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蒙蒙,王承恩便喊起了朱由校,虽然几代皇帝和张居正把早朝改的不像明初一般天天召开。但也是一个月要开四五次,自己前几天虽然下了旨,国丧期间为皇考守孝停朝几日。礼仪大义让他得以偷奸耍滑几天,可这群满嘴大义的文官又怎么会容许皇帝荒废政务呢。或许是被自己那三十年不上朝的爷爷整怕了,怕再出现一个三十年不早朝的皇帝。或许是出于言官们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夺一个忠言直谏的美名,为自己的政治道路做出贡献。以东林党为首的言官们近几日疯一般的上奏章,规劝要皇帝早朝。
说实话不仅朱由校也知道早朝没啥用,外面的文官也知道。而且这种长时间的早起和无休止的争吵,即使皇帝在富有政治热情也会在一天一天的这样攻击骂战中消磨殆尽自己的政治精力。或许这就是文官斗皇帝的一种手段吧。说实在的万历不上朝除了自己身体原因,更多的便是这门户之中消磨了万历的政治热情,与其在前台看着他们吵,倒不如躲在后面,让首辅跟他们吵,在这样社会皇帝就是神的代表,既然是神的代表就不能亲自动手。而且外面文官们动不动满嘴仁义道德,官话套话,把自己标榜圣人之道这也让皇帝们感觉无奈啊!
凌晨三点的太和门前可以参加早朝的官员们都齐齐聚集在太和门前。他们站立也很有规律,总是各自站在自己势力的圈里,一起在那谋划着什么。相比齐,浙几党圈子里的老态龙钟,昏昏欲睡。在以东林党为代表的言官群里格外火热。他们好像并没有被这种早气打磨掉政治热情,正在热情的小声谈论着。而让他们如此兴致的原因竟然是前几日川军和京军一部分,宣大两部军队竟然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秘密在通州集合整训。而且现在满朝衮衮诸公也还不知道这个正大的消息!他们也是昨天晚上听到王安派遣出来的汪文言所谈论的。皇帝掌握军权这怎么能被现在的官员所容许呢!治国当以圣人之道,那群丘八知道什么!
“赵大人,咱们得想个办法!自古皇帝实行仁政,可咱们这位皇帝居然跟那帮丘八搞在一起!于礼不符,如此荒怠国事可如何是好啊!莫不是要在复武宗旧事!”高攀龙率先发问出来。
对于这群文官来说,明武宗可以说是一个敏感的名字,历史上这个皇帝仿佛慌不择调一般,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还给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朱寿,并且自己带队跟蒙古人打仗。十几万大军打了几天最后砍了十几个脑袋。这看起来很荒诞吧,更荒诞的是就这样一战蒙古部鞑靼小王子竟然在十几年间再也没敢踏入长城。可这样一位能拎刀骑马砍人的皇帝最后竟然离奇的感冒死了!
“对对,我等清流言官,就应该归劝帝王潜心国事!”众多文官纷纷点头。
“诸位,我等现在应该还是要先帮王公公拿回掌印权,没了王公公咱们就像聋子一样,饭要一口口吃,其次是方从哲这老匹夫身居高位,不思皇恩,连军队秘密出走都不知,不闻,不问,简直是忝列台阁。更不要提起先前为光宗皇帝进献所谓仙丸,先皇帝大行依老夫看也有这老匹夫的责任!方从哲实在乃是我朝第一大奸贼!恶贼!”作为现在东林在朝堂领袖的赵南星这话一出,东林党瞬间找到了这次朝会的目标……
凌晨五点,伴随着几名大汉将军用力的抽起鞭子,一声声清脆的声音传来。朝臣鱼贯而入太和殿。
朱由校端坐在龙椅上率先开口,其实朱由校选择这时候召开早朝也有自己的目的,按照历史上东林党会再次攻击方从哲。但他也正是想利用这次机会给朝廷清理一番!他要维护方从哲,至少现在不能让方从哲倒下,方从哲什么作用都没有,唯独一个可以给朱由校当挡箭牌,要是可以让方从哲对自己投降那的那当然是更好。
“皇考,皇祖大行,诸位臣工辛苦了,然悲伤之余,仍要以国事为主。当前朝堂官员所有不足,前不久又有巡抚丁忧事情,朕与辅政诸位大臣商量而后决定调整一下,并诏一些官员再为大明效力一番,王安宣吧!”
