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月梅推开门,一片白色的世界映入眼帘。
下雪了,真冷。她打了个寒颤,出门去屋檐下拿了铁锹。铲出两条路,一条从堂屋到厨房,一条从堂屋到院门口。又用竹扫把扫干净。
从厨房拿了大柴疙瘩,到堂屋的火盆里烧起来。这样屋里就暖和了。姥姥和父亲也起来了,姥姥咳了两声,月梅让她穿厚点,拿了头巾包她头上,说下雪气温低。说完她去厨房往锅里添水烧热,一家人洗脸用。
姥姥看下雪天冷,拿了件棉背心。去秋生房间,看他睡得很香,面带笑容,大概是作好梦了高兴。“乖乖,起床了,大年初一,可不能睡懒觉哦。要出去拜年了。”姥姥摸着秋生的头,在他耳边轻轻叫着。秋生正在梦中和赵老师一起玩。被姥姥一打岔惊醒了。
秋生伸手胳膊,一下子抱着姥姥脖子说:“奶,我想赵老师。”“傻孩子,冷,过几天小赵就回来了。赶快起来,要去各家各户拜年了。”姥姥急忙把秋生胳膊塞被窝里,蒙上被子。秋生坐起来,姥姥赶紧给他套上背心面袄,又穿上棉裤。外面套上赵郧买的蓝地卡布,姥姥手缝的套装。全家就给秋生做了新衣服。姥姥和月梅,从小就把秋生捧在手心里,打扮得干干净净,帅帅的,再苦也不亏秋生半分。秋生开心地跳下床,蹬上靴子,出门看雪去了。“慢点,戴上帽子围巾。”姥姥跟在身后叮嘱。
月梅不一会儿就把饺子煮好了。大家围着火盆快速吃完,月梅收拾干净。
姥姥和白父都换上干净衣服。姥姥拿了一筐红枣,瓜子和糖放桌上,等会来人吃。白父也拿了盒烟放着。月梅提了一瓶开水和菊花备着。
月梅进屋换了件红色碎花衣服。岀屋后,让姥姥坐正堂的八仙椅上。她拉上秋生,跪在地上,给姥姥磕了三个头,说了祝福的话。姥姥从口袋里掏了一毛钱,递给秋生。月梅也给父亲磕了头。晚辈给长辈行礼,这是礼节。
月挴拉上秋生,从村里年长的老人家开始,一家一家拜年磕头。到了村长家,村长夫妇不让她俩跪,月梅只好让秋生磕了三个头。梅婶塞给秋生一个红纸包。还给秋生抓了一大把奶糖,一大把炒花生,瓜子,秋生几个口袋装不下了才了事,临走,又拿了两个大苹果塞姐弟俩手里。自从母亲去世,梅婶对他们格外心疼,有了好吃好喝的,总给秋生留一份。
他们住在村里,父亲上门女婿,早就跟大家一样行礼做事,不过是称呼不同罢了。大家也不讲究,同等对待。秋生看别的小孩叫奶奶,所以从小称呼姥姥叫奶奶。姥姥也觉得亲近。
月梅和弟弟又按顺序,去了长辈的堂舅,平辈的老表家,全都走完才回到家。
家里也一直有人来,辈分低的大人小孩都要全村拜年。大部分亲近的都给姥姥磕头了。姥姥乐哈哈地笑着。
秋生一进门,就把苹果给姥姥,姥姥笑着说:“姥咬不动,你吃吧。”秋生听了,把苹果放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奶糖塞手里,然后剥了一颗放姥姥嘴里。姥姥含着说:“甜,真好吃。”秋生又转身给白父掏了糖花生,让白父双手捧着,并把苹果也拿来放上面。白父把东西放桌上盘里,摸摸秋生脑袋,欣慰地说:“秋生真懂事,好娃娃。”月梅也从口袋掏出苹果说:“伯,你吃一个,这个给秋生。”这一带种苹果少,保存到过年的更少,在乡下水果过年稀罕里很,村长家也是城里姑娘带回来的。
秋生又拿出红包,打开一看2元,开心地跳起来,跑到房间,小心地压在枕头下面,说买本子铅笔用。“这么多,梅婶给的。”姥姥问。“嗯。”月梅回答。“咱家亲戚少,你伯家的在山里远,今年下雪估计不来拜年。刚好有菜,等小赵回来了,叫梅婶一家,几家亲的来吃顿饭,表表心意。”姥姥提议,白父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