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3章 黄历上世 工地开工
    杨依依花了三四天时间,才勉强定了稿。第五日晚上又抄写了一遍,写了一封信,让李夫人一并给杨荆送去。杨荆收到信一看,知道了杨依依的意思。找到王咏,把《三字经》燕朝本及注释给他看。王咏认真阅读了,直叫好:“好,真是大才!越是启蒙书,越要大家作。不知这位是哪处的大家?”

    杨荆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王咏惊道:“是你作的,没想到,杨兄有这般大才?只是这个字不是你写的,一笔一画,东倒西歪的。”

    杨荆笑了:“字是我七妹的,她抄写的。说是一位叫王应麟的先生写的,她改编了一下。王先生虽大材,但有些缘故,不能见容于俗世。只这一作品留世,又有许多不和时宜之处,七妹改了不少,想刻印了用于蒙学,但不能提王先生的名,让假作是王兄的作品。”

    王咏道:“不可,我怎能剽窃别家作品假自己所作,这与贼盗何异?”

    杨荆道:“七妹是怕这作品发行,必然有些人要追究谁人所作。她又说不明白,这王应麟先生又没留下其他作品,生平也没人知道。难得你与先生同姓,又是书香门第出来的俊才,也在教蒙学,托成你所作更为合理。”

    王咏再三推辞,杨荆道:“那这书只有两个下场,一是烧毁,二是束之高阁。终是无法现世。”王咏听了觉得很可惜。

    杨荆道:“我知王兄清高,不愿如此。但王兄应了,有几个好处,一是此书发行,让更多蒙童受益。二是,对王兄进国子监大有益处。三是,有利可图,七妹说图书馆开业后,送你一个终身看书的资格。”

    王咏听了这话叹口气:“这怕是我今生最大的把柄了。作者还是写王应麟吧。如果发行顺利,没人追问就算了,实在有人寻根究底,我就含糊应了。”

    杨荆道:“那就请王兄赶紧抄写两遍,一遍给你留着,一遍作印刷的底稿。王兄也要背熟了。”王咏只能点点头。

    又过了两日,王咏把书抄完了,也背熟了。杨荆拿着印刷底稿去找封长青。封长青见了他,难得的露出笑脸。杨荆乐了:“难得见封兄笑容满面,必是有什么喜事,想来是进展顺利。”

    封长青道:“明年的黄历雕刻了两套版,印了五千本。遵七小姐嘱咐,在背页上印了广告,宣传我们的印刷厂。”

    杨荆拿过一本黄历,薄薄的三十六页,每一页上写十天的的内容。红色封皮印了年号,红色封尾上面写了印了广告:长青印刷厂,承接印书、印贴、印经、各种印刷物。印刷清晰,质量上好。厂址:中兴城东南角曲池坊。负责人:封长青 下角写了订价:二十文钱。

    当天晚上,杨依依,老夫人,李夫人都看到了这本印刷的黄历,这是第一次印刷的作品,大家都很高兴。李夫人出钱买了五百本,要赠送给有生意来往的人。老夫人也买下五百本,说送给亲朋好友。杨依依让杨荆负责销售,杨荆一面安排人去东西两市售卖,一方面安排加印三千本。

    李家的银车总算是到了,按杨依依的要求,分成了三份。先秘密地把杨依依要的黄金送到纤秀坊,杨荆、杨茴做了一回苦力,帮杨依依把钱送入秘室。老夫人也着人清点了钱数,放到自己的私库里,剩下的钱送到杨荆院里,让荆哥儿代为保管。

    曲池坊找水很顺利,司农寺的人很给力,找准水脉,雇佣了六十个专业的掏井人,只用了二十几日,共打了六口深井,车马店里一口,街正中花坛位置打了一口,印刷厂东北角一口,西南角一口。说书院一口,图书馆一口。老夫人给人结算了工钱,让人记了账。

