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疏甲惊略:潇湘夜殃(三)
    徐三躬身言道:“大人,小的昨夜已经查证完毕。凶案有两名被害人。一人年龄二十左右,身长五尺二寸,瘦小,伤口在其胸部。另一人大概二十五六年纪,身长五尺三寸,略胖,伤口亦在其胸部”

    他此时稍微停顿一下,继续言道:“此二人的心脏均被短剑刺穿,一剑毙命。其伤口略小一寸,为同一把凶器。”

    知府大人即令差役将那把短剑递到徐三面前,让他辨认。徐三拿过短剑,稍微比对一下,言道:“两名死者确系此剑所伤。”

    “如今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可说!”知府大人言道。

    “我说过这把短剑并非本人所有。”刘宗敏镇定道。

    “人证和物证俱在,你还想狡辩?”知府大人在堂上声撕力吼。而公堂外,却是人员啧啧。

    刘宗敏自知难以证明清白,重叹一口气,怒骂道:“狗官!要杀要剐随便你,何必惺惺作态!”

    “你别污蔑本官,府衙审案要讲究证据。来人啊!将犯人押入大牢,明日巳时开审定案。”言罢,知府大人下令退堂。

    李顾颇为讶异,没想到凶案审理竟然如此迅速。他很快走出内院,径直来到府衙大门,可是并未看到秦慕兰的身影。

    不多时,秦慕兰终于出现在门口。她看到李顾后使了个眼色,转身走向大门左侧小巷。李顾立即反应过来,迈步追上去。

    二人走到巷尾,秦慕兰停下脚步,随后缓行走到墙边。李顾不知所谓,急忙靠近她身后小声问道:“怎么了?”

    秦慕兰蹲下身体看着后巷,“右方不远处有两人,其中一人刚才从府衙后门走出,与另一人见面,不知他们密谈什么。”

    李顾循声望去,看到一人面容时大吃一惊,那人竟然为此前公堂上作证的仵作。而另一人着装奇异,可能系湘西苗瑶人氏。

    秦慕兰得知二人身份后左看右瞧,生怕错失机会,“我们要不要上前擒住他们?”

    “倘若想要弄清楚凶案详情,那就别打草惊蛇。”李顾说完转身走回府衙大门。行至半道,他向秦慕兰问道:“你混入府衙后院查探,情况如何?”

    “府内情况与其它知府无异,就是这位知府大人贪墨的钱财较多,我还顺手牵羊一些银两。”秦慕兰用手摸了摸腰间的布袋,并且展示给李顾。后者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

    二人回到府衙门口,见到不少百姓走出。半刻时,街道上已无一人,衙役很快关上大门。

    “看来没有什么可疑之人,我们回茶馆吧。”李顾说话时尽量压底声音。秦慕兰轻轻点头,随后与他离开此地。

    茶馆里已然满座,客人品着茶欣赏小曲。李顾与秦慕兰缓缓走进来,见此情形,惟有来到一处角落。

    约莫一个时辰后,李顾早前在茶馆后院遇到的那对男女唱曲结束,正在茶客谢礼。这时戏台旁老者亦在收拾自己的物品,随后起身走回后台。

    这三个人从后院小门走出,穿过巷子,来到茶馆右侧街道。李顾与秦慕兰跟随于后。

    一刻时,三人行至郊区一间木屋,如此看来,这便是他们的住所。

    李顾躲在远处观察木屋。不多时,他发现并没有什么人进出,据此可以断定里面仅有此三人。

    木屋外围种植不少根深叶繁的大树,时值未时,天气虽热,却因树荫密遮而有些凉快。李顾穿过树林来到木屋,此时木门并未关闭,侧边有一道两寸宽的门缝。

    只见木屋里有一人坐在椅子上擦拭着南胡,此人正是那名老者。李顾轻轻推开木门,轻步走进屋内。老者听闻脚步声猛然抬头,突然看到李顾身影,心中一凛,急忙站起,“你是谁?”

    内室二人听到老者呼叫声,迅速拿起挂在墙壁的长刀跑至外屋。他们正欲持刀冲向李顾,却被老者阻拦。

    二人赶忙回撤挡在老者面前,其中那名男子向他问道:“阿爹,你没事吧?”

    老者没有应答,默然看着李顾,只见对方手里并未执刃,面容表情淡定,杀气全无。他随即放下南胡,示意二人行至一旁,开口问道:“这位壮士如何称呼?”

