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4章 诛诸宦官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深处,董太后与何太后的对峙如同冰与火的碰撞。

    董太后,这位曾经的藩妃,如今眼中闪烁着怒火与不甘,她挺直了脊背,面容冷峻,对着何太后毫不留情地斥责:“你以为你如今能在这宫中呼风唤雨,不过是因为你哥哥何进的权势。但你要记住,这宫中的风向,可是随时都会变的。”

    何太后,这位新晋的太后,面色平静,但眼中却藏着锐利的光芒。

    她轻轻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董太后,您这是在威胁我吗?别忘了,如今这宫中,早已不是您能左右的时代了。”

    董太后闻言,怒极反笑:“威胁?哈,我只需一声令下,让骠骑将军董重取了你哥哥何进的首级,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何太后听后,心中一紧,但面上却不露声色。她知道,这场婆媳之间的争斗,已不仅仅是后宫的权力游戏,更是关乎整个朝局的重大博弈。她暗下决心,必须将此事告知哥哥何进,以便早做打算。

    不久后,何进得到了消息,这位大将军深知局势的严峻。他与袁隗、何苗以及三公紧急商议,最终决定上奏皇帝,请求将董太后送回清河老家,以安度晚年,并免去董重骠骑将军的职务。

    当晚,夜幕如墨。何进与袁绍调集了禁卫军,如同黑夜中的利剑,包围了骠骑将军府。董重,这位曾经的将军,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措手不及。在绝望与无奈中,他选择了自我了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这场权力的较量,最终以董太后的失败告终。而何太后,则在哥哥何进的支持下,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蹇硕与董重相继离世之后,阉党的势力如同被釜底抽薪,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他们曾经把持的兵权,如今已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

    宫中的“十常侍”,这些曾经权倾一时的宦官,现在却成了无兵无卒的孤家寡人。

    在洛阳的深宫大院里,十常侍之一的张让,面容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他坐在幽暗的房间里,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远处袁术的监视者的脚步声偶尔响起,提醒着他现在的处境。

    张让身边的赵忠,曾经是宫中的暗卫首领,如今却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障。他低声对张让说道:“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如同被猛虎环伺的羔羊,稍有异动,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张让无奈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甘:“是啊,袁术那小子,现在可是春风得意,我们的生死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两人的对话声渐渐低沉,直至消失在房间的阴影中。他们知道,现在的他们,连最基本的威胁都构不成,只能在袁术的监视下,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

    而袁术,这位虎贲中郎将,如今却是权势滔天。他站在宫墙之上,目光如炬,监视着宫中的一切动静。他的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心中暗道:“十常侍,你们的末日到了,这洛阳城,将不再有你们的立足之地。”

    这样的转变,对于曾经权势滔天的阉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悔不该让何进杀掉蹇硕啊!”

    “现在后悔有什么用,想想怎么办吧!”

    ......

    洛阳城的一处幽暗的府邸内,何进与袁绍相对而坐,两人之间的气氛紧张而沉重。何进,身形魁梧,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不安。袁绍则显得更加精明和深沉,他的眼神锐利,如同能洞察人心。

    袁绍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大将军,现在的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宦官势力日益强大,他们暗中勾结,企图操控朝政。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否则他们将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何进皱着眉头,犹豫不决:“但是,召董卓等人进京,岂不是引狼入室?他们的野心勃勃,一旦进入洛阳,恐怕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袁绍冷笑一声:“大将军,您太过顾虑了。董卓等人虽然野心勃勃,但他们现在都在外地,对我们的威胁有限。而且,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来消灭宦官,一旦宦官被除,我们再对付董卓等人就容易多了。”

    何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但是,我担心这样做会引发更大的动乱。洛阳城里的百姓已经饱受战乱之苦,我不想让他们再受到伤害。”

    袁绍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大将军,有时候为了大局,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宦官将继续操控朝政,百姓将更加苦难。而且,只要我们掌控了局面,就能确保百姓的安全。”

    何进紧紧皱着眉头,心中矛盾不已。他知道袁绍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也担心这样做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最终,他决定召集众人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何进手下还聚集了当时一大批的名士,比如陈琳、袁绍、逢纪、何颙、荀攸、郑泰等人。

