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法,其实根本就是要掌握大权以后才能实现。而甫一掌权,丁镇便迫不及待地把各自想法付诸实践。
当仁不让的,是编制问题。丁镇手下一百人,外加王达手下五十人,总共不过一百五。丁镇便顺势把他们分做三营,每营下辖五个什伍,什伍推出一名什长一名伍长,营长则由丁镇任命。其中,最先跟着丁镇的十人被火速提拔,周范成了一营营长,另外两个营的营长倒是从其他人中选拔出来,但是副营长也是由十人中选出来担任。
营长掌管指挥,副营长则管理后勤,做思想工作,位子稍低但权力不小。正副营长协商互助管理全营。
丁镇担任整只队伍的头领,陈靖为其副手,其实二人地位并无什么差别,只是硬要论起主次,丁镇便做了这个头领。陈靖就相当于是总,丁镇就是军长。
推迟半月的行动,不代表这半个月就只有训练。为了提升实战能力,丁镇决定对山寨方圆五里内进行清扫。简而言之,就是打大户,而且是先打山下的大户。谁让他们非得安家到这里呢?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山寨远离县城,你都安家到这里了,肯定没什么力量了,那么,清扫就能轻易达到提升部队实战水平和先期获取一些粮食和物资的目的。
要是能把山寨的影响力范围扩大到那里,也就是说,能够让那些大户甘心服从山寨的命令,不敢妄动,隐匿人口不给官府交税但是得给山寨交税,那可以说就真正建立起了根据地雏形。
故此,在集中训练了手下一百五十人一周以后,这只队伍便急速下山寻找打击对象了。
值得注意的是,全程大头领王玄都没有参与,甚至问都不过问一声,简直是放任他们下山,自己毫无参与的打算。
这样诡异的沉默,揭露了山寨里现在的尴尬局面。
王玄本就在山上根基深厚,而丁镇勉强能调动一百余人,还有他们的家眷,而双方是互不统属的,也就是说,过去头领直属和各头领共同直属的双重制度已经被分解成了单纯的头领直属的两部分。山寨已然被分成了两半。
只能说还好丁镇和大头领王玄之间没有矛盾,不然这样诡异的状态迟早会把山寨撕裂。
还是把目光转回到丁镇。山下虽然贫瘠,也还是有三四家小地主,存粮可观。故此,丁镇几乎是和饿虎扑食一般奔向最近一家。
突袭是有效果的,相比《水浒传》里动不动梁山好汉向山下下战书,大喝一声梁山好汉全伙在此,那简直是好用得多。
要知道,兵法讲究的就是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你都下战书了,还想打他个猝不及防?更不要说,散漫的队伍和全副武装,守好阵地的队伍是一回事吗?
因此,丁镇也就放弃了派出使者狠狠威吓一番山下大户的想法,老老实实急行军开进。
第一个目标几乎是势如破竹一般被打垮。要知道,丁镇手下足足一百五十人,都是经过了一定训练的,哪里是护卫大户的庄丁和徒附能比得上的。因此,丁镇便轻松地见到了第一个大户——周大户,并作为战胜方提出了条件。
所谓条件嘛,也很简单。首先是存粮拿出三分之二出来,然后是田亩减租三成,剩下七成他自己留下五成,剩下两成交到山上来。也就说,要山下大户几乎减少一半的收入,并且存储的粮食也大幅损失。
不过既然是战败方,就只有接受这些条件的余地。若是想向官府告发嘛,简单,下山一刀宰了你,看你怕不怕。若是想逃走,抱歉,早有预料,你必须交质子上山。按丁镇的要求是,至少是一个亲儿子。
还好这周家儿子多,不然怕是嫡子都要被交到山上,来一出父子别离。
