:“女流之辈,岂知军务”,
说到这个“军”字,一时之气回不过来,便是咳嗽一声。
只见他两眼一合,整个身子靠了下去。
这时,刘皇叔吓呆了。
他想,借兵借得连兄王的性命都被我借去了。
因此他直立地立了起来,连连喊道:
“啊呀!兄王!兄王!与我醒了吧!”
旁边的孔明看得清楚,他想,
事到如今,你为什么还不走呢?
所以他立起身来,便把刘备的袖子管一拉,
说一声:“主公快走吧!”
意思是刚才蔡氏说你刘备暗中要想吞并荆襄,可曾听到?!
老实讲,你家兄长活着,蔡瑁还不敢妄动杀心,
现在他已经死去了,你要是慢一步走,恐怕要出事情!
不要说别的,就是打你两下嘴巴,我看也足够你受用的了。
所以拖了他就向外便走。
果然,蔡氏得讯刘表已经死了,
她立即赶到刘表卧室,但只见刘备早已向外走去。
蔡氏便立定了脚,在床边假啼假哭起来。
再说,刘备跟了孔明一直向外,幸得进来的时候孔明有心,
曲曲弯弯向里走,一条路经他心中记得清楚。
所以现在出来的时候,他拖了刘备接刚才的路线一直向外。
但是,一家君王的府第,尤其在《三国》中,不分什么君王之别,
因为是各路诸侯争夺。因此九郡之主,地方确实不小。
刘备一面跟着孔明向外走来,一面还在啼哭:“啊呀!兄王”
蔡瑁:“刘备!”
孔明抬头一看,原来是小奸蔡瑁,手搭在剑柄之上,
弹出双眼,诸葛先生便把刘皇叔的袍抽一丢,
他心里完全明白,意思是你去哭吧。
刘备的嘴里本当还在啼哭,现在抬头看见是蔡瑁,
说也奇怪,竟会把刘皇叔的眼泪都喝住。
其实,刘备看见蔡瑁这种表情,
知道现在阿哥已死,自己没有靠山了。
因此吓得他呆住了。
你刘备到里面去所讲的一言一语外面蔡瑁全都明白。
现在听说刘表已死,小奸更其肆无忌惮。
他想,本来杀你刘备,中间碍着刘表,我还得惧怕他三分。
今天他已经死去,我蔡瑁便是至高无上,
谁都不能来同我蔡瑁评什么理了。
所以他早已吩咐两旁的刀斧手,
只要我蔡瑁一声令下,谁都要出来。
现在,蔡瑁的整个身体渐渐向刘备、孔明身旁走过来。
刘备觉得苗头不对,只是整个身体向后倒退过去。
孔明一言不发,只是同主人刘备一样,
君臣两个并肩朝后面在退下去。
这时的蔡瑁,一阵奸笑,
在对皇叔说道:“刘备,本督早就同你讲过,
到里面与老大王说话你一定要小心。
可是,你不听本督的说话,到里面在老大王前多说多话。
现在,我家老大王竟被你吓死了!”
刘备想,你蔡瑁全本在胡说了。
皇叔要紧申辩:“嗳!都督你弄错了。
我家兄王本来要死的,与刘备无涉。
怎说被我所吓死的呢?”
蔡瑁:“你与我住口!现在人也死了,
你刘备还想抵赖不成?慢走!”
小奸说到这时候,他一手搭牢腰中剑柄,
双腿紧紧地移动冲了上来。
这时刘皇叔已经退到了背后的墙壁,
因为来不及转过墙去,只好把整个身体背靠在墙上,
这时的孔明先生同样退立在高墙之下。
哈哈!小奸蔡瑁,现在心里得意呀,
今日不用两蔡出来动手,
就凭我一个人也足够他们君臣二人的受用了。
眼看他们已经被我追到如此地步,
只要我一抽出匣中宝剑,
便可一剑一个,两剑一双。
但是,我今天一定要把诸葛亮多劈这么几剑,
因为刚才我对他把手拱拱,他礼都不回,
便把头向后一转。
所以蔡瑁看到他们君臣二人便说道:
“哈刘备,你今天还想往哪儿走?”
他说到这里,便“当”的一声,抽出了匣中半口宝剑。
刘备只见剑背上寒光闪闪,他到这时候,方始感到一无希望了!
因此皇叔一时吓得哭了出来。
不知刘备、孔明二人性命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