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64章 吕惠卿的见闻(1)
    第764章吕惠卿的见闻(1)

    元佑二年四月乙未(十四)

    吕惠卿与过去一个多月一样,乔装出门。

    他身边依旧跟着李夔以及负责保护他的几个亲兵。

    和往日一般,吕惠卿到了东向御街的主干道上,首先命李夔去买来了今日的《汴京新报》与《汴京义报》。

    在汴京城的这些日子,吕惠卿已经习惯了每日看报。

    而且他很关心这些小报上的报导。

    很快的,李夔就将今天最新的《汴京新报》与《汴京义报》买了回来。

    吕惠卿在这街边,找了出供行人休息丶停留的长凳坐了下来——这种长凳,是街道司弄出来的,如今遍布整个汴京的大街小巷,算是贾种民的政绩。

    然后,吕惠卿和往常一样,先看《汴京新报》。

    主要是这小报很好玩。

    其文字浅白,通俗易懂,所刊文章丶故事,惯会大惊小怪,主打的就是下里巴人,一般说的也都是汴京风貌丶街坊传说。

    而一旦遇到大事,这《汴京新报》便又会上跳下蹿,挑动大众情绪。

    所以销量很大,是如今京中人人每天都必看丶必听的小报。

    本来,这种小报,士大夫们是不屑看的,有辱斯文!

    偏这小报上,还连载着一篇叫《三国演义》的话本故事。

    因写的精彩,将那三国故事娓娓道来,不止汴京百姓爱,权贵也爱,士大夫们只能捏着鼻子跟着看——不看就很难融进那些衙内们的圈子。

    此外,这《汴京新报》,还会报导京中各处物价,并点名某厢某处谁家的店里的东西,较旁处便宜。

    所以,士大夫们家中操持着内务的命妇们也都是每日必看。

    吕惠卿看着《汴京新报》,没一会就笑了:“这胡飞盘,还真是个飞盘……”

    本来,汴京人是不知道所谓『胡飞盘』是何意?

    直到今年刘攽回京,拜了中书舍人,某次与人开玩笑的时候,一语道出其中精髓——君可见过那蜀中猎人所豢的罗江犬,此犬甚通灵性,吾曾见蜀人训犬,以盘掷出,犬叼盘来归,甚为有趣!

    于是,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胡飞盘的名字,从此真正切题,并深入人心。

    只是……

    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是——谁养的这胡飞盘?

    考虑到,一些人私下议论时,曾将当今比作汉明帝,所以……更没人敢探究了。

    而那些人将当今比作汉明帝的理由是从史书上找到的——明帝年十二,光武诏州郡检校垦田……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光武见陈留吏牍书,视之,云:陈留丶弘农可问,而河南丶南阳不可问。

    光武曰:既如此,何故言河南丶南阳不可问?

    明帝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恐怖吧!

    十二岁就已经熟谙于政治,手腕娴熟,深知各种潜规则,明白什麽能碰,什麽不能碰!

    当今亦如是!

    只不过,在公开场合,从未有人真的将当今比作汉明。

    一般都是成王丶汉和……

    撑死了,比作汉章帝。

    实在是……

    这汉明帝,虽然圣哲光大,英明神武。

    但他六亲不认啊!

    亲弟弟丶亲舅舅,说杀就杀。

    功臣丶元老,说赐死就赐死!

    任你是拥兵一方的封疆大吏,还是显贵已久的外戚勋臣。

    恼了明帝有死无生!

    而当今,看似宽仁,但隐隐已经有着这方面的趋势。

    但在另一方面,很多士大夫却又渴望着当今是又一个汉明帝。

    因为,汉明帝时,黄河也曾泛滥成灾,于是明帝命王景等率军民数十万治河,自荥阳至千乘海口,千馀里之地,以十里立一水门,生生的驯服了这条狂暴的大河!

