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布置后,宋山让孩子们和伊人都各就各位,一切照旧,不要表现出任何异常来。三个孩子三毛稳重谨慎,虎子因为他那个无赖爹,平时跟村里人交集就不多,伊人是个成年人自不用说,几人均是将担忧的目光投向四毛。
“都看我干什么?我可不会说的!打死都不说!”四毛被几人的目光盯的不自在。
“这两日你就跟在我身边,哪也不要去。”三毛说道。
原本因着他们兄弟二人是最早做采山货,又对这营生熟悉,所以他和四毛一直是分开的,各自带着一群孩子的,这两天三毛怕四毛露出什么端倪,坏了事儿,才这么说。
对于村正的安排,伊人很认同,即刻就与几个孩子回去,一如既往地做着各自应该做的事儿。
路上遇到其他村名门也有有说有笑地打着招呼,没有任何异样。
眼看着就要正午了,伊人吩咐三个孩子:“待会叫上玉娘和彩霞,来家里吃午饭,傍晚早点收工,帮婶子做艾团!”
“行嘞!”一听又有艾团做,几个孩子都很高兴,每次做艾团或是炒货,每个孩子都能多得五个铜板。
三个孩子一阵风似的往林子那边跑了。伊人也烧了灶,白面掺了黑面,做了满满一大陶碗的疙瘩汤,卧了六个新鲜出炉的土鸡蛋。因为天热,菜就做了凉拌丝瓜和清炒小白菜。
日头刚一偏西,孩子们就回来了,另伊人意外的是,翠喜竟然也来了。
“翠喜?你怎地不在家照顾你娘?”伊人见了翠喜,心下顿时有些慌乱,怕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都没想到,若有事,翠喜怎么还会出来干活挣钱呢!
“婶子!我娘好着呢!我爹和爷都回来啦!”翠喜眉开眼笑。“婶子放心,我娘好得很!”
三毛笑道:“婶子这是关心则乱了!”
“哟!三毛都会成语啦!哪里学的!”翠喜明知是那位有些文化的玉娘教他的,还是挤眉弄眼地揶揄他俩。
“别胡说八道,死丫头!”三毛不轻不重地给了翠喜脑门一下。
伊人看着孩子们青春年少,打打闹闹,竟不知不觉间也心情大好。
而这一切,都被院外大柳树后的身影看在眼里,那人眼里的怨毒仿佛林间最毒的毒蛇,看着侵入自己领地的陌生活物,又带着一击必中的自信。
下午伊人将艾团的饼皮和馅料都做好了,孩子们也说说笑笑地抬着山货回来了。伊人给其他孩子结了账,留下了三毛、四毛、翠喜、虎子、玉娘和彩霞几个,让他们继续“组装”艾团。
伊人自己则挺着肚子回到正屋,休息一会,孕妇的休息还是必要的。
晚间都做好了,伊人照旧结了账,孩子们一一散去。这时秋氏登了门。
“伊人,你族叔都和我说了,咱们走吧!”秋氏拉上伊人,往自家走去。
伊人和秋氏手挽手出了门,身影消失在往村子深处去的小路上,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从壕沟里闪出来,缩头缩脑地盯住了伊人家的院门。
这人站在壕沟里,四处啊张望了一阵,见真的没人经过,也没有任何异常后,便挎着一个篮子,大步从壕沟里爬了上来,往伊人家的大门走去。
这人穿着男人的衣衫,蹑手蹑脚地开了大门,闻到满院的香味,不禁咽了咽口水,嘟囔了一句:“这娘们做的什么吃食!挺香啊!”
但还是理智地朝着屋里喊了一嗓子:“有人么?有人在家么?”见半天没人应后,先推了推门,惊喜地发现今日竟然没锁,也没起疑。
这人进屋翻找起来,见用湿布盖着的艾团后,抓起来就往嘴里塞。他吃的第一个是黑芝麻流沙馅的,香甜可口。
正要拿第二个的时候,屋外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死鬼!你吃什么呢!还不赶紧的,等会人回来了我看你咋办!”
“你来啦!我的心肝!”先进来的男人扔下手里的艾团,就抱上说话的女人,嘴往女人的脖子胡乱地啃去。
“滚开!赶紧给我办正事儿!”
两人推推搡搡着,把随身带的那个箩筐打开,抓了一把就要往下午孩子们整理好的山货里丢。
“上次只在一个箩筐里放了,不知是怎地,竟然没事发!今天多放几个!”女人吩咐着男人。
“遵命!”男人嬉皮笑脸着,仿佛自己干的是什么善事一般,毫不在乎。
男人丢鹅膏菌的手还没收回去,就听见屋里有动静。
“是你小子?”元宝从屋里的床下爬出来,绕过帘子,将张无赖和郑氏堵了个正着。他今日已经听宋山说过,对下毒之人是郑氏也有所认定,却没想到,还有个意料之外的张无赖。
“你你你”张无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蠢货!”郑氏照着张无赖的后脑就是一巴掌,转头就忘屋外跑,一边跑一边大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金宝被郑氏这自掘坟墓的举动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索性也没追上去,反正外边也有人在。
“媳妇儿?”门外是村正宋山带着刚从城里赶回来看大儿媳的宋廷,还有马家老大。
宋山将马家老大找来,主要是因为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郑氏。如果真的是郑氏,他怕马家过后不认账,指责他们诬陷自家儿媳。如果不是郑氏,那也没关系,就当请马家老大帮个忙了。
却没料到,是这么个场景。
常年干泥瓦匠活的金宝,体格壮硕,胳膊上的肌肉凸起。他单手从背后压着张无赖,从屋里走出来,张无赖想挣扎,却完全不是对手。
郑氏见是马家老大,愣了一下,竟然也不求饶害怕,随即就朝着来看热闹的村民,大声哭嚎起来。
“夫君!我来找伊人,在这碰见了元宝,他定是与那宋伊人有苟且之事!他们家兄弟二人都与宋伊人不干不净!”郑氏倒打一耙的功夫炉火纯青。
“你胡说八道什么!”宋廷一听郑氏如此污蔑自己儿子,气得吹胡子瞪眼,就要上前。
宋山拦住宋廷:“老哥,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