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章 文武双科举
    (一

    6月9日上午,

    你又来到考场外头。

    在重生域和贬值域的华夏部分地区,

    高考已经结束。

    但在这大明域,

    高考仍在继续。

    你在大明域,

    实行的是文武双科举,

    时间是6月7、8、9、1日,

    就是寓以“录取吧,就是”的意图。

    文科举考试时间是6月7日-6月9日上午,

    武科举考试时间是6月9日下午,

    到6月1日下午。

    (二

    武举又名武科,

    是华夏古代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作为一种朝廷的考试制度,

    武举制始创于公元72年的武则天长安二年度,

    废止于慈禧垂帘听政下的清光绪二十七年度(191年度。

    前后时断时续,

    绵延了一千二百年余,

    一共进行过五百次左右,

    在华夏历史发展上具有深刻的影响度。

    武举制度,

    虽全是男人进行考试,

    但武举的缔造者和终结者却都是妇女,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巧遇。

    (三

    武举是唐代首创的用来选拔优秀军事人才的考试制度。

    史书《新唐书》记录:

    “又有武举,

    盖其起于武后之时,

    长安二年,

    始置武举”。

    唐朝创立武举制度,

    主要有如下四项缘由。

    首先,武举制度的构想不是凭空而出,

    而是在借鉴前朝的基础上建构。

    早在先秦时候,

    就已经出现以武取士的径途。

    《国语》中就有,

    “射御足力则贤”之话语。

    儒家提倡的六艺(礼、乐、书、射、御、数,

    代表武艺技能的射和御,

    就占了两项技术。

    汉武帝时候,

    为选举材力之人物,

    以武力和胆量为标准进行过选举。

    成帝、汉哀帝等也曾依据武艺进行选举。

    隋朝时期也采取过武臣荐举,

    隋炀帝下诏书,

    命职事官举荐地方习武人物。

    其次,武举制度的创构,

    也是巩固统治的政治需求。

    武则天在位时候,

    国家习武之风不再浓郁,

    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再恐怖,

    兵源来源也不够广泛。

    吐蕃、契丹、突厥等族,

    时常侵扰边境疆域,

    但是唐朝此时的边境战争常常陷入败局。

    这让统治者有了强烈的危机感触。

    武则天为了让习武之人进入官员队伍,

    进一步扩充国家的军事人才库,

    创立了武举制度。

    再次,武则天创立武举也有其个人缘由。

    一是武则天出身门第并不高,

    她的父亲只是正三品工部尚书。

    在那样重视门第的封建社会里头,

    武则天必然会遭受门阀的贬低和世俗的拘束,

    这使武则天始终有着很强烈的危机感触。

    二是女性称帝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武则天称帝僭越了父系社会的规矩,

    在很多人看来缺乏名正言顺的理由。

    这导致很多官员心存不轨之图,

    更有甚者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权属。

    所以武则天需要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务,

    为自己网罗军事人才队伍,

    以此来保护皇权并巩固统治。

    (四

    明代武举达到较高的程度,

    各方面建制也趋于完善成熟。

    公元1368年度(明太祖洪武元年度,

    朱元璋下令设文、武科取士制度,

    但其后,

    武举被废除。

    明代武举的正式设立是在1464年度,

    朝廷规定将经过巡抚、抚按考试合格者送往兵部,

    然后会同总兵官在帅府内试策略,

    教场内试弓马之举。

    1465年度,

    朝廷制定了武举法制度,

    用法律制度,

    规定了武举考试的内容、及第、授官和升迁程序。

    到明孝宗时候,

    确定武举为三年一次选举,

    并根据文举的惯例发榜公布。

    考试按内容分为初九、十二、十五三场:

    分别考试马射、步射、策论之科目。

    考生的主要来源是武学学生队伍,

    以及各地官员推荐的熟读兵法、有勇有谋、

    武艺高强的“清白”人物。

    会试结束后,

    将被录取的考生中弓、马、策、论优异人物,

    其成绩和姓名制成贴录,

    题名为《武举录》。

    武举会试录取者统称为进士,

    第一名统称为武会元。

    明武宗时下令,

    武举中试者引见完毕后设宴赐酒,

    称“武会宴”,

    开启了武举赐宴的序幕。

    明代武举在会试后方可授官务,

    其所授官职为军职,

    品级相比文科进士要低少许。

    (五

    武举的存在时间长久,

    影响深远十足。

    武举的设立不仅完善了当时的科举制度,

    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军事制度,

    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度。

    首先是公平选拔的选拔军事干部,

    科举选官制度由文官扩大到军事干部,

    由知识分子扩大到不擅文的习武人物。

    武举制度大大地增加了考试人数,

    扩大了选拔范筹,

    为有武艺的人才提供了入仕的机遇,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俗。

    使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由于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遇,

    大大减轻了民众的怨言和反抗情绪,

    也显著减少民间起义事件的数目。

    其次,武举的建构,

    笼络和安置了一大批优秀的武艺人才队伍,

    这改进了科举制度,

    就为后世提供了样模。

    例如宋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备的武学,

    从而使武举制度有机结合学校教育。

    再次,设立武举制度,

    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军事人才,

    促进当时军事的发展进步。

    因为武举考试项目比较多,

    而内容也以实战为主,

    具有较大难度。

    这就需要习武之人刻苦训练方可进取。

    另外,

    唐代武举制度也被传到别的国度,

    被朝鲜、越南等国学习、借鉴、交流,

    给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参考之处。

    总之,武科举考试制度,

    建立了一整套统一的内容、标准、程序、步骤,

    将习武、读书、应试、做官有机连成一处,

    规范了封建时代的考试选拔军事官员的制度。

    (六

    在大明域,

    由于你的介入,

    武举更加科学有序。

    首先进行的就是9日下午的“兵法计谋”,

    满分15分数,

    主要测试应试者的武学知晓程度和排兵布局。

    后续,

    便是1日的“军武实务”,

    一共4个科目。所有科目单科均为15分数。

    第一项是旋转椅测试科目。

    这项科目比较难受,

    在旋转过程中应试者有强烈的晕眩感和呕吐欲,

    反应强烈的下了转椅后,

    站都站不住,

    更有甚者在旋转还没停就开始呕吐,

    转着圈的喷出,

    不少人在这一关头,

    就被淘汰出局。

    第二项是五公里跑步科目。

    及格标准时间为23分钟之久。

    达不到这个标准者,

    一律淘汰出局。

    第三项是4米蛙泳课目。

    及格标准时间为1分钟之久。

    达不到这个标准者,

    一律淘汰出局。

    最后,

    是射击课目。

    1环为满分15分数,

    9分及格,

    12分优秀。

    (七

    思维若因循守旧,

    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就永远不会进步,

    也永远只能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头,

    成为不了万众瞩目。

    人才永远是第一资源物。

    你要通过武举,

    建立空前强大的武学和军事人才库,

    建立空前强大的大明陆军、水师和飞手三军队伍。

    你要通过文武双科举,

    让天下英才人物,

    尽入你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