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热血当歌。
    苏老二和李志栓得到了国家奖金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飞遍四乡八里的千家万户,李苏两家便立刻门庭若市起来。

    登门的有亲戚有朋友。

    说是这几年天灾人祸,揭不开锅,先借点钱花花,以解燃眉之急,倒悬之苦。

    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夫妻二人便商量,除了那不能动的1万元之外,就在男人有限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来尽量满足,但十有九个都是以此断亲断交,他们大都嫌苏老二和李志栓抠门,给的钱少,湿不住麦根儿,忘恩负义,忘记亲情······。弄来弄去,弄得两家日子过得急辣辣的。

    也有商人和企业家。

    说是自己的事业前景远大,需要扩大再生产,若是这1万投进去,一两年的功夫就可以赚到本金,剩下的便是无休止的领取红利。

    有原来的上级领导。

    他们总是以慰问苏老二和李志栓京城一趟辛苦开头,说是把这些钱用来在一中旁边再投建一个私立的小学,把一中建成一个完全的初级中小学,期间的征地,注册等都用不着他俩操心,并且承诺都已经找好了法人代表,一次投资,一世分红利。

    苏老二和李志栓原来也有这个设计,但听领导们这样一说,觉得这里面的水很深,是那样的复杂,一下子把他俩吓得彻夜难眠。

    还有不明真相的人。

    他们直接说,最近哥儿们手头有点儿紧,需要借几个钱花花,言谈之中就以人身安全相威胁。

    这个时候,李志栓和苏老二便是破上了,他俩会向对方透露:钱都有用处了,要钱没有,要命有几条······。

    有一天,村里通知康素贞说是要组织一个苏家屯在外工作干部的家属开一个座谈会,共商村子发展大业,无论如何让她参加。

    康素贞倒是推辞了一番,最后也没有推辞掉。

    到了晚上,苏老二回到屋里,康素贞就把这个事给他说了一声。

    苏老二问:“谁通知的”?

    康素贞说:“是俺家的那个兄弟”。

    苏家屯的大权几经更迭,当时掌握村子大权的还是康家的后生。

    “还通知的有谁”?苏老二又问。

    “别的我不知道了”。“那你打电话问问,肯定还有玲玲”。

    “不会吧”?

    “你打个电话问问都知道了······”。

    康素贞拨通了玲玲的电话,果然,玲玲也接到了邀请参加座谈会的电话,并且是同一个时间和地点。

    康素贞正在纳闷,苏老二接着说:“黄鼠狼给鸡拜年了啊!他们要钱来了”。

    “那咋弄”?康素贞问。

    “没啥事,他们不向你俩提起钱的事算完,要是提起钱的事了,你俩就说你们不当家都中了”,苏老二显然是让康素贞给玲玲捎话。

    那天,康素贞和玲玲都如期参加了座谈会,让她俩没有想到的是,会议的地址是在登县深山里一个幽静豪华的山庄里。

    一群人分别成了四辆面包车到了那里,看样子村里的领导和那山庄里的老板很是熟悉,他们打过招呼,一行人便鱼贯而入到宴会厅。宴会厅里早已备好了四桌酒席,有专门负责安排的工作人员安排人们依次而坐。

    康素贞和玲玲更没有想到的是,两个人被点名安排坐在第一张桌子最靠舞台的位置,并且是面朝大家。

    当时,入坐的各种程序安排的都很紧凑,两个人尽管觉得受宠若惊,但也没有机会谦让,就那样木偶一样任人摆布着坐下来。

    人都坐齐了,首先是康家的后生先开始讲话,他讲话的意思是:

    这几年村子里原先发展的“苏家屯旅游”事业进入了死胡洞,因为资金的短缺,那些优秀的项目不得不停下来。目前,这样的远景设计停滞不前,就连村子里的自来水管和道路维修等也无法进行,致使村民饮水和交通困难。因此本次集中大家来是经过村领导慎重考虑的,把这些德高望重的家属成立一个“苏家屯发展委员会”,共同商议实施以后我们村发展的方向和办法······。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又说:“这个委员会就让俺素贞姐当主任,玲玲姑当副主任,其他的都是委员·····”,听到这里,康素贞如芒刺背,他这一辈子也没有当过这么大的官。

