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进口暹罗米
    第一批出海的大明海贸船队是在一个星期到半个月间回来的,不仅有康子斐带队的皇商,还有民间海商自行抱团组建的海贸商团(临时的。

    当然,他们走的航线还是同一条。不光是为了抱团,同样也是在试探。

    毕竟,谁知道这位大明皇帝是真决定开海,还是说只是为了笼络人心、做做样子,或者干脆就是割一波韭菜什么的。

    不过,虽然大家都拿不准,大多都是抱着怀疑和试探态度,但此番出海的船队依旧不少。

    其中,福建海商占了七成,浙江海商占了三成。

    真要能正常出海做生意,谁愿意玩走私呢?

    走私的确暴利,但同样的,这上下打点,要打通所有关系人脉,这耗费的银子也不是小数目。

    这么说吧!

    前闽浙总督觉罗满保跟雍正举报的,闽粤沿海走私现象猖獗。最终涉及官员不仅有闽粤,便连朝中重臣都在。

    甚至据传,那位不粘锅大学士马齐也牵扯其中,连雍正都对此忌惮不已,不敢处置,只能当没看见。

    如此庞大关系网和利益链条,不仅要耗费大把银子维持。稍有不慎,就要全家死无葬身之地。

    但凡是个正常海商,只要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不会有人愿意去天天走私冒险的。

    至多偷税漏税。

    康子斐带队的皇室商船甫一回来,宁波市舶司便第一时间上奏中枢。

    ……

    南京,皇宫。

    偏殿。

    “臣康子斐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去年还只是康掌柜的康子斐,对着朱怡炅跪拜行礼。

    “平身,赐座!”朱怡炅微笑说道。

    康子斐忙谢了恩,这才坐下,不过只是半屁股坐着,不敢全坐下去。

    他现在是大明皇商,也是仅有的皇商。自然是有官身的,但只是个散职。

    品级倒是挺高,从二品。

    看着前方的皇帝,康子斐心中感慨。

    这才一年光景,自己曾经惧怕,又隐隐有些瞧不上的反贼,如今却是摇身一变已成了皇帝了。

    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里念叨,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大不敬之罪,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而今这形势,大明国势蒸蒸日上,对外连战连胜。

    反观满清……呵呵。

    该说老祖宗说的果然没错吗?

    胡无百年之运。

    从昔日后金伪汗皇太极僭称皇帝,至今才86年而已,仔细算下来,却是比元朝还短。

    康子斐在这里神游物外,朱怡炅也翻看起了桌案上此番出海的采买清单以及沿路见闻。

    这也是朱怡炅下的令。

    康子斐出海除了经商,还要尽可能多的收集当地情报,不管有用没用。

    仔细翻看康子斐呈递上来的奏本,朱怡炅这才知道,这康熙六十一年的越南,居然还是分裂状态的。

    越南本部现如今叫安南国(史称后黎朝,南边则是广南国。

    其实还有个北河国,是后黎朝版幕府郑氏,即郑主的领地,中国这边称之为交趾国。

    由于康子斐自称是大明皇帝的皇商,还夸大吹嘘大明已经占了南中国,要不了多久就会推翻伪清鞑子,建立新朝。

    所以这航线所经的广南国,也就是俗称的阮主阮福淍(阮主可说姓阮,也可说姓阮福对康子斐的到来可谓十分热情。

    对,他确实没办法证明康子斐说的是真的,但也没办法证明康子斐说的是假的。

    且不提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再者,早在二十年前,康熙以广南国为后黎朝辖地为由,便拒绝了阮福淍求赐广南国王金印的请求。

    可以说,阮福淍对满清本就没有好印象,只是碍于满清实力,这才不敢发作。

    现在,只需给出交好就能得到对方好感,又不用付出什么。康子斐说了,他是去暹罗买米的。

    就算康子斐说的是假的,阮福淍只要矢口否认,这堂堂大清国总不至于来欺负他一个小小的广南小国吧?

