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历史,当然还有语文。
宋老师惩罚同学的方法也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还记得林阳和陈琪写检讨一事,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前车之鉴。
而宋老师对于平时测验没过关的同学,早已不像刚开学那样,手下留情。
林阳和陈琪就是最好的例子。两人在一次随堂测验中相互抄答案,还翻书,被逮个正着。这次不仅要写检讨,还要背书,关键是宋老师的背书不是简单的背书,也有花样。
有人会问,“是背课本上的原文吗?背书要背多少啊?”
经过陈琪的亲身体验,她想对大家说,背书背的不是原文,而是传说中的国学经典,例如:《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这些。对她来说,当宋老师让她抓阄抽题的时候,那时她就像抽中彩票大奖一样恳求,能抽到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可最终她抽到了《声律启蒙》。
“很好,你可以一天背一篇,也可以一天背两三篇,总之,在期中考之前可得背完。”宋老师向她解释背书规则。
“好的,老师,保证完成任务。”
她拿着宋老师给她的书,回到教室,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发呆。天啊,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背完,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的天啊,背这些书有什么用,天啊,救救我吧。
正在她心里十分不平静的时候,林阳回来了。
“你怎么样?”她问。
他没说话,呆呆地看着前面。
陈琪将视线向下一瞥,没想到看到了《左传》,翻开书一看,文言文。
她赶忙将书合上,以免看了头疼。
“老师不会让你全部背吧?”她小心翼翼地问。
“唉,老师让我挑出其中的三篇来背。”
“那还好啊,就三篇而已,这么少,我背一本书。”
“那要不要我和你换换。”
“不用了,背一本书这样的任务,还是交给我吧。”
林阳拿着字典,词典查生字,注音,背文言文。陈琪老老实实地一遍又一遍地背书。
觉得自己差不多可以清晰流利地背出来之后,她就会去找宋老师。宋老师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听她背书,在她背完之后,还会给她讲解一些文化常识。
陈琪背熟之后,发现自己的普通话倒是说得不错,而且总觉得自己好像有了许多底气。越背也就越喜欢。
林阳虽然觉得背书这个任务很无聊,但是在自己没事的时候,倒也是一种增长见识,增强语文功底的方法。宋老师对他的要求也不高,他也就能快速地完成任务。
更让他觉得惊喜的是,宋老师每次在他背完之后,都会和他探讨一些文中的人物形象,还给他讲许多与这种人类似的英雄故事。宋老师的评价也很到位,让林阳学到不少。
而与周老师相比,前面两位老师处罚人的方式已经算是很轻的了。周老师对考不及格的学生也处罚,然而只是这形式却有所不同。
在他看来,学生的数学成绩上不去,很大部分是有畏难的情绪,还有很大部分是数学底子薄弱,缺乏训练。他相信,只要能从这两方面入手,学生的成绩应该就能尽早上去。
于是,考不及格的,就到他的教师办公室去背公式,当着他的面解数学题。
就算没有周老师在,他们也解不出来数学题,更何况这会儿他就在他们面前,那就更加解不出来。
你以为你一来就写作业,想多了。你要先到周老师那儿背公式定理,勾三股四玄五、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等,让你头晕眼花,只想回家找妈。
“林阳,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周老师说。
“嗯嗯,我想想。”
“想到了吗?”
“还没。”
“那就一直想。”
林阳见自己如果真的想不出来,周老师都有可能不让他回家了。左顾右盼,小伙伴的表情上又不可能写得有答案。所以他只能抓耳挠腮。
其他人也是坐立不安,胆战心惊。
周老师已经问了一遍,却没有几个人说得出来,难道这个方法真的不行。
“哎,老王,你打电话给我啊。”万不得已,周老师拿出了诺基亚,假装有人打电话给他,出去接电话去了。
老师一走,同学们拿出自己藏在包里、袖子里的公式清单,迅速瞄一眼,等到确定自己记住了,就赶紧收回原处,以免老师发现。
周老师回来一趟的时候,再次问到那些公式时,他们也差不多都答出来了。
紧接着,那就刷题呗。
有理数、无理数、相反数,弄得正在刷题的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没学过数学。
这些数,那些数的加减乘除,让他们怀疑九九乘法口诀已经不能应付这初中的数学了。
在一旁的周老师也替他们着急,看见一个同学不会,就出手相助,带他解题,理清思路。又看见另一个同学也不会,也拿着一支笔,在他写出的公式上划划,学生也不是傻子,经过老师这么一指点,恍然大悟,明白过来,就开始解题。
周老师忙过来忙过去,水也顾不上喝。等学生都将习题解出来交给他后,他笑着说:“你们几个小娃娃,还是聪明的嘛,下去再接再厉。”
学生也明白老师的苦心,也就不好意思地笑笑,道声谢,说自己下次一定好好考之类的话。
于是乎,班上的同学在看到了这些典型例子之后,还是觉得成绩好还是挺吃香的,至少不用挨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