    玲玲还是见过大世面的,他一直在笑。

    很快就开桌了,酒席上的吃食都是康素贞没有见过的新奇,高级。

    吃饭的中间,有人搬过来两个箱子放在康素贞和玲玲的脚下。

    这时,康家的那个后生对他俩说:“今天参会的人每人一件纪念品,不成敬意,你俩发给大家吧”。

    康素贞和玲玲打开箱子,看见是折叠整齐的两箱子丝绸旗袍。

    康素贞心里“咯噔”一下,她立刻意识到自己是从来都不穿这类衣服的。

    但她和玲玲还是在众人的期待中把那两箱旗袍发了下去。

    随后,那康家的后生起身又对大家说:“大家吃好喝好玩好,我们还有重要的事情去做,先走了,饭后,叫俺素贞姐和俺玲玲姑领着你们游游登县的5a级景区,下午我们来接大家······”。

    游登县的5a级景区的时候,康素贞和玲玲可风光了,有人喊她俩主任,也有人喊她俩领导······。

    康素贞感到天旋地转的,玲玲还是止不住地笑。

    那会儿,一个平时康素贞叫她奶奶的老人说是走不动了,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这时,康素贞好像真的成了主人了,她怕奶奶跟不上队伍丢了,也一屁股坐在奶奶一边的一个大石头上,意思是要当奶奶的贴身护卫。

    那奶奶的媳妇在省里工作,这几年村里的几个领导和她走动的较多。

    “贞贞”,奶奶喊他了一声。

    康素贞连忙迎上去,那奶奶把自己的那套旗袍递过去,又说:“你看我都七十多的人了,还会穿这?给你穿了吧,我不缺衣裳”。

    康素贞的心里美滋滋的,难道这就是自己当主任的原因?

    但她还是拒绝了,她说:“奶,我有衣裳穿,再一个,我也不穿这种衣裳,奶奶,你没看清楚,村里的领导就是让咱捎回家给咱们的媳妇或者闺女穿的”?

    奶奶伸手将那件旗袍放在脚下的石头上,她看着远方的青山自言自语地说:“前年俺媳妇给村里争取了一项水利款,他们说是维修咱村的自来水管,钱都花完了,你说那水管咋还整天漏水呢?漏的满大街都是,你说可惜不可惜”?

    停了一下,那奶奶又说:“去年他们又叫我和你爷去省里见俺媳妇,说要一笔修路钱,俺媳妇好给我说了一顿,并且规定俺俩今后少管村里的事情,也不知道是咋了”?

    康素贞看见奶奶一脸的疑惑,好像认为自己就是主人了,她连忙说:“奶,不用慌,不用慌,他们都去忙重要的事情去了,等他们来接咱走的时候叫我问问他们”。

    康素贞的话还没有说完,那奶奶立刻按着身子下面的那块石头挣扎着站了起来,他一边起身一边对康素贞说:“贞贞,好闺女,你是个好闺女呀,你千万可不敢问”。

    说到这里,那奶奶停住了,她看着康素贞的脸又说:“他们那里去干重要的事情去了?他们去‘开房’了······”。

    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他们来接大家了,一个个油光满面的,那情形分明是刚刚理了发,洗了面,按个摩,快了活······。

    不知道是为什么,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两个苏家屯的年轻媳妇儿,不知道是偶遇,还是预约的。

    ······

    又过了两天,村里又通知康素贞和玲玲,说是让她俩参加一个村委会议。

    当时,两个人都表示有啥事就当面说,自己不能去参加这样的会。

    但通知的人也不知道是啥内容,她俩打电话到康姓支书那里,康姓支书说,若是他俩不参加就取消这个会议。

    毕竟是一个村子里的,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两个人还是去了会议现场。

    这次会议是在村里的会议室里召开的,两个人见会议室里除了村里的领导,另外还有几个搞企业的老板娘。

    康姓支书说,这回召集大家来,是向大家说明一个情况,村里决定成立一个捐资小组,号召村里有钱的人家向村里捐点资金,给咱村的道路硬化一下,眼看着下雨的时候村里的水流不出去,大人小孩儿都出不了大门,实在是心疼,今天的会议就是让参会的人员回到家里做一下工作,给愿意捐款的人家带个头······。

