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娘子下了死命令,弟弟必须学会《千重浪》,至少要引气入体,芸娘和嘉诚、嘉熙也必须学会。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周家旺头上。
周家旺虽然身为内息境高手,但面对娘老子只有被镇压的命运,没有反抗的余地。
当然,他很乐意教舅舅练武,只不过不想体验教学渣的感觉罢了。
在周家旺看来,舅舅就是武学上的学渣,真的,理论理解到位,可就是怎么教也学不会,那种痛苦感觉,让他恨不得把舅舅人道毁灭,哪怕被人说他大逆不道也在所不惜。
让他安慰的是,嘉诚和嘉熙表现不错,虽然调皮捣蛋,练着练着就跑去玩了,但磕磕绊绊一个多月下来,都顺利的入门了,成功的引气入体。
芸娘表现也还好,稍晚于两小只入门,引气入体。
两个月后,前院练武场,周家旺正很铁不成钢的看着舅舅,舅舅都被他看的不好意思起来。
“旺儿,我就不是练武的材料,不如算了吧。”
“我都教了你俩个月了,你想就这么算了?没门!”周家旺不服输的性子上来了,我还就不信了。
周家旺摸着没有胡须的下巴,目光阴测测的看着舅舅,让徐老爷不禁感觉心头发凉。
周家旺教了他两个月,也受了两个月折磨是没错,可折磨是相互的,他也被折腾了两个月好不好,不是周家娘子的血脉压制,他早不学了。
舅甥俩都带着痛苦面具,你看这我,我看着你。
周家旺心道,舅舅迟迟不能武道入门,归根结底还是身体过于孱弱,心到了,身体却跟不上。
得抛开《千重浪》再说,先强壮舅舅的体魄。
看舅舅这四肢不勤、身体孱弱的样子,把他像老爹那样丢去挖土,怕是不行,没有效果不说,说不准挖一天就得一命呜呼了,不行!舅舅不是那块料。
不如先试试太极拳?
周家旺站起来,道:“舅舅,既然你练不成《千重浪》,我们暂时不练了,外甥我先教你另一套拳法,名曰“太极”。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看好了!”
说完,周家旺开始演练三十六式太极拳,边演练边讲解。
没想到舅舅对太极拳的学习没有一点障碍,一学就会,周家旺大喜,有门了!
也不让舅舅多练,周家旺每天督促舅舅上午练两遍,下午再练两遍,一天的教学工作便算完成,剩下的时间随舅舅支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下舅甥俩都解放了,都不用彼此折磨了。
舅舅练武的效果反而很好,身体眼瞅着好起来,饭量渐增。
半年后,周家旺舅舅的身体体质提升上来,才把《千重浪》练入门,成功引气入体,这是后话。
再说周家旺教舅舅武功期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在他舅舅回徐家村半个月后,村子里的秋收就基本结束了,金黄的稻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空荡荡的田野,只有收割稻谷后留下的光秃秃的稻茬。
赵广志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了,不出预料,福伯和私塾里的先生对他的考核结果是合格的。
周家旺在秋收之后,就把他派往了郡城的周家粮行,职务是副掌柜,月薪五两银子。
周家粮行一直在运营,不过用的还是徐府以前的老人。
在徐老爷辞职离开郡城后,粮行有不稳的迹象,有好几个伙计都离开了。
赵广志过去缓解了人手的不足,稳定了粮行的情况,防止了留下来的人产生不该有的心思。
村子里的扫盲班开展的如火如荼,一批优秀的年青人暂露头角。
周家旺又陆续选择了几名表现优秀的,派往粮行,协助赵广志办事。粮行的人手相当充足了。
周家旺亲自赶到郡城,对粮行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构,以防止产生派系,相互扯皮,耽误粮行的运营。
周家旺召集了粮行所有人开会,让粮行暂时歇业。
