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多日过去,话说丁镇他们自上山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而本就是夏末之时入伙,如今早已进入秋季,只能说恰是下山抢粮的好时机。
所谓转移矛盾之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暴力来将矛盾掩盖,并且输出到外部。
因此,无论有怎样的恩怨情仇,在酝酿了两天以后,大头领张重宣布了新一次的下山行动计划,并召开一次小头领及以上级别的人员议事大会。
这次下山,如丁镇他们所愿,主要是二头领在背后推波助澜。也是天意助人,在大雨滂沱的某个夜晚过去以后,二头领堂而皇之地表示粮食被水淹了一部分,甚至有实物作证,便是本就不信的三头领亲自看过以后,也不得不捏鼻子暂时相信了他这一说法。也就是说,二头领真的牺牲了部分粮食来演这一出好戏。
只是不知道二头领是不是掏出了压箱底的存货,还是说真有那么大的胆魄,敢把山寨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无端消耗掉。
总而言之,大头领不能再袖手旁观了,那样虽然最能保存他的实力,但却失了不少人心。他需要一次下山来保留他的影响力,从而不被其他人掀翻。
这次大会主要是征集建议,确定下山方向和目标。四大头领,外加各大头领手下的小头领,总计也有十五人,其中大头领手下四个席位,二头领手下三个席位,三四头领各自两个席位。通俗而言,席位越多,话语权也就越大。
不看大头领和二头领位子的差距,仅从纸面力量看,双方也就差了个小头领的席位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头领急切地要推动这次行动了。
没错,无论大头领还是二头领,他们都想要下山,只是各怀鬼胎罢了。
既是下山,自然属于武装行动,因此这大会乃由大头领召开并主持。
只见山寨议事堂内,四把大交椅列在四个角,其左右排布小头领的交椅,填满大头领交椅间的空隙。
大头领首先发话:“既是要下山,各位弟兄都想一想,去哪里最适合啊?”
三头领当仁不让,而且恶意尤为突出:“老四既是因为被劫了货物上山,何不引我们到他庄子上去?”
话一说完,他的两个手下自然鼓噪支持。不错,虽然李石仍然处于被审查阶段,但是白重三念在兄弟情谊,没有剥夺他的位子,使得他还是可以列席其中。
然而这番话却引得丁镇陈靖二人眉毛一皱,情知这是白重三要祸水东引,祸害刘家庄以恶心王达众人。
故此,王达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他马上拱手直言:“大头领,我乃是刘家庄人,晓得刘家庄深浅,那庄中好手就有不少,更不要说庄子里百姓众多,而且刘家庄离此地数十里地,一旦陷入,如何能脱得了身?”
谁知大头领向来是听不得别人说难的,闻听刘家庄不易拿下,反倒生了不耐之心。而三头领见状也是马上反驳:“咱们数百号人马,如何就拿不下一个小小庄子?怕不是四头领有了私心,另有计较,那刘老爷和你有什么亲戚,方才不愿吧?”
经得三头领挑拨,大头领心里不耐愈足,当即就要开口下定决议,但他脑子忽然清明一瞬,往尚在沉思的二头领方向看去。
“老二啊,你是个聪明人,有什么计较,且说一说。”
二头领往几个头领方向看看,也是一笑,然后方才直视大头领作答:“不瞒大哥,小弟毕竟不熟悉彼处地理,因此,也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要是您觉得王头领有理,便换个地方便是,若是您觉得老三有理,那去刘家庄也无妨,我听您的。”
说实话,在旁观的丁镇二人看来,这二头领真是用尽力气说废话,明摆着糊弄别人。反倒是大头领听了也不恼,思索一会,最后还是拍板下定,决定借王达诸人熟悉地势环境的优势往刘家庄一行。惹得王达他们怒气冲冲地望向白重三的方向,心里抱怨刘家庄怕是少不得一番灾祸。
接着,大头领又谈起多少人下山适宜,并首先发表了看法。