    使黄河在此后将近千年,再未有改道丶大溃堤之事,直到景佑年间,河决于商胡口,改道向北,明帝留下的黄河故道,从此一去不复返。

    对无数人来说,他们当然盼望着能再出一个汉明帝,收拾如今这残破的山河。

    总之,就是很矛盾。

    吕惠卿比谁都希望,当今是又一个汉明帝。

    因为这意味着建功立业,也意味着一统天下,万国来朝!

    只是,这些话,即使是他也不敢贸然说,只能在心里畅想。

    李夔听到吕惠卿的惊讶,凑到他身后,瞥了一眼《汴京新报》上的内容。

    却见那头版头条,用着一个非常夸张的标题——官军指挥若定,广南东路巨匪成擒。

    李夔看到这个标题,顿时笑出声来。

    因为他记得,似乎半个月前,这汴京新报还在痛骂广南东路的厢军无能丶窝囊!

    连个小小的,在地方上蛊惑愚民愚妇的妖人也抓不到,简直丢了朝廷的脸。

    把整个广南东路从上到下都骂了一遍。

    在那篇文章里,李夔记得,这胡飞盘彼时可是信誓旦旦的说——贼首岑探,所聚者乌合之众,所用之乡间愚民,不过数十百馀之众。

    而官军进剿数月,却不能擒获岑探,只抓了些附从的小猫小狗。

    这才多久,就变脸了。

    将那岑探,吹成了横行州郡的巨匪,还说他『每日必啖一小儿心肝,夜必寝一妇人』。

    其麾下更是有『凶悍之众千馀,亡命之徒无算』。

    但,就算是这样的巨匪,在大宋官军面前,也依然是如冰雪遇到太阳,迅速消融。

    将自己半月前的话,当成了一个屁给放掉了。

    “相公……”李夔将汴京新报上的内容扫了一遍,低声问道:“这胡飞盘如此反覆无常……”

    “京城中人,缘何却都爱看他?”

    这也是很多士大夫的不解之处。

    明明这《汴京新报》的胡飞盘,写的那些东西,粗俗简单,没有任何文学可言。

    就连用的字,都是简化字。

    更紧要的是,此人经常性的会写一些互相矛盾,立场迥异的东西。

    像广南东路一事这般自己抽自己脸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可汴京人就是爱看!

    就连那不识字的老妇,每天都要听人给她念一念《汴京新报》。

    实在难懂!

    吕惠卿意味深长的对李夔道:“斯和啊,这就是人道之弊!”

    “吾之《庄子义》,斯和看过了吧?”吕惠卿问道。

    《庄子义》也是吕惠卿在河东时所着,目前写了六卷,计划要写二十二卷,以述庄子之义,再用庄子之义,来解读孔子。

    这也是新学的特点——用老子丶庄子丶荀子,乃至于释教的东西,来解读孔子及其弟子门徒的言行。

    李夔点点头。

    吕惠卿问道:“此情此景,斯和想到了什麽?”

    李夔略一沉思,答道:“可是相公所言的【人道之弊,天下沉于哀乐之邪而灭其天理】?”

    吕惠卿抚掌:“善!正是此句!”

    “天下事,坏就坏在,凡夫俗子不识大义,用私情假义而废大公!”

    “当今天下,无圣人表率,故此,这京中百姓,方弃天理于不顾,而逐其哀乐之邪!”

    吕惠卿素来高傲,对所有人都是如此,即使是士大夫们,在他眼中,也多半属于『拘泥于小仁小义之迂腐之辈』,就更不要说一般的布衣百姓了。

    一般情况下,吕惠卿根本不会在乎他治下的民生情况。

    他满脑子都是天道。

    而在他个人认知中,这个天下除了王安石,就属他距离天道最近。

    正是因为这个心态,吕惠卿才会成为众矢之的,天下公敌。

    连王安石的爱子王雱,都与他闹翻了。

    不过,他是真的有资格高傲。

    能力太强了!

    强到犹如一柄利剑,所过之处,要麽万物萧条,要麽一片勃勃生机。

    而这正是他的追求——春生固可喜,秋杀亦为理。

    不挖掉腐肉,就长不出新肉。

    不烧掉原野上的枯草,来春怎来百花齐放?

