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章 精武门
    这次见面,双方都十分满意,接下来张家派出代表二伯张继业与霍师父私下商谈了半日,敲定了诸多事宜。霍元甲没有想到张家比他预计的还要大方,感激之色溢于言表。

    他现在在天津卫孑然一身,其实这次过来的资仪都是六哥赞助的,当然,也还有一些提醒与嘱托。实际上霍元甲的表现比张定文预计的还要好,能够青史留名的人物总有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这个自己亲自策划并请过来的师父确实没有让他失望。

    武馆最合适开设的地点在城西,为了方便霍元甲在天津卫接下来的工作,张家在城西给霍元甲送了一套宅子,虽然不大,但住个十几口人没有问题,刚好可以将其在河北老家的妻儿全部接过来。

    武馆的寻址与建设二伯安排了一个熟悉城西情况的掌柜给霍元甲做帮手,这事要全部弄好,估计至少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张家两兄弟虽然拜入霍元甲名下,但拜师礼什么时候举行张家将主导权交给了霍元甲,这事让霍元甲十分高兴,感觉张家没有胁恩图报,是真正以他为主。

    霍元甲决定等拳馆正式建成之后再正式行礼,但教导武艺则立即进行,特别是对张定文身体的调理。这让张家人也很高兴,甚至打断了霍元甲拜师礼为什么延迟的解释。这事其实根本不需要解释,推迟才是正常的,只有当霍元甲有了自己的“地盘”,设了祖师祠堂,广邀宾客见礼,那才叫拜师!

    自此,霍元甲一边忙着武馆的筹建,一边开始为张家两兄弟因地制宜打熬练武根基。张家在城东,每日往返都需要至少花一个多时辰,霍元甲不辞辛劳,张家也投桃报李,给配了一匹快马,这让霍元甲对于张家的大气又多了一份感激,往来更频繁了,两家的关系也直线上升。

    六哥张定云由于年纪已经偏大,根骨定型,大的调整不可能,但使用秘药进行壮骨是没有问题的。他自小就立志习武,混的朋友虽以义气之辈为主,但这些人并不混账,反而经常行侠义之举,这也是张家允许他独自在外居住且并不干预太多的缘故,张家几代子弟能力虽有强弱,但没有纨绔与悖逆子。

    张定云与这些人义气相交,也学了一些拳脚,练习虽不得其法但并没有练偏,根基还是不错的,加上他根骨天生上佳、练武之心比任何人都要坚定,又吃得苦、受得累。霍元甲给他安排的功课,他私下竟然加倍,为了更改之前的一些不良习惯,百倍千倍地反复练习。这让霍元甲心疼得不行,每日过来张家大半的时间都是为了给其亲自指导教习,更为其专门调整了秘药的配方,为怕其私下练习过量伤身,还让张家安排人专门盯着,不让他乱来。

    张定云练功有些疯魔,但是进展极快,一天一个变化,令人瞠目结舌。真正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六哥,张定文才发现自己的这位六哥身上还有很多他之前没有发现的优点与特质。最令他佩服的是其坚忍不拔的性格,认定的事情就可以抛开所有顾虑,全力以赴,不惜代价。

    霍元甲教导张定云费心费力,但教导张定文就十分轻松了。张定文年纪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打熬筋骨才是最主要的内容,练功方面只学了一个站桩。按照霍元甲的说法,站桩是基础,他自己小时候父亲霍恩第就是让他先站了三年桩,那时候他不懂,老偷偷看师兄弟们练拳然后自己私下进行偷学,现在想想是不对的。

    为了让张家兄弟感受桩功的重要性,他自己站好桩,让张定云在一旁拿着大棒子随便向他攻击。

    两兄弟十分好奇,张定云也不客气,顺手就从兵器架上抽出了一根六尺长、两指粗的白蜡杆木棒跃跃欲试。待霍元甲站好桩,示意可以开始的时候,张定云抡起木棒就朝霍元甲的肩膀用力砸下,哪知霍元甲两脚未动,身体微偏,右掌扬起,划了弧形,直接将木棒引偏,直接砸到了地上,溅起一片尘土。

    张定云不信邪,又砸了几下,每次都是被师父使用两掌将木棒引偏砸到一侧,他的两只手臂感觉就如护山门神,守护得滴水不进。

    既然砸不行,那就捅!没有想到霍元甲每次好像都能预判张定云的动作,应付起来更轻松,不过这次腰与肩动得更多一些,自始至终,他的两只脚从来都没有移动过!