    李家也很给力,第一批白灰、砖瓦、沙石,已经到了,让人给搬进曲池坊,堆成了小山。找了十几个退伍的中年军士轮流看守。

    宇文基来拜望过老夫人,把画好的图纸给老夫人和杨依依看。老夫人也不大懂营建,只说一切拜托宇文大人。宇文基笑道:“现在开始冷了,就抓紧时间先建车马店。图书馆年前只能打了地基,起个高台,等开春了再盖主体工程。”老夫人与杨依依都点了头。

    杨依依与杨荆商议,开工在即,工地上伙食的安排要马上落实。杨荆便让人在准备建说书院的地方,用竹木、油布搭起临时的厨房。厨房里盘上五个大灶,支起五口大铁锅。盘了三个大烤炉,搭了两个大案板,备齐了灶具。又向木工行订了两千个大木碗,两千个木碟子。向竹器行订了两千双筷子。

    李夫人名下有粮店,讲好每日送来五斗粟米,一百五十斗粗麦粉,五十斤腌萝卜条。又向一家名声好的肉肆订好货,每日要两扇猪肉,要求肉都切成两斤左右的方块,骨头剁成块。

    杨依依想了一下,准备买几个厨师、厨娘,现在可以为工地的工人做做饭。工程建完以后正好给车马店的厨房服务。这日有空,又跟着杨荆去了西市的牙行。

    张管事与这两位都熟悉了,一看就知道有生意上门。笑着就迎上去:“杨三公子,杨七小姐。真是贵客到了,快请坐。今日是有什么好买卖来照顾我们呢?”

    

    喜欢命轮运转,依依不舍请大家收藏:命轮运转,依依不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杨依依这会手有余钱,痛快地道:“买会做饭的厨子,要身体健康,手脚利索,讲究卫生,人也灵巧的。大约十来个吧。”

    张管事笑道:“七小姐,请问,厨艺到什么水平才理想?要男还是要女?我这里什么人都有,但是专业大厨师没有。就是有些能做家常便饭的,身体健康,人勤快还听话。”

    说着让人带上来三十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上去收拾的还干净。杨依依本来也不是要找多高明的厨师,有些做饭经验就行,以后还要调教一下。就问:“有没有善于做蒸饼的?”有一大半举了手,杨依依挑了几个面善,有眼缘的,三十来岁厨娘。

    杨依依问了来历,有一个女子姓陆,在前张太仆家专做面点。张太仆因卷入静王谋反事件,被贬了官,举家外迁,出卖了一部分下人,她是其中一员。

    另一全姓介,在一家点心行做过几年。她命苦,娘家的人绝了。丈夫不是东西,嫌弃她只生了两个女儿,欺负她娘家无人把她卖到牙行。

    又叫第三个厨娘上前,这厨娘跪下肯求:“贵人,我的女儿叫黄小草,也在这个牙行,今年十三岁,可勤快懂事了。能不能一起买了去?”

    杨依依问:“什么情况?”那妇人道:“小妇人姓姜,夫家姓黄,松县小店村的。夫家本就穷困,我夫服兵役,随军南征,失了消息,如今生死不知。家里已是上顿不接下顿。家姑脾气不好,容不下人的,留下孙子,把我与女儿一齐卖了。小草会做家常饭,从六七岁就给我做帮手,缝补浆洗都会的。”

    杨依依问:“哪个是她女儿?我瞧瞧。”张管事让人领上来一个小姑娘,瘦瘦小小的,长得还算清秀,眼神也清明。杨依依就点头让站在母亲身边。暗叹一声,各人命运不同,女子更苦。

    杨依依又问:“谁做过大锅菜,就是给很多人做过饭的?”有七个人举了手,杨依依问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那人姓张,说自己以前在一官员家的外厨房当主厨,给下人们做饭,每顿做五六十人的饭。后来主家出了事,下人们都被发卖了。杨依依点头示意他出列。

    又问一个二十多岁男人,那人说姓白,家里穷,孩子多,十多岁被家里人卖了。一直跟大师傅在平康里的一家教坊做饭,每顿也做四五十人的饭菜。还要时不时帮小厨房给教坊里的姑娘做些下酒菜。后来得罪了那教坊里的花魁,被卖回牙行。杨依依点头让他也出来。

    扫视一下,看中一个年轻男子,男子五官长得很俊朗,个头也高。让近前来问他:“多大了?哪里人?为什么到了这里?”

