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一千八百零九章谈论
    朱瞻基为了能够尽快和书院学子打成一片,把平常华丽的锦袍脱下,专门穿了一身素青长衫。

    摆脱了韩度,朱瞻基没走多远就看到几个学子坐在亭子里面,正在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有时候还下意识地手舞足蹈,看起来争论地很是激烈。

    颇为感兴趣地凑过去,朱瞻基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

    “唐兄此言不妥,说路引限制百姓流动不利工商发展,太言过其实了。这么多年来大明一直都有路引,但是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见此说法大谬......”

    被人如此反驳,姓唐的那人也不恼,笑着喝了一口茶水,“刘兄,百姓的日子的确是一年好过一年,但是这并不是路引的功劳。反而,若是朝廷放开路引,百姓的日子会过得更好。”

    “那你觉得是谁的功劳,百姓的好日子总不能凭空掉下来吧?”姓刘的身躯微微前倾,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百姓过日子靠什么?”唐姓学子没有回答,反而目光在众人当中扫了一圈。

    见大家都陷入沉思没有回答,他才掰着手指头继续说道:“第一,靠食。第二,靠衣。粮食百姓可以自己种,衣衫百姓也是自己织布自己缝,和路引有什么关系?”

    “相反,若是朝廷放开路引,百姓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做工,多挣的这些钱就能够让他们过得更好。”

    姓刘的微微摇头,带着一丝怒意道:“唐茂林

    ,大家都知道你家里是经商开作坊的,你当然希望朝廷放开路引,这样就有更多的人为你家做工吧?”

    唐茂林也不甘示弱,立刻反击道:“我家里是开作坊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的看法是错的。”

    唐茂林大大方方的承认,让一旁的朱瞻基顿时高看他一眼。

    能够进书院求学的肯定都是聪明人,但是聪明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毛病。那就是在遇到别人质问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坦然承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狡辩或者是诡辩。

    因为以他们的聪明脑子,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辩解的理由。

    像唐茂林这样直来直去的聪明人,比较少。

    就在朱瞻基看向唐茂林的时候,他的话语没有丝毫停歇,接连不断地吐露出来,“我家的作坊一来向朝廷如数交税,二来从不克扣来作坊做工人的工钱。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作坊做工,这样他们也可以挣到钱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

    “而因为路引的限制,导致很多百姓在农闲的时候只能够待在家里。挣不到一文钱不说,还要白白吃掉不少的粮食。刘子雍,你可知道,对于百姓来说,每日的一日三餐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耗?而来作坊做工,不仅三餐有了着落,甚至偶尔还有肉吃,怎么也比窝在家里不出门的强。”

    朱瞻基听得频频点头,他可不是身居宫中不知道民间疾苦的人,对于百姓的生活他也有着一

    定的了解。对于百姓来说,农闲时候就是在白白消耗粮食。很多百姓这个时候都会选择尽量少吃一点,只要饿不死能够熬过去就行了。

    “虽然如此,但你这希望朝廷放开路引,还不是为了你家作坊能够赚更多的钱吗?”刘子雍一副揭穿唐茂林别有用心的样子。

    唐茂林端起茶盏呷了一口,面对刘子雍的咄咄逼人反而笑了起来:“看你这话说的,你家倒是耕读传家,但是也没有见你家不收佃户的租子啊。我家只要没有亏待那些百姓,赚钱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你!”刘子雍有些恼怒,从小他父亲就告诉他耕读传家的高贵,但是在唐茂林口中却成了和商贾一样的行径,这如何不让他恼怒?

    但是他偏偏又找不到理由反驳,除非他咬牙说他家就是不收租,就是为百姓谋福利。

    可是这话他不能说,说了的话,回去还不被他老爹打断腿?

    “可是路引乃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不是想改就能改的。恐怕就连皇上,都不会同意更改路引之策。”

    刘子雍见辩论不过唐茂林干脆直接说路引不可能改,也算是从唐茂林身上搬回一筹。

    唐茂林眉头一皱,的确是这样,不管他有多么希望朝廷能够放开路引,哪怕是稍微放开一点也行。但是朝廷却从来没有丝毫要放开路引的迹象,甚至都没有人提起过。

    不过没有人提起过,难道就是对的吗?难道就不

    能够有人提出来吗?

    没有人提,那就我来提!

    我辈书院学子,自当一往无前!

    唐茂林下定决心,等到他高中之后,一定要向朝廷提出更改路引。

    而眼下,他却需要驳斥刘子雍的谬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高祖皇上建立路引制度的时候,正值天下刚刚平定,残元势力和心怀叵测之辈隐藏在百姓当中,所以才需要路引将百姓限制于一地,方便朝廷管理。”

    “可是现如今已经数十年过去,天下早已稳如泰山,自然不能再行当时之法。而且放开路引的确对百姓有利无害,万万不可因噎废食。”

    “唐兄此言有理,天下未曾有亘古不变之法,时移事易,路引的确是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另外一人点头赞同。

    刘子雍侧头看向他,皱眉问道:“鲁兄也赞同更改路引?”

    “不是我赞同。”鲁万生笑着摇头,“正如唐兄说的那样,放开路引对百姓有利无害。即便是现在不放开,终究有一天朝廷也会放开的,这是大势所趋!”

    大势所趋!

    听到这四个字,朱瞻基的眼睛猛地一亮,立刻把目光放到这位乍眼一看平平无奇的人身上。

    能够从别人的争论当中看到大势,这份眼力远超普通人非常不简单。

    当朱瞻基看向此人的时候,此人也注意到了他。

    微微拱手,笑着朝朱瞻基问道:“在下鲁万生,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哈哈,鲁兄客气。”

    朱瞻基拱手回礼,脱口而出:“在下......在下姓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