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四章 广开言路
    大兴宫显德殿

    这日早朝,一身黄色龙袍的李世民头戴翼善冠正襟危坐在大殿前方的椅子上,文武百官则跪坐在下方的垫子上。

    李世民双手搭在扶手上,在群众中扫视一圈,开口道:“朕登基也有几日了,这几天朕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今天朕就来跟你们探讨一下,朕这个新皇登基,第一件事该做什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群臣面面相觑,这时魏征起身来到大殿中央,冲着李世民一行礼,道:“臣有建议。”

    “魏征,那你说说吧。”

    “是。臣觉得陛下登基后有两件事首当其冲。第一件就是要正己律己。怀瑾握瑜,风禾尽起。身正,则国正,人心就会归附。所以,身正尤为重要,正己才可以化人。”

    李世民赞同地点点头,道:“正己化人,嗯,魏征说得对,咱们大唐已建立九年,时间尚短,民心还没有完全归顺。收服民心是第一大要事。这个朕接受。魏征,那第二件事呢?”

    “回陛下,第二件事就是广开直言之路,允许大臣各抒己见,直言不讳。陛下虽贵为天子,但也是肉身凡胎,难免有处置不公,徇私武断之时,一旦决策失误,恐有误国误民之嫌。这个时候若有臣子向陛下直言进谏,规劝陛下的行为,指出失当之处,陛下又肯幡然醒悟,则就不会下达错误的政令,也就不会贻害国家百姓了。所以,开直言之路,百无禁忌,允许臣子自由发言,才是当务之急!”

    李世民不悦地皱了下眉,这个魏征还真是直言直语,当着群臣的面就说他会误国误民,丝毫不给他留面子,他可是皇帝,不是平头百姓。

    长孙无忌瞥了眼李世民,见其面色不佳,猜出其心中所想,便指向殿中央的魏征,怒斥道:“魏征,你居然对陛下出言不逊,什么徇私武断,什么误国误民,你在公然辱骂陛下,陛下是何等的英明神武,哪会出现你说的这种事情,你是在对陛下大不敬。”

    长孙无忌转而看向李世民,双手抱拳,恭敬道:“陛下,臣请求治魏征一个大不敬之罪。”

    “臣附议,魏征实在猖狂,在朝堂上就公然对陛下不敬,毫无臣子之礼,应该严惩。”左仆射裴寂道。

    “对啊,要严惩。”

    “太不像话了。”众臣纷纷附和一声。

    魏征面无惧色,双手抱拳,恭敬道:“陛下,臣并非辱骂陛下,也不是不敬,臣只不过说出了肺腑之言,臣是为陛下为大唐社稷着想,还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瞥了眼魏征,又扫视一圈群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道:“当初朕还是太子时,魏征就告诉朕,他这个人性子耿直,快人快语,怕会冲撞了朕,朕当时不以为意,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但朕答应过魏征,只要他提出的建议合情合理,有助于国家发展,朕就会采纳,也会原谅他的耿直。”

    李世民顿了顿,继续道:“刚才魏征说的第二件事,广开直言之路,朕觉得势在必行。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前朝大隋享国38年,曾经盛世一时,可最后还是大厦崩塌,为何如此?跟隋炀帝有很大关联。隋炀帝这个人,他的骄奢淫逸就不提了,今天朕重点说一下其他的,这个人极其地好大喜功,只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每次有臣子进谏盗匪作乱之事,必遭到隋炀帝怒斥,还会被削官削爵,甚至被诛灭三族。这使得隋朝的臣子们个个如履薄冰,也不再进言,每天面对隋炀帝只能说一下奢华赞美之词。久而久之,隋炀帝便对外面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可能到他缢死的那一天,都不知这天下已有几人称帝。”

    “你们有很多人就是大隋的臣子,如今又变成我大唐的臣子,你们见证了大隋的兴衰陨落,这样一个帝国,没几年就轰然倒塌,令人唏嘘!前朝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我们要引以为戒,不可重蹈覆辙。朕也不是隋炀帝,不可蒙蔽视听.所以,魏征的谏言很好,是要广开直言之路,朕要听臣子说话,要听实话真话。”

    “陛下圣明。”众人纷纷齐声道。

    李世民看向魏征,道:“你进谏有功,朕封你为谏议大夫,以后你就直言不讳,指出朕的过失和任何不当之处,朕一定虚心接受。”

    “是,臣谢过陛下。”魏征冲着李世民恭敬地一行礼,便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跪坐下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