看着下面十几个掌柜、伙计,周家旺心中有数,徐家以前留下的人手还有八九个,问过了舅舅,应该都是可靠的,也有商业经验。
反而是周家村出来的,因为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残酷的学徒制度,不了解商业方面的潜规则,其忠心度、经商能力都有待考察。
“郭掌柜、赵副掌柜,各位伙计,召集大家开会,是要理清我们粮行的各方面事务,使粮行能够稳健运营,能为我周家所用。”周家旺不废话,直入主题。
“首先明确周氏粮行要做什么。今后,周氏粮行要做三件事。第一还是粮食生意,但我们只做粮食批发,不对百姓零售,这样决定是为了避免与当地粮商发生直接利益冲突,也是为了快速销售大量粮食,回笼资金。”
“第二件事是做药材生意,也是只做批发,不零售。目的是把青山镇大山了珍贵的药材资源利用起来,我们赚钱,也给青山镇百姓多一个赚钱途径,甚至可以发展一下药材种植产业。”
“第三件事是做农副产品生意,主要是蔬菜和鱼,还包括水果、各种山珍、腌菜等除粮食以外的产品。因为主要是生鲜,所以批发和零售都做,以快速售出为目的。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预先对生鲜销量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估,这一点需要在座各位想办法。”
“以上三件事,以后要拜托诸位了。”周家旺说完,起身冲掌柜伙计们拱手一礼。
掌柜伙计们赶紧也起身回礼,郭掌柜道:“少东家客气了,我们自然会努力做好粮行的,这是我们的本分。”又面带忧色道,“只是我们对粮食生意比较熟,但对药材生意、农副产品生意不熟,万一没做好,恐有负东家所托啊!”
周家旺伸手请他们坐下,落座后道:“郭掌柜不必忧心,我们今天就一起先商量一个章程出来,办法总是想出来的。就算开始不顺,坚持做下去,总会做成的。”
安慰一翻后,道:“我打算把周氏粮行拆分为三部,每一部对应一件事,各位以为如何?”
郭掌柜抚须道:“我认为可以,各负其责,权责分明,各人做得好做得不好,一目了然。”
郭掌柜原来的手下纷纷附和。
周家旺问赵广志:“赵副掌柜,你的看法呢?”
赵广志打起精神:“我自然是支持少东家的,只是对如何做药材生意和农副产品生意也是没有头绪,不知该如何入手。”
周家旺肯定道:“你能这样去想该怎么做生意,就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始了。”又对众人道:“诸位,尤其是刚过来的周家村和徐家村的学员,经验不足没关系,不知道怎么做没关系,但一定要有一种“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要做成”的信念,没有这个信念和决心,就不要做了!”
“你们有没有把这三件事做成的信念和决心?”周家旺大声问。
“有!”伙计们都大声回答。
“好,记住你们今天的话。既然大家对做这三件事,与粮行分为三部的事没有疑虑了,下面我把周氏粮行的组织架构调整一下。”
“郭掌柜,您是做生意二十多年的老师傅了,我舅舅很信任你,所以我也很信任你,这个盘子非得您掌舵不可。所以我想请您出任周氏粮行的大掌柜,负责总揽三件事全局,您看如何?”
郭掌柜站起身,恭敬一礼:“谢东家!郭某必竭尽所能。”
周家旺点点头,又对赵广志道:“广志,你是周家村出来的,为人机灵,学习也刻苦,也在粮行干了一段时间了。粮食买卖是我们周家与徐家最重要的生意,所以想请你担任粮食部的掌柜,你可愿意?”
赵广志激动的道:“一定不负少爷所托!”
周家旺微笑点头,道:“以后在周氏粮行叫我少东家。”
“是,少东家。”赵广志道。
“不过既然我们的生意扩大了,再叫周氏粮行就不妥了,改为周氏商行吧。”
“是。”众人道。
周家旺对以前舅舅手下的一名伙计道:“张冬生,这段时间你表现不错,我舅舅也推荐你,说你品性端厚,能力出众,我打算请你担任药材部的掌柜,你可愿意?”
