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7章 归田于民
    书房内陷入了沉默,澹台衍和段凰都没有接话,但他们心中清楚,顾北柠的推测不无道理。

    尽管这是一个无比愚蠢、又无比荒唐的计划。

    一旦这个计划奏效,意味着什么?

    北地边境数千里防线将会失守,国土沦陷,边境二十万子民将会沦落为匈奴铁骑之下的奴隶。

    而未能护住一方百姓的段凰跟贺兰军,会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镇北侯府曾经的荣光将就此抹杀,成为天兖王朝的罪人,罄竹难书。

    所有一切的牺牲和代价,都只是为了平息帝王的猜忌。

    段凰面无表情地扯了扯嘴角,黝黑沉静的瞳孔中倒映着塞北呼啸的狂风。

    “镇北侯府若想反,谁又能拦得住?”

    语气不屑又轻蔑。

    顾北柠意外地看向她,从她的语气中体察到了些许别的意味。

    她原以为忠君爱国是刻在段凰骨子里的烙印,所以她先前对“调军换防”的反应才会如此平静。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她能够坦然地接受君王一切差遣调配。

    然而如今看来,却并非如此。

    段凰只是纯粹地没有君臣的概念,她并未将昭仁帝视作她效忠的君主,所以纵是有再多的猜疑忌惮,她也无甚所谓。

    她所效忠的并非帝王,而是凉州百姓。

    所以对方以凉州百姓之生死安危做赌注,才会如此令她震怒。

    “一千八百四十七……”

    “什么?”

    “那场战争中,有一千八百四十七个子弟兵战死沙场。”

    他们是母亲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

    一千八百四十七条人命背后,是一千八百四十七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总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澹台衍抬眸看向她,不放心地问道:“你打算做什么?”

    “澹台境不是想把手伸进军中,利用军队生事吗?我满足他。”

    直到此刻,顾北柠才意识到澹台衍为何要将白玉京隔绝在外。

    他在保护他,准确地说,他在保护东阳侯府。

    朝中之事,不过是算计人心、党同伐异,更多的其实是笔杆子之间的较量。

    但如今军中势力被牵扯其中,这盘棋,便多了无数难以预计的复杂因素。

    他想将东阳侯府从这摊浑水中摘出来。

    顾北柠反复琢磨着澹台衍的想法,意识到他和东阳侯府之间,存在一种隐秘且与众不同的联结。

    这里面,尚有她不得而知的秘密。

    ……

    段凰并未在琅嬛苑久待,她甚至连晚膳都没留下吃,便行色匆匆地离开了。

    没有透露她的计划安排,也没有透露她的去向。

    干脆、果决,丝毫不拖泥带水。

    与顾北柠不同,她有自己的人手和力量,不需要利用澹台衍借力打力。

    她手提陌刀翻身上马,半张脸隐在西沉的太阳之中,为她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

    “燕京见,莫送。”

    飞驰的骏马很快就消失在了道路尽头,一如她来的时候。

    ……

    “隐匿荆州的神武军逃兵,与调军换防一事可有干系?”

    澹台衍缓缓摇摇头,这两件事中隐藏的牵扯,他暂时也尚未想通,他需要更多可供推敲的线索。

    “说不定郡主会在我们之前查清前后因果,届时,就不需要我们费心了。”

    顾北柠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有些心烦意乱:“但愿如此吧。”

    她喜欢变数,变数意味着挑战和刺激;但她不喜欢这种一无所知的变数,一无所知代表着不易察觉的危险。

    而不易察觉的危险,代表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代表着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这种必须时时刻刻小心提防的忧烦,会织成一张细密的蛛网,束缚住她所有的心神和行动。

    她不该在此事上耗费太多注意力。

    “对了,”提及荆州,她突然想起一件被她遗漏的事情,“荆州清丈田亩一事,可还顺利?”

    提及此事,澹台衍难得露出了笑脸,他笑着摇摇头,感叹道:“金铮鸣把荆州搞得人仰马翻,他在金陵没能使出的力气,全部发泄在了田亩清丈上。”

    他把云旗唤进来,令他去取这些日子以来,金铮鸣送至金陵的密函。

    ……

    顾北柠一封封看下去,越看越吃惊,心底那种隐隐的不安和烦躁逐渐被冲散,这位征税御史,实在是非同凡响。

    重新清丈田亩说起来容易,不过是拿着量弓丈量一下各家有几亩地,然后登记造册,重建鱼鳞册而已。

    可问题在于,田亩数量,与缴税金额息息相关。

    而天下所有事,一旦与钱扯上关系,就会变得复杂棘手。

    普通小百姓还好,尤其是明明早已被兼并了土地,却还要按照鱼鳞册上的登记的数量缴纳田亩税的百姓。

    他们只会积极配合金铮鸣。

    问题出在当地的豪强大户上。

    以寿恩伯府为例,寿恩伯名下土地不少于两千亩,每年从这片土地上榨取钱银无数,却一文钱也不曾上缴朝廷。

    贪墨赈灾银一事败露以后,寿恩伯府上下被尽数押解进京候审,寿恩伯府名下的土地,自然要收归朝廷。

    而收归朝廷的土地,一般只有两个去向:一是充作皇田,其产出收益尽数收入陛下私库;二是作为赏赐,重新赐给其他勋侯大臣。

    如今天下太平、物阜民丰,昭仁帝私库充盈,并不需要这两千亩土地。

    于是一时之间,荆州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乃至已经致仕返乡的旧臣,都纷纷盯住了这两千亩土地。

    即便不能一口吞下,能够分得一杯羹也十分不错。

    可这一次,金铮鸣却打破了规矩。

    他找到了新任荆州刺史周隽,在未上奏章请旨的前提下,自作主张,将从寿恩伯府没收的土地,尽数分给了缺田少亩的穷苦百姓。

    金铮鸣的道理也很简单,本就是巧取豪夺从百姓手中兼并来的土地,自然要归田于民。

    此举立刻打破了荆州目前勉强维系的政治平衡。

    一方面普罗大众纷纷鼓掌欢庆,恨不得给这位“当代包青天”立一座生词牌坊。

    另一方面,荆州地方的豪强大户,无论是官是商,纷纷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憋着股劲儿想要把金铮鸣赶走。

    他们立誓,要让这个讨人嫌的征税御史,灰头土脸地滚出荆州。

    一时间,金铮鸣处境堪忧。

    喜欢证道:山河万里请大家收藏:证道:山河万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证道:山河万里请大家收藏:证道:山河万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