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4章 交际
    “狗子爹,你咋不吆喝两声?”崔娘子顾忌着在外面,声音不大。

    “我们这行当不能张罗,都是坐等病人上门。”崔郎中矜持的说道。

    崔娘子给气笑了。

    “我嫁你这么多年,儿子都生了俩,还能不知道这个?”

    她气的是不能吆喝你不能整个牌子布条啥的么,写两笔难道会不会了?

    你干坐着,药材都严严实实包着,鬼知道你是干啥的。

    “大侄子,你带了纸笔没有?”崔娘子问旁边的闫向恒。

    本没报太大希望,没想到,闫向恒还真是个好样的,笔袋不离身。

    不光有毛笔,还有炭笔。

    崔娘子不舍得用纸,也不舍得在布上写,拉着崔郎中走远些,拣了一段树桩回来,朝戚五借了家伙使,从中间噼开,干净的断面,求闫向恒给写了一个字——药。

    又描了几遍加粗,摆在当中,远了一看,还算清楚。

    有个招牌,可谓立竿见影。

    过来瞧热闹的人一下就多了。

    这个字大家伙都认得,一般都是挂在药铺门头。

    崔娘子又假模假样的往那一坐,给自己的胳膊伸出去。

    在她威逼的目光下,崔郎中无奈的将手指搭上去,为她叩诊……

    这一下,大家一下明白了,这是个郎中!

    都搭了脉了,总不好啥也不说就收回来吧。

    崔娘子瞪他一眼,掐着嗓子问:“我这是啥病?”

    周围的人也挺好奇,这娘子看着红光满面的,挺好个人,这是长了啥病?

    崔郎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肝火旺……我给你开些药,喝上一服调理调理。”

    他没好意思说,自家娘子除了这肝火旺盛,还有些妇人不调之症。

    如果只是前者,他建议她多喝点菊花水,多吃些野菜,少吃肉,但这后者,还是要重视起来才好,现在症状还轻,简单调理就能病除,若轻视之,恐病症加重。

    崔娘子挺高兴,脸上一下有了笑模样。

    这榆木脑袋还开窍了,这配合不挺好么。

    她催着崔郎中现在就给她抓药,一点没有不耐烦坐等着,还和旁边的人搭着话,交流了一下病症,什么胸闷,容易生气,有时候脑袋迷湖,晕晕的,总觉得燥热……

    关州的妇人就是比齐山的妇人大方,注意着周围没有男人,就将她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交流起来。

    等崔郎中配齐了药,崔娘子甩下一句,“我过会来拿。”

    便和几个妇人亲亲热热的走到一边,热火朝天的唠起了嗑。

    崔郎中:……

    催着抓药的是你,现在不着急的还是你。

    不过他们折腾这一回,倒是让周围的人知道了他是干啥的,也晓得了那些袋子里装的都是药。

    他们不好直接问人家大夫话,就走邻居路线,和闫向恒打听。

    闫向恒自是知无不言。

    这读过书的人,说话行事就和没读过书的人不一样。

    他们愈发信服,连带着也好奇闫向恒的来历。

    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他们小安村正式落户在此,正是要让周围的村子都知道他们的存在。

    是以很快的,大集上的人都知道了。

    这小安村啊,有个姓崔的郎中,看病不贵,不给铜板拿粮食抵了诊金也成。

    还有更稀奇的,他们村子还有两家读书人。

    一位秀才,一位童生,都被咱虎踞城的大老爷请去衙门当户书啦!

    闫向恒自是不会如此渲染自家。

    这些都是崔娘子帮着宣传的。

    她和大集上的几位娘子相见恨晚。

    唠的挺热乎。

    “馒头摊上收钱的是咱们秀才公的弟妹……

    那个卖卤蛋收钱的是梁童生家的大小子……

    那个是秀才公的儿子……”她指点一圈,又给她们指闫老二:“那个,弄石板烤鱼那个,就是秀才公的亲弟弟,闫家的老二。

    我这二兄弟可是个能人,最能张罗事,人也好,热情不生分,在外边见过大世面,懂得特别多,没啥他整不明白的。

    等时间长你们就知道了,那一家子都是好人。

    咱们村风气也正,老家旱的过不下去了,跑到你们这边来,咱可没光想着伸手过日子。

    等有机会你们去我们村里走一走,家家的地都侍弄的精心,菜苗苗都长得指头高了。

    等到收菜的时候,我二兄弟还说要带我们腌菜,咱们都打听了,你们这边冬天不好过,得多存吃的,是吧?”

    “哎呀,不光是存菜,你们起房子了吗?盘炕了吗?没有炕这冬你们过不去。”一旁的妇人好心的说道。

    崔娘子带着点小得意:“咋没盘,我二兄弟找的那个起房子的师傅,姓卢,在咱村里待了好一阵子了,没少指点咱们,还给咱家家都盘了炕,别说,你们这边的炕头真好睡,烫的人晕晕乎乎,一觉到天亮,哈哈!

    房子也都起来了,慢的人家也就这两天,咱村长说了,十五之前咋也整完,过个好节。”

    “卢师傅啊!你们找人打听的准,他家是祖传的手艺,起的房子结实。”

    “你们村子今年全种的菜啊?那腌秋菜的时候,我们能去换点不?咱这边冬天老长了,天天在家点着炕头,吃菜少了嘴边一熘的泡,我们都是种稻米,菜种下的不多,一家子紧紧巴巴吃,翻年就吃的剩不下啥。”

    “怎么不行?来换呗,我们也正愁粮食不够呢,咱这叫两好搁一好,互惠互利。”

    “那你详细说说你们村子咋走啊?道远不?”

    “嘿!离这西桥镇近着呢,大石桥往西边过穿过林子就是咱村,村中心有块大石头,到了地方你喊一嗓子崔家的,我一准能听见,到时候你们尽管来,包在我身上。”崔娘子跟人保证着。

    村里家家都要囤粮,一家子十好几亩几十亩的菜地,要是这事能成,守家待地就给粮食换来,她二兄弟说啥得记她一功!

    闫老二和戚家兄弟搭出了石板烤台。

    弄出了地道的——石板烤鱼。

    燃烧的木炭不间断的烘烤着上方有些厚度的石板,闫老二动作潇洒的刷上一层油,收拾干净用粗盐水腌制好的小鱼一条条排在石板上,发出滋滋的声音,用快子给它们一一翻面,漂亮的金黄色显露出来。

    喜欢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请大家收藏: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