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云接水共渺弥,远沙叠草空萋萋。
从滏水转入漳水后,很快就到了朝歌。
吕不韦找了河边一块空地,想要将乌仓夫妇入土为安,毕竟回去咸阳路途遥远,虽说是冬季,遗体也不可能保存那么久。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吕公,乌桓不能让父母葬身异国他乡啊!”
乌桓不同意,他坚持要带父母回秦国安葬。
最后吕不韦和赵姬商议,决定先将两人遗体火化,让乌桓将骨灰带回大秦安葬。
乌桓将父母的骨灰小心地包在布袋中,贴身绑好,从河边的芦苇丛中掰下白色的芦苇花,用一条白布绑在自己的手臂上。
嬴政坚持也要为乌仓夫妇戴孝,征得赵姬同意后,也戴上了白色的芦苇花。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船一直在河中漂泊。
中途每隔一段路程都有人守在岸边给他们送补给,显然是吕不韦事先安排好的接应。
沿途听说赵国还有零星的追兵,大部分都在陆路上被吕不韦安排的兵马拦下了。
待得船到了洛邑,乌桓一行人终于弃船登岸。
只见岸边江风习习,松柏茂密,每棵树都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干一人无法合围,怕不是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几百年了。
渡口上有一座木梁桥蜿蜒伸入河中,方便船只停靠上岸。
梁桥延展到岸上后还有一座木制薹榭,扶手上用双钩阴刻手法雕刻着精美的蟠虺纹,亭柱上则是阳刻的云龙纹,卷棚式的顶盖显得端庄规正。
整座桥古朴肃穆,只是表面的漆已经全部褪去,只剩下陈旧斑驳的木头,裸露着腐蚀后透出的木纹,仿佛在述说着这里悠久沧桑的历史。
“几百年前,这里可是天下的中心,各国诸侯在这里迎来送往,那是相当热闹啊!”
吕不韦抚摸着柱子上的木纹,不无感慨地叹道。
周王朝鼎盛之时,各国诸侯是要定期来洛邑朝拜的,而这个渡口就是从水路到洛邑的必经之处。
乌桓看着薹榭中磨得光亮的石桌石凳,仿佛看到亭阁中丝竹缭绕、宴饮送别……
“吕公,那周天子还在城里吗?”小嬴政好奇地问道。
“公子,您怕是见不着喽~”
吕不韦抚须微笑,将五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事情讲给嬴政和乌桓听……
五年前,将军嬴摎攻伐韩国,一路高歌势如破竹,攻取了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又乘胜进攻赵国,取二十余县,斩首九万。
大秦兵锋所向,四邻震惊,各国诸侯王都深感危机。
于是,西周武公站出来与诸侯商议合纵出兵从伊阙进攻秦国,欲在阳城阻断秦军退路。
这想法倒是不错,只可惜周王室早已不复往昔风光,砸锅卖铁地,也只筹措了六千人马。最后诸侯们也不听调遣,只来了两国军队。
秦国昭襄王大怒,令将军嬴摎攻西周国,最后西周武公入秦顿首受罪,尽献其三十六邑,三万人口,秦国接受。
而周天子赧王、西周武公也在此年去世,周朝没有立新王,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那他们是怎么死的?生病了吗?”
嬴政不懂就问,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样子。
吕不韦却没有直接回答,转过来看着乌桓,笑问道:
“桓儿,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吗?”
乌桓对吕不韦拱手行了个礼,然后对着嬴政说:
“穷!他们是穷死的。”
“我听说,周赧王和西周武公失败后,穷困潦倒,被债主逼债,郁郁而终。”
原来,周赧王和西周武公为了筹备兵马,向一些富户筹借军资,并承诺他们可在胜利回师时换取战利品。
他们回国后,那些富户纷纷来讨债,周赧王苦不堪言,只好躲在一个高台上逃避债务。
“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嬴政听得瞠目结舌,他实在没有想到,贵为天子,居然会是这样一个下场。
吕不韦微笑点头,在亭阁中坐下,让左右侍从摆上茶具,他一边熟练地煮茶一边问两个少年:
“此乃八百年周王朝之穷途末路也,汝等可有何感思?”
嬴政深受触动,神色严肃说:
“子孙不肖,葬送了千秋王业。”
“善!可饮此茶。”吕不韦推来了一杯茶汤。
乌桓闻言心中一凌:“嬴政的天下正是葬送在不肖子孙手中,这莫不是一言成谶?!”