    随后,他又点了康素贞和玲玲的名字,并让她俩发言。

    两个人都以在家里不当家为由拒绝了讲话。

    那时,台下坐着的人鸦雀无声,无动于衷,大家的心里都清楚,每年村里铝矿的收入上百万,也都不知道去向,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集资修路,修水管的事已经有好几回了,但总不见水管和道路哪一回修好过······。

    会上除了几个村干部好像是象征性的报了薪杯水车薪以外,其他的人还是无动于衷。

    康素贞和玲玲心里清楚,他们是冲着自家那1万元人民币来的。

    不过,这几天苏老二和李志栓已经详细地给她俩讲解了当年康大功利用侨胞那笔修建钢筋水泥大桥资金,佟仓货搅合李志栓争取的那笔修缮苏家屯小学资金的事情。

    最后,那康姓支书又说:“若是大家有用着村里的地方,诸如方个宅基了,扩展门前屋后的空地了,想再生个孩子了等等,村里都会无条件地开放绿灯······”。

    这些话说完,他又说:“姐”。

    这明显是唤康素贞的。

    康素贞连忙朝他看去。

    “你和玲玲姑回去多做点工作,不要忘记了,尽管是吃社会粮的,但都是苏家屯的人,为村里办点好事也都是应该的,再说了,这回你们捐了款,我们会给你们两家分别立一块儿捐资的纪念碑······”。

    ······

    又过了几天,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康素贞连忙走过去把门打开,她看见村里的领导和佟仓货站在门外。

    看见康素贞,佟仓货说:“贞贞,苏校长在家没有?我这一辈子别的功劳没有,就是发现了他这个人才,不过是发现的晚了一些,否则,他会对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嘞,这不,听说他刚从京城回来,我和村里的领导来和他商量一件事情······”。

    佟仓货还是苏老二直接领上司的架势,没等康素贞答应,他便领着一群人跨进了苏家的门槛。

    苏老二那时就坐在自己的客厅里,外面佟仓货的声音他听得一清二楚。

    见村里的一群人也来了,苏老二站起来寒暄了几句。

    人们入座,还是佟仓货先说:“苏校长”,苏老二心里一阵的恶心,佟仓货的这种称呼就像是半夜听到了猫头鹰的叫声。

    佟仓货继续说:“村里的领导约我一起来你这里坐一坐,是想叫我见证你作为苏家屯的一员,经过组织培养和教育,多年来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村里还想让你利用自身的优势再为村里做点贡献,你毕竟是苏家屯的人,以后的子子孙孙还都得在这里过生活”,说到这里他停住了,他看苏老二的表情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他又说:“你得到了国家的奖励,这不但是你自己的光荣,而且是全村的光荣,全镇的光荣,全教育系统的光荣,也是我这个退居二线老领导的光荣,不过,人要知道感恩,目前咱村的道路真该修修了,作为苏家屯的一分子,你是应该有这个觉悟的。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征求你的意见,共同商量一下你捐款以后给你立碑碑文的内容,你看合适不合适,那里是需要修改的地方”,佟仓货说着,示意一边的一个人递给他两字纸。

    苏老师很平静,他没有伸手去接,而是淡淡地说:“咋不早点呢?晚了一步”。

    “咋了”佟仓货吃惊地问。

    这时,苏老二站起来,他走到柜子的旁边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本鲜红的证书放在几个人的面前。

    “你们看,这是前段时间教育系统发动的全体党员为灾区自愿交特殊党费活动中,我捐交了1万元,省委组织部给我的证书”。

    “真的?你都交了”?佟仓货又吃惊地问。

    “嗯”,这时,苏老二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将那个证书朝佟仓货的面前推了推,然后他又说:“你要是不信,你去问问李志栓,我们两个人一起交的”。

    ······

    那段时间,苏老二和李志栓就把那红彤彤的“特殊党费”证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凡来“拜访”的客人看见了那个证件,都对他俩伸出大拇指头,然后悄然离去。

    从此,李志栓和苏老二的生活暂时又回到了踏实的氛围中,不过那踏实里头又多了一份儿自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