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书生气的长子
    在经过多年的犹豫之后,再想起自己那个弱不禁风,总是被大丫心疼的称呼豆芽菜的儿子,在得知司徒唤霜点头后,蔡氏最终也点头允诺了下来。尤其是在得知,总是护着自己儿子的大丫,也拜司徒唤霜为师习武后,蔡氏最后一丝犹豫也没有了。有了那丫头的护着,相信儿子再也不用委屈的,看着别的兄弟在玩,自己就只能老实的躲在屋子里面,满脸羡慕的看着。

    见到几女,将此事就此定了下来,黄琼倒只是笑了笑。其实他也知道,司徒唤霜与蔡氏的的顾虑没有错。司徒唤霜在后宫的地位超然,如果真的有人在此事上挑事,宫中还是会兴起一定波澜的。蔡氏虽说与李氏几乎同时有了身孕,但蔡氏的儿子因为早产了一个月,实际上是自己的第三子。董千红给自己诞下的儿子,才是皇五子。小五,是连女儿在一起的排行。

    不过,虽说会引起一些麻烦,但对于黄琼来说,并不是很在意。毕竟在他的心中,孩子的健康更为重要。自己如今是大齐开国以来,唯一一个所出子女全部存活的皇帝。作为一个老父亲,黄琼自然不想出现孩子早夭的事情。只是诸子之中,这个三儿子却是偏偏让他最为担心的。只是他也问过老李,都说是先天不足造成的。如今后天再怎么补,都是无济于补的。

    但老李也提醒过他,宫中诸位后妃之中,武学高手很是有几个。也许让这孩子习武,用武学的内功调整一下,也许会好一些。只是蔡氏一直不同意,司徒唤霜与段锦几个,又都含糊其辞。黄琼自己也实在没有大把的空闲,去教这个三儿子习武。所以,此事便一直拖了下来。如今蔡氏总算点头了,霜儿也承诺了下来,这让黄琼这些年,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

    心落了地,怀中又抱着活色生香,殿中又有这么一群如花美眷,这心思自然就容易跑偏。此时再也克制不住心中心猿意马的黄琼,将吴氏姐妹向下按去之后,直接吻住了怀中司徒唤霜的小嘴。两个人有些日子没有在一起了,司徒唤霜心中也是多少有些了情。虽说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姐妹,心中还是有些害羞。但不忍心黄琼扫兴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顺从。

    也许是今儿事情解决,黄琼的心火可谓是异常的旺盛。看着疲惫不堪,除了段妙之外都已经无力应承,几乎都没有走了的诸女。黄琼安抚了一下司徒唤霜,自己则起身穿衣,带着唯一还有力气的段妙,回到了温德殿后的那间小殿。还没有等莫名其妙被黄琼带到这里的段妙,张嘴想要说什么,却又被黄琼给堵住了小嘴。等到段嫣儿带着唐、柳二女,大小茹赶过来时。

    段妙却是连说话的力气,都已经没有。这一次,谁都不知道这位主今儿的是怎么了,一直到几女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黄琼才在段嫣儿的哀求之下,留给了大茹。看着沉沉睡去的诸女,在看看低着头,为自己清理的那个年轻宫女。黄琼却是满意的笑了笑。而直到这个时候,想起前殿还在代替自己批折子的两个儿子,黄琼这才起身穿好衣物,不紧不慢的走回温德殿。

    回到温德殿,黄琼制止了两个儿子要行礼举动。拿起两人的折子,一本一本翻开,看着折子上两个儿子写的条陈。虽说神色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心中却是不由的叹了一口气。这一看,就看出两个儿子之间的差别了。分给老大的户刑礼三部的折子上,写附拟他处理意见的条陈,写的可谓是中规中矩。几乎是一眼一板的,挑不出任何毛病,也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而需要详细解释,自己为何要如此处理的地方,可谓是引据经典,说的条条是道。尤其是礼部的折子,附属的条陈,写的可谓是花团锦簇,若是去教学生,足可以作为例文使用。但这是处理政务,是批复下面请示的事情,而不是读书考进士。难怪教授二子读书的那个大学士,在自己每十日询问两个儿子读书进展的时候,总说皇长子文笔极佳,书读的也相当认真。

    看着礼部一片关于某件事情请示折子上,附逆条陈上写的洋洋洒洒一大篇,黄琼不由得沉默了。自己虽说喜欢读书,可也没有到教条到如此地步上。似乎每批一个字,都要书中找出出处一般。若是自己每道折子,都如此的批阅,自己岂不是累也累死了。按理说,自己也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至于这孩子的生母何瑶,也就算是粗通文墨,怎么会教这么一个书呆子?

