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再次坐上漪县到省城的火车时,感慨良多。
路上照旧热热闹闹,火车过一个县城停一下,一共停了五次,车上的人从稀稀拉拉到满满当当。
张英的筐放在腿跟前,尽量不挡人家的路。
幸好带什么上车的都有,张英并不突兀。
渐渐的就有识货的人问了:“你这带的,是白玉盘?”
张英点头:“是啊,白玉盘,带去省城,给同学朋友送点尝尝。”
“哟,这白玉盘品质真不错,这么嫩,你是一大早去山里采的?
这得发现了好几个蘑菇圈吧,才能采这一筐?”
张英瞌睡来了枕头。
叫她自己推销,她是不好意思的。但是有别人问了,她就顺理成章的介绍起来:“哪里是山上采的啊,山上就中秋节后那小半个月才有。
我这是自己家里种的!”
都是住这一条线上的,靠的同一个山脉,谁不知道白玉盘啊?
就是很少有机会或者有时间去山里。毕竟一走就是几十里,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那个苦的。
于是,大家就七嘴八舌的问起来:“白玉盘还能种啊?”
“咋种的快说说?”
“对啊,可不能吃独食,快跟我们说说。”
“对对,要互帮互助。”
张英笑眯眯的道:“种法很简单,按时浇水就行了。”
“……哪有你这么说话的。种子从哪里找,多久浇一次水,你没诚心,这最重要的不说。”
张英说:“你们等等。”
然后弯下腰去掏。
筐分三层,最底下一层,张英掏出来一个菌菇包。
上面密密麻麻的长着白玉盘。有的还刚刚萌芽,有的已经很大了,有些甚至都已经开伞。
“这是烂木头桩子?”有个老太太猜测。
“我看不像。木头桩子可不是这么白花花的。”
张英回答:“这个东西,叫菌菇包。
我们村里搞出来的。
一天喷几次水,能摘好几茬呢!
我想带到省城去,看看供销社收不收。”
“打算卖多少钱啊?”就有人问价了。
张英想了想:“这菌菇包要是在我们自己村,那是用工分换的。
按我村的工分分值,相当于一块钱一个。”
大家开始议论起来:“这个划算。一茬怎么也能收一两斤。收一茬就回本。能收四五茬,可就太划算了。”
“自己吃是挺划算的,就是费点时间。”
“没错,要是我们村也能换就好了。”
终于有人想起来问:“那要是直接拿钱买呢?”
张英笑:“这个,要跟我们村长和会计谈了。会计会核算成本。
如果买的多,应该也不会太贵。”
“你是哪个县哪个村的啊?”
“漪县张家岔村。”张英赶紧回答。
“你手里这个卖不?不行先卖给我回去当样品。用的好了我去你们村里买。”
“对啊,你带了多少这个,菌菇包是吧?”
张英倒是很想卖,但是怕犯错误。
这毕竟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生意,要抓把柄是很容易的。想到此处,张英只好遗憾的摇摇头:“这个我要带去省城当样品的。
不过没准以后你们可以在自己县供销社买到。
或者就去一趟漪县,火车来去也方便的。”
张英撒下一堆饵料,希望能有几条最终上钩的。
到省城下火车,张英先去找赵晴芳。
药厂门卫对张英还有印象,没有为难。
张英熟门熟路走到实验楼,下班时间了,也不知道赵晴芳走没走?突然听见有人惊喜的喊:“大姐!你怎么来了?是来看我的吗?”
张英顿时僵住:……光想着赵晴芳,竟然忘了张红也在药厂了。
这就有点尴尬了,来省城,找同学,不找亲妹妹……
张英只好假笑:“红红啊,我……”
赵晴芳也刚好出门,看见张英,惊喜交加冲过来拥抱。
张英看到赵晴芳的兴奋,跟看见张红装出来的高兴,是截然不同的。
张红满脸的尴尬与失落。
张英安抚道:“你先忙,我找同学说会话。”
张红强行堆起笑容:“行,那姐,你先跟你同学聊,晚上去我那。
我买的个院子,房间很多,比招待所舒服很多。
招待所还要好几个人住一间的,又吵又不安全。
你一定要来啊!”
正好孔三明也下班出来,他先是看到了张红,才看见张英。
孔三明跟张英不熟,但也认识,过来叫了声:“大姐来省城了?晚上来家里吃饭啊?晚了在家里住下,跟红红聊聊天。她这段时间可想你了。”
张英想起来孔三明的爸爸是副厂长,又看着张红快要哭出来的样子,点了点头。
就算不是一家人了,也还是亲戚。
没见面就算了,都见到了再不搭理,未免不近人情。
真要是见了面都不去看一下,就太刻意了。毕竟是姐妹,只是没什么深情厚谊,但也没深仇大恨。
喜欢长姐不为母请大家收藏:长姐不为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漪县人都特别流行投亲靠友,张英记得,林铃去了鹏城工作,以后但凡漪县的人去鹏城,都要去看看林铃。
带点土特产,然后林铃招待他们吃一顿饭。有的关系近一点的,还要招待他们住一宿。林铃经常戏称自己是漪县驻鹏城办事处主任。
张英虽然嫌弃张红太过白眼狼,对张红有点心冷。但是,结婚后,张红显然懂事很多。前段时间说是学会了织围巾,还给张英织了一条,张英也不能让她在孔家太过丢人。
张英看过张红信里写的她们妯娌之间的纷争,晓得自己如果过门不入,被李梅和王芳知道了,张红又多了一条被攻击的罪名:连亲姐姐都不待见你!到了省城宁愿住招待所都不愿意住你家!可见你做人多失败。
而且她跟张红之间的矛盾,说大也没多大,无非是嫌弃张红没有感恩之心。但要说是张红真的伤害到她了?好像也没有。
一晃亲姐妹也有快两年没见面了,看起来张红也有点长进,虽然并不多。算了,就给她这个面子吧。
而且作为姨姐,孔三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张红再怎么样,孔三明看起来还是个不错的人。
从张红的信里可以看出,孔三明主意还是挺正的。
跟什么人学什么样,只希望孔三明能把张红往好里教一教。
可千万别反过来张红把一个好好的青年给带沟里去啊!
张英还有了点私心,张红的公公作为副厂长,应该也能影响厂里食堂采购吧?走一走这个路子,给张家岔村的蘑菇,再找一条销路。
喜欢长姐不为母请大家收藏:长姐不为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