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尤其多喜好鲜美厚味的饮食。由于饮食过于丰盛,导致脂肪蓄积而肥胖,因此,外邪招致的症疾没有体现在其表体,而是多生于内腑。
天皇提醒子云台,针对这种情况,其治宜汤毒之药为主,砭石针术为辅。
于是,伏羲氏带着子云台就地取材,在当地采挖各种药草,选择动物爬虫类药材,制成多种散剂和汤毒之药内服。
又寻找五行属庚金的砭石,以汤毒之药再配合庚金砭石针灸之术,内外兼治,以此来缓解当地黎庶之疾。
同时,伏羲氏又与子云台一道,将收集到的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药草和动物爬虫类药材,逐一尝其药性,明辨药理,按纲目逐一记载下来。
又将收集到的西方庚金赤赭砭石,磨制九针针具,作为理疾之器。
庚金赤赭砭石具有软坚散结的功用,这种金属性的砭石须得从西方地域取材最为有效。
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手把手传授给当地的疾医,使药石之术广泛传播开来,大大改善了广大地域内黎庶的疾苦。
紧接着,伏羲氏又带着子云台巡视到北方方国的广大域,但见此域地广人稀,寒霜冷冻,天地闭塞,阴阳不通。
又因地形较高,零零散散的黎庶依傍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黎庶,又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搭棚住宿。
他们饲养畜牧牛羊,吃的主食也就大多是牛羊乳汁,这种衣食住行的习惯,导致内脏受寒严重,很容易生出胀满的疾病。
伏羲氏根据黎庶的病症,指导子云台对其采用砭石加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效果十分彰显。
伏羲氏耐心对子云台讲解,指出北方的这种胀满的疾病,其治法一,宜西方赤赭砭石泄凝寒,温阳回暖,按生克之道达到内病外医的效果;
其治法二,宜经月用砭石九针施治,再用老艾灸炳,药力徐徐渗透,达到温阳脘中,消除体内肥脂与胀满,以达到解放当地黎庶之疾的目的。
同时,针对极寒之地的地理位置,叫子云台收集众多具有地域特性的药草和药材,尝其药性,辨其药理,分纲目逐一记载,子云台从中获益匪浅。
同时,他又收集了很多北方五行属砍水的极寒砭石,在伏羲氏指导下磨制九针针具,作为理疾之器,故砍水极寒砭石须从北方地域取材。
在分型整理出这些具有地域特性的各种疾患后,又耐心细致地将这些辨症理疾的手法,传授给当方疾医。
由此,各种汤药与散剂和砭石九针的理疾方法,就很快在北方传播开来。
然后,伏羲氏又带着他巡视到了南方方国之域,南方方国地域十分广阔,荆南直达海渚,东西连接扬、梁,三州气候各有分际。
南越地域广阔,郁水诸流直通海渚,一年四季植被茂密,处于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暖热气候带,是阳气最盛的地方,其地势低下,沙石多而壤土少,因此水土十分薄弱。
因温度高,雾露经常生发聚集。处于该地域方国内的黎庶,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物,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
又根据坎水克离火,衡平阴阳的道理,伏羲氏教授子云台,其治法宜砍水极寒砭石微针,疏阳顺气,能有效地达到理疾的目的。
同时,伏羲氏又针对南方五行属离火之理,着子云台收集众多具有地域特性的药草和药材,指导他尝其药性,明辨其药理,分纲目逐一记载下来。
又命他收集南方五行属离火的丹霞砭石,磨制砭石九针针具,作为理疾之器,故离火类砭石从南方取材最为恰当。
整理出了药草和药材后,又对该地域常见的疾患进行了分型辨治,一一传授给该地域内疾医。
并特别说明,对腠理之疾,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的治疗,宜用微针针刺。
所以砭石九针分类的微针治病方法,在南越方国,郁水诸流传播得最是广泛。
完成四方属性的药草药材的发掘和收集,积累了不少四方五行属性的砭石,并将砭石针术在各方国地域内广泛传播开来。
由此汤药和散剂,砭石九针的施治方法深入南越民间,传承经久不衰。
伏羲氏带着子云台来到极南之地郁水入海口——该地处于朱崖海渚之滨,乃龙穴南越人渔业所在。
他们坐在海边驿亭之中,吹拂着海风,品着当地的茗茶,天皇考校道:
“你可知为何我们所看到的北方的树木和药材,其根须都深埋地底,且生长缓慢,成药的年份耗时久但质量却上乘。”
“反之,南方的树木和药草,普遍生长极快,根须爬满地表,成药质量,除去地域特属一类药材,同类同名药草大多药性都不如北地所产?”
“在南方各地采挖药草也十分便捷,有的甚至连石锄都用不上,一拔就起。”
子云台想了想,回答道:“北方属坎水,北土冰寒之地,地表凝寒难养物,树木药草根茎只有深扎地底,才能采其土膏肥厚之下的地气御寒和生长,导致生长缓慢。根须深所以药草就难挖。”
“而南方地表暖湿,土膏浅薄,地底沙石积聚而贫瘠,因而树木药草根茎在地表上爬满气根,摄取雾露生发聚集的养分,是以药草易采,而同名药草因生长环境温湿度高,促成了成药周期短,所吸纳的天地灵气不够,药性质量一般。”
子云台接着道:“北药成药年份久,阴中带阳,南药成药年份短,阳中藏阴,是以在汤毒之药方剂中须合理配伍,药草和药材的配伍更是要分清楚东南西北不同的属性和药性。”
天皇抚须笑道:“很好,不愧是研医十年。又随侍我身边几载。”
“诚然,汤毒之药配伍犹须分辨地域,时节,气候与环境,很多的药草都有南药北药东药西药之分,此乃五行所属不同,地域气候有异所致。”
“这也是为何南北东西各方国氏族,戎伍征战八方,却多因水土不服而生疫疾的原因。”
“北人南来,不习舟船水战,更兼湿热气候,多易生痢疾,瘟疫传播极快;”
“南人北上,多生血热之疾,极易鼻衄,反复发作不易止住,咯血不止,以致性命有忧。”
“所以,不知五行,不明生克,不懂妙用配伍,不善辨症施治者,庸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