    男子回答:“小人叫李大秀,今年十八岁,瀛州饶阳人。三岁上母亲过世,父亲马上就继了弦。继母又生了六个孩子,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变得拮据。父亲说我是长子,家里孩子多,没法子,要我自已找出路去。我没有太大本领,就给一家酒坊的厨子当下手,做了一年多。东家嫌我饭量大,不用我了。没办法,总要吃饭,只能卖了自己。”

    杨依依问:“听你讲话,很有条理,你读过书?”

    李大秀道:“原先弟妹少的时候,家里条件还算好,去村学里启了蒙,识得些字,会些简单的术算。”

    杨依依问:“你跟着那两位师傅去工地做饭吧,顺便管理厨房的账目。你要勤快些,我定让你吃饱。”李大秀高兴地跑到两位厨师的身边。

    杨依依总共挑了十二个人,付了六十贯的订金,跟张管事约定,这些人先留在牙行。明日牙行去官府办理手续。三日后,拿这些人的卖身契到纤秀坊六排三号,找封长红拿钱。张管事做成了生意,十分高兴。

    杨依依又问:“我想在青龙坊里买宅子,你这里可有现成的?我想安置这几个厨子。”

    张管事让人取来一个本子,找了一会道:“巧了,还真有。有三处房舍,还是挨着的,都是三进的。原是外地的商户,三家结伴一起来的,买了宅子挨在一起,准备在中兴做茶叶生意。北方人不爱喝茶,生意一直不好。去年年底,几家一商量就回西南了,要做别的生意。临行把房舍都卖给我们牙行了。青龙坊那边有点偏,当地人是不买的。都是外地人来中兴,买个落脚点,图便宜。房子质量一般,安排几个厨子也还行。您买哪一座呀?每一座都是五百七十贯钱。”

    杨依依道:“三座都要,优惠些,总共一千五百贯吧。”

    张管事有点犹豫,杨依依笑:“你也知道那里偏,你定了价,我还不能还价呀?在你手里,还要管理,时间长了还要维修,长期不住人,坏的可快了。”

    张管事想了一下,就要一千六百贯,多少还能赚点,杨七也同意了,双方签了合约,给了钥匙。约定明日由牙行去官府办理手续。过契费先由张管事垫付,事后由杨依依支付。也是三日后,拿房契到纤秀坊一起结算。张管事又做成一件生意,更是高兴。

    

    喜欢命轮运转,依依不舍请大家收藏:命轮运转,依依不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回府途中,杨荆问她:“七妹,你在青龙坊买宅子做什么?那地方多偏啊。”

    杨依依笑:“青龙坊与曲池坊紧挨着,曲池坊里都规划好了,四个大建筑各占一角,没有多余的空间了。以后图书馆开业了,那些工作人员的住宿怎么安置?再有,我要想办一些周边的拓展也要空间。趁着现在没几个人知道图书馆的事,还不赶紧在附近买房产。”

    杨荆道:“我跟四弟现在是没多少钱,都投到印刷厂和图书馆了。你那黄历卖的不错,三舅舅要了二千本,说发给南边的亲朋好友,商行的掌柜、优秀员工等。西市的伙计五天卖了一千三百多本,东市伙计卖了一千九百多本。”

    杨依依道:“明年那些学徒出师了,就印些年画。”

    杨荆笑:“先别说年画,封先生呀真是奇材,那些弟子都能上手了,你那《千字文》已经雕完版了,《三字经》也正在赶工呢。”