    这些名士,因党锢之祸而对宦官集团深恶痛绝,他们在诛杀宦官这一目标上,意见罕见地一致。然而,在具体的策略上,袁绍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计划:他建议调动地方军队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同意诛杀所有宦官。这一计划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袁绍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军事压力,才能迫使何太后放弃对宦官的支持。他深知,宦官集团在皇宫中根深蒂固,若不采取极端措施,难以根除这一毒瘤。

    然而,这一计划也遭到了部分士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调集地方军队进京,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外戚与宦官的冲突升级,危及朝廷的稳定。此外,他们担心此举可能会被解读为对皇权的挑战,从而引起其他势力的反弹。

    在何进的大将军府中,气氛紧张而沉重。何进坐在主位上,面色严峻,周围是一群忧心忡忡的谋士和将领。

    “我欲招董卓进京勤王,清君侧,诛杀宦官。诸位以为如何?”

    曹操声音中带着几分讥讽:“大将军,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宦官以权宠,使局面至于此。治宦官罪,当诛元恶,一个狱吏就足够,何必纷纷召外将董卓呢?”

    何进闻言,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他冷哼一声,反驳道:“孟德,你这是何意?董卓乃西凉猛将,有他相助,何愁宦官不除?”

    曹操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答:“大将军,董卓野心勃勃,若将其引入京城,恐怕是引狼入室。一个狱吏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弄得满城风雨,让天下人笑话?”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直刺何进决策的软肋。言辞锋利,直指要害,认为只需诛杀首恶,无需大动干戈,召外将来京。

    何进沉默片刻,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他深知曹操所言非虚,但心中却对董卓的兵力颇为忌惮。最终,他长叹一声,摆了摆手:“此事我自有分寸,孟德不必多言。”

    卢植亦劝阻:“诛杀中官,用不着征外地部队。而且董卓凶悍,手里又有精兵,必定不可控制。”

    陈琳此时站了出来:“大将军,如今您掌握朝政,又握有重兵,一切决策,应依当前形势而定。何必请外援?外援若至,势必强者称雄,弱者依附。届时,朝局将乱,难以控制。”

    何进眉头紧锁,他深知陈琳的话不无道理。宦官的问题确实棘手,但引入更多的军队进京,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陈琳继续道:“大将军,宦官之患,固需根除,但此举必须谨慎。一旦京师生变,非但宦官问题未解,恐怕还会引发更大的动乱。届时,天下大乱,百姓遭殃,大将军又如何面对天下?”

    周围的名士们纷纷点头,陈琳的话显然触动了他们的心弦。袁绍站在一旁,面色阴沉,他对陈琳的反对感到不悦,但也不得不承认,陈琳的话确实有他的道理。

    何进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孔璋(陈琳字),你的担忧,本将军自然领会。但宦官之患,非同小可,不除不足以安天下。至于外援之事,我会慎重考虑。”

    郑泰劝谏:“董卓强暴残忍,野心无穷,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将会放任他的凶暴和野心,必定会危害朝廷。以明公的威德,身居辅政重任,应当坚持由自己决断,诛除有罪人,实在不适合以董卓作为援助。”

    这位出身卑微的屠夫之子,虽然借助妹妹的裙带关系攀上了权力的顶峰,但他的心中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前朝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的悲惨结局,如同悬挂在何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他宦官势力的可怕。

    宦官们,这些没有阳刚之气的阉人,虽然手无寸铁,却凭借着占据皇宫的屏障和皇帝的宠爱,拥有着令人难以忽视的影响力。他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何进深知,只要这些宦官存在,他就不敢带兵轻易踏入皇宫半步。因为,进入皇宫,意味着离开了自己的军队保护,如同赤裸裸地暴露在敌人的利刃之下。

    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让何进焦虑不已。他害怕成为第二个窦武,第三个陈蕃。宦官的阴影,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他的手脚。他想要摆脱这个枷锁,却又担心激怒了这些皇宫中的毒蛇,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最终,何进并非只征召了董卓一路人马,而是四路,还包括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三路人马。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死,这些人马是不敢妄动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