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词来源于何方,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个人观点来看远古社会是肯定没有文化一词的存在,直到封建帝国时期才产生了文化,那么现今的文化和历史中的文化有什么不一样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文化简单来讲就是文学传承,往深层分析来讲就是文人墨客留下来的诗,词,歌,赋,让后人来欣赏和阅读,从中能找寻出其本身蕴含的哲理和一些让人深思的道理。
看一个地方是否有发展前途,首先看这个地方有没有文化底蕴,中国有句古话:“看千年去北京,看万年来洛阳”。为什么要这样讲,有没有历史依据答案是肯定的。
了解历史的人,对于近代史肯定不会陌生,北京经历了元大都,明朝,清朝,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讲述着历史在北京留下的踪迹和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那么为什么看万年来洛阳,难道洛阳承载了许多历史足迹么?据史料记载洛阳是中国最为悠久的一个城市,历经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什么东西最能讲述一段历史文化,还能反映当时的技艺水平和文化故事,只有文物才能起到这种作用,除了历史文物能讲述历史以外,还真的找不到任何比文物更能体现历史故事的东西。
其实,文物本身是无价的,人说这文物值多少,那么这个文物就值多少,文物唯一的作用就是对当时工艺水平的一种考量,文物这种东西并不是谁造出来了,就能永久性保存下去的。
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假如你强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万邦来朝的景象,如果你弱小了随时会成为鱼肉任人宰割。
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朝时期万邦来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世界为之惧怕,没有哪个国家敢来掠夺中国,其实细想一下也是,中国的唐朝比现今的美国有过之而不及,现今世界有那个国家敢在美国面前挑衅,道理都是一样。
有辉煌就有没落,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界这么大,总不能什么事光是你一家的,风水还轮流转总不能好也是你,坏就是其他人,这样很不公平。
历经岁月的变迁,时间来到了明末清初,阅读过这段历史,感觉很不可思议,明朝号称百万大军,怎么就让区区几万甚至几十万清军得了天下,这在军事史上是令人费解的。
可历史偏偏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像现在看球赛一样,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冷门,而且这个冷门还是冷门中的冷门,让所有庄家输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致命的结果,原因之一:“吴三桂反叛”。这一直是史学家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吴三桂难道真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反叛的么?其实史料中可以有所解答,吴三桂当年镇守山海关听闻闯王李自成已经进京要坐皇位,吴三桂见大势已去,本想投靠李自成,李自成是汉人,吴三桂也是汉人,同族之内投靠也没有辱没祖宗,反正最后都是汉人坐的江山,谁坐不都一样。
可是,天不随人愿,李自成刚进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部下,李自成的部下大多为农民出身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素质那就更不用提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李自成一见自己攻下京师了,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了,开始贪图享受过上了帝王生活,奸淫明朝后宫妃子,部下一看闯王都已经这样了,我们还客气干么?于是乎闯王的部下也开始任意放纵淫欲,毛主席总结了李自成为什么没有彻底坐上皇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李自成革命不彻底。
为什么要这样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清女真族对明朝已经发动了攻势,李自成刚把京师夺下虽然崇祯上山吊死了,可是依然有清女真族之患,还有明朝剩余军力,难道这些当时的李自成都没有想到。
以个人观点来看,李自成终于夺下京师,就相当于现代的一夜暴富,穷了几十年有钱了还不得好好享受一下人生,所以什么都不想了只要自己快活就行,于是就开始享受人生了。
那么归根到底,李自成这种做法对不对,个人认为这是纯粹的农民意识,为什么这样讲我是有历史依据的,闯王李自成是怎样起家的,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来“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迅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这其中的口号和当年八路军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不尽相同,这两种口号都是符合当时民众的心声,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只要有人类的存在,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社会万象请大家收藏:社会万象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成功来得太突然了,让人一时迷失,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像李自成那样沉迷酒色,而不能自拔的的确比较少见,于是乎就走向了灭亡为什么会这么快,刚坐没几天就让坐了。
李自成自己都开始贪图享乐了,没有及时约束部下,导致了关键性的结果,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键性后果。原因之二:“李自成刚进京师,部下就把吴三桂一家杀了,这下可不得了,吴三桂本想投靠李自成,消息一传来吴三桂气得一下子改变了主意,直接大开山海关让清军直入,这就相当于引狼入室。
当时还有一句诗叫“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说,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反叛明朝,投靠清朝,如果稍有对历史有所研究的,都能对此事一笑了之,因为能成为明朝的封疆大吏对自身的名节看得比命都重。
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而反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以我个人观点来看,吴三桂当时是被逼的,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李自成灭了吴三桂的亲人,那都是血肉之亲,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何况李自成杀的还是吴三桂的满门。
这种仇恨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怒不可及的,虽然做法有点过激,现在想像当时的吴三桂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仇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下子直接把明朝给灭亡了,也把李自成踢下了皇帝宝座。
吴三桂的仇是报了不假,但是吴三桂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有看过历史的人一定不会陌生,吴三桂帮助了清朝得了天下,那么清朝是否要给点回报呢?回报就是给了吴三桂云南,每年清朝还要给吴三桂巨额黄金白银供给生活。
可就算清朝有金山银海,也供养不了吴三桂啊!后果可想而知被康熙给平了,原因很简单国家养不起吴三桂了,正好吴三桂又想趁乱造反,康熙一看时机到了,干脆把吴三桂给平了,这样一来每年国库能节省一大部分开支,账不算不明白怎么划算怎么来,于是乎吴三桂就被平叛了。
清朝入关没有去动明十三陵,这从中能看出清首脑对于明朝还是有敬畏之心,可入关没多久就提出了“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这口号是谁提出来的,这口号就是清朝的多尔衮,当时因为这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没少杀人。
刚入关就尸横遍野,这种做法对不对,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纵观历史清朝从入关到清朝灭亡,一直都有民间组织在与清抗衡,清朝一直动乱不堪,看过清朝历史照片的,都能从中看到一些东西。
那时候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是穿着旧棉袄一年到头没洗过澡的一抓一大把,有过好日子的有没有,穷庙还有富和尚何况是泱泱大国,清皇室的日子不是普通老百姓敢想像的。
讲了这么多,怎么一点都没讲文化两字,历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如果有人不认同历史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话,我也无话可说,这其中的文物都能说明一些问题。
清朝自入关以后,先是对明朝残余势力进行打击,其次就是要植入民众一种观念,清朝才区区几十万人,光说话谁能听,于是乎就出现了“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进行屠杀式植入理念。
自清康熙时就开始搜罗能工巧匠来修建着名的“圆明园”一直修建到道光,历史总爱和人开玩笑,清朝辛辛苦苦忙活了几百年,最后珍宝却成为了英国的囊中物,讲这有点夸张可“圆明园”中大部分在大英博物馆。
世界就是这么残忍,国家强盛任何国家都惧怕,国家落后任何国家都想过来分一杯羹,所以要时刻有种危机意识,才能永久立于不败之地。
喜欢社会万象请大家收藏:社会万象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