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那帮恶霸呢?”
李重俊问道。
“臣已命人将他们全部拿下!听后圣上发落!”
李千里答道。
“这个县令在任期间,联合恶霸为祸乡里,把他带回长安,交由大理寺审判!”
“外面那些恶霸,押入大牢,等新任县令到了之后,再审判他们!”
李重俊道。
“臣遵旨!”
李千里领命,转身朝外面一招手,立刻进来几名卫士。
卫士向李重俊行礼,然后,在李千里的指挥下,将一旁昏倒的县令拖了下去。
……
三天之后,李重俊在李千里的陪同下,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李重俊便召集宰相们商议关于吏治的问题。
“朕,这次出巡到新丰,遇见了当地恶霸和官府勾结,鱼肉百姓,在地方为非作歹,离长安这么近,都有这样的问题。”
“朕担心远离京师的地方,会不会比这个更加的恶劣?”
李重俊问道。
吏治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官场清明与否,甚至影响到王朝的命运。
吏治的好坏,关系到民心向背,以及王朝的兴衰。
朱明首辅张居正对于吏治,曾说过吏不治则民慢,吏贪则民苦,要治理天下,就要从吏治下手!
如果,对于吏治不够严,还怎么去治理?
“圣上,士有爵禄,则名重于利,吏无荣进,则利重于名!”
张九龄叉手说道。
李重俊也明白,吏治的弊端是来自体制设计上,使得胥吏成为整个王朝的掘墓人。
胥吏掌握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关节,离开他们信息和命令都无法通畅。
而且他们久居权力的要冲,对各种事务拥有广泛的发言权,可以影响甚至左右上级的决策。
尤其在科举时代,士大夫靠诗赋和经学取得官位,缺乏行政管理和司法事务必备的知识储备。
等到真正上任时,不得不倚仗胥吏来办公,从而出现了官不离吏的情况。
朝廷即便有什么好的政策,由胥吏来执行,他们就会借机损公肥私,成为吸食民众的害虫。
这样一来,民心对于朝廷的归属,甚至产生憎恨,以至于不少人揭竿而起。
胥吏似乎成为官府内庞大的保守势力,成为阻挡变法的既得利者,成为推倒王朝基石的蛀虫。
“张爱卿说的有理,胥吏没有品级,又身居要冲,要是不能很好的治理胥吏,大唐早晚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诸位爱卿,以为应该怎么来治理胥吏,才能做到真正的清明?”
李重俊问道。
“臣以为,对于胥吏应该严法治之,凡有不法者,一律严惩不贷,其父母妻儿等老小,也要一起连坐!”
张说提出建议。
胥吏不过底层人员,在这些上层人士眼里,也不过是随意丢弃的垃圾。
对于胥吏,不能太好,应该严厉的制裁,严厉到令他们有所畏惧,恐慌,他们才不会有什么歪心思。
这样一来,吏治的问题,不就能够解决。
“此法不可行!”
李重俊直接否决了张说的建议。
朱明太祖严法酷刑整饬吏治,其后果不仅没有得到改观,反而越来越严重。
所以,严法酷刑是行不通的。
胥吏之所以会成为蛀虫,很大原因是他们长期把持某项事务,对“专业知识”绝不外传。
最终形成某个宗族、乡族垄断的情况出现。
而外来的官需要依靠当地胥吏,来治理地方,对于一些事情,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纵容了地方胥吏的弄权,甚至还有些朝廷命官,也会参与到贪赃和分利益。
反正,铁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当官几年就会被调任,或者升迁,而胥吏却不会变。
在身份上,胥吏和官有着严格的划分。
胥吏没有任何上升的途径,无论资格有多老,能力有多强,都不可能熬成官。
除了这些,胥吏的合法收入也普遍偏低。
除了固定的基本工资外,没有任何其他补助和津贴等福利。
仕途上没有前途,待遇又不好,而实际作用又是那么的重要。
在这样的情况,胥吏自然要更加重视利益,不择手段的去捞足好处,甚至不惜损公肥私。
“那加强礼治,以道德仁义教化他们,再配合律法,或许可以有效遏制胥吏。”
姚崇提议道。
李重俊摆了摆手,还是否决了姚崇的建议。
他们的建议,根本毫无作用,最多也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彻底根除这样的恶习,我们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胥吏之所以能如此为非作歹,很大的原因便是制度。”
“胥吏在仕途上无法得到升迁,哪怕他们再怎么老练,能力再怎么强,都无法得到晋升。”
“而且,朝廷对胥吏的俸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难免要另辟蹊径。”
“要想很好的整饬吏治,就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或许能够收到成效!”
李重俊说道。
“圣上是打算让这帮胥吏,有做官的机会,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俸禄?”
张说惊讶道。
李重俊点了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万万不可,还请圣上三思!”
张九龄急忙反对。
“为何?”
李重俊不解的问道。
“胥吏不过是不入流,没有品级的小官……”
张九龄滔滔不绝的讲述,为什么不能的原因,从各方面来讲解,一旦胥吏有了上升通道,将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胥吏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等等,充其量也就做事情方面,做的时间长,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完全没有为官的高尚情操和品德,就像武周事情的酷吏,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都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小人,要是给他们晋升的途径,只会搞的朝廷和地方乌烟瘴气。
其他人听了,也表示赞同,因为环境和教育等问题因素,导致胥吏不可能为官。
要是强行给胥吏打开通道,只会适得其反,还不如加大惩罚力度,来的实际。
“张九龄所言,臣附议!”
“臣等也附议!”
姚崇、张说等人,也都赞同张九龄的提议,坚决不能给胥吏上升的途径。
喜欢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请大家收藏: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