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俊回来了。
同出去采药草的母亲一起回来的。
辛瑶看着久未见面的父亲有点开心,嘴角微微弯起:“爹爹终于回来了。”
姬俊手端着两碗汤,同放勋一起将一家四口的四碗汤整整齐齐的放在木桌上,嘴上接着辛瑶的话说:“我的宝贝女儿在这呢,我肯定得回来。”
庆都将采来的药草放在药草堆积处,招呼着他们:“都先来把汤喝了吧,还饿的话我等会再做点。”
辛瑶看了眼可怜巴巴的白狐狸,将它一把捞了起来抱到木桌旁,她端正的坐着,用筷子扒动碗里的肉块,找了一块小的喂给白狐狸。
看它吃的眼睛眯起,津津有味的样子,辛瑶也忍不住跟着开心,又挑了两块喂它。
庆都出声阻止:“瑶瑶,你别喂了,你自己都不够吃,等会再给它喂点生的就好。”
姬俊也赞同附声:“你娘说的对,乖乖吃饭,那小狐狸不着急喂它。”
只有放勋帮辛瑶说了句:“瑶瑶也是好心,小狐狸多可怜。”
辛瑶连连点头:“不喂了。”
夜里,辛瑶和放勋带着白狐狸一同回房间睡觉,两兄妹现在还住在同一个屋里,只是分了床。
躺在床上,暖暖的晚风从小窗吹进来,拂过辛瑶的脸庞,隐隐催眠着她,一下又一下。
放勋侧身看见妹妹缓缓合上双眼又睁开,困乏的模样让人觉得可爱,本来还想同她说说话,现在也不好打扰了。
再有几天,他们就十岁了,这么多年他们都在母亲的部落生活,不知道父亲那边又是什么情景,他心中明白,他们不会一辈子都留在这,总有一天他们要去父亲那,只是未知让他心中不安。
小小年纪的他既有憧憬,也有彷徨,在这情绪交错间,他还是没能抗住睡意召唤。
他不知道的是,庆都与姬俊在屋里正商量着。
姬俊揽着年轻的庆都,轻声询问:“你和孩子这次同我回去吧,我年纪大了,这次回去估计不会再出来,我希望我们能一家团聚。”
庆都伏在他胸口说道:“好,就按帝君说的,孩子们也想父亲在身边。”
姬俊温柔的轻拍她的肩膀:“这些年亏待你们了,以后我好好陪着你们。”
庆都体贴说道:“帝君别这么说,我们过的都很好,就是帝君辛苦了,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东奔西走。”
姬俊:“这是他们选我,我应当负的责任,我甘之如饴,只是对不起你们在家等我。”
庆都抬起头直视姬俊的眼睛,坚定的说:“帝君尽到了您的责任,等待您也是我们的心甘情愿。”
一时间,暗涌的情愫在两人之间交互,对视的双眼无限温柔,姬俊加重了揽着庆都的手,将她紧紧抱在怀中,心中满是感动。
一夜好眠,姬俊同儿女说了带他们回去的消息。
辛瑶很惊讶,在此之余更多的就是没心没肺的开心,在她想来,只要和母亲哥哥在一起,在哪都是家。
而放勋虽早有预料,事到临头,心中担忧,面上也和辛瑶一般笑嘻嘻的。
夏日暖风,热浪不断,白狐狸养了几天伤好得差不多就被他们放了,而他们也在这一天离开了生活十年的部落。
打包的行李有姬俊的护卫负责,这一路倒也轻松。
只是越接近都城毫,放勋心中越是不安,父亲身为帝君,必然不止母亲一个妃子,有其他的孩子在侧,父亲还会如现在这样对他们吗?
但近在眼前的都城已容不得他多想,就算硬着头皮他也得顶在母亲和妹妹前面,做她们的依靠。
都城进门处已有不少人夹道欢迎,姬俊环着庆都步伐稍快,走在前头,对前来迎接的人亲切的打招呼,听着他们说这些日子不在时发生的事。
辛瑶亦步亦趋的跟着放勋,两人坠在后头,对这场面只能默默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到了帝君住处,前前后后出来了三个女人,身边环绕着她们的孩子,有两个和他们看起来同岁。
姬俊按着顺序分别介绍了元妃姜嫄、次妃简狄、三妃庆都、四妃常仪。
几个孩子他也没漏掉,按年龄挨个介绍起来:
挚四十有三,为四妃常仪之子;
弃二十有七,为元妃姜嫄之子;
契二十有二,为次妃简狄之子;
放勋十岁,为三妃庆都之子;
辛瑶十岁,为三妃庆都之女;
姮娥九岁,为四妃常仪之女;
台玺九岁,为四妃常仪之子。
四妃五子二女,十分有福气,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进屋,木桌上已经摆满各种肉食,还有红彤彤的野果子,丰盛异常。
姬俊自然而然的坐在主位,妃子孩子散坐两边,看着她们,姬俊心中格外满足,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对新来的庆都母子三人,元妃姜嫄热情的拉着她们到安排的房间:“这是妹妹你的房间,瞧瞧,缺什么可以同我说,我让他们给你补齐了,不必拘谨,都是一家人。”
庆都微笑道谢:“谢谢元妃,我瞧着挺好,费心了。”
姜嫄又带她们走到不远处的房间示意:“这是放勋和辛瑶的房间,你们看看怎么样。”
放勋牵着辛瑶望了望屋内,一眼可见一斑,应有尽有且摆置整齐,想是花了心思的,他心下稍定,诚心道谢:“谢谢元妃,我和妹妹很喜欢。”
姜嫄捂嘴笑语:“好,小小年纪还挺有意思,我家孩子比你们大上不少,有事可以找他,让他带你们玩也是可以的。”
辛瑶看着姜嫄,虽上了年纪却也能看出容貌上佳,风姿不凡,粗布麻衣也难掩容色,身为元妃却甚少配饰,辛瑶对她颇有好感。
姜嫄对上辛瑶的眼睛,笑意满满,对于这个粉雕玉琢般的女孩,她瞧着欢喜。
帝君女儿太少,之前只一个姮娥,她同次妃简狄都喜欢,可争不过生母常仪,一日见不上几回,这会儿又来一个可太好了。
辛瑶却禁不起她盯着,不一会儿便败下阵来,缩在哥哥放勋身后,低着小脑袋不敢做声。
放勋只能出声:“元妃莫见怪,瑶瑶怕生,过两天熟悉,她就该在家里耍横了。”
姜嫄听着放勋小大人般的言语,放声大笑:“妹妹可真是养了双好儿女,我真是羡慕你的福气。”
庆都在一旁看了这么会儿,也知道元妃的好意,跟着附和:“元妃过赞了,就是两个不知羞,到时候闹出笑话还望元妃多多包涵。”
安排妥当后,姜嫄没再多打扰,毕竟她们一路而来也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