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49章 正文_第249章 院士的疑惑
    第二百四十九章 院士的疑惑

    眨眼在开启的磁镊光纤探针上,出现了一根弯弯曲曲的血管,四通八达呈海绵体形态,宛如蜘蛛网一样的堵在了前面,要是没有前面的立体定位图片,根本就不知道导丝究竟要从哪里前进。

    毛细血管的位置,和立体定位的影像,看上去稍微有一点点偏移。但对于观察室的两位心脑血管的权威专家院士,一下认出发出偏移的原因,就是多根海绵状血管彼此叠合在一起,造成了平面图形上的一个误差。

    不过,这也是微创手术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平面图形存在一定的误差,这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辨别。更重要的是,是需要一种如臂使指的手指,来控制手里的导管,向病变位置前进。

    微创手术尽管对人体的伤害小,但最大的弊端,就是视野范围小,需要辅助的成像设备来绘制出一个平面图,引导手术继续进行。在图片上呈现出来的一根管道,它从来都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就在几句话功夫,另外一个屏幕上出现了电脑构建出来的患者脑血管的立体结构。陈群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却没有真正关注。和这简陋且有不少错误的模型相比,他有系统内正确的结构,不差分毫。再加上练习了几百次,几乎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光镊缓缓游走到前方一个略为膨大的血管瘤部分,光镊立刻射出一道蓝绿铯的光芒,照在了血管壁间,开始了细胞层面的切割,尽管是一个还没芝麻大小的血管瘤,但在细胞层面上来说,就宛如一个大土堆,堆放在前面。

    陈群将光镊的功率开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开始在毛细血管瘤壁上开始了细胞抓取切割。过程枯燥而简单。不过对于经常见他做手术的顾宁和外面的两位院士大佬来说,立刻发现了他手术的细微差异。

    和平常相比,他的介入手术几乎变成了无可挑剔,没有一个多余动作,就算是抓取细胞的光镊,也是采取一种网状切割的方式,而不是沿着一根细线来全程切割。

    作为心血管的泰山北斗人物,杨小泉立刻明白了陈群的打算,对于眼前这种比较粗的毛细血管来说,他采用的是光镊抓取细胞和介入手术的穿刺切割模式相结合的法子,节约时间的同时,保证切割下来的毛细血管壁能给正常的介入导管给分离开来。

    果然,当一个个针脚线的切割点围绕一圈后,导丝锋利的尖端沿着针脚线微微一绕一划,一片病变的血管壁立刻剥落下来,被导丝收入了导管内。然后一小节人造毛细血管壁从导管中出现,立刻填补上了病变位置,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毛细血管吻合。

    整个过程用来三十多分钟,就飞快地完成了修复。

    无论是充当助手的顾宁,还是外面的一群脑血管科室的教授和院士,不禁眼睛睁得老大,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面前的一切。

    先不说陈群的种种精细缜密的微操,简直就是将脑毛细血管当肠镜手术来做,就是陈群的速度,也是超过一般的肠镜手术。

    “左下方三十度角,前进三公分进入下一个血管瘤!”

    外面担任指导的杨小泉见陈群一上来就开了一个好头,心头也是有些高兴,介入手术最怕导管进入血管后,找不到病变位置或者第一次手术失败,会对后面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开头,总比一个坏的开头更鼓舞人心。

    经验丰富的杨小泉通过屏幕上的三维立体构建起来的模型,再加上前方视野的血流情况,立刻判断出下方有一条血管流向最近的第二个病变部位,而不是原来图片中显示出来的无路可通的情况,立刻指挥陈群向下面进发。

    话一说完,就见陈群才做完人造血管吻合,就将导管绕了半个圈子,顺着一条有些像螺旋楼道的毛细血管绕行下去,而不是朝最近的另外一条血管通行。

    杨小泉正要出言提醒,却马上又忍住了。手术的时候,最忌讳意见不统一,在开始之后才要求术者改变方式。现在小陈的动作很轻柔,就算是前面出现一点状况,也会马上退回来,不耽误时间,更不会戳破血管壁。

    就在杨小泉一个念头还没有转完,就见画面上的三维模型经过实时传来的各种图像数据,马上修正图像,在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弯曲了一圈多的楼梯,进入下面开阔的血管,而他刚才看到的那根直接下通的血管,却在旁边一下弯曲开来,通向另外一个方向。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难道自己老了,看走眼了?

    杨小泉心头一下涌起了不解,这种情况,无论任何人都会选择直接落下的那条血管,而不是旁边弯曲的岔道。难道小陈是运气逆天,随便选一根都能找到正确方向?

    尤其看他的手法那么纯熟,丝毫没有半点耽误,应该是心有成竹,而不是碰运气。他究竟是用什么来判断两根血管的对错?

    不过这一切,比起他设计的整个方案,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原来以为那台下颌骨的修复手术,是他们市里留学的病理学博士设计的,他只是执行。现在看来,这手术应该就是他自己用天马行空的思维设想出来的。

    就是刚刚两三处的处理,都完全和他预先交上来的方案不一样,而是见机行事,随时随地都能对自己成型的方案进行更为合理的修订,绝对不是墨守成规。

    这样自己修订自己方案的情况,一般都只是发生在手术后,或者是经验极度丰富之后,通常只有主任医师能做到,而不是一个年轻人就有这样的眼力经验,对自己的手术进行随意更改。

    陈群的天才范围,远远超过了医院中流传最广的那个说法,任何手术,他只要看一遍就会,实地练习一遍就完全掌握。

    他是还没有练习完毕,就开始改进了。

    就算他是那种几百年近千年才出现一个的绝世天才,也不可能拥有这样丰富的经验。等手术完成后,倒要好生询问一下。

    杨小泉当然不知道,陈群手术能力的提升,在于他刚刚将他的术式提升到了初级,得到了系统的一颗金星的认证。

    喜欢大医直播间请大家收藏:大医直播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