张东生激动的脸色微红,躬身一礼:“谢少东家提拔,张某必鞠躬尽瘁,以报东家栽培之恩。”
周家旺勉励的点点头。
转身对另外一名伙计道:“陈家驹,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品性也很端正,而且来自周家村。我想请你担任农副产品部的掌柜,你可愿意。”
陈家驹道:“少东家,我怕做不好。”
周家旺说:“所以我才选你,你出自周家村,你做不好,周家村、徐家村以及其他村子的村民,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就要少买一两油,少称几两盐,你愿意看到吗?”
陈家驹激动的大声道:“我不愿意!我明白了,少东家,就算为了村子里的人多一点收入,我也一定要做好农副产品的事!”
周家旺点点头。
随后,周家旺让三位掌柜各自挑选人手,并告诉他们,可以随时把不听话的伙计踢出来,踢出来的伙计周家村可以安排其他活计,也可以自谋生路。
众伙计凛然。
但周家旺对三位掌柜有一条要求: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但必须把事办好。
三位掌柜顿感压力。
又吩咐三位掌柜,要对郭大掌柜负责,郭大掌柜对周家旺负责,郭大掌柜不同意的事,三位掌柜不能做,有严重分歧时,再找周家旺或者周家娘子解决。
最后是掌柜伙计们的薪酬,伙计掌柜的现有薪酬不变,郭大掌柜的薪酬增至1两。
再增加一个年底分红,按周氏商行年度总利润的二成计算,一成为伙计分红,一成为三位掌柜分红,由郭大掌柜负责按贡献度大小分发。
郭大掌柜的分红由周家决定。
至此,周家旺重组周氏粮行的工作基本完成,接下来主要看三位掌柜的工作计划、落实了。
不久,神树集市出现了一家周氏商行收购站,收购粮食、药材以及粮食之外的农产品,赶集的村民们一问收购站伙计,很快就知道了这是周家开设的商行。
周氏商行收购站建在神树山庄一期前面,挨近堤坝的一块平地上,这里是新增的神树山庄一期商业街的部分,就是为了缓解神树集市面积不够的问题,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收购站青砖黛瓦,建得宽敞大气。
里面一排木制台柜将屋内一分为二,柜台里面是一色穿着整齐制服的青年男女,都是扫盲班考核合格的村民,被周氏商行招为了店员。
柜台后面靠墙是一排整齐的展示柜,里面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各种货物,用于对外售卖。
柜台外面是村民们送货、购物的场地,靠墙还有一排木制长椅,供村民休息。
收购站外面墙上和屋内墙上,都用木板写上了各类物品的收购价格。
一个小孩举着一个鸡蛋,到柜台问一个青年:“叔,这个鸡蛋收吗?”
店员点头道:“收,鸡蛋一文一个,但臭鸡蛋不收。”
小孩举着手到:“给,我要一文钱。”
店员接过鸡蛋,在手里摇了摇,确定是好蛋后,道:“这枚蛋可以收,这是一文钱,小朋友接好了。”
小孩拿到一文钱,转身就朝一个妇人跑去:“妈妈,妈妈,我换到钱了。”
村民们眼见为实,确定了收购站真的收购物品,还给现钱后,村民们纷纷回家,把家里平时积攒下来的东西拿到收购站换钱。
收购站仓库的管理员,不断指挥着帮工们在柜台与仓库之间来来回回,把货物按照事先规划的位置分门别类的放置,仓库里的货物迅速变多起来。
得益于周家在建设徐家村、维护神树集市治安、建设神树山庄中表现的信誉口碑,村民们纷纷把家里省下的鸡蛋、蔬菜、粮食,上山打到的猎物、药材,下河捕到的鱼虾,水沟中捉到的泥鳅鳝鱼等等,送去收购站。
随着收购站的建立,神树集市愈加繁荣,因为村民们口袋里的活钱多了,平时舍不得买的衣服,也可以买一身了,孩子想要买个头绳、麦芽糖的,也可以大大方方的买了……。
嗅觉灵敏的商家们大量涌入神树集市,收购站旁边新建的商业街正好容纳了这一波商家。
第二条商业街在神树山庄二期前面也已经开工。那里,将建设一个专门收购药材的门店,以及对药材进行初步炮制加工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