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外,钟山之巅。
早有礼部在此设立好了祭坛。
祭坛之上有大鼎立于其上,前方摆设有贡品香案。
朱允熥乘坐龙辇在百步之外便停了下来,在马三宝的搀扶之下缓步走下马车。
“请新帝登祭天台,祷告皇天。”陈敬的声音响彻。
朱允熥目光在祭坛之上停留片刻,松开马三宝独自朝着祭坛走去。
祭坛总共四十五级台阶,取九五之数。
朱允熥缓步而上,在百官注视之下来到大鼎之前。
早有准备好的三根燃烧递到朱允熥手中。
接过燃香之后,朱允熥神色变得肃穆异常,双手捧于胸前。
下一刻,如同洪钟大吕般的声音自朱允熥的口中传荡四方。
维天运洪武二十五年,岁次癸酉,大明皇帝朱允熥,谨以虔诚之心,昭告于皇天上帝:
朕以幼冲之龄,荷天地之洪恩,承皇祖太祖高皇帝之遗烈,嗣登大宝,统御寰宇。自受命以来,夙夜兢兢,惟恐弗胜,思以德配天,以仁化民。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感四时之有序,念万物之咸亨,特率群臣,虔备牲帛,昭告于昊天上帝。
伏惟皇天上帝,至仁至圣,覆育群生,监观下土。朕虽不敏,敢不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愿上帝垂鉴,佑我社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朕当竭诚尽智,以答天庥,以慰民望。
兹以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五日,谨择吉时,率文武百官,恭行祭天之礼,敬献牲醴,虔陈祝文。伏愿皇天上帝,歆享明禋,降福穰穰,永保我邦家之昌盛,永佑我黎庶之安康。
次岁改元天威,特此敬告皇天上帝。
……
天威乃是朱允熥的年号。
礼部总共拟定了八个年号,其中甚至还包括建文、永乐、天启、永昌和昭武这些;不过朱允熥最后还是选择了最为霸气的天威。
天威,顾名思义:天赐威严。
象征着皇权的权威如同老天一般不可撼动,足以威压四方。
朱允熥念完祷告词,恭敬三拜九叩之后将燃烧插入香炉之中,缓缓转身面向百官。
百官在这一刻似乎是感受到了真正的天子威压,轰然跪地山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熥目光从所有官员身上扫过,胸口一股豪气骤然间升起。
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是大明真正的第二代皇帝了。
从这一刻开始,他将掌握大明数千万百姓生杀予夺,掌握着大明周遭国家的生死存亡。
当然同样朱允熥的肩头也要扛起大明这座帝国的荣辱兴衰,承担起大明数千万百姓未来的幸福。
往前走,每一步都必须要小心翼翼,因为哪怕是他的一句话,一个很细微的决定都足以影响大明乃至世界的格局。
“请陛下回宫。”陈敬的声音再次响起。
紧随而后的是勋贵们激动的高昂声音;“请陛下回宫。”
百官也跟着高呼;“请陛下回宫。”
朱允熥这才从祭坛之上走下,缓步朝着龙辇走去。
上了龙辇,天子仪仗再次朝着应天城返回。
沿途百姓们都是激动地拥簇着仪仗队伍,甚至还有胆大的孩童靠近队伍仔细去观看朱允熥的相貌。
马三宝站立在龙辇的车辕之上,双手伸进竹筐之中抓出两把红包沿途朝着孩童们撒了出去。
红包是朱允熥特意吩咐的,身为现代人大喜之日自然是要发红包,要不然总感觉有些不圆满。
孩童们捡到红包更是笑逐颜开,一路走一路都在呼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出城的时候仪仗队走的是太平门,但返回的时候因为不能走回头路故而特意绕了一圈,走的是正阳门。
由正阳门进入应天,再经过前门大街就到了午门,也就是大明洪武门。
就在队伍即将抵达洪武门的时候,一骑快马飞奔而来。
行至龙辇之前,宋忠飞身从马上一跃而下,重重落在龙辇前方跪下。
“陛下,洪武门外有大量学子聚集,已经堵住了入宫的通道,臣请陛下示下。”
嘶~
宋忠的声音不小,跟随在龙辇后方的百官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听到了。
文官集团之中不少人当即就是面色大变,尤其是以詹徽为首的一些六部主官,更是已经在人群中搜索了起来。
同为文官,他们自然是知道这种手段只有文官才能够使得出来。
而且昨日他们也听到了有人在联系学子和商贾的传言,只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如此丧心病狂,竟然敢在皇帝登基大典之时如此做。
而武将集团则就没那么多想法了。
蓝玉今日腰挎佩剑,身披簪金明光铠,本就已经将他衬托得威严无比,听闻竟然有人敢堵住午门道路,一怒之下更是让人不敢直视。
“陛下,让臣去,最多一盏茶,臣定能让那些不开眼的家伙全部杀光。”
一开口就是血流成河,真不愧是大明战神。
其余大明的勋贵也是不甘落后,纷纷摸着自己的武器上前请命。
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家伙,开口就和蓝玉一般要将那些不开眼的家伙全部杀干净。
反倒是朱允熥坐在龙辇之上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似乎是没有受到半点影响一般。
“舅爷,何必惊慌!且随朕去看看再说。”
说完朱允熥直接闭上了眼睛,好似周遭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
文官队伍之中,张姓官员等人见状嘴角轻轻扯了扯,眼神交流中都能看到一阵喜色。
没错,他们就是故意安排在今天这个时候为难朱允熥的。
他们知道朱允熥有蓝玉那么那群杀才得支持,可今日可是登基大典,朱允熥就算是再怎么样也绝对不敢动杀心的。
临街的二楼之上。
朱元璋将朱允熥的一举一动收入眼底,有些微微皱眉道:“唉!这孩子还是太过仁慈了,人家都欺到头上,他竟然还这般淡然……”
说完转身,用托孤般眼神看向傅友德;
“惟学!等咱走了之后,你记得时常提点允熥,身为帝王切记不可有妇人之仁才是。”
“是!微臣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