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渐渐散去,热闹的码头恢复了些许平静,林宇一家人终于得以聚在一起,相互嘘寒问暖。林宇成为渔猎活动的领队,这一消息让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二妮的爸妈看着林宇,眼中满是欣喜与赞赏。
二妮妈张翠莲轻轻碰了碰身旁的刘大福,小声说道:“你看林宇这孩子,有本事又稳重,要是能成为咱家女婿,肯定能让二妮过上好日子。”
刘大福连连点头,脸上也挂着满意的笑容:“是啊,我也看出来了,这孩子靠谱。”
二妮在一旁听到父母的对话,又惊又喜,脸颊微微泛红,迫不及待地说道:“爸妈,你们是同意我和小宇哥的婚事了?”
李翠莲和刘大福相视一笑,点头应允。
二妮兴奋得像只欢快的小鹿,立刻跑到林宇跟前,一下子扑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小宇哥,我爸妈答应我们的婚事了。”
这话一出,不仅让林宇大吃一惊,就连王玉芬和王大春也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原地。
这时,李翠莲和刘大福也缓缓走了过来。
王玉芬满脸难以置信,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问道:“大哥、大嫂,二妮说的是真的?”
李翠莲和刘大福笑着点头,李翠莲夸赞道:“林宇这孩子,我们这段时间没少观察,的确是个可靠的,既然两个孩子都相互喜欢,咱们也没理由拦着。来年开春,找个时间,咱们就把两个孩子的婚事办了。”
听到这话,王玉芬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说道:“你们放心,二妮到了我们家,我肯定当亲闺女一样疼。”
林宇也紧紧握着二妮的手,郑重地保证:“大福叔,婶子,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一辈子对二妮好。”
“好,你可得记住今天这句话。”
“那当然!”林宇满是兴奋。
眼瞅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林宇提议道:“这么大的喜事,晚上咱们一起吃顿饭吧。”
众人纷纷赞同,于是大家开始分工忙活起来。
林宇回家赶马车,王玉芬则在家中翻找出从山里拿回来的野猪肉,准备好好招待二妮一家。
林宇和王大春赶着马车,将满满当当的小黄花鱼拉回家。王大春看着这些鱼,兴奋地说:“这么多小黄花鱼,小宇,你拿去城里卖了吧,现在正是小黄花鱼大量上市的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林宇却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正因为现在大量上市,价钱其实并不高。而且我得准备渔猎的事儿,肯定没时间去城里。把这些鱼拉回去,一部分腌成咸鱼,一部分晒成鱼干,一部分冻起来。有了这些鱼,家里冬天过冬,鱼获就足够了。”
接着,林宇拍了拍王大春的肩膀,认真地说:“大春哥,这次渔猎活动,虽然都是村里老渔民,但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家兄弟支持,你得帮我多上点心。”
王大春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小宇,肯定没问题!”
随后,王大春又问道:“哎,小宇,这次渔猎活动之后,这个月没剩几天了,等回来你有啥安排?你看这天越来越冷冷,早晨出门都有哈气了,等下雪后出海困难,再想赚钱可就难了。”
听到这话,林宇呵呵一笑,自信满满地说:“我早就想好了。这入冬之后,下海捞海参就更难了,可市里对海参的需求一直都在,到时候价格肯定翻几番。接下来半个月啥都不干,就下海捞海参,能捞多少是多少,一部分卖鲜货,一部分做成海参干,国营饭店肯定有多少要多少,到时候,咱狠狠地赚一笔,过的富贵年。”
王大春听后,顿时兴奋了,“行,哥就听你的,跟着你干。”
......
