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备考
    一颗象牙制作的骰子里面镶嵌着一粒红豆,水芙蓉收到礼物的那一刻,不由娇羞低下了头。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他什么时候也懂诗文了,难不成身边有高人?

    一入侯门深似海,青天怜子苦难捱。

    水芙蓉去水边淘米,影子倒映在水里。谁家的顽童胡乱吹着口哨,谁家的老人捋着胡须微微笑,见到她的男人都变得静悄悄。

    清江边的乌桕树尚有雪白的桕子杵在枝头,芦花枯黄,绵绵小草赭色伏道,根部泛着绿意。上穷碧落白云悠悠,微寒的沙洲卧着一株苍老的梅花,遒劲的枝丫绽放着几多白花。如轻沙一样的落雪,疏疏篱落里的茅舍间几位酒客,暮色茫茫,狗吠深巷。

    水芙蓉丽质天成清雅娇媚,美名传遍了莘州。

    上门求亲的络绎不绝,都被一口回绝。

    水芙蓉要赶考!

    红黄的光晕,醉人的酒香,喧哗的声响,萝卜、鸭梨闲吃着,点心、糖果闲啃着,房子里生了地炉,燃着木头,终日哔剥。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着炉子煮茶炖豆腐,望着锅子里咕嘟咕嘟冒着水泡,再丢进去几块土豆和牛肉,偶尔炖只鸡烤只羊腿,蛰居在冬日里的暖炕里,剥花生米喝白干,甚是惬意。

    水芙蓉一个人躲在冷寂的西厢房,搓着绯红的脸颊,手脚冰凉。因为经义进士和诗赋进士两科分合无常,朝廷多次更改,令考生无所适从。为保险起见,水芙蓉全面备战。

    在官方公布的公告中,常科考试科目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和明法等。

    如诗赋进士必须在《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六经中选择一经进行考试。

    第一场试,按照所选,习经义两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第二场试,做赋及律诗各一首,第三场试,做论一首,第四场试,考子、史、时务策两道。

    而经义进士,则必须选择两经,以《诗》《礼记》《周礼》《左传》为大经,以《书》《易》《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其中《左传》得同时兼通《公羊》《谷梁》《书》,《周礼》得同时兼通《仪礼》或《易》,选择《礼记》《诗》同时兼通《书》,可以选择两大经,但不能选择两中经。

    第一场试,考本经义三道,《论语》一道。第二场试,考本经义三道,《孟子》一道。第三、四场和诗赋进士考试一样,考试论和策。

    经义进士用经义名次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高低为去留,最终录取则参照策、论综合评定。

    万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水芙蓉再没有了往日暗自嘲笑兄长的勇气。水天骐那脑袋瓜能一天到晚扎在屋里不动地方,实属精神可嘉。这一摞又一摞的厚书,堆起来有一人高了。

    自从妹妹宣布赶考,哥哥就把自己所有的资料一股脑全堆到了西厢房,说,等妹妹中了状元,自己也就成了状元他哥,直接皇亲国戚,多美!

    父亲没发话,等于默许。

    大宋朝官方考章规定: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做赋,州升诸朝,天子亲试之。

    既然朝纲没有明确规定不许女子赶考,那么也就是可以。大唐王朝至尊红颜武则天手下女官如云,威加四方,何等荣耀。

    水芙蓉坚持不下去了,就把日月当空曌写一遍。

    门对远埠杂木槎桠,乱七八糟的秋叶未扫,杂乱无章的黄花堆积。

    每日睁开眼,洒扫庭除洗衣做饭,就去温习书籍,管它外面风大雷动,管它熙攘喧闹。

    若待响晴之日,太阳爬上屋檐,鸟雀啁啾,泥地里水汽升腾,空气里满是湿润,黄发垂髫去谁家墙壁的半腰间晒太阳聊天,欢笑声四处流淌。

    水芙蓉学到了春暖花开,学到了天昏地暗。外面的小鸟欢唱任它唱,灶房里的饭香任它香,谁家的女娃出嫁得了丰厚的嫁妆任她得。

    母上虽冷言冷语,也没奈何。水芙蓉把烧火做饭、打扫庭院当成了休闲娱乐,她一头投进书山文海再也出不来。

    当姑娘们都换上薄纱裙去采莲蓬,当蝉鸣响彻天际,水芙蓉还穿着冬日的夹袄,足上套着冬日的棉拖。

    “臭丫头,连双鞋子都晓得换!读经书读傻了!”母上阎氏恶狠狠地讥讽。

    “我看书,气血不畅,脚冷。”水芙蓉自顾自地翻书,在她的脚边一本又一本的书籍被翻断了线。书页密密麻麻做了批注,涨得鼓鼓的,几乎破烂。

    “看书顶什么用!”阎氏一脚把书踢开,晃了晃织布机上的蜘蛛网,“都不纺纱织布,懒得要命!”

    “娘,我在备考!”水芙蓉提笔写字,手不释卷。

    “你会个啥?不就是识几个瞎字皮!”阎氏怒道,“啥也不干,懒到极点!”

    水芙蓉不争辩,她明白毫无意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