见吕不韦微笑着看着自己,乌桓赶紧拱手回答道:
“钱!周赧王告诉我们没钱啥也干不成!”
“哈哈哈,妙哉、妙哉!此茶饮得!”
吕不韦闻言一愣,随即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吕不韦意犹未尽,又泡了两杯茶推到两人面前:
“再饮一杯否?”
乌桓和嬴政相视一笑,心领神会,依然由嬴政先来:
“诸侯。成天下者诸侯也,毁天下者亦诸侯也!”
乌桓马上接上:
“东周羸弱却苟存几百年,是因为诸侯中没有以一敌六的霸主,秦灭周,可霸也!”
对面吕不韦表情精彩,目瞪口呆盯着乌桓和嬴政来回看了许久,久久回神道:
“后生可畏!大善!请饮此茶!”
吕不韦转身对静坐一侧的赵姬拱手言道: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今日我见到了桓公、管仲啊~”
赵姬侧身回礼,脸上轻轻一笑百媚生:“还望吕公多加教导!”
-----------------
“报——!”
一名兵士快速跑来,小束裤、短深衣,上身披着皮甲,腰间一条钢钩皮带,皮冠束发,标准的秦军士兵装束。
“报!赵国将军庞煖求见!”
“可有随行兵士?”
“赵军约有百人,风尘仆仆,貌似长途行军而来。”
洛邑虽然还没有完全姓秦,但却已经是秦国实际控制区域,吕不韦并不怕他。
“哼!”吕不韦脸色冰冷:“令其卸甲来见!”
庞煖身形粗壮,一脸横肉加蚺须,不像中原人,倒更像是个胡人。
解去甲胄后穿着亵衣,被人带到亭阁前,单膝跪地,拱手行礼:
“赵国庞煖,拜见吕公!”
吕不韦并不回礼,也没让他起身,更不请他入亭,冷哼一声道:
“哼!庞将军神勇,千里追杀吾等,吕某头颅在此,上前取去罢!”
嬴政又想起乌仓死去那一幕,咬紧牙关,手伸向腰间佩剑。
旁边的乌桓赶紧按住他的手,微微摇头。
“不敢!庞煖奉赵王旨意,护送公子政回秦,一路来迟,请吕公恕罪!”
“哦?莫非赵国另有一赵王下令乐乘、廉颇部将取吾等性命?”
“吕公息怒,此乃宵小之辈假传赵王命令,想劫持公子胁迫吾王对秦开战。庞煖援助来迟,罪该万死!”
“不必当我是三岁痴儿,我知道你们赵王不想两面作战。”
吕不韦心中明亮,明白这是赵王见嬴政已经走脱,怕秦国发怒来攻,而赵国正与燕国作战,不想两面受敌,所以让庞煖千里奔驰来唱这一出戏。
但秦国新秦王刚刚登基,最重要的是稳定朝中局势,现在也不宜节外生枝。
“我秦国也无意开战,若庞将军今日断发退去,我会禀报秦王,是庞将军一路护送公子到洛邑,或斩汝当场,等尔赵国来战!”
“来战!来战!!……来战!!!”
亭阁外的侍卫齐声呼喝,四周的林中也有声音呼应。一时间惊起林鸟无数,四处飞散。
庞煖脸上阴晴不定,沉吟良久,霍然站起,快速抽出旁边秦国卫士的佩刀,“唰~”,一把割下自己一截束发。
“叮当~!”
庞煖把刀扔在石阶前,脸色铁青,拱手大声道:
“谢吕公赐教!庞煖来日必当报答!”
话毕也不等吕不韦开口,转头就走。
嬴政两眼通红,“刺啦”一声,终于忍不住拔出了佩剑……
四周侍卫见庞煖如此无礼,也要上前截住他的去路。
吕不韦却抬手往前一按:“由他去!”
嬴政忿忿不平退回佩剑:“吕公,为何?”
“宫中有变,我们要速回咸阳!”
ps:
洛邑:洛阳。洛阳古称洛邑、雒阳。
史记/秦本纪: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
史记/吕不韦列传: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史记》中,《秦本纪》、《秦始皇本纪》、《赵世家》都没有记载赵国主动送回嬴政,只有《吕不韦列传》有上述一段有关记载,考虑当时两国之间的形势,本文剧情设计为嬴政逃脱后,赵国假意送回,而吕不韦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迎合了赵国的政治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