    所以,吕惠卿做事,习惯性的会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当成棋子,可牺牲的对象。

    李夔当然知道吕惠卿的风格,他也习惯于此。

    说话间,吕惠卿已将《汴京新报》看完了。

    他扬了扬手里的小报,对李夔道:“今日这《汴京新报》只有一桩事情,倒是颇为有趣。”

    他指着小报上的一处文章,对李夔道:“斯和啊,且随吾与马行街上看一看罢!”

    李夔定睛一看,便见那小报一角写着:【今日汴京特价】,这却是《汴京新报》一个最受瞩目的版面。

    据说自这《汴京新报》刊印以来,便每期必有,其上刊载京城内外各处物价洼地。

    譬如说某某厢的菜最便宜,某某坊的某店中售卖性价比最高的衣服。

    诸如此类的文字,虽然平平无奇,却是京中上到士大夫命妇下至庶民妇人,必追逐的东西。

    因为,这可以让她们找到最便宜的东西。

    即使经常的,这些地方的东西,经汴京新报报导后,要麽涨价,要麽供不应求。

    可这依旧挡不住,妇人们贪小便宜的心思。

    而今日的这个栏目里,只有一条文字:【马行街李氏布铺綀布一端只六百钱】。

    李夔有些不解:“相公怎对这等事情好奇了?”

    吕惠卿道:“綀布,可是广西来的!”

    “吾当然要去看一看了!”

    章惇,可是他未来竞争宰相的最大竞争对手。

    甚至没有之一!

    即使如今的章惇,将要回乡守孝。

    但,他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御前的圣眷,却依旧是无人可比——前些天,章惇之父的讣告抵京,天子亲遣皇帝殿邸候冯景慰勉章府众人,并诏礼部追赠惇父,特旨赐钱十万缗以为丧仪之费,并赐神道碑。

    十万缗!

    标准的宰相丧仪规格!

    所以,吕惠卿会尽可能的搜集与章惇有关的一切公开或者不公开的消息。

    綀布也好,蔗糖也罢,都是吕惠卿的重点研究对象。

    也是朝野的关注焦点!丶

    尤其是蔗糖!

    没办法!

    交州的蔗糖,虽然大量出现在京城,不足数月。

    但却已经横扫了整个京城内外!

    昂贵的糖霜,普通人买不起也买不到。

    但不过五百多丶六百多钱,最贵也不过一贯多一斤的红糖,却是哪怕庶民也能偶尔消费一些的东西。

    京中吃食店和饮子店,如今更是不放糖的话,都没有人肯吃。

    于是,广西来的糖船是一艘又一艘。

    来一艘,就能卖光一艘!

    买糖所日进斗金!

    高家丶向家,笑得嘴都合不拢,连户部都眼红,和开封府丶都堂抢起了对买糖所的管辖权。

    三方彼此都不肯相让!

    章惇由是,荣膺了天下『最善理财之臣』的桂冠!

    这个头衔可比他『知兵善战』的头衔还要耀眼!

    没办法!

    大宋的三冗,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没钱!

    换而言之,谁能赚到钱,谁能给朝廷搞到钱。

    谁就是大宋的救世主,周公再世,孔子复生的超级英雄。

    这样的人必须立刻马上请到都堂上坐着辅政!

    如今错非是章惇丧父需要守孝,恐怕朝野内外,都要吹起一股【舍章子厚,谁能为相】的风潮。

    而章惇既要去守孝,那他空出来的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判交州事等差遣,自然成为了朝野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就连都堂上的执政官,也动了心思,想要去广西镀金。

    以吕惠卿所知,无论是新党的李清臣,还是旧党的李常,都有想把广西这副担子,挑在自己肩膀上,为大宋社稷负重前行的念头。

    要不是吕惠卿已经有了去处,恐怕此刻他也要念着广西的位子——太香了!

