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四章 通州陈家
    三人步行了约莫一刻钟,终于来到了客栈门口。可是三人刚想踏步而进,陈洋的耳朵却被人一把揪住了。

    “小兔崽子,都跑出来两个月了了,你是还不打算回家?”

    一个中年妇女死死地揪着陈洋的耳朵。

    “妈!你怎么在这里!”

    陈洋顿时吓了一跳。

    “我可是在这里等了你半个月了!”

    樊母揪着陈洋便往外走。

    “妈,你先放手!”

    “我不,我可不会再让你跑了!走,我们先去你舅舅家!”

    于是陈洋就被带上了马车,小虎和小莲则是牵着马在后面跟着。

    这个所谓的舅舅,是余杭城的一个县丞,而这个世界母亲正是樊家的老五,而陈洋的父亲则是陈德正,汉东郡公陈叔达的弟弟陈叔英之子。

    “哟,这不是子善么!小妹你是在哪里找到他的?”

    “南北客栈!”

    “大舅!”

    陈洋此刻已经完全懵了,他的大舅舅樊启元,居然也在这个异世界出现了。

    “我说子善啊,不就是说了门亲事么,至于要离家出走吗?”

    “我……”

    陈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又不是魂穿占有别人身躯,这是一点记忆也没有啊。

    “我,前几日不慎落水,被人救起来以后,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

    陈洋只能编了一番谎话,来搪塞母亲和大舅。

    “什么,落水失忆了?洋儿,你没事吧?”

    樊母一听陈洋的话,赶忙搂着儿子上下仔细打量。

    “你这孩子!哎!我说小妹啊,你们这么亲事,我看还需从长计议,免得这小子再出什么意外。”

    “大哥,你怎么也这么说,这门亲事我和他爹可是费了好大劲才促成的,对方可是孔家孔德伦的孙女!要不是他大太爷陈叔达与之有些交情,这门亲事压根都没戏,说实在的,这门亲事还是我家洋儿高攀了。”

    樊母说起亲事就来气,他们家陈洋现今已经24岁了,只从八年前考上秀才以后就在无寸进,连续考了两届科举都是名落孙山。

    眼看明年又要科举了,樊母想着替他张罗一门亲事,正好可以冲冲喜,希望给儿子带来一些好运。

    “娘……”

    眼看母亲说着说着已是眼泪满面,陈洋也是很无奈,虽然现在在异世界,但他深深的感觉到,他与樊母在千年前必定也有一段母子情。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轮回?”

    陈洋的心思刚转到此处,系统的声音就突然在脑海中响了起来。

    “恭喜宿主完成第一个分支任务,再续母子情,获得六道轮回珠一枚,只要再收集五枚,就能完成仙侠奇缘任务。”

    “我去,这么快就得到一颗轮回珠了!”

    陈洋现在的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心中再三思量,既然母亲这么希望他能与孔家结亲,要不就答应母亲算了。

    “娘,这些日子我也想了不少事情,是我辜负你和父亲的一番苦心了,所以这门婚事,我愿意接受!”

    陈洋本以为他的话能让母亲破涕为笑,谁知她反而哭的更伤心了。

    “娘,你……”

    “我没事,娘只是高兴。”

    浪子回头,陈洋的行为终于让樊母有了些安慰。

    其实陈洋的母亲在陈家只是侧室,虽然也是书香门第出生,但奈何陈家几十年前,可是堂堂正正的皇室后裔。

    陈洋虽然从小衣食无忧,倍受母亲疼爱,但奈何他一直没有几位哥哥有出息,再加上他天生性格叛逆,樊母可是为他操碎了心。

    如果说这门婚事最大的功臣是谁,那当然是樊母,那可是她跪了三天三夜求来的。

    “好了,小妹,现在子善答应了,你也可以放心了!”

    大舅樊启元,他也是深知自家小妹的不易。

    儿子总算找到了,樊母也算了却一桩心事,翌日她便带着陈洋回了通州陈家。

    这次离家出走,陈洋回家必然是要受家法,跪在祖宗祠堂一天一夜,这才平息了父亲陈德正的怒火。

    陈洋回到陈家后第三天,父亲陈德正便带着去孔家上门提亲。毕竟是高攀,然后又因为陈洋的离家出走耽搁了两个月。

    “今天可是你的人生大事,你可莫要再中途犯浑了!”

    “知道了,父亲!”

    陈家在通州城的南边,孔家在东边。父子俩坐着马车,带着五六车的聘礼,前往了孔家。

    其实孔德伦也只是孔家的旁系,所以两家之间虽有一些差距,但其实也不大,再加上陈叔达与孔颖达的关系,这门婚事才算有了这次提亲的契机。

    父子俩到达孔家的时候,孔家也是有了准备。

    “正德兄,快里面请!”

    “子叹兄,有劳了!”

    这位孔子叹正是这次求情对象的父亲,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孔贤,女儿孔秀英。

    虽然他的儿子孔贤并没什么名气,但他的女儿孔秀英可是通州有名的才女。

    陈洋的这次提亲,其实也是一次考验,父子俩刚进入前厅不久,孔家的一些叔叔伯伯也陆陆续续来了客厅。

    “正德兄,令郎还真是一表人才。”

    孔子叹捋着一缕长须,满意的点着头。

    陈洋现在毕竟是修行者,全身自带一股潇洒飘逸之感。

    “子叹兄,你谬赞了!”

    有人夸奖儿子,陈正德自然很高兴。

    不过事情定然不会这么简单。

    “子善老弟,家妹秀英可是远近闻名的才貌双全,可是你,自从考取秀才以后便再无寸进了!不知你是怎么觉得自己能配得上家妹的。”

    孙贤的话虽然有些尖酸刻薄,但这些也都是事实。

    “贤儿,不得无理!”

    孔子叹虽有呵斥,但在陈洋眼里,这分明是他们孔家事先商议好的桥段。

    “明远兄,我陈洋虽然不是什么大才子,但也算是饱读诗书之辈,有些事情,并不是名气大,就能代表他有才华的。”

    陈洋的话顿时引起了不少孔家人的笑声。

    “哦,这么说来,子善兄就是那种名声不显,才华横溢之辈咯?那这样吧,为了能让子善兄一展才华,那请子善兄就以中秋佳节为题,来诗一首,怎么样?”

    此话一出,陈洋的父亲陈正德顿感不妙。只见他刚要开口解围,陈洋却是一口答应了。

    “好,那我就给大家作一首,希望各位叔伯多多指教!”

    陈洋脑中飞速旋转,虽然唐诗三百首他记不全,但几十首还是有的。

    只见陈洋眉头轻皱,缓缓的在客厅中来回踱了几步,随即便有佳作脱口而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念完上半段,陈洋又是故作思量,然后才又继续背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陈洋的诗刚念完,孔子叹却已拍案叫绝。

    “贤侄果然才华横溢,正德兄,你真是教子有方啊!哈哈哈!”

    此刻的孔子叹对陈洋喜爱,可不只是外貌的风流倜傥,而是陈洋在诗词上的造诣。

    “哈哈哈,子叹兄,谬赞了!”

    陈洋的父亲陈正德此时也是一脸懵逼,自己儿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他的内心也是犹如巨石落地,终于平静了不少。

    “子善兄,果然好文采,我孔贤佩服!刚才如有得罪之处,还请海涵。”

    孔贤本来也是孔家安排考教陈洋的,如今陈洋如此才华横溢,想必高中也是迟早的事,所以他也赶忙行礼赔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