    无奈的摇了摇头,放下手中皇长子的折子。又拿起皇次子的折子,黄琼打开之后却是眼睛一亮。此子批阅的折子,虽说笔锋还显得稚嫩,而且有些东西并不是那么太通顺,对一些东西也是一知半解。但很是有些东西,具备自己独创的思维。在很多批语上,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有几条,便是黄琼也不得不拍手称赞,心中暗赞这小子的确也是眼光独到。

    放下手中的这些折子,黄琼将其中实在不行的折子挑出来之后,将其余二子批完的折子丢还给他们,让他们就按照原来的想法,直接批复就是了。至于挑出来的那些折子,黄琼将二子叫到身边,一本一本的分析,然后再问他们的处理意见。相对于几乎一点就通,甚至在一些不同意见上,还敢于与黄琼争论几句皇次子。皇长子不仅不敢争辩,还拼命引用书中的话。

    看着总想着在书中寻找解释的皇长子,黄琼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失望。不过,总认为不能一棒子将人打死,总是要给孩子一个改变机会的黄琼,摸了摸皇长子的脑袋,轻声的道:“儿子,记住父皇的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是让人开阔眼界,明白道理的,知道什么是是非对错。但不是让你们生搬硬套,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去书中寻找出处,甚至是解释的。”

    “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不断的在生,书中没有的新鲜事物。书中都没有写过,你又怎么去书中寻找出处?就像是棉花,怎么种植收获加工,乃至纺成布,历代农书中那本写过?父皇提出的治河方略之中,开挖多条新河道,增大原有行洪地方的湖水面积,甚至在经常决口的地方,设置泄洪区。这些治河方略之中,那本曾经提起过?新鲜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出现。”

    “书中没有记载,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后来者从头去摸索。书也都是人写的,而只要是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便是有自己的局限性。书中的道理,只能是作为引导我们做事的方向,行动的规范,却不能成为桎梏我们思想的枷锁。若是所有的,你从未见过的事物,都要从书中寻找出处,那就成了读死书了。这也是正是我们的前辈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所在。”

    说罢,看着听罢自己的话,陷入苦苦思索的长子,黄琼放下手中的折子,对着两个儿子道:“若是寻常的人,这种死教条一般的读书方式倒也罢了。他最多害的是自己家人。但你们不行,你们是朕的儿子,是皇子。将来要担负着为天下百姓谋福的事情。原本朕还想着,你们都十三岁了,该让你们选择自己的喜好了。但现在看,你们更需要是去体验民间的疾苦。”

    “你们两个,书院和军营都不用去了。朕将这大齐一分为二,你们两个每人带上几个侍卫微服巡游一方。朕给你们两年时间,去游历这个天下。沿途的风土人情,百姓的富庶与贫穷,官府的所作所为,都要给朕呈报上来。但沿途不许与任何官府发生联系,也不许暴露自己的身份。你们这次出巡,就是游历学子。此次游历时,只带耳朵不许带嘴巴,更不许干涉地方。”

    “每半年回京一次,汇报你们出游的总结,并拿出地方上,所发现问题的原因,以及你们自认为合适的解决方案。记住,沿途不许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尤其是老大,你不许给朕去访什么大儒,更不许去找什么书院。要切切实实的沉到最下面,体验最低层百姓的疾苦和辛酸。朕知道,你们两个自幼便与锦姐习武,虽说不算高手,可只要别太张扬,自保却是没有问题。”

    听着黄琼的要求,在看着说这番话时,父亲极其严肃的表情,小哥俩都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在挥手示意两个儿子下去后,黄琼却疲惫的捏了捏鼻梁。之前表面上虽说没有说什么,但实则在心中却是已经对这个长子,有些忍耐不住的失望。书生气如此重的人,自己又如何能将这个万里江山,以及亿兆子民交给他?这次外出游历,也算是自己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若是回来之后还是这个样子,也就别怨自己的这个做父皇的偏心,越过他这个长子了。只是常言道三岁看到老,这孩子如今都已经十三岁了,还能改变这个尽信书的毛病吗?恐怕真的很难。十三岁独自外出游历,的确还有早。但谁让他们是自己的儿子,是这大齐朝将来要继承这万里江山安危,以及亿兆百姓福祉。从一落草开始,便要担负责任的皇长子与皇次子?

    自己派他们出巡,体验民间疾苦,这只是要加速他们成长与成熟,更是要在二人之中优中选优,应该不算拔苗助长吧。当然,黄琼也知道,这个时候就确定两个儿子之中,究竟那个将来接掌自己的位置,还有些过早。包括册立太子,都还相当过早。自己年纪才二十多,还不到三十,又不是当年老爷子那个时候,为了固国本让天下安心,才急匆匆的册立国之储君。

    就在黄琼想起废太子的时候,殿外却是传来永王急着要见黄琼的奏报。

    看了看天色已经擦黑,听到这个时候一般跑去自己外房那里,开始享受夜生活。便是自己要想召他,都要费一番手脚的永王,居然极其罕见要见自己。不知道这位七哥抽了什么疯,多少有些错愕的黄琼,倒也痛快宣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