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
- 起源:
-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晋国君主武公次子姬杼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弟弟叔虞,而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国号为晋。晋武公时,封次子姬杼于杨地(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便以杨为姓。
- 赐姓转姓:在古代,因功被赐姓杨的情况不少。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哀牢夷(西南少数民族)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另外,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因屡立战功,被隋文帝赐姓杨。
-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把莫胡卢氏改为杨姓;此外,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杨姓,多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汉文化影响而改的姓。
- 变迁:
- 春秋时期,杨国被晋所灭后,杨姓子孙开始向外迁徙。一部分留在山西,另一部分逐渐向西发展,迁入陕西境内,后来又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比如在秦汉时期,杨姓已广泛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杨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北方战乱频繁,许多杨姓人南迁到长江流域,使得杨姓在南方的分布逐渐扩大。比如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都有了较多的杨姓人口。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杨姓发展迎来新的高峰。这一时期,杨姓出了不少名人高官,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对杨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唐朝时,杨姓更是成为大姓,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 宋元明清时期,杨姓不断繁衍迁徙,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家族。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杨姓人不断向周边地区以及偏远地区扩散,如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等。
- 在内蒙古自治区华北部分的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华北部分,杨姓也有一定的分布。一方面,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如中原地区百姓为躲避战乱等原因向北迁移,带来了杨姓人口;另一方面,一些杨姓家族可能因为经商、戍边等原因来到这里定居。在内蒙古的一些城市、乡村以及草原地区,都能找到杨姓人的身影。比如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的一些社区中,杨姓是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而且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镇、村落中,也有杨姓家族的聚居地,他们在当地已经生活了数代甚至更长时间,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郭姓
- 起源:
- 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 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 12 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 670 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 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
- 变迁:
-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
- 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 58 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
- 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
- 宋元明时期,由于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郭姓人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
- 在内蒙古自治区华北部分的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华北部分,郭姓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历史上,山西、陕西等地与内蒙古相邻,人口的迁徙流动较为频繁。一些郭姓人可能因为经商、移民、戍边等原因来到内蒙古。在内蒙古的一些城市、乡村以及草原地区,都有郭姓人的聚居。比如在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地区,都能找到郭姓家族的踪迹。这些郭姓人在当地逐渐扎根,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郭姓族群。
喜欢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请大家收藏: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孙姓
- 起源:
- 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 源于姬姓:公元前 1055 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孙武、孙膑、孙权等都是孙乙的后裔。
- 源于妫姓和姚姓:舜帝的后裔妫满封于陈国,公元前 672 年,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陈完四世孙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并赐姓孙氏。
- 源于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 源于荀姓:汉朝时,因汉宣帝刘询当了皇帝,为避荀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
- 变迁:
-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春秋时期,姬姓孙氏在卫国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东迁齐国。
- 秦汉以后,孙姓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
- 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
- 在内蒙古自治区华北部分的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华北部分,孙姓也有一定的分布。历史上,山东、河北等地的孙姓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内蒙古。比如在一些历史上的移民潮中,孙姓人随着移民队伍来到这里定居。在内蒙古的一些城市、农村以及牧区,都能找到孙姓人的身影。像赤峰、通辽等地区,孙姓是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这些孙姓人在当地生活、繁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家族群体和文化传统。
高姓
- 起源:
-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以祖父的字为氏,称为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
- 源于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的是楼氏、拔略氏等部落改为高姓。
- 源于满族:满族中有一些姓氏在汉化过程中改为高姓,如高佳氏、郭洛罗氏等。
- 源于羽真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羽真氏,后改为高氏。
- 变迁:
-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早期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在秦汉时期,高姓已分布在山东、河北、陕西等地。
-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姓随着人口的迁徙和民族的融合,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北方的高姓人在这一时期不断南迁,与南方的高姓人相互融合。
- 隋唐时期,高姓发展较为稳定,出现了一些高姓的官员和文人,如高士廉等,对高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宋元明清时期,高姓不断繁衍壮大,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家族。高姓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并且有不少高姓人迁徙到边疆地区和海外。
- 在内蒙古自治区华北部分的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华北部分,高姓也有一定的分布。历史上,河北、山西等地与内蒙古相邻,高姓人可能因为经商、移民、戍边等原因来到这里。在内蒙古的一些城市、乡村以及草原地区,都能找到高姓人的踪迹。比如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的一些社区中,高姓是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这些高姓人在当地生活,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高姓族群。
喜欢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请大家收藏: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