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看那群爷们的眼珠子都要抠下来,扔她身上了!”
但她们议论归议论,不满归不满,却不能不让人家呆在这。毕竟人家两人站在自家院子里,她们也不能冲进去,不让人家站不是!
绿芜身子不动,头轻轻侧了侧,看了一眼门外的长舌妇们,她对这些只会东家长,西家短的长舌妇没有任何好印象。
这要是放在平时,她不说一鞭子抽倒这些人,也定是会拿足了气势,往她们面前站上一站,吓唬吓唬她们的。但今日罢了,还是不要吓着那貌美的小娘子,还有在自己怀里咯咯笑的小粉团子了。
绿芜在心里转了一转年头,也不再多呆,见车夫卸完了货,从村里出来了,也就将小团子放下,和伊人道了别,叮嘱她下次一定要再去,还是按这次的价格。
伊人真心实意地应承了,不说她喜欢绿芜,就是绿芜给的价格就让她拒绝不了,足足比市面上便宜四分之一呢!
伊人转头看着将将过了五六天,就已经初见雏形的房子,心里觉得踏实了一些,从其他世界穿越过来后,那根紧绷的弦,时刻准备着战斗的心落回去了一些。
因着后日便是七月初七了,逢七要送炒货,且后日还要去县里送预定的艾团。所以伊人近日便先去了一趟秋氏那儿,定了要用的炒货原料,等着三毛等几个小子去搬回来就成。
从秋氏那儿出来,伊人便直接回了李婶子家。自从伊人搬过来,李婶子就不许她做自家的饭了,每次都是李婶子或者元宝回来做,
今天伊人看着天色还早,就拿了从自家搬过来的肉和鸡蛋,做了个鼠曲草炒蛋,大块的卤肉,里边也加了整颗的鸡蛋,再加一个清爽的丝瓜汤,另专门给素绢嫂子做了一碗红糖煮蛋。
李婶子带着几个孩子回来,远远地就闻到了香味,进门就嗔怪道:“伊人!你都七个月上下了!可不能这么劳累,你那生意上我帮不行忙,家里惯是没有要你干活的道理!”
“那成,婶子,接下来的活交给你了!我回屋去画点东西!”伊人含笑点头,不跟李婶子争辩,她知道李婶子是为自己好,对自己有一颗老母亲的心。
“你都做好了,我还哪里有活计!”李婶子白她一眼。
“自然是有的,两口灶里都煨着菜,您可得看着火,不能大也不能小,等到廷叔和元宝哥回来!可难着呢!”李婶子伸出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任由她去了。
伊人回了屋,找了张黄纸,提起笔却顿住,想了想又站起来,出了门,捡了根长一点的树枝,回房在地上写写画画,画一阵又上下左右的看过去。在地上修修改改了很多次,伊人才将地上那幅图腾到黄纸上。
“伊人,快出来吃饭了!三毛这几个孩子可都等着呢!”李婶子叫道。
伊人听了这话,脑海里就浮现出几个孩子来,他们每人拿着一个碗,眼巴巴地看着桌上飘香的肉,等着她过去。
她不再耽搁,应了一声,就打开门。果然就看到三毛、四毛、翠喜、彩霞和虎子一人一个碗,站在院儿里的饭桌前。
“虎子这是闻着肉味来的?”伊人逗他道。因着虎子娘在伊人家做饭,为了避嫌,所以虎子平日里在饭店都是跟着他娘去伊人家的,也会吃了饭再回,今儿却跑这等饭来了。
虎子还是不爱说话,但圆溜溜的大眼睛稍微弯了弯,竟然回了一声响亮的“嗯!”,还点着头。
“这孩子,以前倒没看出来,还是挺可人疼的!”李婶子端菜过来,在虎子的头顶胡乱摸了两下,虎子没有任何不快的神色,继续扒着碗里元宝夹给他的肉。
几人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了这顿饭,李婶子将想要帮忙的大儿媳素绢赶回了屋,元宝跟着李婶子收拾碗筷,伊人则拿出了那张黄纸,跟宋廷讲起那火炕和火墙的构造。
她前世的小时候,曾经生活在东北农村的福利院,不仅住过火炕,甚至见过很多次搭火炕,又总去没搭完的炕洞里玩躲猫猫,所以对火炕的构造还是记得很多的。
此时跟宋廷讲起来,从原理到结构,细致又全面。宋廷又做了半辈子的泥瓦匠,几乎是听了一遍就懂得了伊人的意思,又提出了他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伊人或解释或发现了错处,一一修改过。
一个时辰后,叔侄女两个才讨论完。
晚上,一个院子里三个房间的人却都没睡着。
李婶子问宋廷道:“伊人说的那个什么火炕,做得出来么?”
“按说应该是能行的!伊人这孩子,从前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个火炕,可是整得明白着哩!”宋廷笑着道,显然伊人很得他这个长辈的心。“要是元宝能有这个能耐,我这把老骨头也算没白教”
“有你这么说自己儿子的么?”李婶子掐了一把宋廷,也不使劲,宋廷也不再说那些话。
“你说这个火炕,这么大个物什,做出来了万一不行,那可咋整?”李婶子忧心道。
“扒了不就得了!”宋廷不以为意。
“那可都是银钱啊!不说那窑砖是什么价儿,就是一天的人工也不少钱呢!”此时的伊人还不知道,李婶子时时刻刻替伊人心疼着银钱。
伊人仰面躺着,小团子在她旁边已经睡熟了。
已经半月不下雨了,此时是阴历七月,按照她前世的公历算,大概得八月了,正是热的时候。村侧面那条溪水,平日里孩子们就在那里挑拣清洗山货,近日溪水都开始减流了
她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搜索着前世学到的,关于干旱、水源、灌溉的一切知识。干旱开始的时候,应该月余无雨,天气更加炎热,溪水断流,土地干裂,然后庄稼颗粒无收。
再然后便可能是蝗灾,蝗虫喜欢干热的天气,会在干涸的土地上产卵孵化。学过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蝗灾一旦盛行,所过之处,颗粒无收。
之后就是路有饿殍,甚至产生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