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赌什么?”
想都没想,范彬彬答应。
张粤想了想道:“我也没想好赌什么,反正咱俩先赌着。”
范彬彬年纪不大,脑瓜子转的很快:“没问题啊,我也没想好赌什么,不许赖账,来,拉个钩。”
她不傻,事先没押赌注,等赢了随便说什么都可以,明显优势更大。
当然,要是输了,那也亏大了,但根据她这些天的了解,想必张粤赢了也不会提什么过分要求。
“拉钩!”张粤伸出小拇指和范彬彬正式打赌。
两人都觉得胜券在握。
三月,春暖花开,小李飞刀剧组,龙虎武师入场。
班底是袁八爷的袁家班,这个团队张粤并不陌生,水浒传的时候还合作过。
当时导演给他安排了一个龙虎武师学习武松的武打套路。
这次,人群中再次见到那位武师,一根烟功夫,两人的关系再次回到去年的这个时候。
龙虎武师入场后,袁八爷把有武打戏的演员都召集到一起,统一培训武术套路。
古龙小说嘛,主要是剑术方面的培训。
培训第一天张粤就领到一柄剑,两块竹片架着一块铁片,手柄处有布条缠绕。
这就是男二号阿飞的剑。
小说中,每个轻视他的人都死了。
李寻欢曾经说过,能杀人的就是好剑。
作为本剧男二号,张粤有幸得到袁八爷的亲自指点。
“我知道你,塔沟武校毕业的,我对你的要求有三点,第一,尽量不要用替身,第二,武打潇洒,漂亮,第三,剑法一定要快,气势凌厉,动作简洁。”
“八爷,我尽量。”张粤也不敢夸下海口打包票。
他最擅长的是表演,功夫反倒是其次。
武打这一行一点都不简单,根本没有捷径可走,全靠千百遍的练习和每日的苦修。
比如凌空侧翻一周半,落地刺剑再侧翻,就这个简单动作,基础不好的人十天半月都不一定拿得下来。
塔沟武校两年半的学习,张粤的武打功底比普通人厉害许多,但和专业的比不了。
袁八爷给的任务对他来说一点不轻松。
“抬腿用腹肌发力,落地要轻松。”
“游龙探海身子要柔软,呈现出美感,这一剑是格挡,剑到胸前……”
龙虎武师入组后,张粤每天的工作除了剧本围读外又多了一个练武。
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小李飞刀开机。
张粤第一次参加开机仪式。
黄道吉日,拜神,祭猪头,上香,放鞭炮,一个环节都没落下。
作为男二号,张粤的位置自然是在第一排,手上举着香跟着众人一起鞠躬,然后轮流上香。
接着是导演发红包。
象征性的十几块钱。
范彬彬在一旁看得眼馋,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她没能跟着一起拜神,导演说她生肖犯冲不能拜,她心底把导演族谱都给问候了一遍。
“给你!”开机仪式结束,张粤把红包给了范彬彬。
“谢谢粤哥。”收到红包,范彬彬开心。
“别光嘴巴谢啊,也不表示表示。”
“啊。”
“请我吃顿饭怎么样?”
“好啊,包在我身上。”
说完,范彬彬把红包打开,看到只是十几块钱,银牙都快咬碎了,追着张粤骂,说她骗小孩。
次日,小李飞刀开拍。
第一个镜头自然是男主焦恩骏的。
片场,一干演员都画了古妆,戴起假发头套。
影视圈有句话叫做古装才是检验帅哥美女的标准,古装扮相上身,众人的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
首先是焦恩骏,现代装扮下的他并不算帅,但古装上身,直接帅爆。
哪怕是顶着泡面头,依旧是帅得没边,肉眼可见的,他身边聚集了不少美女和群演。
连范彬彬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相比之下张粤这边要逊色几分,为了不抢主角风头,他的发饰和服装没有那么精致。
但定眼一瞧,依旧是个帅哥无疑。
比起男主,女生那边更是争奇斗艳,各有各的美。
张粤挺佩服这个年代的服装造型师,虽然条件简陋,但人家真是用心在做。
林诗音,林仙儿,惊鸿仙子,孙小红,杏儿,每个人的服装都不一样,不只是服装不同,发型也不同,甚至头上的发饰也没有一样的。
不像十几年后的古装片,清一色白色孝服,发型也都是同一条流水线出来的。
“小李飞刀,第一场,第一镜,action!”
“茫茫乾坤起纷争,江湖色变任浮沉,神魔乱舞惊天地,英雄儿女显其形……”
第一场戏是酒楼,天机老人和年幼的孙女孙小红充当说书人。
人群中,刚赶考完的李寻欢在独自吃酒菜,被江湖人士围攻的剧情。
这场戏动用上百个群演,酒楼的每一座都坐满人,跑堂的小二穿梭其中。
“粤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了吧。”范彬彬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张粤身后:“没开拍之前她们都围着你转,现在全跑去看焦叔了,就我还真心不改。”
张粤坐在马扎上看剧本,头也不抬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刚看回来。”
“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行为被拆穿,范彬彬一点不尴尬:“焦叔是出了名的古装美男子,多看两眼很正常,但你放心,我永远是你的忠实粉丝。”
“我谢谢你了。”张粤抬头瞟了眼范彬彬,说道:“你的古装也很好看。”
“咱俩就别互捧了。”
张粤笑笑不说话,一直到十几年后,范彬彬在古装领域都是实打实的扛把子。
只是现在她没演主角,服道化在用在她身上的笔墨不多罢了,整个人就是一丫鬟打扮。
但若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她的眼神清澈,很是灵动,已经隐隐约有女主的气质了。
“帮我看着点,我去候场。”
把剧本往小马扎上一放,张粤起身朝着场边走去。
范彬彬一屁股坐在马扎上,随意翻了一下剧本,发现全是红色水性笔做的笔记。
剧本围读的时候她就知道张粤对表演的理解深刻,但看到这些笔记,她承认,自己了解的还是不够深。
翻看许久,估摸着快到张粤上场,她合上剧本,小跑到场外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