只见王安站在龙椅左边恭敬拿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擢兵部右侍郎袁应泰接替周永春,挂右佥都御史出任辽东巡抚,河道总督王再晋任兵部添设又侍郎,王象乾任兵部右侍郎,赵南星任礼部右侍郎,毕自严任户部右侍郎,亓诗教任都察院左都督御史李邦华任天津巡抚。徐光启任工部右侍郎,钱龙锡任詹事府詹事,山东辽海道右参政薛国用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左庶子孙承宗挂詹事府少詹事,右庶子吴宗达任国子监祭酒,左光斗任工部水都司郎中,杨涟人都察院御史,袁可立任太仆寺少卿,高攀龙任光禄寺丞。薛国观任河南道监察御史。……
朱由校这一下釜底抽薪既满足和各方均衡的需要,完成了一次整肃,各个党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以清流自居的东林党人他们的大本营都察院被齐党领袖占了,几个骨干也都被打散了。而且还调了几个一直跟他们东林党的人到了都察院。更重要的是。但这次任免的几个主要岗位他们也拿到辽东巡抚。这个位置对他们可是很有吸引力啊!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啊!小皇帝仿佛是拿辽东巡抚换其他的位置!当然政治本来就是这样,政治就是交换!
这次朝堂明显可以看出东林吃亏,东林党不爽自然有人开心,其中最开心的便是方从哲,现在齐党刚刚跟他表明了合作的决心皇帝就来此安排。皇帝用意恐怕也是很明显—这位皇上不喜欢党争,而且这位皇帝洞如观火,仿佛知道每个人的门派一样,刻意的人事安排在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万历时期那种党争的可能,比起党争这位小皇帝更喜欢实干。朱由校对待朝局的策略也就是只是把能干活的人放到了位置上,不干活的人高高挂起!
虽然方从哲知道从神宗皇帝到现在他存在的意义就是粘合剂,并且他也一直在尽力的承担着这个角色,他自己也在一天天的党争中逐渐丧失着政治热情,可今天小皇帝这一手偷梁换柱他方从哲又重新燃起了政治热情,曾经他也想像张居正一样青史留名!他知道小皇帝这一手就是为了保护他,东林的势头早就对准了他把他方从哲推出来就是保护皇帝自己。方从哲毕竟纵横官场这么多年,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他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且他也大概能猜到小皇帝的目的,他也预测到东林党可能不会像光宗朝一样,并且可能很快就被清理出局了。方从哲看着这个看轻的天子,他感觉自己也该再拼一把了,毕竟没有比现在还坏的局面了。
“诸位大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随着王安一声,朝堂上短暂的宁静暂时被打破了。
“吭—”两声轻磕一名文官站出来道:“臣,冯三元,弹劾方从哲十大罪状!”
朱由校看了看,倒方运动又要开始了,自己和东林一派文官的斗争也开始了!
天还蒙蒙,王承恩便喊起了朱由校,虽然几代皇帝和张居正把早朝改的不像明初一般天天召开。但也是一个月要开四五次,自己前几天虽然下了旨,国丧期间为皇考守孝停朝几日。礼仪大义让他得以偷奸耍滑几天,可这群满嘴大义的文官又怎么会容许皇帝荒废政务呢。或许是被自己那三十年不上朝的爷爷整怕了,怕再出现一个三十年不早朝的皇帝。或许是出于言官们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夺一个忠言直谏的美名,为自己的政治道路做出贡献。以东林党为首的言官们近几日疯一般的上奏章,规劝要皇帝早朝。
说实话不仅朱由校也知道早朝没啥用,外面的文官也知道。而且这种长时间的早起和无休止的争吵,即使皇帝在富有政治热情也会在一天一天的这样攻击骂战中消磨殆尽自己的政治精力。或许这就是文官斗皇帝的一种手段吧。说实在的万历不上朝除了自己身体原因,更多的便是这门户之中消磨了万历的政治热情,与其在前台看着他们吵,倒不如躲在后面,让首辅跟他们吵,在这样社会皇帝就是神的代表,既然是神的代表就不能亲自动手。而且外面文官们动不动满嘴仁义道德,官话套话,把自己标榜圣人之道这也让皇帝们感觉无奈啊!
凌晨三点的太和门前可以参加早朝的官员们都齐齐聚集在太和门前。他们站立也很有规律,总是各自站在自己势力的圈里,一起在那谋划着什么。相比齐,浙几党圈子里的老态龙钟,昏昏欲睡。在以东林党为代表的言官群里格外火热。他们好像并没有被这种早气打磨掉政治热情,正在热情的小声谈论着。而让他们如此兴致的原因竟然是前几日川军和京军一部分,宣大两部军队竟然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秘密在通州集合整训。而且现在满朝衮衮诸公也还不知道这个正大的消息!他们也是昨天晚上听到王安派遣出来的汪文言所谈论的。皇帝掌握军权这怎么能被现在的官员所容许呢!治国当以圣人之道,那群丘八知道什么!