至于说这么做符不符合道德,丁镇觉得是很符合的。难道这个天下还有不吃人血,不掠夺民财的豪强大户?没把你手下的老百姓喊过来给你公开审判个死刑立即处理就不错了,更不要说要是让老百姓来处理,你全家都有风险。
这也是丁镇拿来恐吓大户的话。不管他信不信吧,反正丁镇是觉得自己很仁慈的。都是为了为山下建立根据地铺垫嘛。至于监视这些大户,看看他们有没有忠实履行丁镇提出的条件,就交给陈靖派人统一办理。
只不过,第一个大户的软弱没有延续到后面,把这几个大户和闯关一样打完,丁镇只想抽根烟冷静冷静。
不错,后面三个大户平均每一个都要伤好几个人,只能说幸好是突袭,不然就得报销几个人了。而且每一处都犯了很多在丁镇陈靖眼里匪夷所思的错误。
什么放敌人逃跑,不听命令,军纪散漫,为此,丁镇甚至下令宰了两个人,严打看见女人就走不动道的风气。只能说毕竟是山寨出来的,多多少少有点山贼的残余。
所以丁镇不由感慨:平民开局,真是极限模式,也不知道刘备那混小子是怎么混得风生水起的。
据丁镇所了解,现在乃是光和四年,黄巾起义还有两三年爆发的样子。至于说为什么知道,废话,《三国演义》电视剧开头这个声音可是深深刻在了他的心底,谁让他已经刷了十几遍这个开头了呢。
至于说平民出身,山贼起步,难确实难,而那些日后纵横四海的英雄豪杰,有些和他一样,老百姓出身,有的却已经蓄势待发,准备一飞冲天了。
当然,不是说丁镇这条路选得不对,而是这确实是跨越各种官位限制的一个好路子。
孙坚拼死作战,在黄巾起义拼搏,刘备也是自黄巾起义起家,真正发达却是靠老同学公孙瓒举荐,至于曹操袁绍,就是前面说的只等待好时机一飞冲天的例子。
同是平民,丁镇扪心自问,他可没有孙坚那样的勇气屡屡陷阵沙场,也没有刘备那样的好老师和好同学,卢植是中央红人,公孙瓒也是边郡世族,更不用说,曹老板爷爷是前朝大长秋,多少朝中贵人受他爷爷曹腾的恩德,曹家本就是沛国豪族,甚至在兖州这块地都是说一不二的主,还有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二元君主制在当下,只要受了举荐和教导,你以后把别人拉到麾下简直不要太轻松,更不要说袁绍已经凭自己的能力和家世隐隐当了党人领袖!
什么是党人,天下读书人的最高成就好不好?!只要是个士人,不得一个党人的名声,简直不配做到高官!
所以你看,无数平民豪杰,最终不还是得乖乖让位于世家豪强。
但是你仔细看,这局势,是不是和后世很像?
世家大族推出的割据势力,对应豪强军阀,诸侯林立,其边界犬牙交错,他们攻伐之时,便是平民势力崛起的最好时机。三国最后归于晋朝,可是晋朝统治一点都不牢固,岂不正合蒋中正之青天白日?
因此,丁镇没有别的想法,踏踏实实打下根基,十八路诸侯时期吃下一点地盘,袁曹争雄时吃一点地盘,曹操一统北方又可以吃一点地盘,最后投降曹老板也不亏!
抛却这些胡思乱想,丁镇还是把心思投到战术上来。首先是战术上的改进,丁镇哪懂这些啊,他只能尽力提升单兵素质,至于真的战术嘛,不是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吗?临时顶一顶吧。
眼前,一百五十人伤员有十五人之多,五个大概可以在出发之前恢复,剩下十个只能乖乖养伤了。这十个人的损失,也是不由让丁镇牙疼。
幸好大头领王玄也会大力支持,派出一支队伍,不然,那上千人常住的刘家庄,关刘老爷庄子里的护卫就有数十人,怕是一块难以啃下的硬骨头。
总而言之,山下几个大户的力量已经尽数动员起来,粮食也收了上来,只等出兵刘家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