    而且他阮福淍还只是后黎朝下一个小小的世镇大臣而已。

    利用自己商场上的手段,康子斐虽是第一次下南洋,却还是旁敲侧击之下,从阮福淍几个贴身近臣嘴里套出来不少干货。

    原来,现在的广南国正在与南边的真腊国(柬埔寨开战。阮福淍八年前入侵真腊,扶持王室匿螉淹为王,对抗真腊王匿螉深。

    而暹罗的大城王朝也派遣军队进入真腊,支持匿螉深对抗阮福淍。

    阮福淍最初获得了几场战役的胜利,甚至一度打到了真腊国西南(贡布。

    直到康熙五十六年,在真腊人的反抗,外加暹罗人的搅和下,阮福淍开始打不过了。

    到现在,广南军队已经深陷真腊战争泥潭。

    而这场战争,实际一直持续到了阮福淍的孙子才算最终解决。

    这位广南国主还向南平定了占城人的叛乱,并在两年前正式占领了占城人的最后领土宾童龙,占城人对此似乎非常不满。

    因为这违背了二十五年前的停战协议。

    同时,阮福淍似乎还很不喜欢西洋的传教士,那里的西洋教徒要交比平民高三倍的税收。

    还有,阮福淍今年48岁。

    北边的后黎朝康子斐没有多记录,主要是没途经那边,但据说那里是郑姓权臣在掌权。

    两边还是敌对状态,直到几十年前打了一仗,两边才划定江为界,再无兵戈。

    不过,这个后黎朝得到了康熙赐的安南国王印。

    而这个阮福淍在招待康子斐时,虽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后黎朝的敌视,以及对康子斐口中大明皇帝的敬重。

    但却从始至终,半个字也没提到请求大明皇帝赐下安南国王金印的事。

    “呵,倒是有意思。”朱怡炅看到这,不自觉一笑。

    “陛下!”康子斐连忙起身。

    “没事,康卿且坐下。”

    朱怡炅说道:“此次出海,康卿做的不错,这暹罗米价,确实便宜。康卿此番海外漂泊,甚是辛苦,便先在京师歇息一下。”

    康子斐连忙起身开口,表忠心道:“陛下,臣可随时出发。”

    朱怡炅笑了笑,说道:“无妨,也不急于这几日。而且这暹罗稻米采购一事,朕也须先与内阁诸部商议一番。你且先等着,好好休息,后面有你忙的时候。”

    康子斐无话可说:“臣遵旨。”

    这个时代的暹罗米价,确实便宜。

    远不如后世的泰国香米。

    按照康子斐实际记录,暹罗米每石仅卖二三钱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不提伪清,大明现如今的米价也要每石快一两银子(同时期的清朝丰年一两二三钱,旱涝一两八九钱,这还是官府管控的缘故。

    如此便宜还好吃的大米,朱怡炅自然得加大采购力度。不仅如此,还得想办法让民间海商也参与进来。

    康子斐离开后,朱怡炅随即召开了临时内阁会议,商讨暹罗稻米采购事宜。

    一番商议建言,最终确定由户部出资,以朝廷名义向海外暹罗国大量进口稻米。

    且,凡是民间海商从暹罗购进稻米的,购进稻米一律免税。

    包括一月内出海或者回港的商船,只要有暹罗稻米的,同样特旨免税。

    反正朱怡炅也不缺这么点米税,不如拿出来让民间的海商多多贩运暹罗稻米回国。

    既可缓解江南粮荒,也能赚取名望。

    毕竟,这开海加免税,古往今来可没几个皇帝能做到的。

    清朝采购暹罗大米,是康熙六十一年六月暹罗王进贡,康熙发觉暹罗米贱,这才拟定了采购之议。

    不过这只是采购之议,真要买卖,还得等到雍正六年才正式开始,这还是被沿海和江南缺粮给逼的。

    且,这些进口的暹罗大米,那些达官显贵都是不吃的,因为太掉价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