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章 二楼闲谈
    避开这话题,方正看向顾世杰,提出了一个大不敬的问题。

    “小友,你对大乾的隆景帝,有什么评价。”

    心中汗毛倒竖,顾世杰眼睛瞪了起来,悄声望着方正。

    “老头,你是不想活了吗?议论皇帝陛下可是死罪。”

    “是啊!爷爷。”柳眉微微收缩,方晴急促,连呼吸的频率都加快了不少。

    “还有,我还想多活几年。”顾世杰心中闪过顾虑,他不得不小心,深怕这老头是皇帝的探子。

    经过一番交涉之后,顾世杰才确定这叫方正的老头不是,只是随便问问而已。

    看这老头这么有兴致!顾世杰才放下戒心说道。

    “能力不足,只可做守城之君。”

    “何出此言!”方正疑惑道,而且就连身边的方晴也是如此。

    “好吧!那我说说。”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顾康明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他在,大乾不说多了还可以强大2来年左右。

    顾康明正值年轻,全盛时期,就遭如此打压。

    使得大乾国力一败而败,不负往日。

    “还有,平乱还须安内。内都没有治理好,何谈强大扩张。不过,平衡一旦失去,就是内乱的开始,朝中之人不齐心,党派众多,各自为营,自私自利。”

    一惊一乍之际,方正思绪良绪良多。

    像顾康明在时,还有人可以压得住,顾康明不在了,这些人,如鱼得水,肆无忌惮,只是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罢了。

    “别看现在表面一片平静,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今年下半年北方逐渐进入严寒,血月国就兵发大乾。”

    苍老的脸色一惧,方正愕然。“小友,你确定!”

    “当然确定。”

    方晴也看了过来,眼神看过顾世杰,似乎在寻问为何这样说。

    如果是真,受苦的还是黎明老百姓及大乾的将士。

    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后,顾世杰再次开口。

    “你们想啊!大乾与大丰上次开战十年有余,双方各自损伤都差不多。如今他们已经休养生息了十来年,实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而大乾虽然也休养十来年,实力也恢复了一些,但远远是比不过大丰的。大丰的大将拓拔·洪都可还在,大乾可以匹敌的将领何在。”

    “大丰国的骑兵机动性很强的,打不过就跑,大乾只能被动防守。”

    听到此处,方正急忙说道:“对付骑兵的方法可有。”

    意味深长的一笑,顾世杰回答。

    “主动出击,打到他们老家。”

    “不,不可能的。”感叹一声,方正急忙摇头:“多少年来,都没有哪个王朝打到北方去过。”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有敢想,敢做。实现大一统,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大一统!何其伟大的理想。

    不过,据方正了解,只有一个朝代有过大一统,那就是七百多年前的大业国,神武帝实现过,可三百年后,又分崩离析成为了多个国家。

    “难啊!”

    顾世杰可不在乎,什么大乾、大丰。

    时代不同,观念不同罢了。

    “天下大势,不就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每一个时代都有能人枭雄出世。”

    “小友,只是你为什么笃定大丰会发兵大乾,我们可是有签订条约了的。”

    看着方正,顾世杰勉为其难的答道。

    “十年前的‘景平条约’不是条约吗?条约!那不就是用来撕毁的?条约对于强者来说那就是狗屁,一文不值。”

    “进入严寒后,大丰国物资匮乏,他们不吃不喝吗?那所以,只有抢,抢谁的,这还不明了吗?”

    “听小友一言胜读十年书,我方正受益匪浅。”缓缓的站了起来后,方正对着顾世杰福身一躬。

    “好了,好了,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不要宣传出去,不然我们几个要被灭九族的。”

    顾世杰也站了起来,对着面前的两人道:“对了,这望江楼开张,我还有事,你们在此继续,我走了。”

    看着顾世杰离去的背影,方正和方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直在回味着他刚刚说的话。

    下来一楼之后,顾世杰叫来张掌柜,在他嘀咕耳边了几句。

    豁然开朗,仿佛开窍了一般,张掌柜眼睛光芒闪过,一幅很有自信的样子。

    “大少爷,放心,这件事我会做好的。”

    然后,离去了。

    摸了摸脑袋,小桃一脸的懵逼,不知道大少爷跟张掌柜说了些什么。

    当然,她也没有过问,毕竟,大少爷是主子,不是任何事都能过问的。

    做奴婢要有做奴婢的自觉,不该知道的事就不要过问。

    这是做奴婢的自我修养。

    “还有……,那个……。”

    顾世杰看向顾铭道:“顾铭,你去家里挑几个人,要身手好的武者,安排到望江楼做安保工作。”

    “嗯!”

    “愿意来的,每个月3两银子吧!”

    根据他在现代的记忆,要想马儿跑就必须要给马儿喂草,所以,他开的工资比较高。

    安保本来就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就怕起冲突,是以,高工资也就合情合理了。

    “大哥,这银饷是不是给的太多了。”

    纳闷的同时,顾铭暗示道。

    “滚!叫你去就去。”抬脚踹去,顾世杰骂骂咧咧道:“快滚。”

    顾铭离去的同时,京城人群穿涌的大街上。

    在一个墙角边,有几个小乞丐不知道在商量些什么,只见他们穿着粗布麻衣,衣服的补丁多的数不胜数,格外明显,而且头发杂乱无章,像鸡窝头,仿佛几十年未修剪过一般。

    “好啊!听明白了没有,大家分头行动。”

    几个小乞丐纷纷点头,各自散去。

    不多时,城中就传去了一首词,那就是《望江楼》。

    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引得各大酒楼里的文人学子,才子佳人,甚至路边摊的小老百姓都在议论。

    “你说,这首词出自何人之手。”

    “不知道,不过是首好词。”

    摊贩边,两个华衣青年坐在桌子讨论着,你一言我一语。

    “这哪是一首好词这么简单,简直是千古绝绝,基本找不出同级别的词了。”

    “张兄,你见多识广,何以此言!”

    “呵呵!这个里面很大的学问啊!”被叫做张兄的人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回答道。

    “这词讲究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听到此处,另一华衣青年懵懂之意散去,有点豁然开朗。

    “经过,张兄,这么一解释,我倒领悟了一些,确实是这般,能人啊!真是能人,也不知道是谁所作!”

    “这词,还远远不止这点。”泯了一口茶后,张兄再次解释。

    “你没注意吗?”

    “望江楼”对“印月井”:亭名对仗,合律。“望江流”对“印月影”:词性相对,合律。后面也是如此。”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真乃神人也。”

    “我是无法做出这样的词。”

    话毕,叫张兄的青年,露出讪讪一笑。

    而此时,这首词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连权贵皇亲都在议论。

    经过小道消息的传播大家都知道了,这首词来自《望江楼》,就是以前的《靖水楼》。

    《靖水楼》大家都知道,所以才子、权贵、商人们纷纷往那边赶去。

    一时间大街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有步行的,有坐马车的,有坐轿子的。

    《望江楼》这边,一霎那拥堵不堪,都是来品鉴的,附带着生意都好了起来。

    大家都是一边吃,一边聊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