    杨依依道:“三日后,青龙坊的房契过来,我还想买二十个丫头,也让她们学印刷。”杨荆道:“为什么是女子学印刷,还是买男孩好管理,体力也更强些。”

    杨依依笑:“这技术又不是高难的,男女都能干,为什么只要男的不要女子?你不知道,男女搭配,干活儿不累。以后柳树他们长大了,也要成家,周边却没有女子,难道都到外边找,我怕技术泄露地太快。”杨荆听完也笑了。

    三日后,张管事领了两个壮汉,带着房契与十二个厨子的身契到了纤秀坊。封长红早得了杨七小姐的吩咐,让三个人进来,接了契约仔细看了,收起来。指挥着两个壮汉到封长红的屋子里抬钱。并嘱咐张管事,直接把厨子都送到青龙坊一排三号去。

    青龙坊里设计的很规整。正中间是一条十字街,把坊内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是二十五栋屋舍,五乘五的格局,中间都有小巷通行。屋舍都是大门朝西,三进小院。杨依依买的屋舍是在西坊门右手小区,第一排挨着的三、四、五号三栋。

    张管事让人把六个人送到三号房,杨荆身边的身边的长寿在这里等着,指挥着几个人把房间院落都打扫了。长寿给众人讲了规矩与任务,也讲了待遇,说小姐吩咐让姜厨娘管这几个人。安排李大秀住了门房,留了钥匙。

    老夫人让人在城外的难民中选了两百多名青壮年,又招了一些轻微伤残的退伍老兵。把名册交给宇文基。宇文基点了名,给众人讲了注意事项。

    李大秀就拿着锣过来,敲了几下,引起大家的注意后,说了供餐与住宿情况。

    名册上有的人,每人发放一套餐具:两个木碗,一个木碟,一双筷子。这套餐具上划个记号,归个人所有,自己清洗并保存,丢失损坏的自己花钱买了补上。

    每日供三餐,敲锣为开餐号,每餐半个时辰,放着沙漏,过时不候。辰时正上工前供早餐半个时辰,内容是每人素蒸饼四个,粟米粥一碗,咸菜一碟。午时半供午餐半个时辰,内容是每人素蒸饼四个,肉烩菜一碗,青菜汤管饱。酉时半下工后供晚餐半个时辰,每人肉蒸饼五个。

    如果不够吃,可自己出钱加购,素蒸饼一文钱一个,肉蒸饼三文钱一个,粥加咸菜一文钱一份。出城回家的,晚餐可以自行带走。

    如果出不了城,需要临时住车马店里将就过夜的,跟李大秀那里登记,只有草席和稻草,须自带被褥。冬日天冷,供火盆,每人每日供柴炭两斤,可自行与人合伙。众人一片欢呼,只说主人家厚道,纷纷去领餐具和今日的早餐。

    李大秀把宇文大人请到隔壁青龙坊三号院一进的待客厅,拿来一个食盒,解释是府中大小姐派人送来的。打开看,是五块丰收团圆饼,两个水梨,两颗煮鸡蛋,一盘酱牛肉,一盘白灼小青菜,一盅豆浆,一罐姜糖饮。宇文基一边吃一边微笑,心里很热。

    工人吃饭特别快,吃完从井里打水洗了碗收起来。分了工具就开干,工程总算是开始了。这些人也实在,看主家仁义,干劲特别大。宇文大人指挥得当,人手足够,只一上午,车马店位置的地基就挖的一多半了。

    杨依依早给厨房分了工:李大秀识字会点术算,负责每天一大早,点收各店送来的粮、油、米、面、菜、调料等。一一入了账,让几个厨工搬到工地的棚子里。其余的时间李大秀领着厨工们打下手,主要负责熬骨头汤,挑水,劈柴,打扫厨房,出垃圾等粗活。

