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原原本本将事情讲了一遍,秋氏沉默了一阵,才开口说道:“伊人,此时以后莫要再提起。”
秋氏握住伊人的手:“那宋大忠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若他冲着陈老太太和宋义,或者宋彬去,那都是应该的!但那是个见钱眼开的货色,村儿里多多少少也知道你挣了点钱,万一他盯上你,就不好了!”
“桂芬,我感念你事事替我着想,但如果有机会,还是请你替我向族叔说明一二!”伊人感激秋氏替她着想,但这黑锅可不能由她来给陈老太那一家子背。
闲话了一阵,伊人叫来三毛、四毛,没叫干活,先问道:“来得这样早,昨夜又忙活了一阵子,吃饭了么?”
“吃了的!吃了…”桂芬赶紧开口,平日里三毛、四毛跟着伊人采山货,一个孩子一天能拿四五个铜板,上哪找这好事去,金宝在县里大酒楼哩,一个月不也就百十个铜板!今儿活还没干,哪有脸面再赖在人家吃饭呢!她脸皮可没这么厚!
“桂芬你别说话,让孩子们说。”伊人打断了秋氏,又转向两个孩子问:“三毛,四毛,你们说,吃了没有?吃了什么?”
“没吃!四毛饿!”三毛十二了,有眼力见儿,看着秋氏不敢吱声。四毛还小,摸着叽里咕噜的肚子大声道。
“今儿要干一天的体力活,还要采山货,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伊人去了院里的灶房,掀开锅盖,端出一早就做好的饼,还有一大锅糙米粥。“每人两张饼,两碗粥,吃了再说干活的事!”
饼就是用他们每日采的山货做的,素三鲜馅,面皮是白面混了玉米面,里面还放了野小葱、猪油和盐。
这样的吃食在伊人和李婶子那里,就是平常日子里的伙食,但在家贫人多的三毛四毛眼里,已经是逢年过节的美食了,还得是每人限量的那种。哪怕是秋氏嫁给村正宋山,家里人口也多,也是不能顿顿这么吃的。
秋氏看着两个孩子露出渴望的眼神,虽然默默地咽唾沫,但两个孩子都十分懂事,没有开口要吃的。秋氏看着,眼角微微泛红,止不住地心疼,随即点了点头。
两个孩子见大姐秋氏点了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住地忘嘴里塞着馅饼,噎得直抻脖子。伊人赶紧往二人面前推了推糙米粥,糙米粥加了一点石蜜,又特意放凉了些,甜丝丝,凉沁沁的,两个孩子吃的满脸满足。
两个孩子吃饭的同时,伊人简单写了字据,见他们吃完了,开口说道:“我这做的是独一份的手艺,交给你们是行的,但要保证不能外传,未经我允许也不能自己售卖!”
这糖炒金栗的手艺,目前是独一份,但它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就算没有偷学她的,也许很快也会有人做出来。自己要做的,就是打个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挣到一笔。但她要用人,这不可避免。其实这份字据,虽多少有些用,也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伊人姐姐放心!打死我们都不说!”三毛重重的点头。
“我也不说,娘和大姐我都不说!”四毛被美食收买了,亮晶晶的大眼睛眨巴眨巴,信誓旦旦地说。
“我现在每月做炒货三次,每次都需要你们帮忙,酒楼要货少,所以每次一人给五个铜板,像这种量比较大的,一次性是个铜板!采山货的钱另算!”伊人说明了价格。
因着家里要做贵人定的五百斤糖炒金栗,所以伊人今儿不打算出卖饼的摊子了,给德晟大酒楼送山货的买卖也请了李婶子帮忙跑一趟。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金宝在德晟大酒楼,这桩生意本就是因金宝才得的。二是李婶子与她亲近,不会从中作梗撬了她的生意。
在字据上按了手印,秋氏就独自回家去了,伊人也开始教两个孩子做糖炒金栗。
“金栗要开口,蒸煮好,再上锅炒。”两个孩子先围在灶旁煮金栗。
“火候要掌握好,不然容易把金栗烤焦,要么就是潮气没炒出去,不好吃的!”
“小心,别烫了手!”
“炒好的金栗就放在篮子里,装满就提进堂屋!”
伊人耐心地讲解示范,两人听得非常认真。整个过程主要是对时间和火候的掌握,多多联系也就不是难事,两人很快掌握里技巧。
第一锅糖炒金栗出炉,足足有十几斤,香甜味和栗香味飘起来,把两个孩子馋得直咽口水。
伊人特意叮嘱过:“金栗是给预定的贵人做的,不能偷吃。”
“我们不吃!”三毛心里明白,能来伊人姐姐这做短工,全是伊人姐姐看在自家大姐的份上,照顾她们家,自己和弟弟哪能那么不争气。“伊人姐姐给我们工钱,还给饭吃,我和弟弟不能再吃伊人姐姐的糖炒金栗了!”
三毛一边咽口水,一边还是无比坚定地拉着弟弟,用警告的眼神看着他。
弟弟四毛羞愧的脸通红,连忙摆摆手表示自己也不吃。他年纪虽然小,没念过书,但礼义廉耻爹娘也是教的,秋家全家都不是踏实肯干的人,不是奸滑之辈。
不然伊人也不会用她们来做工。
伊人挨个篮筐翻看着刚出炉的第一锅金栗,足有十几斤,竟然一个焦的潮的都没有,火候刚刚好。第一锅为了联系,伊人加上两个孩子只做了一锅,接下来就是每人一口锅了。
四毛年纪小,力气小,所以让他用灶上的锅,灶台矮,不怕够不到或者烫到,每次少炒一点。伊人自己和三毛都用了架在院中的大炒锅。
就这样干到正午,伊人大概估算了下,已经炒好的金栗有三百多斤了。
“来,中午锅占着,简单吃一点,晚上我再给你们做好的!”
“我们…我们不吃…”四毛面色微红地嗫嚅着,早上吃了人家两张饼,两碗糙米粥,这刚到正午又给饭吃,活也没干多少,还比不上每日上山砍柴,再担去城里卖来得辛苦呢!
况且宋家庄地处偏北,离大梁都城甚远,也没有什么重要驿站,所以一点也不繁荣,普通人家只有在农忙或者年节时才吃三顿饭。除此之外,那些干体力活的壮劳力也是三顿饭,像他们这种普通人家,干点杂活的孩子,吃两顿还会被家里嫌吃得多呢!
“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不吃饱哪有力气干活!”伊人不管两个孩子说什么,自顾自地端出做好的饼,另起了个小炉子,往糙米粥里加了青菜,做成青菜糊糊,又煮了三个鸡蛋。
两个孩子嘴里吃着馅饼和鸡蛋,不知是好吃的,还是激动的,竟然是热泪盈眶,在心里暗暗发誓下午一定要更加卖力的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