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采菊
    晚上,空荡荡的校园里,秋虫唱着歌。赵郧躺在床上,望着窗上的月光。脑海里突然蹦出秋生姐弟,感觉心里暖暖地,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月梅做完家务,又纳了会鞋底,已是很晚了。便上床休息。秋天的月亮格外亮,月光也温柔,透过窗子的银辉洒在桌上。月梅看到桌上瓶里的野菊花,一股清香。忽然她脑子一灵光,闪过一个念头。“对,就这么办。”她兴奋地睡着了。

    很早月梅就起来,重复着每天的事务。吃过饭,早早就催秋生上学。秋生不让送,她拗不过,只好远远跟在后面。秋生挎个书包,不紧不慢,乖乖走着,路上有一两个河对岸李村学生,每天过河经过梅村。月梅很放心,想着学生多,离村又近,以后就让他一个人上下学,锻炼锻炼,男孩子不能太娇气了。

    看到校园了,月梅折回家。这两天地里活不多,父亲一个人干就行。她拿了箩筐和一个编织袋,给姥姥交待说中午回来晚点,让他们先吃饭,不用等。就急匆匆出门了。姥姥正在喂鸡子,知道她有事忙,也不多问。

    月梅过河,河两岸滩上堤上种了许多柳树,白桦树。她走到前山,山上长满灌木丛,枫树柏树,桐树,枸子树桦柳树,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红枫黄叶很漂亮。而这座山和河,也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树木建房必不可少。树技矮木树叶烧火用。枸子桐子拍铃熟了,都可以采摘了卖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是应了这句话。

    月梅顺着小路,钻进山林,路边树丛里一簇一簇的矮菊,生机盎然,刚刚张开了口,这时节的花最好,再晚就开过了不太香,这种半开花朵最好。月梅凑近一闻,清香扑鼻,摘一朵放嘴里,微苦甘润。山菊花晒干泡水喝,清凉下火,润肺养喉,山里人的茶饮。月梅赶忙采起来,又跑到远处山崖边的土坡上。这里树少,长满了一大一片半人高的菊花,技繁叶茂,由于朝阳,花朵大而鲜艳。月梅心里高兴,想着够采两天了。不停地摘,双手并用,也不肯歇一下,她要一上午采满一大袋子和箩筐。

    赵郧看秋生一个人进校园,今天来的早才7点多,只有高年级住的远的来了些。赵郧怕秋生一个人害怕,就叫他到办公室,等会人多再进教室。秋生听话地跟着老师到他桌前,赵郧让他坐下,打开书本翻看,练字也可以。他又去校门口站着,迎接前来上学的学生们。五个年级,每个班人数不多,都是二十多人。每个大队都有小学,方便十里八村的孩子们上学。

    学生们陆陆续续进校,越远的趆早,有的学生住在另一山上,走个沟,上个坡,路过两个村庄。通常走上半个小时,走山路石子多,两个月磨破一双鞋。所以经常看到学生,大拇指露在外面,鞋子破的穿不成才丢了。有的人家七八孩子,男孩五六个,人口多饭量大,地薄粮少,经济困难,缺吃少穿。做一双布鞋,要布料时间,手纳千层底。农村常年事多,种庄稼养猪养牛,做饭洗衣。女人们只有晚上加班,冬天农闲时,缝一家人的四季衣服鞋子。而一个孩子一个季节也就一套衣服,好的人家两套换下。大的穿了小的穿,补丁摞补丁。最后又糊成缼钦,做鞋子用。农村人苦,女人更苦。

    赵郧深知山里孩子苦,看着这些半大小子,一个个健壮开朗,满面红光,斗志昂扬的样子。他知道这是一代希望,也是改变农村面貌,家人命运的中坚力量,多学文化知识,走出大山才是出路。学生向新老师敬礼,赵郧也一一回礼。

    早自习课,赵郧先抽查作业。梅自强和毛胜利果然没写,就让他俩赶快补写。让别的学生们上黑板默写,一个个过关。快下课时,梅和毛俩个也会默写了,赵郧才松了口气。

    第二节课要推进新课,不能落下一个人,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最重要,拼音是学语文的元素,只有牢固撑握了,才能学好语文,学更多的知识。

    一上午三节课,又用笨方法学了三个字母。中午放学,赵郧特此留下梅自强和毛胜利,让他俩留在办公室写完作业再回家。赵郧盯着俩个人,手把手教,让他们静下心,不要急,慢慢写,他俩照做,越写越顺。过了一个小时才写完,放他们回家。

    小李和孙老师做好蒸面,见他忙着便先吃了批改作业,给赵郧留的热在锅里。赵郧心里过意不去,端着碗到办公室“抱歉啊,俩位,辛苦你们了。”“不要客气,谁闲谁做。”

    俩人异口同声说。赵郧也就不多说,埋头吃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