    李顾上前几步,找到一张藤椅轻轻坐下,随即环顾四周,“这间木屋内饰布置得如此闲雅,只怕花上不少时间吧。”

    老者听闻此言,微露笑容,知晓对方有意隐讳姓名,便言道:“此屋为老朽倾力修葺,已然寒居十余年。”

    “我听着您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啊。”李顾试探道。

    “老朽一家自北方迁居至此。”言罢,老者右手靠后,隐秘拔出藏于桌底的短刀。

    李顾看出他这一动作,倒也不在意,缓言道:“您不必紧张,我此番前来是想打听一本书的下落,确切来说应该为几册竹简。”

    老者听到竹简二字,心里霎时慌乱,但是很快镇定下来,“我不懂你想找寻什么书,屋里只有几本儒道之书。”

    “我既然寻到此处,便已知晓个中事由。不知您是否听说昨日城内有两人被杀害。”李顾说话间不时观察老者神态。

    老者当然知道此案,两名死者为昨日光顾茶馆的茶客。他从上台伊始乃至表演结束,他们就一直盯着自己。

    三人离开茶馆时,他们紧跟在后,可是走出几条街道后,已然不见他们的身影。老者以为成功摆脱追踪,可是今日来到茶馆时,听闻昨日茶馆附近发生凶杀案,他向众人打听方知死者竟是那二人。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赶紧离开这里,否者对你不客气了!”老者大喝道。

    “我费那么大的力气方才找到这里,怎么会轻易离开。”李顾说完从藤椅上站起,双眼直视老者。

    “我们三人对付你一人,而且那么近的距离,随时取你性命。”老者威胁道。

    李顾显得波澜不惊,“您太自负了,我可不是那么好对付。再者,您怎么知道这里只有我一人。”话音刚落,只听到“咻”的一声,秦慕兰从屋檐上发出一件暗器,瞬时射入老者身后的墙壁。

    老者转头看着墙上的暗器,额头直冒冷汗,“如此看来,你是有备而来。”

    李顾默然坐上藤椅,“你们先放下刀刃吧,我们并无恶意。”

    老者停顿一下,随后笑道:“小兄弟,老夫活在世上几十年,死又何惧。可是儿女俱此,不想他们枉送性命。”言毕,他伸出右手,将短刀轻放桌面,又言道:“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晓《岐山略》的来历,还有该书落入何人之手。”李顾轻声言道。

    老者心道:“果不其然,此人亦为奇书而来。”然却并未应声。不多时,李顾见他不说话,疑惑道:“这其中有何难言之处?”

    “并非如此,我就算告诉你,又有何用,此书不可能再次现世。”老者缓缓言道。

    李顾听到这话,惟有言道:“事在人为罢了。”老者仰头大笑,“好一个事在人为!”他显然低估李顾的能力。

    “还望您告知在下。”李顾强压怒气,笑脸相待。老者思索一番,徐徐站起,言道:“屋内太闷热,我们出去透个气。”说完走向大门,身旁二人正想跟随,但是被他拦住,让他们留在屋内。

    木屋外轻风吹拂而来,地上铺满腐败的落叶,很显然是秋冬时从树上落入泥土之中。老者走在前方,很快停下脚步,抬头望着面前樟树的树冠,不甚唏嘘。

    片刻时,他听闻身后沙沙脚步声,回首看见李顾,这时方才发现对方竟为这两日到茶馆听曲的茶客,“刚才木屋里面太暗,没看清小兄弟的样貌,”停顿一下,他继续道:“你来茶馆不是来消遣吧。”

    李顾心领神会,笑道:“的确如此,不过那两人并非在下所害。”

    老者展露笑颜,问道:“按你番话的意思,昨日被抓之人不是真凶?而是另有其人。”

    “我可没这么说啊,不过那人确实不像凶手。”李顾言道。

    “话题扯远了,至于那几卷奇书《岐山略》,老朽可以把自己所知之事相告。”老者言道。

    “在下愿闻其详。”李顾默默言道。

    老者行至樟树底下,此处树荫遮日,颇为凉爽。他坐到树根上,徐徐讲述《岐山略》之事。

    三千年前,大夏覆灭。商人建立殷商,部分夏人被迫南下,迁入蛮荒之地。遗留殷商的夏人或为奴,或僻地秘居。

    又过数百载,岐山周人起兵,历文王与武王,以讨伐商王纣,夺取中原,建立大周。

    一日,军师吕尚面见武王,与其同行的还有一人。武王见二人到来便知所谓何事。

    此人为僻居的夏人领袖,名为戮布,其年纪约莫四十,体格健硕,神情凌厉。文王时便与夏人会盟,此后夏人出山帮助周人征商。武王伐纣之时,夏人献策,作战英勇,协周攻破殷都,以此建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