    在这种情况下,吕惠卿当然会关注一切和章惇有关的动态。

    于是,吕惠卿便带着李夔,在护卫们的簇拥下,朝着马行街方向而去。

    一路上,吕惠卿一边走,一边看着还没有来得及看的《汴京义报》。

    与《汴京新报》相比,《汴京义报》的画风就截然不同了。

    《汴京新报》一份五钱,刊行量动辄数万份,而《汴京义报》一份就要二十钱,四倍于《汴京新报》,刊行量最多也就几千份,一般只有士大夫勋贵才会购买。

    不止价钱和发行量完全不同。

    从用的纸张丶油墨,到内容,也是相反的两个极端。

    据说,这《汴京义报》的创始人是已故的门下侍郎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主笔则是司马康的好友,前宰相晏元献公之子晏几道。

    只是如今,司马康回乡守制,晏几道则远走登州,听说在登州,为苏子瞻热情招待,如今已是飘到失联的状态。

    故此,这《汴京义报》已是换了东主和主笔。

    只是没有人知道,那东主和主笔是谁而已。

    但,其画风却依旧保留了司马康在时的思路。

    以严肃丶文雅丶谨慎着称。

    不过与司马康时代不同,这《汴京义报》上如今分作了两个版面。

    以【君子和而不同】为口号,分载新旧两党的观点丶文章。

    于是,新党丶旧党的大臣,都会挂个笔名,给其投稿,以争夺士林舆论的主导。

    只是,这些所谓的笔名,根本瞒不了人。

    因为,每个人的文章风格,都是很鲜明的。

    就像他吕惠卿,用『恩祖』的名号,投稿过去,第二天就被人认出来了—一眼丁真,必是那说法马留(福建子)!

    正看着《汴京义报》上的文章丶诗词,细细品味着其中的优劣。

    忽然,吕惠卿听到身后有人在唤他。

    “吉甫公!吉甫公!”

    这可是很多年,都没有人喊过的称呼了。

    吕惠卿回过头去,看到了一个牵着马,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

    他嘴角微微翘起,嘴里嘟囔一声:“原来是他啊!”

    李夔问道:“相公,那一位是?”

    吕惠卿道:“正是那位被刘贡父称作『当代温候』的舒信道舒亶!”

    李夔惊道:“他?”

    自刘攽入京后,这京城朝中大臣,没少被他送外号。

    舒亶被太皇太后起复,回朝后没多久,就被刘攽用着如今《汴京新报》上刊载的《三国演义》故事中描绘的吕布形象,给这位上了个舒温候的雅号。

    不过,也有传说,这雅号是禁中传出来的。

    具体如何,没有人知道。

    反正刘攽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舒亶的外号是他送的。

    想起传说中,舒亶屡次背刺提拔他的人的那些传说,李夔忍不住提醒:“相公,且当小心……”

    “无妨!”吕惠卿看着舒亶的身影:“吾非张天觉(张商英),也非蔡持正(蔡确)丶李资深,更非王禹玉(王珪)!”

    吕惠卿一开口,就点出了舒亶曾经巴结上,又背刺的四条大腿。

    舒亶却是满脸春光的来到吕惠卿面前,拱手拜道:“吉甫公,怎有雅致出门?”

    吕惠卿只轻描淡写的道:“今日得闲,便出门散散心。”

    “信道公这是在?”他看着舒亶还有那几个跟在舒亶身后的年轻人。

    “哦……”

    “吾率诸学生,游览汴京,恰逢吉甫公,便来拜谒!”

    说着,舒亶就将他身后的几个学生,介绍与吕惠卿。

    诸生纷纷见礼,恭恭敬敬,以晚辈末学后进之名,口称学士云云。

    吕惠卿则给足了礼数与耐心,微笑着颔首,他正欲与舒亶随便讲几句就此别过。

    忽然,从前方不远处的街道一侧,传来了喧哗声与打斗的声音。

    吕惠卿的护卫们,立刻紧张的将手按在了腰间佩戴的兵刃上,同时将吕惠卿丶舒亶等人围在了他们中间,做出了警戒的姿态。

    更有人上前,如那军中的探子一样,开始探查情况。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