“赵大人,咱们得想个办法!自古皇帝实行仁政,可咱们这位皇帝居然跟那帮丘八搞在一起!于礼不符,如此荒怠国事可如何是好啊!莫不是要在复武宗旧事!”高攀龙率先发问出来。
对于这群文官来说,明武宗可以说是一个敏感的名字,历史上这个皇帝仿佛慌不择调一般,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还给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朱寿,并且自己带队跟蒙古人打仗。十几万大军打了几天最后砍了十几个脑袋。这看起来很荒诞吧,更荒诞的是就这样一战蒙古部鞑靼小王子竟然在十几年间再也没敢踏入长城。可这样一位能拎刀骑马砍人的皇帝最后竟然离奇的感冒死了!
“对对,我等清流言官,就应该归劝帝王潜心国事!”众多文官纷纷点头。
“诸位,我等现在应该还是要先帮王公公拿回掌印权,没了王公公咱们就像聋子一样,饭要一口口吃,其次是方从哲这老匹夫身居高位,不思皇恩,连军队秘密出走都不知,不闻,不问,简直是忝列台阁。更不要提起先前为光宗皇帝进献所谓仙丸,先皇帝大行依老夫看也有这老匹夫的责任!方从哲实在乃是我朝第一大奸贼!恶贼!”作为现在东林在朝堂领袖的赵南星这话一出,东林党瞬间找到了这次朝会的目标……
凌晨五点,伴随着几名大汉将军用力的抽起鞭子,一声声清脆的声音传来。朝臣鱼贯而入太和殿。
朱由校端坐在龙椅上率先开口,其实朱由校选择这时候召开早朝也有自己的目的,按照历史上东林党会再次攻击方从哲。但他也正是想利用这次机会给朝廷清理一番!他要维护方从哲,至少现在不能让方从哲倒下,方从哲什么作用都没有,唯独一个可以给朱由校当挡箭牌,要是可以让方从哲对自己投降那的那当然是更好。
“皇考,皇祖大行,诸位臣工辛苦了,然悲伤之余,仍要以国事为主。当前朝堂官员所有不足,前不久又有巡抚丁忧事情,朕与辅政诸位大臣商量而后决定调整一下,并诏一些官员再为大明效力一番,王安宣吧!”
只见王安站在龙椅左边恭敬拿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擢兵部右侍郎袁应泰接替周永春,挂右佥都御史出任辽东巡抚,河道总督王再晋任兵部添设又侍郎,王象乾任兵部右侍郎,赵南星任礼部右侍郎,毕自严任户部右侍郎,亓诗教任都察院左都督御史李邦华任天津巡抚。徐光启任工部右侍郎,钱龙锡任詹事府詹事,山东辽海道右参政薛国用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左庶子孙承宗挂詹事府少詹事,右庶子吴宗达任国子监祭酒,左光斗任工部水都司郎中,杨涟人都察院御史,袁可立任太仆寺少卿,高攀龙任光禄寺丞。薛国观任河南道监察御史。……
朱由校这一下釜底抽薪既满足和各方均衡的需要,完成了一次整肃,各个党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以清流自居的东林党人他们的大本营都察院被齐党领袖占了,几个骨干也都被打散了。而且还调了几个一直跟他们东林党的人到了都察院。更重要的是。但这次任免的几个主要岗位他们也拿到辽东巡抚。这个位置对他们可是很有吸引力啊!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啊!小皇帝仿佛是拿辽东巡抚换其他的位置!当然政治本来就是这样,政治就是交换!
这次朝堂明显可以看出东林吃亏,东林党不爽自然有人开心,其中最开心的便是方从哲,现在齐党刚刚跟他表明了合作的决心皇帝就来此安排。皇帝用意恐怕也是很明显—这位皇上不喜欢党争,而且这位皇帝洞如观火,仿佛知道每个人的门派一样,刻意的人事安排在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万历时期那种党争的可能,比起党争这位小皇帝更喜欢实干。朱由校对待朝局的策略也就是只是把能干活的人放到了位置上,不干活的人高高挂起!
虽然方从哲知道从神宗皇帝到现在他存在的意义就是粘合剂,并且他也一直在尽力的承担着这个角色,他自己也在一天天的党争中逐渐丧失着政治热情,可今天小皇帝这一手偷梁换柱他方从哲又重新燃起了政治热情,曾经他也想像张居正一样青史留名!他知道小皇帝这一手就是为了保护他,东林的势头早就对准了他把他方从哲推出来就是保护皇帝自己。方从哲毕竟纵横官场这么多年,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他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且他也大概能猜到小皇帝的目的,他也预测到东林党可能不会像光宗朝一样,并且可能很快就被清理出局了。方从哲看着这个看轻的天子,他感觉自己也该再拼一把了,毕竟没有比现在还坏的局面了。
“诸位大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随着王安一声,朝堂上短暂的宁静暂时被打破了。
“吭—”两声轻磕一名文官站出来道:“臣,冯三元,弹劾方从哲十大罪状!”
朱由校看了看,倒方运动又要开始了,自己和东林一派文官的斗争也开始了!