    六个厨娘负责蒸饼,早上去领了东西,早午两餐蒸素蒸饼,下午蒸肉蒸饼。为了方便弄肉馅,杨依依还提前画了图纸,让杨荆找匠园做了一架手动的绞肉机。

    黄小草负责熬粥、择菜。

    白厨师领两个学徒负责处理肉类,上午用杨家专门配好的料包,把肉店送来的肉块煮了,煮七成熟后切成薄片。然后用绞肉机把切成条的肉绞成馅,预备晚餐蒸肉饼时用。

    张厨师是主厨,负责技术指导。让学徒们在李大秀熬好的骨汤里,放入切好的肉片,切成块的白萝卜,切成片的白菘,切成小方块的豆腐,最后放点盐调调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命轮运转,依依不舍请大家收藏:命轮运转,依依不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工人餐不必太精细,量要足,营养够就行。杨家安排的这些个厨子也挺给力。对于这些平日难得吃饱饭的难民来说,有肉有菜还有蒸饼,比过年吃得都好,真是太感动了。

    傍晚下工时,很多工人领了晚餐却舍不得吃,要回去留给家人也借借光。

    李大秀一口气吃了五个大葱猪肉馅的蒸饼,喝了一碗中午剩的骨汤,终于吃饱了,很是满足。黄小草吃了一个肉蒸饼就饱了,她娘却非让她多吃一个,正长身体呢。以前家里穷,又重男轻女的,女儿都没吃饱过,现在也算是掉到福窝里了。

    工程进展的很快,杨依依找时间去看了一回,车马店的地基很结实。除了黄沙漫灌,还用石头围边,三合土夯地。李家送来的木料都是处理过的红松,极好的材料。宇文基请来的几十个木匠也在工地上忙活,有吊线的,有开锯的,有打眼的,有雕刻的,做的梁、椽、门、窗非常规整。杨依依真是满意极了,直嚷着要给师傅们加钱。

    去青龙坊看了三处屋舍,也很满意。问了几个厨师的情况,众人适应的还不错。杨依依每人赏了一颗银豆子,让他们好好干。又对姜厨娘吩咐,让找空儿把四、五两个院子也打扫了,她要买几个小丫头来住,姜厨娘忙答应了。为了好称呼,三个院子起名为风静院、雅赏院、颂咏院。

    杨依依找到杨荆,让他订购一批颜料,再订一批大的木底板,是常规书页的四倍大。杨荆问她要做什么。杨依依道:“我想着,雕版印刷,能雕字,自然也能雕画。这不是快过年了吗?印一批画。”

    杨荆道:“你真敢想,印什么画?书还没印出来呢,还想着印画。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呢?”

    杨依依道:“我今天就去找我母亲,让她画。内容我想过了,世人不都喜欢吉利吗,就画莲年有鱼、万柿如意、节节高升、福运绵长四副吧。”

    杨荆笑了:“这名听着到好,却没见过,叔母画好了让我先瞧瞧。”

    杨依依也笑:“你看没看过百子图?就是那些白白胖胖的童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嬉笑玩闹,配上莲花、金鱼、柿子、玩具之类。”

    杨荆笑道:“看过,上次我三舅家的一个表姐出嫁,穿了一件绣百子图的嫁衣。”

    杨依依道:“对,就那个。选出来一些形象好的,画了图,让封长青雕刻出来轮廓,印成画稿。买几个小丫头,让她们照着母亲画的样板,往里涂色,肯定比一张一张画快的多。过年了,图吉利,买上一两张贴在家里,多喜庆。”杨依依心想,后世,天津那边的杨柳青年画可是出名呢。我现在要试一试,成功了当然好,不成功也没什么。

    杨荆想了想,点点头道:“想法不错。画作都是文人或富人才能拥有的。你要能印画,普通百姓也能买的起了,是件好事。我马上去订画具与大板,你也赶紧找叔母,把画画好。”

    喜欢命轮运转,依依不舍请大家收藏:命轮运转,依依不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