“我看,这次下山,人人都要出力,谁出的力多,谁分的东西多。我自是领头的,二头领需山寨坐镇,不去,四头领上山两月,也要随我们去,老三,你不要去。”
原本兴致勃勃打算请战的老三蓦地一滞,正欲开口,只闻得大头领继续言道。
“既然下山人数众多,山上守备不足,老三,你领山寨直属五十人去,把守各个关隘,协助你二哥守好山寨。”
在场的也是纷纷醒悟,大头领此番安排,明面上是协助二头领工作,暗地里还不是监视着二头领,防着他把山寨据为己有,拉拢别人。只是过去也没有过先例,不知道是不是这大头领也意识到了与二头领之间潜藏的矛盾,因此有所防备。
总之,最后决定,二头领派山寨直属百人安排沿路粮食保障,大头领手下出八十人,二头领出五十人,三头领虽不下山,也出二十人划与大头领指挥,四头领王达担当领路主力兼先锋,八十人出六十人,再加上山寨直属出四十人。
说起人口,山寨现在六百人马,有计四百壮丁,二百老弱妇孺,至于丁镇陈靖二人,丁镇本就属于作战部分,自然也要下山去,陈靖则早早与二头领沟通好,留在山上,起到制衡三头领的作用。
会一开完,王达马不停蹄地赶回驻地,马上唤来一个脚力足的小伙子,吩咐一番,要他飞速回到刘家庄通个消息。
“你马上回去,只告诉看门大爷,说我王达没本事,把山贼引到了庄上,叫他们快快躲避。”
但是跟进来的丁镇却发表了不同意见:“现在就去,免不了暴露我们行踪,惹得官军歼灭我们,不如趁此时关隘未加严守备,马上下山,待我们行至半途再报与刘家庄。”
饶是王达心急如焚,也不由得对丁镇这个建议点了点头,让那人只按照丁镇吩咐去办,走山林中穿梭而去。
且放着王达诸人忧心不谈,随即而来的,是总动员,库存的粮食被拉出来制作干粮,瓶瓶罐罐拿来装好清水,山下放置的十辆王达带来的车和四匹马也要带上装载战利品。以及人员分划和编制的完成,只能说多亏有二头领在,这二百五十人编制分划也算有点样子,还算妥当,足以与庄丁一较高下,只是山寨里营养还是不足,个人素质还是要落后一大截。还有武器,所有铁器在寨中少有的几个工匠手下优先被打制成农具,然后剩下的铁才拿来制作矛头。
没办法,虽然东汉末期已经无力维持严格的铁器官营,但还是有一定力度的。只有河东郡和南阳郡等少数几个铁矿冶炼基地民间有一些武器留存。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河东郡能产生十万白波匪,除去河东郡本就属于三河五校之一,兵源充足优良,这铁器也是直接原因之一。
所以铁匠只能打造长矛这种耗铁少,又有一定杀伤力的兵器。你看,草原上的鲜卑乌桓就很钟爱这种性价比极高的武器,所谓白衣乌桓,便宜不用染色的白衣和简单易制的矛头共同组成了他们的鼎鼎大名。
只是可怜山贼物资紧俏,竟要落得和塞外胡人一个处境。唯独头领几人能够用上这大汉特产环首刀,便是丁镇,也只能用上制作稍微精良一点的铁矛头。铁甲就更不用说了,毕竟在在任何一个朝代,私藏甲胄都是要谋反的征兆,小小一个山寨,何德何能弄得到铁甲呢?
且不说这些,大头领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待兵源齐备,后勤充足时,所有人经历了两天休整之后便按照王达等人被迫指出的路线极速下山而去。
而王达派出的使者,也等待着大队伍的消息,潜藏在刘家庄左近,时刻准备通知疏散刘家庄父老。
出发当夜,三头领尚沉浸在掌控山寨大权二分之一的快感中无法自拔,二头领便送来了请柬,请他与二头领宴饮一会。
白重三拿着请柬,与左右张空李石商议,这宴呢,是去还是不去?
来者眼见得三头领如此为难,便俯身躬腰相请。
“三头领,我家头领绝无恶意,乃是近来与三头领有些生分,想要聊聊兄弟情谊,三头领要是还有疑虑,我家头领也说了,三头领您可以派个一二十人护佑自己,佩刀宴饮,以表我家头领诚意。”
闻得此言,饶是三头领疑心再重,也不由得渐渐相信。与左右两人打个眼色,纷纷点头示意可行。
是夜,正于桌边读书的二头领王玄接到来报,称三头领带二十人马,佩刀来赴会,倒是先冷笑一声,然后又畅然大笑一声。
不错,这位山下落魄书生,山上的头领好汉终于要动手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