    两兄弟感觉叹为观止,开始给师父霍元甲拍马屁,霍元甲微笑以对,收了桩功,开始给两兄弟解释,“力由地起,劲由韧发。所有武学的基础就是人的身体,而身体对于力量的掌控最先开始的就是腿脚。腿脚的韧带与经络联系全身,力量传递,先是腰,再是脊椎,然后是四肢及头部。站桩练习的就是身体对于力量与平衡的掌控,还有就是锻炼全身的经络,形成一个快速反应的整体,使得力量的传递能够更加迅捷而绵长。”

    “很多人都把练武的重点放在了招式上面,其实是一个误区,身体的基础好了,招式学起来其实最简单,目前各门各派的招式其实都很容易获得,毕竟彼此之间的交流非常多。但相同的招数,不同人使用起来效果差别巨大,原因就是双方的身体基础、争斗经验、信心信念等都不相同,效果就天差地远了。过早接触各类招式容易分心,特别是靠一两招奇招在比斗中获胜之后更容易产生傲娇心态,走入歧途。练武之初,根基重要,沉稳的心态更重要,少些比斗与争强好胜之心,切实夯实根基打牢基础反而未来可以走得更远!小时候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偷学师兄弟练拳,其实是输赢与争斗之心作祟,长大之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我看定云就很好,比我小时候要强!”

    霍元甲的这番话,让两兄弟如醍醐灌顶,齐齐对霍元甲行礼,真传一句话,说的就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了!

    “对了,师父,武馆筹备已经五个多月了,最迟还有半个月就基本可以完工了,我们武馆叫什么名字啊,我爹让我问问,到时候安排人制作一个咱天津卫最阔气的匾额,在开馆的时候作为张家的贺礼。”,张定云被师父表扬,有些不好意思,岔开了话题。

    “当然是霍家武馆了,这招牌霍家已用了上百年了。感谢你父亲帮忙在城郊找了那么大一块地,校场都占地好几亩,房子都起了几十间,百十人都够用了。”,说起武馆,霍元甲也不由喜形于色。在张家的协助下,武馆最终选址西城郊,虽有些偏,但是占地三十多亩,还设了校场、马场、箭场、内馆、书库、宿舍、大澡堂、大食堂等,这样的武馆在天津卫是独一份,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配套的齐备都是其他武馆完全无法比拟的。

    这里当然少不了张定文的手笔,他把后世学校的一些建设理念移植过来,亲自参与规划与设计,搞出来的东西在这个时代让人不由眼神大亮。武馆的投资远超预期,不过在张定文的策划下,武馆良好的设施与条件也吸引了衙门的注意,同意每年补贴三千两白银,条件就是武馆每年给一百五十名捕快进行培训,霍元甲还获得了一个衙役教头的官方身份。

    见两兄弟没有说话,霍元甲也回过味来,他这段时间诸事顺利,在张家的协助下,简直如鱼得水,春风得意,都有些忘乎所以了。武馆的名字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从来都没有多想也没有提及,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年代,几乎所有的拳师开武馆都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基本都是以姓氏开头,后面就是“家武馆”这三个字,这在天津卫基本都是行规与常态了。

    “师父,关于武馆的名字,我们兄弟俩也想了几个供您老参考借鉴,您要不看看?”,张定云笑着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递给霍元甲,霍元甲有些疑惑地接过,有些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不过很快他就拿着这张纸,来回踱步,沉浸在自己是思绪中,完全忘记旁边的两兄弟。

    “方案一:霍家武馆。当今武馆之通名,为家天下之代表,代表一家一姓,体现的是一派一脉之传承。“

    方案二:湖海会馆。取“五湖之中俱侠士,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意,可为帮派,办学理念:以义结缘,以武会友。“

    “方案三:精武门。取“精忠报国,习武图强,不局门派”之意,可为国武馆。办学理念:为民强身、为国育才”

    张家兄弟相视一笑,这三个方案,字少而精义,看似让师父选择名字,其实问的是霍元甲的志向。见霍元甲一时忘我,两兄弟悄悄退出房间,一时三刻让人做出选择,其实是十分为难的,让师父多些时间思考吧!

    这夜,霍元甲留宿张府,房间的灯更是彻夜未灭。

    第二日一大早,两兄弟就被霍元甲叫到了客房。“说吧,谁的注意,居然给师父下套!“,霍元甲面色疲惫,口气显得十分严肃,不过两兄弟与师父待的时间也不短,知道霍元甲只是扮威严,没有真的生气。

    张定文年纪只有十岁,举了举手,嘿嘿笑了笑,有些赖皮地说,“师父,早餐备好了,要不让人端进来,你昨天下午到晚上可是粒米未进,别饿坏了身子!“

    “别说,还真饿了,让人端进来吧!“,威严扮不下去,霍元甲立即变脸,一脸微笑,让人如沐春风,招呼两兄弟坐下,两人赶紧给师父沏茶。

    霍元甲被两兄弟服侍得很满意,见两人忙完,端着茶碗,脸色也真正严肃起来,并开口道,“想了一晚上,终于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精忠报国,习武图强,不局门派,这立意简直说到为师的心里!为民强身、为国育才,没有想到武人也有报国的渠道啊!以后,我们就叫精武门!

    “啪啪!啪啪!“,两兄弟不由鼓起掌来,齐声附和,”以后我们就叫精武门!“

    张定文盯着霍元甲,心道,果然师父还是选择了这条道路!小脸有些通红。

    张定云则是盯着张定文,心道,果然被小九全部说中了!这一步步的安排严丝合缝,师父从签下那份契约开始就在小九的毂中不得挣脱还心甘情愿!自己好像也是!妖孽啊!还说不是仙人转世!世间哪有如此未卜先知且深谋远虑之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