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章 穿
    男主持人:“众所周知,石榴,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涩肠止痢,杀虫收敛、止泻止血的功效。”

    女主持人:“石榴因其结构‘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所以,自古以来,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是人们喜爱的吉祥之果。”

    男主持人:“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高,所以,古人亦有云‘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经常被用作喜庆水果,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

    女主持人:“石榴被视为吉祥之物,民间婚嫁之时,更是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男主持人:“石榴华实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同时,由于石榴成熟于中秋、国庆两大节日期间,更是成为馈赠亲友的喜庆吉祥佳品。”

    女主持人:“但是因为我们的石榴,十月份才能面市,所以,我们榴事会决定,斗诗大会过后,各位公子尽可放心大胆地登记预购。”

    男主持人:“如果今天的预购,能达到一百人,那么您们将享受“团聚价”,每斤八文;如果能超过两百人,那么您们将享受“出庄价”,每斤七文钱。”

    女主持人:“那么三百人以上的话,什么价呢?恭喜大家,您们将享受“凑合合”价,每斤六文钱。”

    男主持人:“而且,如果是一人订购,发货地址在两个以上的,将享受“代购价”,每斤五文钱。”

    女主持人:“在民间,人们常用‘连着枝叶、切开一角、露出累累果实的石榴’之图案,借以象征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

    男主持人:“石榴的榴原作‘留’,因此,被人赋予‘留’之意,‘折柳赠别’与‘送榴传谊’,就成为有具有民间特色的风俗习惯。”

    女主持人:“居家食用之佳品,馈赠亲友之精品。各位公子,不要犹豫,切莫迟疑,更不可观望,赶快行动,准备预购吧。”

    男主持人:“等到十月,硕果累累、榴熟花落的时候,不管你是这个村,还是那个店,我们将谴派专人,快马加鞭,送货上门,包您满意。”

    男女主持人:“来,让我们一同感谢石榴山庄庄主。”

    台下又是一阵轰动。

    这种方式新颖独特,前所未有。

    有什么利?有什么弊?敢订不敢订?会不会送?如果损坏怎么办?挂羊头卖狗肉如何解决?

    一群人都在那探讨研究。

    ………………

    女主持人:“斗诗继续,请敲鼓。”

    第四次手起声落,石榴花落在了金罂小姐手上。

    男主持人:“再次有请唐村的朋友。”

    “我是来自唐村的李白。”

    说罢,习惯性的用左手摸了一下胡子,然后吟道:“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我来给李兄直译。”旁边的杜甫抢先站起来:

    “美丽的山东女郎啊,窗下种植了一株,世界上罕见的海石榴。即使是映照绿水的珊瑚,也没有石榴的绿叶滋润。海石榴散发出来的清香,随风飘洒,黄昏时候的鸟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

    “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唉!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闺房,描金的门窗。”

    男主持人:“好好好,果然是名不虚传,不愧是诗仙,谢谢来自唐村的诗仙李白,谢谢杜甫的解读。下边请继续。”

    女主持人:“请开始。”

    眼看着唐村、宋村和明村有人出场,并且唐村已经出场两次了。却没有轮到元村的人出场,天浆小姐有点着急。

    所以,这一次,当石榴花再度传到自己手上时,她就故意停顿,不再往下传,准备以已之力,改变运程,让元村的人出来作诗,为村里争光。

    在她下边的涂林小姐,倒是忍不住了,就伸手去拿,煞是可爱的天浆小姐,竟然嘟囔起小嘴,倔犟的把花藏到身后。

    这下惹得涂林小姐有些恼怒,心里想:“刚才,我们都是在舞台上,大家闺秀般漫步行走,就你一个人在那蹦来蹦去,成何体统?现在还带头耍赖,我偏不让你。”

    就跑到天浆小姐背后,伸手去抢。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两位年龄相当的小姐,一个在前面奔,一个在后面跑,在舞台上你追我赶、逐电追风。

    低头忙着敲鼓的杏儿姑娘发现后,为了息事宁人,识趣地赶快停下,一节鼓谱,还没有敲完,就嘎然而止。

    男主持人:“呵呵呵,到底是年龄小爱玩,天浆姑娘真是可爱。那么,就有请元村的公子来一首。”

    “我是来自元村张昱。”随即就有一位公子站起来,刚刚报上名号,正欲作诗,突然,一句:

    “不行。”

    大声传来。

    有的说“天浆小姐耍赖。”

    也有的人说“对,杏儿姑娘作弊。”

    还有的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时间,台下立即成了‘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头’,乱了开来。

    ………………

    进而发生了争吵,特别是明村和元村的人,两村因为村界的问题,平时经常发生摩擦。

    元村的村政混乱,政策苛刻,在村民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还征收高额的公粮。

    继而引发,民荒民怨,纷纷跑到明村,告状的告状,投亲的投亲,举目无亲的就抢粮偷食,惹得明村人是长吁短叹、叫苦不迭。

    另外,这边明村人说,元村有的人放羊,结果跑到明村把麦苗给啃了;那边元村也有人说,明村人养的鸡跑到元村,吃了我家的稻谷。

    横眉毛竖眼睛,当面鼓对面锣。

    这一阵吵闹,真是对嘴对舌、难分难解,昏天暗地、天崩地裂。

    喜欢穿越时空的孝道请大家收藏:穿越时空的孝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