渔猎活动是全村人生活的大事。
第二天,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十几户渔民迅速行动,分成四五组,有条不紊地展开准备工作。
一组渔民正在仔细检查渔船,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船身,查看是否有木板开裂、缝隙变大的情况。
林宇蹲下身,检查船底的桐油是否脱落,一边检查一边叮嘱:“大伙可都仔细点,这船就是咱们在海上的命根子,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发现一处木板有轻微磨损,他立刻找来工具,和渔民们一起更换,动作熟练而利落。
大家都是老渔民,其实并不需要林宇过多叮嘱些什么,每个人做的都十分到位。
生活物资储备区,女人们也忙得不可开交。
林宇的母亲王玉芬和二妮的母亲张翠莲负责统筹。
她们将一筐筐的土豆、萝卜、白菜搬到船上,这些都是渔猎期间的主要蔬菜。
王玉芬还拿出自家腌制的咸菜,对张翠莲说:“这咸菜可下饭了,在海上吃正好。”
张翠莲点头表示赞同,两人又开始整理淡水桶,确保每一个桶都装满了清澈的淡水。
人员分工方面,林宇作为领队,根据每个渔民的特长进行安排。
经验丰富的老渔民被安排在关键岗位,年轻力壮的负责体力活。
他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详细讲解每个人的职责:“出海后,咱们各司其职,船长负责指挥,水手注意观察风向和海浪,捕鱼手专心捕鱼,大家一定要相互配合。”
渔民们纷纷点头,对林宇的安排表示认可。
林宇正忙着和村民们协作进行渔猎活动的准备工作,干劲十足。而不远处,林强和二婶刘桂兰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满脸的不爽。
刘桂兰撇了撇嘴,小声嘀咕道:“你看看林宇那得意样,不就是当了个渔猎领队嘛,神气什么?还有二妮那事儿,她爸妈也真是没眼光,竟然答应把二妮许配给林宇家。”
林强冷哼一声:“就是,也不知道他们咋想的,林宇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这时候,刘桂兰瞄着眼睛瞧了瞧四周,见没人注意,便压低声音对林强说:“孩子他爸,我跟你说,这次渔猎活动,你找机会给林宇使使绊子,让他知道知道咱的厉害。”
林强一听,脸色骤变,连忙摆手拒绝:“你可别瞎出主意,啥事都能干,这事儿都不能干,这事儿要是被发现,咱以后都别想在这渔村待下去了。”
刘桂兰听了,气得直跺脚,“你瞅你那窝囊样!”
“什么窝囊不窝囊的,我告诉你,你个老娘们,别一天天就瞎胡闹,有些事儿我说做不得就做不得,你可别找我抽你。”
一听林强这话,刘桂兰气的咬牙切齿,冷声一声,转身就走,嘴里嘟囔着,“行,你就等着林宇那小兔崽子,骑在你头上拉屎吧~!他今天敢抢小海的媳妇,说不定明天就赶你出村子......”
听到这话,林强的眉头皱成了麻花。
对于林强和刘桂兰的对话,林宇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天,天气晴朗,只是空气中带着丝丝寒意。
一切都准备妥当,渔猎活动就要正式出发。
清晨,整个渔村的人都聚集在码头上,准备送捕鱼的船队出海。
一年到头,这种集体形式的出海渔猎次数并不多,可每一次都关系着渔民们的生计,而且一出海就是好几天甚至半个月,所以大家都满心担忧。
在渔村,出海渔猎是一场承载着生活希望与传统延续的盛事。每次出海,都如同一场未知的冒险,却也深深扎根于渔民们的日常生计之中。
从渔民的任务角度来看,出海捕鱼本身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任务。
捕获的鱼可以直接用来完成任务指标,而超过任务量的收获,虽然不能直接拿去卖,但是可以卖给村里,也是一份不错的收货。
此时,王玉芬走上前,拉着林宇的手,眼中满是关切:“小宇啊,在海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吃好喝好,别太累着自己。有不懂的地方,也别碍于脸面,这次渔猎的都是村里的老渔民,经验丰富着呢,你多学着点。”
二妮也红着眼眶,轻声说道:“小宇哥,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等你。”
林宇一一应下,心中满是温暖。
码头上,一切准备就绪,这时号子声悠悠响起。
林宇听到,赶紧跟王玉芬和二妮说了一声,跑到了码头前。
按照村里的习俗,这种大型渔猎出海前要举行祭海仪式。渔民们摆上丰盛的祭品,有新鲜出锅的馒头、还有自家酿的烧酒等等。
林宇走上前,点燃香烛,对着大海虔诚地磕头,祈求海神保佑他们出海平安、满载而归。
等祭海仪式结束,林宇大声吆喝一声:“大伙上船咯!”
众人闻声纷纷登上各自的船只。
此时号子再次激昂地吹响,六七条船整齐地并列着,缓缓朝着大海深处驶去。
清晨的海面波光粼粼,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海风轻轻拂过,带着大海特有的咸腥味。码头上,村民们招着手,呼喊着自家男人的名字,并嘱咐着平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