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赵阳起床,看到母亲锅上忙,哥哥烧着火,厨房里有很多菜。
不好意思地说:“起来晚了,我干点什么。”“你不用做,先去吃点零食,中午有好吃的。”赵母边切菜边说。赵郧起身从客厅端来火盆,从灶里夹了些柴火,架上木碳引燃,又端去客厅。赵阳洗漱完,到客厅打开电视,坐火盆边嗑瓜子。
赵母蒸了五花肉,炸了豆腐、洋芋片、花生米,煎了鱼,凉拌了豆芽粉条,炒菠菜,酸菜牛肉,鸡汤。摆了一桌子。赵阳看看这些都是自己喜欢的大菜,开心地说:“这才是天天盼着过年的好处,新衣好吃的,太幸福了。”“是呀,现在穷,平时舍不得,留着过年吃。以后富了,天天就像过年一样。”赵母笑着说,又从柜子里拿出来一瓶红酒,给自己和赵郧一人倒了一杯,给赵阳拿了瓶汽水。“今过年高兴,都喝点庆祝下。”赵母赵阳端起杯子,赵阳拿起瓶子,三个人碰了下,一人喝了一口。赵阳夹了一块肉放嘴里,赵郧给母亲盛了一碗鸡汤。赵母给儿子夹了蒸肉鱼。三个人边吃边聊着,电视里放着过年的欢乐歌曲。赵郧家楼道里几个住户,有半边户,家在农村,过年回去了,单身也回家团聚了。因此,只有他们一家比较冷清。院子里人家多的,大伙几张桌拼一起,各家端上好吃好喝的,围在一起。大人们喝酒划拳,小孩们放烟花爆竹,疯着闹着,中午吃到晚上,除夕熬一夜。
“咱们这人少,过年不热闹,大院里住户多过年好。”赵母端着酒说。赵郧拿起洒杯,敬母亲一杯,他知道母亲想起去世的父亲了,心里难受。赵阳也敬了母亲一杯酒。看着俩个优秀懂事的孩子,赵母感到些许欣慰。她一个劲给俩孩子夹菜,让他们多吃点。
年饭吃到一点多,菜汤凉了端去热热。母子俩喝了快一瓶酒。赵阳吃过饭,穿上新衣服,去找同学玩了。
赵郧和母亲收拾完洗干净。
赵母又开始擦萝卜剁馅。人少就剁了一钵子,肉多菜少,味道才好。赵母做了一手好茶饭,又是讲究人,注重色香味,做的东西n精致。她又和了面,擀了面叶,俩个人包,一个小时就包完了。
赵母往锅里添水,煮了一碗饺子,盛在铝饭盒里。放在篮子里,又拿了瓶白酒,酒杯。装上苹果,饼干,二个盘子。火纸让赵郧用1元钞印了叠好。篮子上面用一条干净毛巾盖上。赵郧拿了盒烟和火柴装口袋里。他推了自行车,锁上门,和母亲出了大院。
来到大街上,人比较多,穿着新衣喜气洋洋。大人提着烟酒,礼品盒,拉着孩子,小孩手里拿着糖人,烟花。走街串巷去团聚。街两边店铺都关门了,贴了新对联年画,门口挂了大红灯笼。
赵郧骑上车,母亲坐后面,腿上放着篮子,用手扶着。车子穿过主街,走上国道,来到北面郊区的一个小山前。山上是烈士陵园。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翠柏,有一条水泥台阶通向山顶。山顶上有一块高高的纪念碑。
赵郧来到山脚下,停好车子。扶着母亲慢慢上台阶,百十级,有点陡。赵母腿疼,走走歇歇,上了半个小时。
他们上了山顶,来到碑左侧几排墓地,在一块墓碑前停下。赵母腿疼坐在水泥地上。摆岀盘子,装上苹果饼干,又揭开饺子,摆在坟前。赵郧拿出一支烟,点火柴吸着,放在石碑顶上,这是父亲最喜欢抽的双喜烟。赵母拿出杯子,倒满酒,端起杯子淋在墓前地上,连倒三杯。她边倒边说:“老头子,过年了,给你送饺子和酒来了,吃好喝好,也给你送钱了,在下面好好待自己,别小气。”赵郧烧了纸钱,跪下磕了三个头。赵母用毛巾把墓碑上的灰擦擦。
快5点了,天灰暗暗的,夹杂着北风有点冷,几只乌鸦从远处一棵光秃秃的树上飞走了。
别人都是上午或前一天,来祭拜。赵母总是要煮了饺子,每年下午亲自来。
母子俩呆了十几分钟,又装上东西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