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所有的成功,都是思想的成功
    所有的胜利都是思想的胜利,所有的成功都是思想的成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强大的内心,怎么能在黑暗中看见光明,怎么能在当下照见未来。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恶。没点儿本事,没点儿能耐,你能观察得自在吗,你能观看的逍遥吗?你能观照呢收放自如,得心应手吗?没点儿内心的力量,说白了,内心不强大,啥也不是,啥也没有,只能是欲望的奴隶,情绪的囚徒。

    文章立正。

    立而道生,你立不住,你立不起来,你没立正着,你躺着呢,你倒着呢,你歪着呢,你这姿势都不对,你这姿势都不行。姿势不对,起来重睡。所以人生第一个字,是立。立正,立好,立着不倒下,立着有时学学不倒翁,就是不能倒下。这是人生第一姿势,直立,直立行走,直立写作,你写东西得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立得住的思想,立得住的根基,立得住的写作手法,新念和决心,道和术,缺一不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是千古的事情,不能不慎重,不能不严肃,不能不立正,财政姿势,是最起码的、最低的要求。

    所以的超越都是思想的超越。所以的梦想都是思想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所以想写什么,问问你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吧,你心里想什么,就写出来什么,见字如面,见文亦如面。

    写作者写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写手心灵的变现,都是写手心灵的变化,都是写手心灵的感应,都是写手心灵的变幻,都是写手心灵的显化。作品是作者的外化,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挂。作品的好,是思想的好,给作品的奖励,就是给写作者的思想的奖赏、肯定和支持。

    胜在思想。

    天空通过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花纹,蓝天白云,白云蓝天,小朋友观察天空的变化,他说天空的美丽比动画片还好看,还令人心动。天空的美来自于变化。写作亦然。

    一部小说,就是一个世界。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世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头脑里的世界,《留侯列传》是苏东坡的思想的外化。一篇美文,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读者读一本书,读一篇文章,就是走进了笔者的心灵世界里的一部分。

    写的作品很复杂,代表写作者的内心,写的时候的当下的内心很复杂。

    写的作品很单纯,代表写作者的内心,写的时候的当下的内心很澄澈。

    从稻盛和夫的成功之道我们能窥见一斑。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稻盛和夫不属于聪明人,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当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找到一份工。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留下了。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那些开始只出现于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自1959年创立京瓷公司,稻盛和夫几十年一直是京瓷研发带头人。他发现,一旦发疯的投入工作之中,对某个目标有强烈的渴望,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象,身边的任何一个新发生都会坚定地指向那个意向,这时,神灵就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智慧之井就会向你洞开。

    稻盛和夫体悟到了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的真实过程。他知道追求尽善尽美的强度,决定了一个人和一个公司的前景。一次,一个跟他同时大学毕业的同学在京瓷公司领军做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他和他的团队历经几个月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拿出了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但是,稻盛和夫却以这不是他心里所见的鲜亮陶瓷为由把设计打了回去。那个主管简直是怒气冲天。还不得不回去研制稻盛和夫“梦里看到的鲜亮陶瓷”,最后历经磨难终于拿出了更好的产品。

    稻盛和夫的体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启示。当对一个目标有着强烈的持续的渴望时,苦苦思索体悟,就可能在事先“清晰地看见”那个崭新的结果。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意象,就不会有崭新的成果出现。这是稻盛和夫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真实。

    这似乎很玄很神秘。稻盛和夫没有停留在灵感的顿悟上,而是继续深入觉知,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创造力=能力x热情x思维方式

    “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努力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思维方式”则指对待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其中,能力和热情,取值区间为—1。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比拥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维方式取值范围则为-1—+1。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人生和事业就会有18度大转弯;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这个成功方程式,不是稻盛和夫用来展示自己理论的坐标,而是在实践中考察提拔干部和选聘员工的标尺。从这个等式出发,稻盛和夫坚持在公司中不用聪明人,不用最好大学毕业的学生,更不用有资深背景的人。在他看来,这些通常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恰恰是专注做事的障碍。如果不能调动全身的感觉和能量潜身于细节之中,就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到位的思维。他一再强调:“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神秘预言’,人生与心意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这就是稻盛和夫诠释的创造力了: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需要用神经、眼睛、身体、耳朵、嗓音去全然地敏感,去觉知并跟随一刻接一刻的真实,才有可能抓住那个“神秘预言”。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所有的写作,都是思想的汇报,都是思想的播报员,都是思想的广播员。每一部作品的成功都是写作者思想的成功。所以你写的作品好不好,问你自己的思想好不好。思想好,写出的作品就好。思想不好,写出的作品就不好。

    所有的写作都是思想的写作。

    所有的成功都是思想的成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